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钢琴伴奏教学的改革探究
2023-04-05黄子书
黄子书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作为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伴奏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程,它不仅技术性强,而且对思维理解力要求高,是综合性的能力培养。通过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钢琴伴奏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演奏技能相互贯通、交叉融汇,能够在各类社会艺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对当今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钢琴伴奏人才需求分析
(一)社会对钢琴伴奏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全民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单位的文化生活还是社区群众文化生活都在蓬勃发展,而音乐教育也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文化已普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钢琴伴奏人才的市场需求,钢琴伴奏人才的能力水平也随着市场需求而不断提高,社会需要许多应用型的钢琴伴奏人才。目前社会对钢琴伴奏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几类,一是专业方面的需求,例如高校音乐专业或者非音乐专业的声乐、器乐以及舞蹈等方面的钢琴伴奏,文艺团体声乐、器乐以及舞蹈等方面的钢琴伴奏,电台、电视台录音、音乐制作等方面的钢琴伴奏。二是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需求,例如各地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钢琴伴奏,音乐培训机构、音乐工作室的钢琴伴奏,酒吧、歌舞厅歌手、乐手的钢琴伴奏,各地中小学校园活动以及幼儿园的钢琴伴奏。
根据对广西艺术学院近年钢琴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钢琴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不多,由于用人单位受编制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没有合适的人才可用,钢琴伴奏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钢琴伴奏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人才必须将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钢琴伴奏者需要不停地进行知识的积累,保证自身有丰富的内涵来进行钢琴伴奏[1]。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钢琴伴奏者对伴奏作品的一种理性认识,是实现伴奏作品完美演绎的基本要求。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既要深入理解,又要做到学以致用,将钢琴伴奏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音乐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音乐理论知识包括了乐理、视唱、和声、作品分析等相关课程,这些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钢琴伴奏实践训练都是同等重要。每当钢琴伴奏者拿到一首作品,需要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和理解,了解和掌握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例如作品的调性、调式,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进行等理论基础知识都要掌握。同时,还要对作品的段落和乐句进行划分,让作品具有层次感和流畅感,使作品的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更好地展现,使钢琴伴奏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钢琴伴奏者还要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听觉能力强的伴奏者往往会关注一些细节问题,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指导,从而和合作对象融入一起,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伴奏水平,最后还要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情感处理以及风格,总之要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些都是一个优秀钢琴伴奏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2.演奏技术与伴奏技巧的融合
优秀的钢琴伴奏者首先要具备较强的演奏技巧,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能力,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可能高质量完成一首伴奏作品。要提高演奏技术必须每天练习音阶、琶音、练习曲、复调曲等大量的曲目,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提高钢琴演奏技巧。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能是保证完成钢琴伴奏作品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演奏技巧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一个平稳的音乐节奏能够保证乐曲演奏完整性,一个高超的演奏者往往能够快慢自如,随心所欲地控制触键和音色,用高超的演奏技巧将乐曲要传达的内容完整地诠释出来,将乐曲所表达情感通过钢琴演绎出来。
当然拥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也不能说明其伴奏技能一定良好,因为钢琴演奏者平时都是自己练习,技巧训练更多是个人专业技能的展现,而伴奏技能则需要与他人合作。钢琴伴奏曲目有难有易,对钢琴伴奏者来说不仅要把前奏和间奏的独奏部分练好,更重要的是在伴奏部分如何处理好与合作者的关系,要把娴熟的钢琴技巧运用到伴奏作品中,包括对力度的把握以及音色的平衡,无论是给声乐还是器乐伴奏,钢琴伴奏者都要分清主次,何时需要突出主旋律,何时突出伴奏声部,根据作品表达的内容都要有设计,有时还要注意左右手弹奏的均衡,往往钢琴伴奏过程中左手弹低音时需要厚实一些,右手弹和弦时需要柔和一些,正确处理好钢琴伴奏者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完美塑造出作品的艺术形象,要将高超的演奏技术变成伴奏技巧与合作者完美融合。
二、钢琴伴奏课程现状分析
(一)钢琴伴奏教学研究现状
在国外艺术院校,除了钢琴演奏专业以外还有一个协作专业,也就是为声乐或者器乐伴奏,这是个很成熟、受尊重的专业,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一般来说国外艺术院校对钢琴伴奏的训练是很严格和系统的。例如在国外排演歌剧,钢琴伴奏就是一个艺术指导,钢琴伴奏者必须有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海量的作品,除了精通本国语言还要掌握多种语言,还要熟悉各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要掌握他们的风格,熟悉不同国家的歌剧以及各种角色的变化,可以说起到了一个导演助理的作用。近年国内有一些音乐学院也开始和国外一些知名的音乐院校合作办学,其中就有协作专业。
在国内,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钢琴伴奏课程,有的叫即兴伴奏,有的叫钢琴编配。总体来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现有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教学理念。以钢琴伴奏人才培养为例,很多学生个人独奏能力很强,但钢琴伴奏的能力十分薄弱,给声乐、器乐、合唱等伴奏的时候则一筹莫展,更别说没有伴奏乐谱的即兴伴奏。钢琴伴奏是一门艺术,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复调、个人技术、综合知识素养缺一不可,需要有规划地、系统地开展训练,想要短时间突击学习并且熟练地掌握伴奏技能根本不可行。另外,和声理论知识的应用,无论是在编排还是演奏中,对于钢琴伴奏的总体艺术表达都具有重要作用[2]。再有就是缺乏实践机会,钢琴伴奏的能力一般都是在实践中练就的,如果缺乏这样的实践教学,在实际的具体应用中,就没有办法熟练地将自身技巧与歌曲的表达融合起来。目前,钢琴伴奏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广泛:例如,孙维权《钢琴即兴伴奏入门教程》,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刘丽娟《钢琴伴奏艺术》,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等。这些书籍都对钢琴伴奏的手法、钢琴伴奏和声织体及创作特征都做了研究。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我国各行各业对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应用型为导向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而且日益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开展对钢琴伴奏课程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钢琴伴奏教学的问题分析
钢琴伴奏课程在大部分高校是一门必修课。可以说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课程,对任课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目前许多高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有主观因素造成,也有客观因素造成。首先是对钢琴伴奏这门课程重视不够,在新时代高校钢琴伴奏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钢琴伴奏课程在思想上做到足够的重视[3],在一些学校,没有专任钢琴伴奏教师上课,或者是随便叫一个钢琴主课老师兼任钢琴伴奏课程,有的没有系统的教学法和钢琴伴奏教材。而学生也觉得钢琴伴奏是陪衬,是配角,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是相关学科缺少整合,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的融合,包含了《基础乐理》《和声连接》《作品分析》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都是自成体系,独立教学,而钢琴伴奏课程则需要整合这些课程,需要这些课程的支撑。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推动钢琴伴奏课程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钢琴伴奏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构建实用型的课程体系
据相关数据统计,钢琴伴奏人才在国内的需求量非常大,既有专业团体的需求,也有大专院校的需求,还有中小学校以及群众业余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钢琴伴奏人才。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智绘未来”世界湾区高等教育论坛上说,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四新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新文科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突破了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引导传统学科教育由知识型向实践型、创造型转变[4],运用新教改理念改革钢琴伴奏课程的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实用型的钢琴伴奏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的钢琴伴奏课程无论是在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法、教材编配上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缺少对市场的了解。例如在教材选用方面,有的曲目过于陈旧,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而不愿去练习,有的教材理论说得太多学生练习很少,因此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伴奏能力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将原有的教材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根据学生能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选择一些既实用又能让学生喜爱的曲目放进教材,把个性化与大众化结合,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更多服务社会的应用型钢琴人才。
(二)采用实用性教学措施
1.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合
钢琴伴奏课程需要对钢琴专业学生传授多学科、跨专业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即除了音乐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学习有关文学、戏曲、歌剧等方面知识。例如,在钢琴伴奏课程中加入歌剧伴奏的练习,学生需要掌握歌剧的内容,了解剧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把握歌剧的风格,通过这些练习,提升钢琴伴奏人才的综合素养。因此,建立多学科、跨学科的融合对于提高钢琴伴奏课程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手段都有积极的意义。
2.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钢琴伴奏课程就是简单地介绍一些经典的艺术歌曲,然后让学生课后自行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钢琴伴奏这门课程的意义,也不能提起学生对钢琴伴奏的兴趣。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必须改变钢琴伴奏课程只侧重技术的教学方法,将内容与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如何弹好歌曲伴奏、器乐伴奏、舞蹈伴奏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让学生多互动,例如学生自己相互伴奏,为声乐演唱或者器乐演奏伴奏。可以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选出优秀案例学生相互点评。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更能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钢琴伴奏的协作意识与艺术指导能力。
3.加强协作,增加实践
教学实践对于钢琴伴奏课的成功十分重要[5],对于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多实践、多练习,要从就业角度出发,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一条高效、实用的钢琴伴奏改革与实践的有效路径,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学。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演出以及一些赛事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提高钢琴伴奏艺术的能力。例如每年学校举办的声乐比赛,每学期的声乐期末考试等,尽可能让同学为选手伴奏,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懂得如何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最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钢琴伴奏课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还有许多新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也无固定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整,不断总结经验,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将会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高校钢琴伴奏课程也要立足于服务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