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2023-03-29虞红明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虞红明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关键,那么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必然要顺应时代做出改变,通过引入小组合作来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成了很多教师的选择。但基于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要如何构建实际上还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明确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教学突破口,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受益。本文就主要围绕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展开,先是简单介绍了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意义和现状,再是以其为基础探究了小组合作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主要起到推动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集大成阶段,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上,真正赋予学生选择自己之后人生道路的机会与能力。也正是如此,高中阶段的教学尤其强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一线的高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从学生本身和课程本身出发,用指向持续发展的专业眼光来探寻课堂教学新的切入点,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类知识点相对复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更慢,理解起来更难的学科来说。基于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便要投入更多思考,精心设置主题与任务,以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

一、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较于学生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整合多方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知识或能力的查漏补缺与优势互补,在性格特点、思维认知、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被划分到一个小组中后,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完成的大任务就被拆分成了多个小任务,于是学生就有了更多时间来深入、全面地展开对特定小任务的探究与思考,最终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来完成大的任务目标,这就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不少助力。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也能以小组为单位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也能够节省许多课堂教学的时间,更有利于课堂上时间利用效率的提升。

(二)锻炼学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的关键在于“合作”,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出现过于独立自主的情况,大都只注重自己的学习而忽略与他人的协作。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群居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靠许多人共同的努力来驱动,个人在集体外能够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始终都很有限,大多数人都只有在集体内才可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因此,教师的工作任务就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有教会学生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的小组合作实际上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锻炼,学生需要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来学习更多知识和掌握更多技能,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在小组中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而完成工作的过程就考验和锻炼着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1]。

(三)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教育阶段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推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就成了教师需要也正在思考的问题。高中阶段学生在思维、认知与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能够对一些事物或问题产生更深的认识并提出更深的见解,但在思考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却容易陷入封闭空间,不主动甚至刻意避免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与眼界更进一步的发展。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能够通过为学生打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来消除学生学习上的隔阂,并借任务来引导或激励学生展开分工协作时的学习探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现状

(一)学生差异不受重视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由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环境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具体体现在性格特征、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等方面,而这种个体差异也就直接造成了学生间在学习态度、效率和效果上的差异。小组合作的本质是发挥学生各自的价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但就当前阶段高中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没有对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投入足够多的重视,也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导致学生在小组中很难发挥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导致教师很难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做出合理、全面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琉于形式

小组合作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个体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对课程知识更深层、全面的探究,因此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的探究与讨论是否有效就成了小组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就更进一步地暴露了出来,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理解也仅局限在“小组”和“合作”的表层,虽然会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时间来进行思考和讨论,但很少真正站在引导者的视角下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或者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的探究过于随机,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习惯与能力,这就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知识学习和知识探究设定了限制,让学生很难依靠自主展开的小组探究来实现跨越式的成长与提升。

(三)探究主题不够合理

与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的课堂教学更偏向于主题教学,需要围绕着特定的主题、问题或任务展开,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先结合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来为学生制订一个明确的主题、问题或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问题或任务展开深入探究与发散思考,那么这个统领完整教学活动的主题、问题或任务制订是否合理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就当前阶段高中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实践来看,指引学生展开课程探究的主题、问题与任务缺乏合理性仍是显著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直接影響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效率或有效性。

三、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将小组合作落实于课堂教学以前,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本身的内容、标准建立全面的认知,然后需要对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建立准确的认知,最后需要对小组合作这一教学与学习模式建立深入的认知。就是说在了解小组合作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以解决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各项问题为导向,结合课标与学情来对自己开展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做出调整或升级。具体来讲,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步骤主要有三个,一是依据学生学情与需要来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二是依据课程内容与要求来科学地创设情境,三是依据课堂反馈与实效来灵活地调整探究任务,除此以外才是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和引入新型教学设备转化抽象知识。

(一)以学生学情为依据合理划分小组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开展有效小组合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影响也最大的一步,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就要先以学生学情为依据来实现学习小组的合理构建。具体来讲,在构建学生小组前,教师需要先展开对学生实际学情的调查与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数学水平、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等,在综合考量过多方面因素以后,再秉持“组间均衡,组内各异”的原则来组建多个3—5人规模的学习小组。组建完成的各个学习小组中都需要配置两类学生,一类是综合素质较好、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生,另一类是性格外向活泼、能够活跃小组气氛的学生,这样才能为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供支持与保障。事实上,依据学生学情来划分的小组更利于发挥各小组成员个人的作用与价值,也更能在小组中建立起和谐的生生关系,助力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二)以课程内容为依据科学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模式,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且深入地探究课程知识的空间,而基于情境展开的问题探究往往也更贴近学生的心理与生活,更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建立完整且全面的理解和认知,这对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来说是十分有利的[2]。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为例,在教学集合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能以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合作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借情境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集合的概念。具体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一个班级中共有39名学生,其中17名学生是男生,22名学生是女生,如果把这个班级看作是一个集合的话,那17名男生就可以构成这个集合下以“男生”为分类特征的子集,同理22名女生也可以构成以“女生”为分类特征的子集,此外同一年出生的学生也可以分别构成以“年龄”为分类特征的子集。情境创设完成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集合”这个大概念下分析并说明空集、真子集等集合相关概念,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列举其他可以说明集合概念或特征的情境。

(三)以课堂反馈为依据灵活调整任务

事实上,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收获和给出的反馈就是教师调整教学活动的依据,或者说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呈现情况与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能够指引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整,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3]。在依托小组合作构建的高效课堂上,教师如果想要真正推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就需要合理控制小组任务的难度,使之在具备可探究价值的前提下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与合作学习中,避免因任务过于简单而导致部分学生感觉没有意义、因任务过于复杂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心理的情况出现。

(四)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结合小组合作的功能定位来看,小组合作更多时候代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因此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实际上可以搭配其他多种教学方式,诸如问题驱动式教学、单元整体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等。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与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有必要引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来打造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问题、单元、项目等为载体来推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究、分析与思考,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发挥[4]。结合实际来看,在设置驱动性问题时,教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与问题间的关联,尽可能保证问题链中各阶段的问题呈现出的是一种由易向难、由浅入深的变化趋势;在构建课程性单元时,教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与知识间的关联,尽可能地将内部存在关联的知识点整理到一起,方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设计探究性项目时,教师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项目任务的分工,尽可能地为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提供可以发挥个人价值的机会。

(五)引入新型教学设备转化抽象知识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的各知识点都存在于一个极为复杂的框架结构中,学生高中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在难度上比小学、初中更上了不知多少个台阶,抽象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那么,为了能够降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难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同时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有必要引入新型教学设备来对数学课程体系下的抽象知识进行转化,具体指的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与多媒体技术来转化复杂、抽象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基于视觉、听觉的多重体验来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奠定更好的基础,以此来促进学生展开更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是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有效性的路径之一,也符合新课标与新课改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要求,与如今的教育生态有着极高的适配性。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也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探究和理解提供了空间与搭建的平台,用一種区别于传统灌输教学的方式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主展开的学习、探究和理解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与领悟数学的内涵,这对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和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下,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拆解数学课程体系下复杂、深奥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与数学问题,以合作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挖掘自身认知潜能与激活自身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常慧.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67-169.

[2]彭晓田.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合作法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33):21-23.

[3]陈万涛.在互帮互助中激趣增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3(29):65-67.

[4]吴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高考,2023(28):147-149.

[5]马占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5):150-152.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