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理路

2023-04-04左自立宣海宁杨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

左自立 宣海宁 杨玲

[摘要]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转换明确了基础教育扩大普及、质量提升的未来图景。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就生命教育现状来看,仍存在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浮于表层、课程内容单薄且较为局限、尚未生成多方共通的合力等问题。结合教育生态学的相关视角,研究提出了坚持价值观培养导向、强化具身性情感教育、构建全方位课程体系、完善家校社共育路径等推进策略,以期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落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命教育;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教育生态学

面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转换,未来中小学一线教师如何进行高质量的生命教育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生命教育作为内涵丰富、内容庞杂的教育主题或系统,其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现实关怀。其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个体生命发展的相关原则与本质规律,实现学生在尊重生命、把握生命与感恩生命等方面的深层感悟与主动实践,并期望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体内在的均衡发展,与自然、社会等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笔者在分析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主要是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浮于表层

当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现。为了防范、化解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潜在校园风险,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规避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中小学生命教育着眼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强调对其行为的防范与引导。这恰恰说明了这些学校的生命教育理念粗放,仍旧停留于生命教育的表层理解,未能注重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塑造其健康身心与健全人格。目前,学校大多从生命体的生理躯体层面理解生命教育,而未能从顺天致性与各美其美的生命成长层面去理解生命教育。具体而言,实践中的众多学校仍然遵循应试教育的理念,注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尺,未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能力与社会责任进行培养等。近年来,校园欺凌、学生轻视生命等事件增多,更是反映出部分中小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

(二)教育内容:课程内容单薄且较为局限

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内容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死亡教育的相关内容缺失。部分学生在外界压力下或者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产生轻生的念头,甚至放弃生命。对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加强学生的死亡教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命,消除学生潜在的自杀情绪。现实中,学校教育往往沿袭传统观念,避谈死亡,对死亡教育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学生只需要正面引导,不需要死亡教育。这种观点显然失之偏颇。学生对死亡缺乏成熟的认识,会表现出对死亡的焦虑、恐惧等各种负面情绪。因此,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是极其必要的。第二,性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缺失。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老师担心开展性健康教育课可能会刺激学生探索性知识,产生反作用。因而,学校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较为单薄,无法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性健康教育引导。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内容缺失。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还需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当前,不少学校局限于学生的学业质量,开展的各种生命教育活动以自然生命教育为主,涉及精神生命教育的相对较少,尤其是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更是严重缺失。此外,还有教师在学科渗透中单一地进行生命教育,使得学生接受的生命教育较为分散、片面,难以形成对生命本质和价值的深入认识。

(三)教育途径:尚未生成多方共通的合力

高质量的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应当更加系统化、协调化,这就需要立足学校层面加强与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合作与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当下,不少学校缺乏与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机制,生命教育途径较为单一,主要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生命教育的效果不理想。未能吸收和整合家庭和社會层面的生命教育资源,学生难以将生命教育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内在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教育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在家庭层面开展的生命教育呈现出碎片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家长未能充分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情感需求,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从社会层面看,社区等也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生命教育,形成了社会层面的生命教育真空。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命教育高质量推进的策略

(一)生命化归宿:坚持价值观培养导向

教育生态学所述的生态系统的自适存在与适性发展,是以教育系统中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为重要考量的,其希望让学生找到属于自我的生态位,并获取对于未来自我生命发展的感悟与提升。因此,进行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必须坚持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导向,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并努力创造生命价值。要突破生命教育的认知局限,不仅要着眼于有效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抑郁和轻生行为,还应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品质,依托各种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生活潜能,引导他们实现良好的自我伦理成长。而在实际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一方面需要组织相关培训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观念,尤其要坚持向学校、教师重申育人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坚持在学科教学、校本课程与研学活动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涵养学生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生态化浸润:强化具身性情感教育

灌输宣教的方式难以真正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润物无声的情感体验与浸润更为重要。高质量的中小学生命教育要充分考虑青年群体的特殊性,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增强其自控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同理心和同情心,从而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完整的生命个体,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目标,激发自身潜能;使他们对自己的状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并实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言行,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实现健康成长。于此,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具备积极的生命情感,实现自立、自强,自觉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多维化渠道:构建全方位课程体系

学校应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构建完整的高质量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学校要对生命教育课程构建的系统方案形成清晰认识,进行顶层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而且在国家课程实施的方面也存在不足。学校应切实将基本的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国家课程教学,并补充其他难以渗透的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次,学校要为生命教育设置科学的课程目标。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强调生命的价值,紧扣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从自然、社会、精神三个生命维度,确定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再次,合理设置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校应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紧扣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设置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比如,优化自然生命教育,主要包括校园安全、社会安全、家庭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性健康等。通过本模块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校园、社会和家庭安全常识,强化学生应对突发情况和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开展体质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身体器官、身体发育和各种疾病的常识,并且切实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排遣苦恼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保护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引导他们了解两性之间的差异,形成健康的性心理,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注重社会生活教育,主要包括习惯养成、社会交往、与自然相处等。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积极锻炼、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社会交往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感恩,强化责任感和社交能力。开展与自然相处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和生命现象,生发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同时提升生态环保和绿色生活意识。实施精神生命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规划、价值信仰、生死智慧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价值信仰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拓展精神生活空间,形成正确的价值钥匙和情感态度。开展生死智慧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死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从本质上探索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关怀和生命体验。

(四)协同化环境:完善家校社共育路径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除了学校内部系统的推进,家庭中间系统与社会宏观系统的环境浸染往往能协同更多元的要素,进而生成生命教育的育人合力。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配合,推动构建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开展。应在日常生活中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进行对话,以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以言传身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感悟,润物无声地提升生命情感。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师要摒弃传统单向的简单说教,立足自身的生活感受和感悟,结合哲理故事、真实案例等,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解释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探讨生命的真谛。从社会层面看,应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的开展,大力弘扬优秀文化,遏制不良价值观的蔓延。要通过正面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小学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比如,儿童活动中心、中小学生服务中心、社区心理咨询室等各类社会机构要依托自身资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生命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合力,增强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应当明确,学校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在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要结合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入生命教育,以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活动,增强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各学科教师要结合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综合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紧扣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中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形成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学校要依托现有资源,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多样化活动。比如,组织中小学生定期进行户外活动,考察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情况,引导学生增强生态环保观念,提升生活体验。组织各班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利用宣传展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加强与年轻父母的沟通,引导他们提高生命教育意识,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建设家长学校,建立微信群,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形成家校合力等,以释放家庭教育的潜能,增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獻]

[1]任家熠.我国生命教育二十年发展的现状与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0).

[2]操菊华.精准思政理念下青年学生的精神需求图景及其引导[J].湖北社会科学,2021(06).

[3]岳芸,丛晓峰.论生命教育的目的指向与价值立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2).

[4]罗祖兵,周俊良.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泛化及其矫正[J].教育科学研究,2021(12).

[5]陈海静.高质量高等教育: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阐释[J].江苏高教,2022(01).

[6]刘锦涛.体验生命场: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小学班主任,2022(10).

左自立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

宣海宁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

杨 玲   河南省新县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