韩国碳中和教育体系探析及其启示
2023-04-05周文伟李悦
周文伟 李悦
摘 要:韩国政府在教育领域做出了较为系统性的部署,通过推进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协同育人、部署碳中和重点学校和试点学校、打造面向全民的科学文化传播途径等举措,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碳中和教育体系。参考其经验,我国可以通过推进碳中和产学研人才培养、加大技术攻关与基礎研究力度、推进中小幼学校的碳中和教育,以构建全盘联动的碳中和教育体系,稳步加强碳中和的引领作用,提升全社会低碳、零碳意识,从而形成技术降碳、技术固碳、自然固碳、教育稳碳的良好生态。
关键词:韩国;碳中和;基础教育;技术革新;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3.08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碳排放问题逐步成为影响全球生存环境的重大挑战。世界各国意识到把握碳排放话语权、推行可控的碳排放发展模式是影响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于是出现不少发达国家严格控制本国碳排放总量、试图通过多边协定掌握全球碳排放话语权的不良局面,掀起了一轮以“碳汇”为核心、“能源”为导向的全球竞赛,目的是掌握未来的发展权利。
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32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1],并有7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做出了到21世纪中期实现碳中和的承诺[2]。韩国是继中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尽管产业化相较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韩国在碳中和领域表现出较大的热情与主动性。2020年7月,韩国“绿色新政”将实现碳中和列为三大目标之一,大力支持多样化绿色技术发展,迈出了向碳中和国家方向发展的第一步[3];2020年12月,韩国发布《2050年碳中和战略》,从经济结构、产业生态、低碳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推进碳中和,致力于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4];2021年3月,韩国发布《碳中和技术创新推进战略》,明确碳中和十大核心绿色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太阳能和风能、氢能、钢铁和水泥、石油化工、生物能源、工业流程优化改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运输效率、建筑效率和数字化[5]。韩国正在通过技术革新等多样化手段试图引领亚洲的碳中和运动,同时也致力于塑造一个在碳中和领域全方位部署的典型。
随着碳补偿机制、方法学与碳市场的不断成熟,碳中和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政府、企业和民众的支持,全球自愿碳减量行动趋势随之发生变化,已从组织碳足迹盘查过渡到碳中和[6],这背后也折射出民众意识在推行碳中和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教育是国之根本,走低碳发展之路,关键依然在教育。[7]碳中和运动的成功关键在于人的意识与手段的全面提升。对此,韩国在教育领域,亦是通过全盘政策部署,提升碳中和在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中的作用,旨在为形成低碳社会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公民素质。目前,韩国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认知不断提高,加上国际社会正在形成碳中和共识,这些条件为韩国实现政策目标减少了阻力[8]。教育正在有效推动韩国政策部署与公民意识相互呼应,共同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一、碳中和教育的内涵及外延
碳中和教育是绿色低碳生活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早期主要用于描述植物存活时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情况。[9]在碳中和的概念中,“碳”常常代指温室气体,而“中和”则是源于在理想化的全球升温稳定状态下,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汇之间达到平衡的这一过程,也称净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10],主要是指个体及组织通过购买碳汇、植树造林等方式实现个体行为及组织活动的净零碳排放[11]。对此,碳中和教育在目标、理念上也有自身的基本内涵及其外延。
(一)目标上旨在提升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与实然行动
碳中和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深化民众的气候素养,提升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并转化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由于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排放一词指代温室气体排放。[12]研究表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温度始终关联。[13]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布气候变化报告指出,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气候处于变暖的大趋势,并显著地表现为大气与海洋变暖、积雪与冰量减少、海平面上升、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等现象;二氧化碳对工业革命以来地表升温的贡献约占70%[14]。碳排放的急速增长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大的诱因,这一观点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碳中和的呼声与号召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生活、生产两大主题背景下,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气候变化是一个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全球气候治理难题催生了诸多不确定性,能源安全等问题愈加面临巨大挑战,对碳中和的呼吁与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愈显迫切。
(二)理念上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实践导向
绿色、低碳、可持续是碳中和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导向。越来越多国家在采取行动应对挑战的同时,注重加强环保教育,增强民众环保意识,推动社会生活绿色低碳转型。[15]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时代势必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公民绿色责任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16]绿色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是碳中和教育的基础理念,引领着社会绿色责任意识与绿色文明水平的提升;低碳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是碳中和教育的生活理念;可持续作为一种发展导向,是碳中和教育的技术理念。在三大理念的环绕下,碳中和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而助力形成全社会为实现碳中和共同努力的良好风尚。
目前,随着人们对碳中和认知的深化,碳中和教育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出现了与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教育等传统教育概念特征重合的现象。不同于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教育聚焦大环境的宏观视域,碳中和教育更为关注以“碳”为核心的微观视角;同时,三者依附的空间载体亦不相同,区别于往常的强调绿色环保的绿色学校、生态文明学校,碳中和学校更加凸显了发展属性、技术属性。最为重要的是,碳中和教育展现出了极强的应用特征,旨在通过科学技术革命实现低碳或脱碳的发展方式。可以说,碳中和教育是新时期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新释义及有益补充。
二、韩国构建全方位碳中和教育体系的策略
(一)推进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协同育人
基础研究是碳中和技术革新的源头。韩国《碳中和技术创新推进战略》提出了加强技术革新、积淀持续研究能力和基础的创新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下,韩国碳中和人才培养呈现出极强的针对性,通过加强碳中和领域专业人才和国际高端研究人才培养来迎合产业需求。一是加强培养满足碳中和产业需求的钢铁、水泥、石油化工、未来汽车等7个产业领域的人才;二是开设5个在职者研修课程,与现代起亚汽车开展校企合作;三是支持十大绿色核心技术的创新项目等具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培养产学研全球领军人才。[17]一方面,韩国在碳中和的宏大叙事中突出重点领域,以专业人才培养保障碳中和产业的规模化人才需求,并通过校企合作使碳中和在技术与产业两端产生更大的耦合关系;另一方面,以局部的产学研领军人才培养弥补韩国科技管理人才的缺失,从而使基础研究领域理解碳中和的产业与技术需求,为碳中和科技发展形成良好的科技战略眼光和开放的科学视野。
(二)部署碳中和重点学校和试点学校
通过设立碳中和重点学校和试点学校,韩国碳中和教育呈现全周期育人的决心与使命。2021年4月,韩国教育部、环境部、农林畜产食品部、海洋水产部、林业厅、气象局签署开展碳中和学校项目竞赛的谅解备忘录。2021年6月,碳中和学校项目竞赛正式启动,在实施过程中选定了5所碳中和重点学校、102所碳中和试点学校,开展专家咨询指导和形成学习社区等促进碳中和的活动;为进行有效的推广与普及,5所碳中和重点学校受邀参加2022年论坛,与其他学校分享开展碳中和相关活动的经验。2022年3月,碳中和学校项目竞赛进入第二阶段,韩国六部委发布《学校正处于碳中和运动的前沿——2022年碳中和学校项目竞赛结果》,继续推出了碳中和重点学校及试点学校两类项目,为获选学校组织初步培训课程,详细阐述项目目标,并提供研讨会、咨询和服务,以支持学校的整体运作。[18]
碳中和重点学校旨在打造碳中和教育的国家标杆。该类学校的评审由碳中和重点学校项目评选委员会执行,评选委员会则由环境教育领域相关部门和教育专家组成。在筛选标准上,评选委员会主要关注学校的责任感和意愿、学校的环境教育计划及其在该方面取得的进展。2022年,韩国共有92所学校提出碳中和重点学校的竞赛申请,最终选拔出20所学校,包括2所幼儿园、9所小学、5所初中、4所高中(见表1),预计到2023年将扩充到40所,数量上相较于2021年的5所学校有了稳步提升。在支持力度上,获选的碳中和重点学校在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教育项目上都将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韩国六部委均分别制定了旨在促进碳中和的项目,并资助建立碳中和基础设施,如“梦想环境学校”(环境部)、“农业、渔村学校”(农林畜产食品部)、“移动的海洋环境教室”(海洋水产部)、“韩国木工班”(林业厅)和“气候变化科学体验”(气象局)。
碳中和试点学校旨在打造碳中和教育的地方标杆。该类学校是韩国各市因地制宜开展碳中和教育项目的学校,规模上从2021年的102所扩充到2022年的238所,2023年将达到340所。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后果,韩国在幼儿教育阶段就传授气候危机和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儿童对碳中和的理解。2022年,有2所幼儿园被选为碳中和试点学校,赋能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碳中和知识储备。
(三)开拓碳中和主题的科学普及途径
全民科普教育是碳中和教育的重要基石,是提升民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面向社会公众,韩国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及平台。《碳中和技术创新推进战略》提出,为提高公众对碳中和的理解和認识,将利用科学馆扩大教育和展览的影响力,并在每年4月“科学活动月”中推进“康庄大道——以韩国科学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与零碳”活动。[20]面向学校教育,韩国加强了实践活动及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为了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嵌入碳中和教育,一方面,韩国教育部计划在碳中和试点学校的基础上实施校园碳足迹监测计划(见表2),包括制定全校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面向下一代的教育和活动、学校环境调整三个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切身感受学校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减少碳排放的意识与行动。另一方面,韩国教育部与省级教育部门办公室和教育广播系统合作,开发有关气候和环境的教育项目,如2021年2月韩国教育部在“Nuri课程”①网站上传了教育录像及学习资料,为当地的环境教育提供指导。
三、启示
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面对碳中和的复杂挑战,我国积极争取外部良好的碳排放发展环境,同时深度推行国内的碳排放改革,在各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然而,“双碳”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实现关涉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当前中国的降碳工作还面临经济发展压力加剧、低碳技术亟待创新、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加大、部分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困难和挑战[22],迫切需要突破技术瓶颈,跨领域综合交叉,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此背景下,为凝聚社会“双碳”发展合力,社会共识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公众对碳中和的共识是实现碳中和的社会基础。[23]教育对促进社会共识的凝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十四五”良好开局之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推动“双碳”战略稳步实施。结合韩国的探索与我国国情,未来我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碳中和教育行动。
(一)碳中和工程科技与管理人才培养
高校历来是经济社会变革的先行者、倡导者[24],作为对“双碳”目标的回应,我国主要聚焦高等教育层面的政策部署与改革行动,如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自上而下的政策话语引领了高等教育在碳中和领域的实然行动,一批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技术学院、碳中和能源学院、碳中和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校研究实体涌现,凸显了高等教育在碳中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等方面的动能,彰显了高校对学科建设的设计、治理与追求,也反映了高校对政策部署、社会需求等复杂外部关系的有效应对。2022年,教育部审批通过碳储科学与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4所高校开设该专业[25],旨在培养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碳中和产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对人才的知识素养及科技视野、对高校的学科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碳中和领域涉及面广,相应的人才培养指向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学科支撑,如与碳中和密切相关的碳储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气象应用学等专业涵盖环境科学、地质科学、物理科学、材料科学、矿物化学、电器工程等多个领域和方向;另一方面,囿于时间线推进得较晚、相关培养经验的匮乏,上述四所大学的碳中和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产出的相关人才数量与质量并未能形成推动碳中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化有生力量。面对庞大的碳排放量,我国在继续大力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同时还应加快碳管理人才培养。
(二)加大技术攻关与基础研究力度
韩国《碳中和技术创新推进战略》通过制定《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促进法》、设立“气候应对基金”[26],聚焦碳中和技术开发的基础研究,构建稳定的行政与财政制度基础。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碳排放大国,我国在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产业结构方面面临压力。2021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2020年增长5.2%,煤炭消费量增长4.6%[27]。从工业文明迈进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的必要路径。[28]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攻关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减碳手段,我国逐步放开了碳中和技术创新“小步快跑”的步伐,走向了“大刀阔斧”深度开拓的道路。实施科技支撑“双碳”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我国科技部2022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29],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国家发改委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项目[30]等部委项目为碳中和重大课题研究提供支撑,为“国家—部委—省市—高校”的碳中和技术创新体系注入了强心剂。可着力从绿色金融、电力系统、清洁能源、气候应对等领域加大技术攻关与基础研究力度,完善我国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碳汇与碳资产管理的碳中和技术及管理体系,并进一步深化高校基础研究的排头兵意识。
(三)推进中小幼学校碳中和教育
把碳中和教育融入育人的全周期、全过程,全面建构碳中和教育体系,是推进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②的重要使命。基础教育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绿色低碳教育与科技发展等方面奠基。然而,作为低碳社会核心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缺乏系统性布局,各省学校对于碳中和教育的开展呈现散点式分布的状况,并未形成统一连贯、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全过程、全周期碳中和教育体系。为此,一是可推行碳中和学校改革试点,系统部署中小幼校园碳中和计划,在绿色校园基础上形成一批碳中和示范校园与试点学校;二是推进部署大中小幼全学段育人的教育体系,形成大中小幼衔接的碳中和系列活动、课程、教材、微课等,助力形成良好的碳中和教育生态;三是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碳中和理念。碳中和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应推进科普进校园,引导学生展开碳课题、碳实践,在中小学社会实践中加入碳中和项目。同时,应盘活科普基地资源,多方联动组织学生参观绿色基地与零碳基地,重点关注零碳园区、零碳景区、绿色能源基地、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等主体,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碳中和素养。
注释:
①“Nuri课程”是韩国2012年3月推出、2013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幼儿保教一体化课程,目的是为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②“30·60目標”是我国提出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参考文献:
[1]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Net zero emissions race[EB/OL]. (2021-08-31)[2022-06-09]. https://zerotracker.net/.
[2]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1.
[3]Ministry of Economy and Finance. Government releases an English booklet on the Korean New Deal[EB/OL]. (2020-07-28)[2022-06-10]. https://english.moef.go.kr/skin/doc.html?fn=Korean%20New%20Deal.pdf&rs=/result/upload/mini/2020/07/.
[4]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2050 carbon neutral strateg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towards a sustainable and green society[EB/OL]. (2020-12-31)[2023-02-14]. https://unfccc.int/documents/267683.
[5]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 Strategy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carbon neutral[EB/OL]. (2021-03-31)[2022-06-10].https://www.itu.int/en/ITU-T/Workshops-and-Seminars/sg05rg/sdtd/20211019/Documents/Sanghun_LEE.pdf.
[6]邓明君,罗文兵,尹立娟.国外碳中和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述评[J].资源科学,2013(5):1084-1094.
[7]赵忠秀.发展低碳教育事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9):34-36.
[8]张悦.韩国完善碳中和整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1-03-31(16).
[9]Macmillan Dictionary. Definition of carbon neutral,buzzword from Macmillan Dictionary[EB/OL]. (2007-02-02)[2022-06-09]. https://www.macmillandictionary.com/buzzword/entries/carbon-neutral.html.
[10]邓旭,谢俊,滕飞.何谓“碳中和”?[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1(1):107-113.
[11]赵宏图.国际碳中和发展态势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22(2):20-28,62.
[12]焦念志.蓝碳行动在中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51-56.
[13]CAME R E,EILER J M,VEIZER J,et al. Coupling of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Palaeozoic era[J]. Nature,2007(7159):198-201.
[14]IPCC Working Group III.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EB/OL].(2014-11-28)[2022-06-15].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WG1AR5_ all_final.pdf.
[15]牛瑞飛,毕梦瀛,刘慧. 多国注重加强环保教育[N]. 人民日报,2022-06-09(017).
[16]吴涛,龙静云.“双碳”目标下的公民绿色责任教育[J].学习与实践,2022(3):29-37.
[17][20][26]■[EB/OL].(2021-04-01)[2022-06-11].https://www.msit.go.kr/bbs/view.do?sCode=user&mId=113&mPid=112&bbsSeqNo=94& nttSeqNo=3180091.
[18][19][21]Ministry of Education,Republic of South Korea.Schools at the forefront of carbon neutrality campaign[EB/OL].(2022-03-22)[2022-06-09].http://english.moe.go.kr/boardCnts/viewRenewal.do?boardID=265&boardSeq=91058&lev=0& searchType=null&statusYN=W&page=1&s=english&m=0201& opType=N.
[22]张友国.中国降碳政策体系的转型升级[J].天津社会科学,2022(3):90-99.
[23]杨雷,毕云青,郑平,等.碳中和政策机制及社会共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21(6):101-107.
[24]王焰新,徐绍红,齐睿.论高校碳中和规划的架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9.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2022-02-22)[2022-07-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2202/t20220224_602135.html.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2-28)[2022-07-11].http://www.gov.cn/shuju/2022-02/28/content_5676015.htm.
[28]刘仁厚.从四个方面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J].科技中国,2022(4):4.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2022-01-07)[2022-07-11].http://www.gov.cn/xinwen/2022-01/07/content_5666813.htm.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项目委托研究征集公告[EB/OL].(2022-06-06)[2022-07-11].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206/t20220606_ 1326850.html?code=&state=123.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of South Korea’s Carbon Neutral Education System
ZHOU Wenwei1 LI Yue2
(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dong 510631,China;
2.College of Education,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eoul 08826,South Korea)
Abstract: In South Korea, the government has initi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carbon neutr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a systematic strate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omoting personnel training in basic research an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deploying carbon neutral key schools and pilot schools, and creating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the entire population. It provid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China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carbon neutr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personnel, to increase technical research and basic research, and to promote carbon neut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is way, China can build a fully linked carbon neutral education system, then steadily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carbon neutrality, an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low-carbon and zero-carbon in the whole society, to form a good ecology of technological carbon reduction, technical carbon sequestration, natura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ducation carbon stabilization.
Keywords: Korea; Carbon neutrality; Basic educ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igher education
編辑 朱婷婷 校对 吕伊雯
作者单位:周文伟,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广东 510631);李悦,首尔大学师范学院(首尔 08826)
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3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重点项目“研究型大学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优化路径研究”(编号:20230206);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2022年度一般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研究”(编号:BDPG2228);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高等教育赋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编号:CIA2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