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3-03-29陈礼杰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大单元教学优化策略

陈礼杰

摘 要: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文章介绍了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自主学习和文化素养,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背后蕴含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高中语文阅读;优化策略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常常将课文分为独立的篇章进行教学,然而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脉络、挖掘深层意义的能力。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将文本划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较大单元,通过分析篇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从而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1]。文章探讨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认知特点,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更深层次理解。

一、大单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一)大单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大单元教学法旨在通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对完整的知识领域或主题,使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这种方法通常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始,教师会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随后,教师会引入即将学习的大单元,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并概述将要涵盖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整体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大单元教学法将复杂的知识领域分解为一系列小的學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聚焦于特定的主题或概念,教师会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些单元,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整个大单元的内容。这种分步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渐建立起知识的结构,并在不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大单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将知识领域分解为几个有机的部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主题。同时,这种方法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2]。

(二)大单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中的原则

大单元教学法的原则之一是明确目标和主题。教师应该明确界定每个大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该单元所关注的主题或文本类型。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他们将要学习什么,以及他们可以期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何种知识和技能。

分步阅读是关键。整个阅读材料应该被分解为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聚焦于一个具体的段落、主题或文本片段。通过逐步阅读和深入讨论每个小单元,学生能够逐渐建立对整篇文章的整体理解。这种有序的逐步学习方式有助于避免信息过载,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内容。

鼓励主动思考和讨论也是原则之一。应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并参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讨论。这种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文章内涵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不同解释和观点的探索。

在大单元教学法中,强调全面的学习方法也是重要的。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如文本结构、主题、情感色彩等。这样的多角度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文本。

二、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

通过将相关文本整合到一个大单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关系和主题发展。他们不再只是零散地阅读,而是能够在更广阔的语境中理解文本,从而更深刻地捕捉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学生在分步学习大单元文章的过程中,有机会提出问题、展开探究,与同学共同思考文本的各个层面。这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更能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文本解读者。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一个大单元内,学生可能接触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本,从而培养了他们在多样化文本背后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的能力。这有助于他们跨越不同领域,拥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基于大单元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深入阅读和思考文本,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对人类情感和价值的体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更有同情心和人文关怀的人[3]。

三、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主题融合,促进跨学科思维成长

主题融合强调将不同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和观点融合于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在主题融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关注单一领域的知识,而是通过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深入理解主题的内涵和意义。当学生在探索主题时,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解其相互关联和影响。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融入分析和判断中,形成更全面的观点。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革命时期,了解红军长征、抗战和新中国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边提问边讲解:为什么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红军长征是红军为躲避敌人的“围剿”而进行的战略性转移。长征的成功,使红军得以保存实力,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等文章,深入探究文中描写的场景和人物。教师组织大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从多个角度分析、讨论长征、抗战对中国革命和文化的影响。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理解不同领域的分析和观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第一组借助历史学科的思考,学生通过文中的历史事件,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深刻认识到相关历史事件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第二组学生思考长征途中的地理环境对红军的挑战,讨论地理因素如何影响行军路线和策略。第三组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理解文学作品如何表达历史情感和英雄气概。第四组学生通过文中描绘,讨论如何用艺术形式来表达历史场景。最后,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探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不同艺术领域的呈现方式和影响。学生可以自选一个历史事件,运用跨学科思维,分析事件在不同领域的影响。教师教学结束时,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过程,反思跨学科思维成长和主题融合的意义。

(二)问题驱动,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和解决问题来推动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驱动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成为问题的思考者和解决者。他们通过提出问题、搜索信息、分析数据以及讨论结果来获取知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主题。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和探索的旅程。

以部編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引入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和《庖丁解牛》等历史事件的背景,简要介绍相关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为什么烛之武能够成功地退秦师?鸿门宴中的关键人物有谁?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什么哲理。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烛之武把秦穆公的心思揣摩得很透彻,然后通过自己三步走的谈话策略——先言其害处,再说其好处,最后找到最重要的点完成致命一击,慢慢地让秦穆公沦陷进来,以不通过一兵一卒的方式达到了保全郑国的目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烛之武是如何制订作战计划的?他是如何调动士兵的积极性的?他对秦师采取了哪些战术?鸿门宴的谋略分析以庖丁解牛的寓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本单元几个历史典故的含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提取关键信息和观点。学生根据所选问题,独立或合作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可以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历史背景、兵法战术等方面的信息。学生进行资料整理,撰写短文或制作图版,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每个小组进行简短的分享,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得出的结论。全班一起讨论各组的发现,比较不同观点,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鼓励学生反思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探讨学习的乐趣和收获[4]。

(三)合作共建,拓展交流互动

合作共建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拓展交流互动,丰富学习体验,以及促进知识的共同构建。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将每个学生视为知识的贡献者和分享者。在合作共建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还通过小组合作来分享彼此的想法、观点和发现。通过讨论、辩论和合作,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建立知识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主题。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引入《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和《六国论》的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文本特点。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于《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和《六国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文中一个段落,共同深入分析和解读。鼓励学生从词语、句式、意象等方面进行探究。小组成员协作,合并各自的分析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段落解读。学生小组依次分享各自的段落解读,全班共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合作解读。学生小组选择一个主题,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各组通过讨论、发言等方式,拓展各自的理解,互相启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跨组合作,将各组的不同主题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全面的文本解读。各小组展示他们的主题拓展内容,分享不同层面的解读和思考。全班共同讨论,从不同角度评价各小组的解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根据对三篇文章的理解,进行个人创作,如写一篇续作、绘制插画、创作音乐等。学生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创作和表达,以不同艺术形式展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最后,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鼓励学生反思合作共建和交流互动的意义,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

(四)价值探究,培育文化素养

价值探究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文本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意识。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超越表面信息,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社会价值[5]。在价值探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关注文字本身,还关注其中所包含的人类情感、道德观念和文化背景。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和反思,逐渐理解文本背后蕴含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这种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评价文本。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引入《劝学》《师说》和《拿来主义》的背景,介绍文中作者的身份和时代背景。教师提问:你认为古代的学习态度和现代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本单元几篇文章的学习意义是什么?有学生回答:学无止境。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劝学》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了正确的学习心态,探讨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阐明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师说》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以幽默、愤怒、巧妙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批判和对强权的挑战,展现了一种对文化的审视和对历史的洞察的杂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三篇文中作者的智慧和价值观,讨论文中所表达的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选取文中的不同段落,共同分析其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如:知识的珍贵、努力的重要性等。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古代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异同,讨论不同时代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学生个人进行反思,思考文中的价值观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鼓励学生反思文中的价值观对他们的意义,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化素养的培养,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价值观。

结束语

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通过将相关文本整合到一个有机的大单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深入地捕捉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同时,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而有深度的文本解读者。

参考文献

[1]黄燕妮.大单元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策略[J].新课程,2023(5):163-165.

[2]韩燕.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高考,2022(11):45-47.

[3]代学莉.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1(49):19.

[4]郑巍.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1.

[5]胡玉环.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0):101-10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大单元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浅谈高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
成才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