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智慧课堂建设研究

2023-03-3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智能化互联网+智慧

解 燕

(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铜陵 244061)

“互联网+”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物联网技术能够强化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增强了教育环境与教学过程的感知性;移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强化了移动学习的交互性和便捷性,使学生能打破时空限制,接收更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泛在学习网络和各类线上学习平台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同时也为定制化学习奠定了基础。可见,“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课堂,推动了传统课程教学范式的变革。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智慧课堂建设能够从内容选择、信息呈现、教育决策、教学设计、系统规划等多领域推动英语课程的范式变革,真正落实着眼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学习。为此,需要深入探索智慧课堂的设计理念、应用分类和生态系统,并参考大学英语课程的个体特征开展智慧课堂建设,从而构建遵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生态系统内在规律的英语智慧课堂体系。

1 智慧课堂的基本内涵

1.1 智慧课堂的概念界定

智慧课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并依托科学管理规范开展统一化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建设,进而形成具有个性化、情景化、智能化特征的全新课堂生态[1]。其中,个性化是指智慧课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以技术为载体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情景化是指智慧课堂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领会,要求通过构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来实现知识的再现、运用和加工过程,从而使其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和理解知识;智能化是指智慧课堂强调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求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学习分析,进而开阔教育视野、拓展教育思路、革新教育方式。

1.2 智慧课堂的应用分类

智慧课堂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多种应用分类。以信息技术为划分标准,智慧课堂的应用分类包括:第一,基于物联网和云端一体化技术的智慧课堂。该课堂对教室感知设备、互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设备、实物展台、智能终端等多种软硬件设施进行了系统性整合,能有效发挥各类设施的潜在教育价值。第二,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该课堂依托于电子书包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和功能服务,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辅导的完整教学流程,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第三,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课堂。该课堂能整合应答系统、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第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该课堂依托于Web网络教学平台,在适当的教学配套设施下,能为学生提供高实用性的个性化教学支持。第五,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的智慧课堂。该课堂依托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抓取、采集、筛选、挖掘、存储,能够准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和个性化需求,进而构建智能化评测体系,为智慧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此外,智慧课堂还可按照学校类型和层次进行划分,如中小学智慧课堂、职教智慧课堂、大学智慧课堂等。不同分类的智慧课堂在应用层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大学英语智慧课堂而言,其主要提供学生签到、课堂点名、随堂测验、成绩记录、统计管理等功能,核心价值在于强化师生的课堂语言互动,并通过构建和优化英语学习情境,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效率。

2 智慧课堂的智能化转向与生态迭代

2.1 智慧课堂的智能化转向

第一,服务宗旨转向。智慧课堂建设要求推动“教学信息化”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坚持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为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以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为教育思路,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拓展系统功能,确保智慧课堂聚焦于学生发展,帮助其完成“知识”到“智慧”的转化,进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2]。

第二,技术策略转向。智慧课堂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打造“云—台—端”的平台架构,从而构建智能、高效的新一代智慧课堂服务平台。平台需要提供智能化检索、资源推荐、课堂交互、课程测评等功能,用于辅助构建数据化、智能化的课堂生态,进而为课堂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体系架构转向。智慧课堂建设要求利用智能技术推动教育系统从“云平台”向“智能云服务”、从“微云服务器”向“智能教室”、从“移动终端”向“智能终端”、从“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智能化”的转变,进而通过AI赋能、系统优化,构建智能化教育平台及相应的教育生态体系[3]。

第四,应用场景转向。智慧课堂建设要求不断拓展其智能化服务平台的领域和形态,使智慧课堂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学习、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等多种类型需求,进而通过分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信息化评价和智能化管理,让智慧课堂拓展至教育的全领域、全场景和全过程[4]。

第五,实践模式转向。智慧课堂建设需要建立课程特征模型,深入分析各学科的个性特征和智慧课堂的共性特征,从而推动智慧课堂与各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实现智慧课程的常态化、深度化转向。

2.2 智慧课堂的生态迭代

智慧课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又被称为“智慧课堂1.0”。这一阶段高度关注技术问题,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建立智慧课堂平台,并将其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以形成智慧、高效的教学模式。(2)进阶阶段又被称为“智慧课堂2.0”。其关注重点从技术回归到了教学本身,强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互联网+”思维方式,以技术赋能新型课堂建设,从而推动教学决策、教学评价、师生互动和资源推送的根本性变革。(3)新一代智慧课堂又被称为“智慧课堂3.0”。要求全面塑造新的课堂生态,坚持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智能化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基于课堂大数据的数据处理和课内课外全场景的应用范围,推动学科建设的智慧化转向,真正为落实因材施教、转识成智提供支持[5]。

“智慧课堂3.0”的生态建设以“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为核心[6]。其中,“云”指智能云服务,包括资源管理、微课管理、智能评测、在线学习、决策服务、网络教研等。“台”指教室智能平台,包括通讯中枢、数据中心、能力中心、控制中心等功能模块。“端”则指智能终端,包括PC、Pad、智能手写板、答题器等软硬件设备。智慧课堂建设要求以教室智能平台为核心,发挥智能云服务和智能终端在资源供给、交流互动、教学工具等方面的辅助作用,进而构造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生态。

3 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特征分析

智慧课堂并非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立足于技术的迭代升级开展的教学系统和课堂生态的变革实践。因此,需要了解智慧课堂自身的共性特征,以及各学科的个性特征,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智慧课堂的建设工作。智慧课堂自身拥有教学决策数据化、教学评价即时化、师生互动立体化和资源推送智能化等通用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是构建智慧课堂的重要基础[7]。而在这四点共性特征之上,不同学科还有其各自的个性特征,如语文学科重视鉴赏点评的交互化和表达分享的富媒化,数学学科重视感受体验的情境化和抽象探究的模型化等。对于大学英语学科而言,智慧课堂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应用情景化。英语教育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基于教室智能平台形成的智慧课堂,能通过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尤其是听说读写等语言应用方面的资源来拓展英语教学手段,并通过创设情景化的语言应用环境,以互动式教学来转变传统的“黑板+教材”课堂环境,从而以技术手段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持续变革。

第二,阅读资源丰富化。教室智能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库,能够满足英语教师整合、筛选、上传、存储网络资源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文档查阅、资料下载、智能化推荐等服务,从而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英语阅读资源。这种经由教师把关的阅读资源不仅质量更高、针对性更强,还能有效缩短学生查找和搜索资源所消耗的时间,进而提升其英语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第三,作文批阅信息化。利用教室智能平台提供的文字识别、语言解析、智能评测等功能,教师得以开展信息化、智能化的主观题阅卷,包括答题结果对照、作文智能评分、作文报告生成等。再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作文成绩解析,能够有效解决教师阅卷负担大、评分主观性强、作文辅导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进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精准教学。

4 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体系建构

4.1 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设计框架

智慧课堂需要从校园网络通信覆盖和泛在学习资源平台两个方面进行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课堂展示、视频录播、内容更新和资源分享等提供支持,同时满足学生利用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介进行英语语言互动的需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智慧教学环境能够通过协作学习、内容分享和资源推送,来构建拟真的英语交流情境,且“云—台—端”的平台架构具有高度的连通性、交互性和开放性,能满足师生随时随地使用平台的需求,是突破传统英语教学局限性的关键所在。然而,智慧课堂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取决于广大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依托于混合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规划,才能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教育价值。

4.2 课前环节:基于个性需求的自主学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初步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并基于分析结果拟定学习任务、推送学习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不仅聚焦于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还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影视剧配音模仿、英语朗诵、情景对话等口语训练活动。而针对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参考历年CET-4、CET-6和雅思、托福考试内容来定制学习计划,使其能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此外,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或浏览相关资料,在课前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认知,并通过社交软件或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进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3 课中环节:基于智慧课堂的生态建构

基于智慧课堂的大学英语教育,不再沿用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授课模式,而是更强调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充分利用课堂智慧平台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供给,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课前检测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在线测评、成果演示等方式考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并根据预习情况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确保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在知识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智能平台进行生态建构,以多媒体形式的知识呈现,降低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难度,同时营造英语交流的应用场景,发挥环境对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作用。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探讨课题,如著名英文演讲、影视戏剧评论、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智能平台检索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后提出观点,进行论述,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水平往往会直接影响小组探究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根据课堂表现、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划分成5人以下的若干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沟通合作来探索问题,获取知识。

4.4 课后环节:基于信息反馈的教学评价

在课后评估阶段,教师需要利用教室智能平台和移动终端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并通过持续性的跟踪、观察、记录和反思,得出学生在评估周期内的发展性评价结果,从而避免过度依赖总结性评价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危机。而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通过教室智能平台设计测试题目或问卷项目,并让学生通过线上答题提供反馈信息,从而利用信息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以构建智能化的课堂生态。除此之外,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还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应对评价主体和形式单一的问题。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需要参考教育主、客体的评价意见,采取教师互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获取综合性的评价结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结果必然具有双向、协商和合作的特点,能够依托智慧课堂的生态环境,保障教师和学生生态群的稳定性,以强化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效果[8]。与此同时,评价形式也应进行多元化拓展,一方面通过逻辑推理和数据进行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综合基于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基于教学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提供更立体的评价结果,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5 结 语

新一代智慧课堂,其生态建设以“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为核心,强调通过理念重塑、体系建构、数据处理和场景构建,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智慧课堂建设不仅需要参考其通用的共性特征,包括教学决策数据化、教学评价即时化、师生互动立体化和资源推送智能化等,还需要参考英语课程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语言应用情景化、阅读资源丰富化和作文批阅信息化三个方面。基于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特征分析,需要重塑“云—台—端”的设计框架,在课前环节开展基于个性需求的自主学习,在课中环节重塑基于智慧课堂的生态建构,在课后环节完善基于信息反馈的教学评价,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智慧技术应用和智慧人才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智能化互联网+智慧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