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3-03-29

山西青年 2023年5期
关键词:督导教学质量主体

刘 平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1]。《方案》要求,积极探索和改进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育人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管理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最主要体现形式,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是落实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虽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指标的研究不断增多,但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中依然存在并不断呈现出新的问题。因此,不断探索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是高校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有效手段测量教学过程和效果,合理评判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

评价标准面向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习得成果。

(二)鉴定和诊改相结合

评价标准在鉴定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同时,重在课程教学过程性检测,给出问题反馈,进而持续改进。

(三)科学公正,客观可测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客观可测,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指标能够客观科学地做出判断,给出评价结果。

(四)动态性原则

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评价指标也应该是动态和发展的,进行有必要的阶段性调整。

二、目前高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导向、诊断、激励、调控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几个主要功能,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对改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调研和分析,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评价目的功利性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开展评价,获取教学开展情况信息并反馈给教师,引导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但现阶段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多数与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密切相关[2],更多地凸显了功利性。教师通过评价仅仅获知了相应的排名和等次,并没有充分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就谈不上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在这种氛围中,教师通常感受更多的是处于被评价、被考核的角色,压制了内生激励的动机,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很难达到教学质量评价所应有的诊断和导向作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不利的。

(二)过程评价的欠缺性

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教师同行四大主体。评价方式往往采取每学期末的一次性评分形式进行。这种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具有一定滞后性,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以致很难实现教学相长。同时,这种结果性的量化评价对教师的监控作用较小,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教学懈怠的情况,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及时得到体现,期末对教师的测评容易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久而久之,教与学脱离,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三)评价反馈作用发挥不明显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研究意识,不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未能从评价结果中探究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从而进行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教师过分重视评价结果的鉴定功能,不能正确对待评价结果,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或采取不当措施。教学督导未针对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教师给予关注和重视,帮助分析问题和原因,及时给予指导。

(四)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

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教学评价制度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但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类型的课程也使用同一种评价指标,且指标要素集中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设计等方面,针对教师育人行为及话语、教学创新、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指标非常薄弱,评价结果也就很难真正完全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出发,结合PDCA 理论,不断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优化。PDCA 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4 个阶段,其特点是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在循环往复中解决问题。PDCA 作为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可适用于管理领域,也可以作为局部的循环改进过程。在实践中,可以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视作一个独立的循环改进过程,通过系统分工、明确职责,完成对各阶段质量要素的监测、分析、处理,逐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3]。

(一)教学质量评价应关注学习成果

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努力培养有用之人。因此,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应是包括教学管理者、学校督导、学生、同行教师、教师本人等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其次,评价的内容应聚焦教学效果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达成度,不仅评价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同时也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收获、素质提升。再次,既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果,也评价阶段性单元学习成果[4],及时查找学习过程和结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并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实施—评价—反馈—改进的有效循环。

(二)教学质量评价应加强过程性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应体现为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及各周期的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各评价主体的过程性评价,加大学校督导和同行教师的听课力度,尤其是专职督导,应做到随堂听课全覆盖,为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并通过不定期教学巡查、随机抽查教学资料、专项检查关键教学环节等多种形式,开展过程性评价;每学期末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评价外,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创新思维启发、学生兴趣激发、技能训练、学习成果检测等开展评价,旨在督促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促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修正教学进度等[5],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持续改进,同时凸显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每类评价主体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主体,所用的评价指标应是有所不同。此外,相同的指标项目在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中的含义和所占的分值权重也应有所不同[6]。表1、表2 分别为专家或校内督导和学生所设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表1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专家、督导)

表2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

(四)教学评价结果运用需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多重功能,其首要功能应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根本目的应是促使教师不断查漏补缺,动态改进相应教学活动。因此,每次的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使教师及时知晓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能够有的放矢,寻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方法和途径,进而提高下一阶段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评价结果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控,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最后,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应为学校教学督导的工作开展提供方向,对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教师,通过跟踪听课、及时指导、树立模范等措施[7],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经过“评价—反馈—分析—改进”的有效互动,逐渐形成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循环。

教学质量评价不单纯是对教师教学工作成效的鉴定,更是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促进和强化,评价结果是不断调整、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向、诊断、激励、调控作用,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督导教学质量主体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