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 音准 旋律
2023-03-28袁丹红
袁丹红
多声部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从多声部节奏感知、音准练习、旋律演唱三个维度,通过语言念读、身体动作、打击乐辅助等多种方法展开多声部节奏感知的探索,从单个音的叠加逐渐过渡到多个音的叠加和自编旋律的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聆听与演唱能力,从衬词、拟声词的加入到卡农式的演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多声部能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导向,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在3~5年级学段设置了“独唱与合作演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音型伴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在现行人民音乐出版社(以下简称人音版)出版发行的小学音乐教科书中,多声部歌曲占据一定比例,并随年级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我们要从小学低段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声部的聆听与演唱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进入高段后有一定的多声部意识和合唱素养。
一、节奏感知——多声部能力的基础
(一)语言念读感知节奏
从日常语言入手进行节奏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性体验。日常语言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我们常用的方式有同伴名字的念读、小动物叫声的模拟。
如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动物说话》一课,笔者提取了歌曲的典型节奏型XX X和X X创编了一段小鸡和小鸭互相问好的儿歌,在掌握歌曲节奏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在开展此类节奏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学生声部的叠加,并用语言进行适时引导。这样,学生既爱学,又能很好地完成节奏练习,充分享受了多声部合作带来的快乐,同时可以将强弱处理也加进去,使多声部练习更加丰富。也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儿歌,如《咏鹅》《春晓》《打花巴掌》等。以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打花巴掌》为例,这是一首北京儿歌,在学唱歌曲前我们先引导学生念读儿歌,在学生熟悉儿歌的基础上请他们将儿歌的节奏提取出来,用顽固节奏伴奏和卡农的方式呈现两个声部。
(二)身体动作体验节奏
用跳跳、动动、玩玩等动作的方式体验音乐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结合身体动作进行多声部的节奏练习,学生兴趣更高,能更好地完成多声部音乐实践活动。身体动作可以是小肌肉群的动作,如柯尔文手势,可以是大肌肉群的动作。
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理发师》一课,创设“理发”情境——学生扮演理发师为顾客理发,并为剪刀、梳子、吹风机、喷壶等各种理发工具设计相应的节奏型,让学生分组进行肢体动作体验。采用小步子教学,先引导学生进行单声部“剪刀”节奏念读,随后教师加入“梳子”节奏,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出“吹风机”“喷壶”等节奏,待学生熟悉以上节奏后进行多个声部的合作,同时加上肢体动作。
还可以进一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随着伴奏音乐进行多声部肢体感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但自我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弱,一激动他们的声音就会下意识地压过其他同学,所以要提醒学生轻声念读,并提醒他们聆听同伴的声音,根据同伴的音量和音色调整自己的声音。
(三)乐器辅助巩固节奏
乐器辅助多声部學习起到了巩固节奏、降低多声部合作难度的作用,小型的打击乐器便于携带与使用,因此是低段学生进行多声部练习的首选乐器,需要注意的是,多声部的编配要根据音乐的特点以及打击乐的音色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美感的多声部音响。
如在低段开展“动物王国的舞会”的节奏游戏。教师导语:今天动物王国开舞会,有好多小动物要表演舞蹈,有老鼠、大象和小马。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角色表演,沙锤、铃鼓、双响筒分别扮演老鼠、大象和小马,它们的舞步节奏型依次是XXXX XXXX、X - 、X XX,在每种“动物”都“跳”得很好后,根据教师指挥进行合作表演,舞步逐步叠加,最后形成一个三声部的音响效果。
通过以上由慢到快的小步子教学,学生在相互配合的打击乐器表演中感受到了多声部音响的魅力,也锻炼了对节奏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二、听觉先行——多声部音准的关键
(一)单个音的叠加
从学生的听觉入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多声部聆听能力,并采取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低段的学生同样能够建立多声部意识,培养多声部能力。低段学生的多声部音准练习可以从单个音程的聆听和演唱开始,常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在歌曲的尾音处向上一个三度或五度叠加一个小音符,形成和声音程。
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新年好》一课,可在学生能够完整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在尾音do处向上叠唱mi。
(二)多个音的叠加
待学生具备一定的多声部聆听意识和演唱能力后,可以进一步提升难度系数,在单个音叠加的基础上增加音符叠加的数量。
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我有一只小羊羔》一课,在3 3 3和3 5 5下面分别叠加了1 1 1,这样就形成1和3、1和5多个音程关系。
(三)编创旋律的运用
除了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部分音符叠加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自主编创一些旋律。五声音阶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可以用五声音阶的主干音创编旋律,形成以五声音阶音程为主的多声部旋律。
如自编3和5的旋律:
当然,叠唱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唱准、唱好自己的声部。此外,笔者在叠唱前应不时地引导学生唱稳自己的旋律,同时聆听老师的演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聆听能力。
三、旋律练习——多声部演唱的重点
(一)加入衬词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柳树姑娘》是一首简易的二声部歌曲,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的长音处加入同音衬词为第一声部伴唱。受到该作品的启发,我尝试为低段的作品加入一些节奏简单的衬词。
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粉刷匠》一课,我尝试在长音处加入衬词“啦啦啦”,丰富旋律的同时,培养学生多声部聆听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好长音的演唱,衬词的伴唱要接好、唱准,且要唱得轻巧有弹性,同时注意两个声部间的音量和音色的均衡。
(二)加入拟声词
小学低段的很多歌曲充满情境性,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联想并延伸出很多有趣的声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声响给主旋律增色添彩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演唱能力。
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小雨沙沙》一课,在学生唱熟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歌曲主旋律,另一组固定音型模仿小雨的声音。
相较于前面同音衬词的演唱,此类固定音型拟声词的演唱难度系数更高,所以不要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二声部合作,可以教师先唱雨声,学生唱主旋律的方式进行合作,待学生稳固高声部后再进行生生合作,这样就容易多了。
(三)卡农式演唱
卡农是将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旋律的演唱。
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闪烁的小星星》一课,引导学生尝试用卡农的方式进行演唱。
在卡农演唱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让学生多聆听另一声部的声音,引导学生控制音量,轻声演唱,使演唱互不干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多声部的演唱能力。
总之,多声部合唱教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如果我们能从低段开始,从第一堂课就把合唱的意识渗透给学生,把多声部的教学贯穿于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日积月累,层层递进,相信学生的多声部演奏和演唱能力会越来越强。那么,进入中高段之后的课堂合唱教学将不再是令人害怕而力不能及的了。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