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理念下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机制的创新

2023-04-05韩金青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专业化教师队伍

○韩金青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就教育体系而言,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就教育类别而言,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职后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推动终身教育进程的先导,也是终身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比,其存在体制机制供给弱化的现象。随着时代发展,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教师是终身教育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其自身专业成长状况直接影响全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贯彻与落实,而农村教师受地理环境、地域经济、教育资源及教研体系等因素影响,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不高,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仍是“木桶效应”中的短板。淄博市立足区域内教师队伍建设及农村教育改革发展需求,通过梳理农村骨干教师培养的意义、内涵及问题,积极探索面向农村教师的成人教育机制供给策略,旨在建立教师教育长效机制,助力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一、明晰农村骨干教师培养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同时,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这项任务中,师范院校肩负着增量师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提升的任务,而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量师资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任则落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

2021年,教育部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力争2035年要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域骨干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在优质均衡评估指标中,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备有量化要求:一是每所义务教育段学校中学科类教师的配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二是每所学校每百名学生是否配备一名骨干教师。连续几年的创建,在国家硬性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下,学校师资配备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农村学科教师的配备基本满足了正常的教学需求,但骨干教师的数量匮乏、专业素养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解析农村骨干教师的主要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高素质是教师队伍质量的总要求,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通过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才能形成以“专业素养”为核心品质的“高”素质;专业化是形成教师专业素质的必经路径,专业化标准也是教师素质发展程度的衡量依据;创新则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发展基础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类型和专业行为。

“骨干”一词的定义是指某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实质性的部分,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顾名思义,“农村骨干教师”的定义是在农村教育教学实践中起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秀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也应是其内涵的核心要素,更应是农村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目标。其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对农村骨干教师的认定或评审的标准应随时间推移而愈加丰富。

三、对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有关问题的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内优秀教师称号类别很多,以淄博市为例,具有行政表彰色彩的有优秀教师、最美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等;具有专业认定色彩的有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这些都是广义上的“骨干教师”。通过数据统计,此类“骨干教师”数量不多,在教师队伍总量中占比不足5%,不能满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农村骨干教师“量”的需求。

通过培养培训迅速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管理者的共识。由于缺少农村骨干培养的顶层设计,在实践中往往将广义骨干教师纳入同一培训项目、实施同一管理办法。再加上教师个体的教育思想觉悟、教育理论积淀、专业化水平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如果用同一培训项目、同一培训目标、制定同一培训计划、实施同一管理考核办法,显然是不全面、不科学的。这必然导致培养培训实效性差,教师专业成长缓慢,不能满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农村骨干教师“质”的要求。

四、农村骨干教师培养的创新实践

面对“量”和“质”的需求,立足农村存量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体制机制,围绕“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和“数量满足、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有力”的总体目标,在“顶层设计、管理机制、培养培训及专业发展”方面创新实践,以提升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实效。

(一)加强政策供给,优化顶层设计

教育管理部门建立目标导向的顶层设计,依据教育发展需要创新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推进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常态化。

1.“狭义”骨干教师队伍的建立。广义骨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同、学科素养层次不同,不能实施以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为目标的同一“项目制”培养培训。为解决此问题,自2007年起,淄博市尝试建立教师职后的“合格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名家”专业化梯次结构。围绕此结构,将骨干教师称号具体化并嵌入区域内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梯次结构的构建中,即“骨干教师”不是行政表彰称号,而是教师本人专业化水平的体现,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专业化梯次结构中的一个具体层级。骨干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教学素质较高且具有相同层级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这就为组织实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制”奠定了统一规划和统一目标。截至目前,已组织遴选市级骨干教师7批,认定骨干教师3700名,形成了一支专业化水平相近、培养培训目标一致、管理考核机制统一的“狭义”骨干教师群体。

2.教师专业化梯队的构建。“十四五”期间,基于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在“合格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名家”这一教师专业化梯次结构中,设计了人数比例为45∶35∶15∶3∶1.5∶0.5,这样形成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结构恰似一个金字塔型,比例适合、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各层次之间既非高不可攀又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如淄博市4万名专任教师中,确定市级教坛新秀14000名、骨干教师6000名、学科带头人1200名、教学名师600名、教育名家200名。教师专业化水平层级清晰、分布科学合理,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分批次的培养培训,促进区域内骨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3.骨干教师遴选的组织实施。改“评选”为“遴选”,即将“市级统一评选”改为“学校和区县遴选、市级审核认定”,有效解决城镇与农村不平衡、主学科与副学科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建立起“学校级骨干——区县级骨干——市级骨干”三级骨干教师队伍。在骨干教师遴选标准制定中,注重教师的年龄、学历、专业、教科研能力等,基层学校在严格按照骨干教师标准选拔推荐本校优秀教师外,还侧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讲授能力及组织能力等,为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奠定了基础。在骨干教师遴选中注重农村学校间、学科间的平衡,力求数量满足、分布均衡,保障了农村骨干教师培养的持续、健康和长效。

(二)助力问题解决,健全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常态化的重要保障,遴选与管理“脱节”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停滞不前且失去活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依据实际强化管理与考核,增强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

1.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在实践中,充分整合教育内部管理力量,建立由师训、教研、电教、组织人事、计财等职能科室共同组成的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成立区域内骨干教师管理办公室,组建骨干教师评审小组,全面负责骨干教师的遴选、管理与培养工作。以法规文件的形式制定印发《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明确区域骨干教师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等,明确骨干教师的“遴选认定、权利义务、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及作用发挥”等多环节的任务要求,明确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

2.实施动态管理与定期考核。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建立优胜劣汰的管理考核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动态的管理体制是最理想的管理模式,由于现阶段的教师职务聘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固定制,有的教师由于年龄问题或已经晋升为高级职称,导致其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中存在动力减弱、自我要求降低的现象。因此,在骨干教师培养中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优胜劣汰,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才能够时刻保持骨干教师的高素质和鲜活的生命力。实施定期考核,采取“两年一评、四年一届”的遴选任期模式,制订骨干教师考核标准,按照标准严格落实学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一学期的改正期限,学年末还达不到标准者,取消骨干教师称号和进一步培养计划;对考核优秀者,在教师队伍专业化梯队中将其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候选人进行重点培养。

(三)注重理念引领,强化教育培训

农村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依据教师需求,分批次组织实施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注重过程性管理,建立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其“基于专家引领下”的专业成长。

1.科学研制培训模式。骨干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反思及教育手段创新中逐步积淀而来。实践中,采取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脱产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脱产集中培训以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为主,培训项目制定之初,教育管理部门聘请教育专家对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逐一会诊并征求意见,共同研制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的主要培训方式,也是贴近教育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最直接的模式,农村骨干教师要在本地或本校以组织讲座、上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进行汇报,做到既总结提高,又扩大培训项目的效益,从而带动区域或学校内的教师专业成长。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方案和教师岗位研修计划,注重加强对骨干教师校本研修的管理,鼓励反思、探究、合作的研修模式,促使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运用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创新精神纳入骨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中,紧紧围绕“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要求设计培训内容,尽力做到“量身定制、量身打造”。在实践中,根据区域内教育发展实际,以职业道德、教育新理念、信息技术和创新意识能力提升为重点。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要求骨干教师在达到普遍师德修养标准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和遵守新时代赋予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加强教育新理念培训,要求骨干教师率先接受教育新理念的洗礼,在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做到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求骨干教师应率先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辅助教科研的能力等。此外,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要建立在“反思——实践”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基础之上,将课例研究、合作性行动研究、同伴互助协作等内容,融入反思式、探究式、合作型和可持续性的培训模式中,启发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智慧和创新潜能。

(四)实施任务驱动,助推专业发展

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提升是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目标。落实任务驱动、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建立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共生体”,可以促进其基于“专业自主发展理念下”的专业成长。

1.落实任务驱动。为使骨干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向高一层专业化梯次发展,在《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中制定了骨干教师应履行的义务,要求骨干教师积极承担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安排的示范课、观摩课等教学任务。倡导自主发展,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与本地名师共同担负起名师工作室建设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研讨,通过名师网络工作室或个人教育教学博客,每学年上传教育教学心得或者经验总结不少于1万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个人素养,为成为名师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教科研部门确定的教研课题,主持或者参与各级教育科研项目,切实解决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任期内主持或者参与区县级以上课题研究不少于1项等。

2.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一个人能走得快、一群人方能走得远”,教育理念的交流、教育思想的碰撞和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是实现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教师交流平台的建立,通过开设“网络教研”平台,积极引导骨干教师争做主持人,将教研论文、教学心得和教育反思感悟等进行梳理,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骨干教师教科研成果展示评比活动,通过展示达到交流、学习、推广的目的。骨干教师承担学校学科教研组的管理任务,将自身学科素养融入学校教学改革中,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建立“小而精”的专业成长“共生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发展的职业精神,在师德建设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教育科研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终身学习方面发挥带动作用,在指导年轻教师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对外交流和支教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等。

五、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的创新价值

(一)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建立教师队伍专业化“合格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名家”梯次结构,明确教师专业荣誉称号的属性不是终结性的认定,而是专业化层次的认定,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应区域内教师队伍专业化梯次结构,找准位置、认清自我,增强教师个体专业进取的目标意识。

制定《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建立农村骨干教师“遴选、培训、管理、作用发挥”一体化建设体制。按照《办法》要求,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任职学校、教研组及骨干教师能够严格落实骨干教师培养的各阶段任务和职责,有效避免“重评选、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发生。

(二)提升教师终身学习意识

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农村骨干队伍培养的重要目标,通过“制定读书计划、撰写教学反思、集体备课及网络教研”等任务清单,指导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引领下,提高自主能动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制定考核制度、落实任务驱动,将骨干教师的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听评课记录及教学论文撰写等纳入考核内容,激发骨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是助推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平台,也是教师职后培训行政主导的有效补充。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的教育实践中,积极鼓励并支持骨干教师建立区域内或本校内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教育心得交流和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岗位培训实效,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化。

(三)促进终身教育供给机制创新

明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遵循“理念先行、自主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发展,注重实效、均衡发展”的原则,在规范基础上创新教师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以教育事业需求为导向、行政主导与校本培训并重、教师履行义务与自觉学习相结合,各方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师教育新机制。

创新能力是骨干教师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在骨干教师培养中,注重理论提升和经验推广,注重用创新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周期内,根据农村骨干教师个人专业水平制定专业提升及发展规划,包括成长目标、学习课程、读书计划、专题研究、作用发挥等,使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专业化梯队中有较大提升,并在“高素质、专业化”的基础上,通过执教示范课、制作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等对自身专业成长进行展示和反思,促进创新素养的提升。

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作为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作为教育管理者,应注重政策机制的有效供给,助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农村骨干教师是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农村骨干教师培养的创新实践,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问题、过程和结果导向的推进机制,在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下,不断促进骨干教师培养常态化、长效化,为建设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