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研究

2023-04-05

山西青年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文科文科服装设计

苏 斯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21 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文件中强调要“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新文科”为背景的高校教学改革工作就此拉开帷幕。服装设计专业作为近年来高校热门专业,必然将成为“新文科”下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的专项研究,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卓越设计人才。

一、“新文科”及服装设计专业理论综述

(一)“新文科”概念与特征

在弄清“新文科”概念前,首先要进行文科概念界定。文科即“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称,是除理学、工学、农学与医学以外的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统称。“新文科”则是区别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以创新科学技术为手段,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开展的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等一系列举措。“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通过对传统文科学科中各专业课程的重组,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学的同时,也能实现对综合性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文科”具有战略性特征,是教育部门结合复杂的国际发展形势而制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针,“新文科”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将文科专业教育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逐步实现专业课程资源的优化重组,从而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文科”具有创新性特征,在原有的教育体系中寻求突破口,实现理论、机制与模式创新,构建文科知识网络框架,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运用,真正做到求新求变。发展性是“新文科”又一显著特征,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对“新文科”理念的研究与应用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二)服装设计概念及专业课程

服装设计从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一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学科体系。服装设计在“量体裁衣”的基础上运用哲学、美学、宗教、艺术等知识,力求提升服装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从管理学层面来看,服装设计也被视为制定并完成计划的行为体现,设计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计划,根据图纸进行制作,最终完成设计[1]。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涉猎较广,包含历史、美学、手工艺等要素。主修课程包括《男女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时装画技法》《服装图案设计》等。选修课程涵盖《中外服装史》《服装工艺学》《服装色彩设计原理》等。服装设计专业以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科研单位从事服装设计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专业学生了解服装眼用性能及测试方法,掌握国内外服装知识,并具备服装设计知识应用能力。

二、当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概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以立足于中国服装市场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服装专业设计人才。在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具有女装行业设计、制作与开发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2]。在素养培养规格方面,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创新能力,并具备较好的设计、制作能力与创意产品开发能力。在能力培养规格方面,服装设计专业侧重于对学生创意、审美、设计表现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服装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3]。

(二)课程设置总体情况

大纲规定学制四年,总计4080 学时,主干课程共计27 门,包括《设计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造型语言》《设计色彩》《快速表现》《服饰图案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基础》《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立体裁剪》《女装结构设计基础》《女式成衣设计》《服装材料与创意设计》《女装结构设计与制作》《内衣设计》《创意立裁》《男装设计与开发》《童装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大赛专题设计》《服装品牌营销》《服装陈列设计》等[4]。核心课程中,《女式成衣设计》共计96 学时,5 学分;《服装材料与创意设计》总计80 学时,4 学分;《女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总计100 学时,5 学分;《内衣设计》总计80学时,4 学分;《创意立裁》总计80 学时,4 学分;《男装设计与开发》总计80 学时,4 学分[5]。

(三)课程设置特点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科技、文化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支撑。在科技方面,包括对服装材料、色彩、工艺、制作及性能的分类教学;文化则包含对学生设计思路、创新思维、艺术审美能力的挖掘与培养[6]。在对课程关联性的分析上可以看出,服饰与服装设计专业在对本专业课程展开细化分支的同时,以科技与文化为支撑构建起了强大的课程群。在思想教育方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中医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在科技方面,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运用于设计流程》等。

从课程设置分类情况来看,服装设计专业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与素质拓展教育平台。其中通识类教育平台又细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细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素质拓展教育平台则包含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不难发现,国内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实现为目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对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7]。

(四)教学组织特点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组织的特点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评价的多元性及组织的凝聚性上。首先,除培养专业技能必要课程外,该专业涉猎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等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其次,教学活动并非局限于固定的课堂环境,针对不同教学项目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为有效解决高校师资稀缺问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致力于双师型队伍构建,组织业内设计师、服装企业管理者等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形成强大的教学队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辅导[8]。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学分绩点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指标,结合课程设置与分类合理设置学分。如通识类教育平台课程学分分值在1 ~3.5 区间,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学分分值在2 ~8 区间;素质拓展教育平台课程学分分值在1 ~5 区间,学分结构设定复杂多元,满足对不同素质学生的直观考评需求[9]。

三、“新文科”背景下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创新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实现资源优化重组

在课程设置上,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讲求全面性,在提升课时、内容安排上具有弹性,从而探寻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以中外服装史为例,教材在详细阐述中外服装设计的演变历程的同时,应加强对中、外服装设计的横向比较,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升课程设置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将技术与工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一课程应实现与高中学习内容的有效衔接,帮助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做好奠基工作[10]。

(二)注重理论实践平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服装设计专业设立的初衷是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能够动手操作则是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的均衡考量,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强化对实践能力的培训,以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以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课程为例,该门课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课程内容也紧紧围绕着计算机实际操作展开,但通过对国内高校调查中发现,目前该门课程实践环节的课时安排只占到总课时的10%,前期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后期则直接进入到实际操作训练中,预留给学生熟悉及摸索的时间仅仅只有3 个课时,这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对此,高校应首先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明确计算机操作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发挥的重要性,提升实践环节在总课时中的比重,以经典案例为导向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期全面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注重学科交叉运用,灵活采用教学手段

目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显然缺乏对学科交叉运用的考量,课程的界限设置较为严苛,无法实现对学科的交叉运用。每一门学科并非独立的个体,各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交集,而增强对学科的交叉运用能够使课程的展示更加多元,也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服装设计是一门涉猎十分广泛的专业,诸如音乐、绘画、雕塑等专业知识都能在本专业中得到有效利用。对此,高校在考量课程内容的垂直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实现内容的横向延伸,探寻服装专业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性,将其他学科元素引入到本专业教学中,营造独立多元的专业教育体系,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也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多元的服装市场环境。

(四)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升课程敏感度

明确的培养目标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然而,纵观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组织现状,教育管理者并未结合学习能力、课程建设情况、专业发展前景等树立起明确的培养目标,缺乏对教育工作的战略性规划,严重制约着专业教育效益的发挥。对此,高校应加强对教育部颁布文件的深入认识,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系统掌握服装和服饰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与中国服装纺织工作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应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以专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为目的,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寻求创新,以期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成果得到进一步优化[11]。

(五)优化组织与管理模式,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持续进展的必要条件,规范的教学模式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手段,对教学工作的战略性布局则依赖于系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此,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应进一步寻求教学组织及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汲取优秀管理案例,认清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使教学空间更加开放多元。一方面,服装设计专业应就教学内容如何整合、教学课时如何分配等问题展开专项研究,使教师意识到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中的不足,并制定系统性的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计划。另一方面,提升教学空间的开放性,除普通教室外,高校可就服装设计专业构建独立属性的实操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情况展开论述,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特点、教学组织特点等角度着手,对该专业教学工作展开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了解国内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结合国家教育基本要求创设联动性强、开放性强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模式,为新时代服装设计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新文科文科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