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时政案例发挥思政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2023-03-29商保华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理想信念

商保华

摘 要:普通高中思政课具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思政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阵地,发挥着导向、支柱、凝聚、激励作用。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应用时政案例是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重要形式,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在普通高中思政教学中选用时代性、鲜活性、典型性、正向性、真实性的时政案例,坚持方向性、主体性、导向性、实践性、效用性的原则,多种方法应用时政案例发挥思政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关键词:时政案例;普通高中思政教学;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的青年学生正值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尚处在感性阶段,认识不到社会上许多问题的本质,很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很难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普通高中思政课程具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通过深入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思政课堂教学是实现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主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導向作用

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政课改革重视对高中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理想信念的培养,使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因此思政课程肩负着理想信念教育的使命,思政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程的主阵地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高中生指明人生的前进方向,使其能明辨是非曲直,帮助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支柱作用

理想信念是高中生的精神之“钙”,缺失精神之“钙”,容易得“软骨病”,容易被困难打倒,容易在诱惑中迷失,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入歧途。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对高中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能为高中生补充精神之“钙”,鼓舞斗志,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为其补充成长道路上的精神食粮,从而追求更高的人生奋斗目标。

(三)凝聚作用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凝聚一代代全体中国人的力量。对高中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自觉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个人的人生理想中,将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统一,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志向。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局面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机遇”“大挑战”,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对高中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凝聚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四)激励作用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指路明灯,是激励人心的巨大力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理想信念教育能激发高中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责任感。新时代的竞争比以往的时代更加激烈,培养高中生在新时代成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过硬本领的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理想信念教育能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

二、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应用时政案例是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重要形式

(一)选用的时政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1.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1]。”时政案例讲究时效,要来源于当下的社会热点、社会焦点,能深刻反映出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因此学生对时政案例比较感兴趣,使思政课堂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和感染力,让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家国情怀。

2.鲜活性

鲜活的时政案例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2023年8月,我国京津冀地区遭遇极端暴雨天气,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但广大民众在党和政府组织下,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幅幅感人的场景和画面,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达到了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3.典型性

典型性案例是指在众多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这类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指导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选择时政案例时不仅要求政治方向明确,还需要具有典型代表性,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要能反映事物本质,有学习的价值。这样的案例才具有更深层、更广泛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4.正向性

思政教学中的时政案例应当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案例,符合主潮流,崇尚真善美。如大美广西、大国工匠等,这些案例是美好社会的缩影、先进人物的典型,向大众传递真善美,反映了全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学习榜样,引导高中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5.真实性

选用的时政案例应当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这样的案例就发生在当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具有很强说服力。比如大家亲历的防疫防控案例,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与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增强同学们的政治认同,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二)应用时政案例进行教学须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了思政教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思政教师在选择时政案例时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要树立中国梦这一远大理想,用中国梦引领青年梦,在青年阶段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思政教师作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路人,在选择时政案例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原则立场不动摇,坚持用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为国家培根铸魂。

2.主体性原则

思政课堂教学在选取时政案例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切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分析时政案例时主动探讨人生价值和理想问题,加深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关注时事,努力学习,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同时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正确价值取向,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善于发现和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导向性原则

思政课要坚持守正创新、铸魂育人。要求在选取时政案例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用正面积极的例子去引领学生,传播正能量。高中生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尚处在感性阶段,高中思政课承担着在学生心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任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理想信念,选取充满正能量的时政案例使共产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崇尚真善美。

4.实践性原则

理想信念教育不能空对空,要让受教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对高中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要运用好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去搜集时政案例,这有利于高中生了解社会、理解人生,在现实体验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进而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中感知、领悟理想信念,使学生能够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合一[2]。引导学生顺应时代形势,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意,深刻感受国家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激发建设国家的爱国情、强国志,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建设大业中。

5.效用性原则

时政案例的选用不是多多益善,而是适可而止。适量的案例能说明问题、引导到位即可,少了收不到效果,多了过犹不及。比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中,使用“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一案例。通过播放专题片着重介绍其中两个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如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顾诵芬。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心灵上被感动,思想上受洗礼。如果此时只选用一个案例,学生会感觉意犹未尽,未被触及内心深处。但如果选择多个案例,甚至全部,学生则会被疲劳轰炸,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应用时政案例发挥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方法

1.找准切入点,发挥教材功能最大化

为进一步发挥时政案例的价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笔者在课堂开设“时政分享”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时政案例,在课堂开始前5分钟,安排一名同学分享时政案例,教师找准时政案例与教材中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切入点进行拓展和提升。例如: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和分配制度,教材中隐含大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3]。在学生课前分享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销量飙升的时政案例时,教师可顺水推舟,将同学们引到新发展理念这一内容上来,明白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聚焦新时政,增强学生报国使命感

政治课教学需要注入时代气息,聚焦时代主题,关注国家最新的理论和当下时事政治。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案例,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当前形势。例如:在教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近期的国内外新闻热点,发挥时政案例的作用。在高一下学期,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笔者开设了《当今国际时局分析》这门选修课,安排了“当今国际局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俄乌冲突的深度分析”等教学内容,分析国内外热点的时政案例,注重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拓展教育资源,从选修课学生踊跃报名的情况看,学生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十分关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当今国内外发展状况,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是如何面对大变革、大调整,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强盛而努力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真心、坚守自我,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中擦亮双眼,不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斷追逐理想并为之奋斗。

3.巧用教学法,提高教育功能针对性

在运用时政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时,时政案例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时政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达成预期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时政案例与教材相结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时政案例的选用。选用的案例要有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同时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法,设置适当的议题,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判断、推理和论证中获得相关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所以,时政案例的选择与收集要精选,如果一份时政案例对教学内容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不了作用,在选择时就需要谨慎。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国体、政体这一部分知识时,笔者主要选用政治方面的案例,例如选用党的二十大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每年的两会等案例,就具有较强的明确性和针对性,而不选用文化、法律等其他针对性不强的案例。

4.组织活动课,体验应有的理想信念

将活动课形式引入思政课教学中,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活动形式,比如:在教学《中国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新时代,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演讲;在教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搜集案例,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如何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笔者在教学《人大代表》时设计了“假如我是人大代表”这一活动,开展沉浸式课堂体验,引导同学积极建言献策,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可以选择开展模拟听证会、红色基地研学等多种沉浸式课堂体验活动,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达成理想信念教育目的。

5.运用好微课,提升理想教育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推动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觉得政治课容易枯燥乏味,上课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直观生动分析时政案例,能将原理知识赋予活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下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实现形式。笔者在教授《哲学与文化》中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学习原理性内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采用了微课的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动画和视频,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和领会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航天精神的理解,从而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结束语

在普通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应用时政案例,有助于实现思政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符合普通高中“三新”课改背景下对思政课的要求,坚持守正创新、铸魂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0):6-9.

[2]朱丽,李亚芳.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22(13):19-21.

[3]沈婷婷.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35):79-80.

本文系柳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柳州市普通高中“文化立校,课程育人”专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育人背景下思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柳州市第二中学为例”(课题编号:WHLX2023-2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施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围棋教育功能的探索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