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世代呼唤自然乐园
——评声乐剧场《自然颂歌》

2023-04-05

戏剧之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亨德尔颂歌巴洛克

邢 美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 100091)

一、《自然颂歌》作品简介

《自然颂歌》由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与恰空古乐团的六位音乐家共同演绎。恰空古乐团承袭西方“古乐运动”的精神,聚焦西方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使用古乐器或复制乐器,以最接近本源又不失灵活的方式呈现西方早期音乐。本场演出乐队编制规模较小,由巴洛克小提琴、巴洛克中提琴、巴洛克大提琴、巴洛克长笛、希塔隆尼琴和维奥隆尼琴六件乐器组成。显然,导演并不打算追求歌剧那种编制较大,在听觉上给人以冲击的表演形式,而是采用了另一种更讨巧的方法。在演出曲目上,选择除《九首德意志咏叹调》中第三首作品外的其他剩余八首进行表演,并在其中交叉了四首比利时作曲家维姆·亨德里克斯创作的器乐作品。这四首交叉表演的器乐作品使音乐的表达更为丰富,在风格与情绪的传递上和亨德尔的咏叹调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这场音乐会的前期宣传推广来看,“我的灵魂听见万物欢呼”的宣传语似乎让人感觉,与听觉上的体验相比,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感受。在导演邹爽的艺术蓝图中,《自然颂歌》被赋予了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使命,作为传达其艺术理念的载体,《自然颂歌》在单纯的听觉美感外还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亨德尔一生都表现出深刻的宗教意识,路德派强调简朴,不推崇礼拜仪式中的繁文缛节,认为简单的音乐更能表达个人的忠诚。《九首德意志咏叹调》也显示出路德派的影响,是亨德尔根据他的好友巴特霍尔德·海因里希·布罗克斯(Barthold Heinrich Brockes,1680-1747)的诗作创作而成的,大部分经文歌颂了上帝在自然界的荣耀。朴素的民歌式的旋律表现出田园、森林、山泉的风光和亨德尔对世俗人不能到达的天堂的渴望之情。但与亨德尔当初的写作动机略有不同的是,《自然颂歌》的导演将目光聚焦在“环保”这个现代人老生常谈的话题上,因此,它有着新的时代意义。

二、《自然颂歌》的乐曲演绎

灯光转暗,音乐会开始。小剧场独有的氛围感与恰空古乐团的本真演绎交相辉映。前四首均为咏叹调,第一首是《徒然忧虑未来》,在提琴运弓的那一刻,观众仿佛置身于优雅精致的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沙龙,感到心旷神怡。随着轻盈展开的乐声,女高音徐徐开唱,歌声在长句和装饰音中优美地流淌,表现了在精神上战胜尘世忧虑的宁静。旋律线条以级进为主,音乐绵密而恬美。返始咏叹调回到A 段时,女高音加入了一些即兴装饰,但从整体上来说,这一段女高音和第一个A 段差别不大,没有给人以惊艳之感。随后,第二首曲目《粼粼之光》响起,闪烁的旋律线条宛若阳光在海浪上起舞,“欢闹的浪涛闪烁着粼粼之光,为堤岸镶上银边”。整体节奏更紧密,伴奏声部线条的起落较第一首更为活泼,整体气氛生机盎然,女高音的演唱给人以无限的憧憬。第三首《芬芳的花瓣》在伴奏中频繁使用八度跳进,连续三度上行或下行级进的起落像极了花瓣在风中飘舞。第四首《恬静与暖春》的诗作和旋律都表达了灵魂的喜乐与平静。

第五首为现代器乐曲《恬美的寂静》,它的旋律性不强,与前几首较为抒情、规整、具有自然音乐描绘性的巴洛克咏叹调形成了鲜明对比。它借鉴了一些民族性的旋法,具有矛盾、悲凉的精神气质。用古乐器演奏现代作品是非常难得的体验,作品的高声部中,巴洛克长笛占了很大“戏份”,持续地烘托着不安的气氛,传达着紧张的情绪。不管是从《恬美的寂静》这个由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形容词组成的标题上来看,还是从对其内容的听觉感受上来看,导演在这首乐曲中想要表达的观点都是有些隐晦的,这首乐曲更像在陈述一切美好尽数被毁的寂静状态。其后的两首咏叹调《歌颂上天》和《开启灵魂之耳》在感觉上差别不大,均有一种对上帝——造物之手的歌颂赞美。第八首,现代器乐曲《进入黑暗》共有三个层次,先是用顿挫的节奏模拟工厂内的机械运转。在充满气势的弦乐下,管乐隐隐透露出不安的情绪,暗示着工业的另一面。随着音乐矛盾逐步激化,第二层次中,《恬美的寂静》的民族风格旋律再现,似是书写狂欢后的寂静,象征人类对破坏自然环境的反思。第三层次再度回归工业世界。其后的四首作品都是一首咏叹调后接一首现代器乐作品。咏叹调《从深渊墓穴走来》与《燃烧的玫瑰,大地的环佩》大致和前几首咏叹调相同,都表达出对上帝在自然界的荣耀的惊叹,器乐曲《驶向光亮和喜悦》和《迷人之空》给人的感觉都十分压抑。《驶向光亮和喜悦》的前奏由管乐吹奏,颇有号角和列车行进之感。低音器乐描写人的内心活动,纠结、充满疑问。《迷人之空》是最后一首作品,情绪上愈发紧张,提琴低沉运弓,世人等待宣判。复杂、奥妙、神秘的环绕音型好似吟唱。演出最后,巴洛克长笛再次响起,尾音拉长并减弱,似在诉说着离去。

三、《自然颂歌》的剧场演绎

音乐之外的剧场表演也是本场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演员李晶晶的独角戏,她进入陌生环境后,先是四周环视,目光所及都被黑色垃圾袋覆盖着,显示屏上是正在燃烧的烟囱的画面。伴随着歌声对自然的赞美,冰箱传送出盆栽,她拿起盆栽植物,掀开覆在物品上的黑色垃圾袋,动手“改造”这个世界,满地垃圾渐渐被绿植覆盖。演出进行到第三首《芬芳的花瓣》,神秘的冰箱传递给她另一位女性的日记。在彼此身份转换的瞬间,她开启了一场回溯历史的穿越之旅。时间来到18 世纪末,显示屏播放着工业革命后浓烟滚滚的烟囱、未经处理的漫山遍野的垃圾和熊熊燃烧的烈火等象征着破坏和污染的画面。面对眼前的景象,她十分无奈。随即,镜头又切换回亨德尔,冰箱门再次打开,绿色的藤蔓映入眼帘。当唱到“低头寻宝的愚人,抬头看看何等至宝”时,她被绿色藤蔓缠住而无法挣脱,警示世人关心自然。现代器乐作品的每一次出现都象征着女演员身份的一次转换。舞台上的景象就在亨德尔的田园牧歌般的画面与亨德里克斯的崩坏瓦解的画面之间不断交替。演出的最后,演员躲进冰箱,随着音乐的结束一同消失。李晶晶在舞台上独自完成了表演和歌唱两个任务,这场独角戏既要吸引观众,让观众保持观看兴致,又要跟随演员的内心世界,理解导演在其中的隐晦意图,要达到这种效果对演员来讲是很有挑战性的。从当晚的演出效果来看,李晶晶的表演是成功的。

四、《自然颂歌》演唱的不足之处

在笔者看来,《自然颂歌》更多的是渲染情绪和氛围,它并没有讲好“人与自然”这个主题。也就是说,它并不如前期宣传的那般“我的灵魂听见万物欢呼”。

从宣传上来看,《自然颂歌》是叙事性的。但从实际演出来看,它似乎有些过于强调“对话”和冲突,反而失去了故事的逻辑性。整体的调性并不统一,前四首都是亨德尔的咏叹调作品,讲述一个女孩进入未知地域并展开探索,第五首是现代作品,此时,女孩开启转换身份的穿越之旅,第六首和第七首作品又切换到亨德尔的咏叹调,此后的第八首到第十二首都是现代器乐作品后接一首咏叹调。最后,女孩进入象征意义不明的冰箱中并消失。从曲目安排上讲,笔者并不理解导演的意图。自第六首开始,演出的叙事性就被曲目风格的快速变化打乱了,让人不明所以,这样的“对话”方式未免过于“硬核”。但这种做法也有好处,后半部分的音乐对比形成了情绪化的表达,在观众心中起到了代表环境保护者高呼警觉的作用。可这份警示在表演的最后并没有被回答,现场的装置艺术中的黑色塑料袋、绿植、冰箱等道具都有很大的象征意义,遗憾的是,现场并没有任何关于这些道具代表什么的提示。“人究竟该如何与自然相处”这个命题似乎终结于主演进入不明意义的冰箱中消失,只留下一地警示。

同时,剧场环境的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前文曾提到,这是一个仅有五排座椅,呈半个环形排布的小剧场。座椅的摆放是平行的,这就造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但全场统一票价。例如,笔者坐在最后一排最左边,观看体验很差,几乎看不清演员的表演细节。座位的安排实际上是随机的,只与到场的早晚有关。剧场和票价设置有些欠妥,这除了对部分观众不公平外,还会影响艺术呈现效果。

“环境革命”发生在1970 年左右,从那时起,环境保护主义在大众运动和广泛的社会关注下,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政治力量。《自然颂歌》所体现的环境保护态度是热爱自然者的观点而非环保主义者的观点。热爱自然者和环保主义者常常论战,环保主义者关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而在热爱自然者眼中,这些风能站和水能站破坏了风景及特定地区动物的生活习性。在表演中,《自然颂歌》的竖直显示屏上展示了大量的灾难事件,高呼警觉。把大火、未被妥善处理的巨大垃圾堆和火车、发动机、时装等一系列现代产物视为污染,并过分推崇三百年前的自然田园生活,将绿色生活奉为圭臬。环保主义者喜欢高呼警觉,但并不是每种警觉都是正确的,有时,在我们脑海中呈现的不是真正的事实,而是对事实的想象。环保主义有陷入符号化的危险,《自然颂歌》的环保观点看上去有些激进了。

上海无界美术馆(teamlab)也做了一些激发古典乐更多可能的尝试。近期结束的《秋循·大地之歌》音乐会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相比《自然颂歌》的隐晦,这场音乐会更为直观,给了观众更多亲身体验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机会。其舞台设计很注重互动性,作品表现会受到参观者的行动以及其他作品的影响。除此之外,其还很大程度地利用了现代科技,例如,在大提琴独奏空间中,用980 台光束灯把光作为物体进行雕刻,分为17 组作品,近1 小时内,同一作品不会重复出现。这些现代技术的运用都极大程度地帮助了节目策划者表达创作理念,反观《自然颂歌》,导演试图仅凭一块竖直显示屏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宏大命题,这着实有些困难。

五、结语

现代艺术演出太喜欢以“解构”“重新演绎”“对话”“碰撞”等词汇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但不要忘了,音乐艺术面向的是人。值得肯定的是,《自然颂歌》的实验性更多地体现在将过去以聆听为主的音乐会变成一场观赏性的音乐剧场表演,这种形式更具趣味性,优美的旋律和漂亮的装潢让许多原本可能对古典乐并不感兴趣的观众有了欣赏的欲望。

实验和突破总要有人来完成,只要创作者在现代音乐艺术上是真诚的,我们就应该对他的创作给予鼓励。古典乐在中国尚属小众,如何让古典乐焕发新的生机?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古典乐还可以有哪些表演形式?我们是未来历史的创造者,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好的、坏的,虚伪的、真诚的,都需要我们去分辨,经典的传承和创意的呈现需要保持平衡,未来,探索者们尚要继续前进。

注释:

①“巴洛克声乐剧场”这种表述取自《自然颂歌》主办方对其演出形式的定义。

②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是在特定时间、场合用特定艺术品与观众互动的艺术流派。其于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寻求重新定义艺术作品的作用和功能。它部分地对特定的展览空间进行转化,拒绝形式主义的范式以及市场化的作品。将艺术实践与非艺术的生活领域相联系,反对艺术必须具有分离的形式和持续的对象的艺术观念,打破了传统的将艺术视为审美经验独特领域的观念局限。

猜你喜欢

亨德尔颂歌巴洛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人生颂歌
巢湖颂歌
七一颂歌
“没规矩”的巴洛克
音乐圣殿的领路人
——亨德尔
南湖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