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师范院校《歌曲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4-05

戏剧之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音乐学创作

杨 森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 阿坝 623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思潮不断涌现,高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而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方法、培养过程,培养成果是对培养目标的现实检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以培养音乐学专业的师范型、综合性人才为主,专业音乐院校则重点培养从事音乐事业的专业顶尖人才,所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歌曲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能照搬其他专业院校,应当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选择适合本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方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歌曲写作》课程教学要打破传统惯性思维,不再延续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开拓创新,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突出教学亮点,以适应地方高校实际为出发点,开展《歌曲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歌曲写作》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教学方法陈旧

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歌曲创作》课程教学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记录笔记,作品写作也是在纸上完成。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的主动性不高,课堂节奏完全被教师把控,课程缺乏新鲜元素,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设备落后

当代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师在开展《歌曲创作》课堂教学时,对多媒体器材的应用不够,教师更倾向于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写板书的方式,也有不少高校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器材是在浪费时间,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华而不实,是一种形式主义,这必然导致《歌曲创作》这门课程缺少与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联系。

(三)课后管理欠佳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扩招,而用传统方法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学生作业进行修改都存在很大的局限,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不能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影响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歌曲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歌曲写作》课程,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专业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作曲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对音乐知识重点的掌握情况不佳,未能完全认识或掌握音乐创作的核心,《歌曲写作》课程包括音乐学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歌曲写作、小型乐队的编制及电脑音乐的制作,面对丰富的内容,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不明白学习的目标,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况且,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以西方音乐为主,传统音乐元素较少,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不高,而《歌曲写作》课程的学习需要动手、动脑,是一门需要把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提的是师范型,但并没有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从师范的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改革,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教育模式必须改革,要培养创造力更强的新型音乐人才。根据教育部门关于音乐教育的精神,此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同时,要增加选修课的数量,突出各类课程的特色与价值,调整音乐课程的结构,把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模块化,从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文化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理论与实践,突出创作与创新,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能力。

三、高等师范院校《歌曲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中使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方法,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师生的互动频率。增加多媒体器材的使用,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课堂内容,做到声像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Sibelius、Cubase、Sonar 等软件把学生写作的音乐直观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了解现代音乐的科技感与特色。

(二)提升学习质量

当代高校应在专业课教学中配置完善的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课后学习状态进行监控,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超星平台)功能强大,可以签到、设置问题、提交作业、批改作业,进行师生交流、讨论等,教师可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对所需项目进行设置,此软件可用于辅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写作》的知识与技能。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主要为教育领域或企事业单位培养文艺骨干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歌曲创编能力,还要能够分析讲解歌曲,要能对各类题材及体裁的歌曲做出相对专业的分析,因此,《歌曲写作》课程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很多学校选择的教材都将歌曲创作作为教学核心,而很多师范类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创作热情不高,创作动机不强,如果一味地追求创作,为了创作而创作,会让学生的创作兴趣被挫伤。在学生没有创作动力时,改编作品可以缓解创作带来的压力,且改编作品在中小学合唱、乐队中很实用。因此,本文建议同时使用《歌曲写作》教材和《电脑音乐制作》教材,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把每一节课学到的理论知识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进行呈现。

四、高等师范院校《歌曲写作》课程教学的创新

(一)加强《歌曲写作》课程中歌词部分的教学创新力度

当代歌曲创作以“依词谱曲”的方式为主,要想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歌词分析与写作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创作歌词,学生在基本掌握歌词的特点以后,辨别和识别歌词的能力才会提升,学生也才能在创编过程中感到愉悦,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歌曲写作》的兴趣。歌词的写作要从学生最擅长的领域入手,学生可以抒发对家乡的情感,可以描写校园的景色,不需要很多华丽的词藻,最好不采用喊口号的方式,要以情动人,一首歌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比如,前几年开始,网络中比较流行中国风歌曲,优美的歌词再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蕴含的民族情怀牵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其极具特色的歌词引发着中国人的共鸣。在《歌曲写作》课程中,教师要调整教学思维,将课堂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拓展思维,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找到创作方向。

(二)重视《歌曲写作》课程中歌曲主题的教学创新力度

歌曲创作要以动机为根本,而乐曲的核心在于歌曲的句首,句首可以体现本首歌曲的整体结构和风格,为乐曲的发展奠定基础。无论是歌曲创作还是器乐曲创作,其主题思想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是民歌就得有特色,要紧扣地方文化,从地方文化中提取素材;是歌颂党的歌曲就得恢宏大气,要体现人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器乐曲就得主题思想明确、特色鲜明,做到事出有因、文化有根。以一首具有农村生活特点的歌曲为例,其歌词要着重体现农村生活的简单与朴实,语言要尽量贴近农村生活,可以使用大量白话再现真实情境,而歌曲的旋律则可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调,不能与其他流行歌曲中的城市风格相同,更不能使用太多的现代元素,否则,就会形成歌词主题与旋律特点不搭配的问题。艺术创作需紧扣时代主题,要为政治服务,艺术创作需把握风格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时,教师可分析、展示相关经典作品,对具有特色的民歌及器乐曲的动机进行提炼,然后将其融入作品之中,增强作品的生命力。比如《珠穆朗玛》的歌词中描述的情景都在西藏地区,作曲家以藏族民歌的音调为基础,构建了整首歌曲的旋律,写出了简明却深情的作品。

(三)丰富《歌曲写作》教学中的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它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所学习的知识点。传统的《歌曲写作》课程的实践部分往往是教师给出动机让学生写作,或者让学生为指定的歌词写作曲谱,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音乐制作逐步进入大学课堂,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的时间有限,很难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从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实际来说,许多工作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制作技术,因此,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以用于《歌曲写作》课程,为写作服务,让学生把静态的音乐动态化,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习了歌曲写作技能,又掌握了制作技术,这可以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

(四)加强创作的情感把控

学生在创编歌曲的过程中,在完成主题句的写作以后,就应考虑采用怎样的旋律编写手法进一步延续歌曲的情感。学生可以将主题句当作整首歌曲的种子,而主题句也必须成为歌曲创作的核心,学生要按照主题句的内容再现其他意境,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将统一手法作为延续音乐感情的基本逻辑,随着旋律的发展,不断向歌曲注入新的节奏和音调。在进一步拓展主题时,重复的旋律能够增强律动感与推动力,巩固音乐主题,深化音乐中展现的情感,在创作歌曲时,如果学生能够驾驭这类旋律发展手法,就能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

五、结语

《歌曲写作》课程与其他纯理论课有所不同,但又与其他课程有紧密联系,《歌曲写作》课程知识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高等师范院校《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才能符合新时代的社会需求。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把握时代方向,遵循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合理的道路,使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歌曲写作》课程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音乐学创作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