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3-04-03黄绿丹黄珊珊
黄绿丹 黄珊珊
【摘 要】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依托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涯规划五大模块。课程推进方式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课程教学方式重视体验式教学和团辅式教学。
【关键词】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班级管理;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11-03
【作者简介】1.黄绿丹,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62000)教师,二级教师;2.黄珊珊,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62000)教师,一级教师。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多年探索,构建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该课程成为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团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心态解读心理现象或问题,从而激发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笔者所在学校以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理念,主张教师发挥团体合作的能动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以向善、向上的态度看待与适应社会生活。因此,积极心理学理念深刻影响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
师生关系品质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笔者所在学校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理念引导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启发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倡导“走心”式的班级管理方式。
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团队组建
团队组建包括初创和二次开发两个阶段。初创团队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部分班主任组成,负责拟定课程框架并进行初步开发。这些班主任学过心理学知识,并对心理主题班会课感兴趣。二次开发团队纳入三至六年级所有班主任,负责对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与完善。
(二)课程目标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积极面,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或问题,建设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
(三)课程内容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结合前期对全体班主任的问卷调查,确定了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涯规划五大模块。
1.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模块包括《我相信》《我的优点和缺点》《没人喜欢我》《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认识自己的勇气》《我喜欢我自己》《大脚丫跳芭蕾》等课。通过“认识自我”模块,班主任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与悦纳自我,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找到归属感。
2.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模块包括《一起向未来》《新学期新目标》《新学期的打算》《我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的课程》《克服懒惰》《培养学习好习惯》《上课要专心》《专注的力量》《突破你的思维》《我能创新》等课。通过“学会学习”模块,班主任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力提升、专注力训练及创新思维培养,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做好学业指导与家校沟通工作。
3.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模块包括《你我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爱》《我和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交个好朋友》《做个受欢迎的人》《遇到你,真好》《学会合作》《合作的力量》《团结协作,从心开始》《让我来帮助你》《学会宽容》等课。通过“人际交往”模块,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学会宽容,以及同伴间的互助与合作。这样,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更亲近,班级凝聚力更强。
4.情绪调适
“情绪调适”模块包括《你好,情绪》《做个快乐的孩子》《快乐着 分享着》《苏菲生气了》《控制“愤怒小火山”》《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我的情绪我做主》等课。通过“情绪调适”模块,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感受、表达、接纳和调适情绪。
5.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模块主要面向小学高段学生,包括《我的未来不是梦》《人生初规划》《小象消防员》等课。通过“生涯规划”模块,班主任能更好地做好小初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尝试进行目标规划。
三、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实施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推进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
(一)课程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是以心理学理念和方法为主导的主题班会课,借鉴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式,重视体验式教学与团辅式教学。
1.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沉浸式教学方式,强调“做中学”。通过情景设置与活动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用心感受,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或习得技能,它的特点在于体验与感悟。如《我喜欢的课程》一课,班主任设计了“科目推荐会”,邀请学生作为不同科目的代言人,让学生在彼此的分享中感悟不同科目的魅力;在《苏菲生气了》一课中,班主任借助绘本中的苏菲生气事件,引入生活中可能引起学生愤怒的实例,如“作业本被弟弟妹妹撕了”“爸爸妈妈答应我的事情没做到”等,引导学生感受与表达愤怒。相比单纯的知识讲解,体验式教学更能启发学生感悟自身与收获,促进学生行为发生变化。
2.團辅式教学
团辅式教学是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团体互动中探索与接纳自我,激发潜能并增强适应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来说,团辅式教学包括热身破冰、主体活动、团队分享、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团体动力的帮助下进行自我探索。如《团结协作,从心开始》一课,以“桃花朵朵开”活动破冰暖身,运用“新塔-‘心塔”活动让学生合作搭高塔,学习如何团结协作,再通过团队讨论分享、班主任总结提升,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课程推进方式
1.团队成员先行
学校采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课程推进方式,先由初创团队中的班主任进行班本试教。在确定教学效果后,再进行校级性推广。
2.团队教研支撑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与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同,需要班主任学会使用心理学方法开展班会课,事实上,大多数班主任对此缺乏信心和练习。而团队教研能够保障教学效果。在校本课程初创阶段,教学设计时的备课教研与试教后的评课教研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多次打磨。在校级性推广阶段,同题异构教研则有助于激发班主任开发课程的潜力。团队教研既有全体班主任的参与式教研,也有各级心理健康教研员的培训式教研。观评课、课程点评、师资培训等教研方式既提高了班主任的教学能力,也提升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3.资料动态更新
虽然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阶段和特点,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学生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心理现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创新。近几年,学校拓展了学习动力提升、亲子沟通、生命教育等校本课程主题,编写了校本课程用书《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团体心理游戏坊》,建立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动态资料库。
(三)课程评价方式
定期进行的效果评价可以保障校本课程的良性发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既服务于班级管理,又服务于学生成长。因此,班级管理成效和学生成长是效果评价的主要载体。问卷、访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可用于班级管理成效的调查,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课堂发言、感悟收获、课堂学习单、课后作业等可用于学生成长的考量。
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效果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是一个不断积累与创新的过程,需要整个团队的通力协作和反复研磨。这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的班主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的教學观念和方法,学习心理学方法与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距离,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营造了更加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
未来,笔者所在学校将关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的两个发展方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聚焦幼小衔接、入学适应、专注力等主题;心理健康主题之亲子班会课,聚焦家庭教育指导,关注亲子沟通。当然,着力提升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班会课教学能力,与校本课程的发展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包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