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渗透与实践研究

2023-03-28田莉张红梅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立体几何课程思政高中数学

田莉 张红梅

[摘  要] 首先结合课程思政的背景和内涵,构建思政维度;然后从思政角度分析立体几何初步的教材研究路径,挖掘并整理立体几何初步蕴含的思政元素;最后对立体几何初步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课程思政;立体几何;高中数学

问题提出

为了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加快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之后,“三全育人”的理念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被明确提出[2]. 当前教育工作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建设,把思政要素融入每一个学科,实现学科教学与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

2018年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系统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把好课程教材政治关、思想关、质量关[3]. 这对于尚处在发展中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中学数学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学生年龄特征,结合学科特点,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先进文化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上有新作为、新成果[4].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从数学的本质和内涵出发,充分发掘与其有关的或知识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内容,将其与数学元素相融合,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立体几何初步”这一单元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与立体几何相关的教学实践往往侧重于空间形式下的直观化,即如何将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简单化,从而更自然地将“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有机融合. 正因为如此,该单元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其他章节相比呈现较少,导致教学中无法引起教师渗透课程思政的意识. 同时,立体几何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也是一大难点,给数学教师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便和挑战.

课程思政概述

1. 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課育人的格局,使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5]. 即在学科课程中引入思政要素,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课程思政坚持理论灌输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并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思想.

2. 维度划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6].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养成的主渠道,这要求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独特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通过对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体会中国数学家的优秀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运用数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增强其思辨能力. 只有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驾齐驱,齐抓共管,共同育人. 因此,在考虑高中生特点、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和课程思政内涵的前提下,构建政治观念层、思想观念层、道德规范层、科学精神层和哲学意蕴层5个思政维度. 每一个思政维度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外延,每一个思政元素可能有多个思政维度. 因此,立体几何单元课程思政教学需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围绕5个思政维度,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使每一个思政元素内化到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中,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视角下立体几何初步研究

1. 单元框架

“立体几何初步”这一单元的教学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因此,“立体几何初步”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个专题. 立体几何利用平面几何图形来研究空间几何体,进而研究线线、线面和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2.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立体几何研究路径

纵观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一般而言,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对“形”的认识往往先于对“数”的认识.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编写上从一般的认知经验出发,凸显了人文关怀,体现了课程思政人文立课的特点.

从整体内容来看,新教材对立体几何的研究方式为: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 即先整体观察空间几何体,进而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能够利用斜二测画法在平面表示出空间几何体,并且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其表面积、体积. 接着从空间几何体的角度出发,抽象出构成空间几何体的要素——点、直线和平面,在直观了解其位置关系时,采用长方体(立方体)模型来研究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 简言之,教材处理顺序从柱锥台球到点线面,这里沿用了2007年实验版的教材编排顺序. 首先,这种处理既保证了数学知识逻辑的严密性,又缓和了公理化知识传授的突兀;其次,它从人观察世界的经验和顺序出发,考虑了学生的思维习惯[7],联系了现实模型的启发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为达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目标做铺垫,整体贯彻了“以人文本”的课程思政理念;最后,从几何体到构成几何体的点线面,反映了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方式,有了对整体的把握易认知局部,如异面直线(局部)通过长方体(立方体)模型(整体)观察便易于理解,对局部的全面掌握才能真正认识整体,如通过学习线面垂直便能深入理解长方体和平行六面体的区别和联系. 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就体现在这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

3. 立体几何中的思政元素

从数学知识内容中寻找思政要素,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将课程思政融入立体几何的主要目的. 本文从教材和课外挖掘并整理了立体几何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见表1.

课程思政融入立体几何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课程思政融入立体几何教学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产生影响吗?

(2)课程思政视角下立体几何教学是否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3)对于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学生的态度如何?

2. 前测成绩分析

以学习立体几何前的最后一次月考统考成绩为前测成绩,试题包含的知识比较全面,考试题型以及试卷难易程度分配比较合理. 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结果见表2. 由于P=0.959>0.05,故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选取要求. (P值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般以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3. 后测成绩分析

在实验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从后测成绩中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略高. 但该实验中P=0.427>0.05,说明后测成绩和前测成绩的差异性不显著,见表3. 结果显示,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无显著性提升效果. 该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课程思政视域下的立体几何教学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拓展了课堂教学环节,使数学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积极性皆得到提高,所以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略高. 然而常规的课堂教学,侧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训练,关注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与熟练度,因此对照班学生在测试中也有良好的表现. 基于以上结果发现,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但对学习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4. 实验班问卷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从课程思政维度出发,针对学生的哲学素养、科学精神、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民族自豪感、课堂兴趣、思政元素态度7个方面设计,以检验融入课程思政后的教学效果. 在课后,共发放调查问卷57份,收回57份,回收率為100%,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将哲学素养融入数学课堂后,调查结果显示,表示“A.非常同意”“B.同意”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84.21%. 说明融入课程思政后大多数学生认为很大程度提升了自身的哲学素养,乐于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数学中的辩证思想. 认为哲学意识没有得到提高或持“不确定”态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79%,一方面可能由于哲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教师在渗透哲学思想时化抽象为具体[8],想通过举出相关的数学实例进行诠释.

根据②问至⑤问的调查发现,有92.98%的学生认为,在立体几何课堂中加入思政要素有助于增强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有85.97%的学生认为,道德修养有所提升;认为自身思想观念受到积极影响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6.49%;认为民族自豪感增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6.49%.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接触思政元素后各层面素养都有所提高.

根据⑥问和⑦问的调查发现,有92.99%的学生认为,立体几何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能提高学习兴趣;有94.73%的学生希望在后续教学中更多地融入课程思政案例. 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这需要教师多思考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教学.

结语

通过对后测成绩和问卷结果的分析,课程思政的融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有良好效果. 课程思政教育在发展学生思政素养的同时,能够在教学中有效贯彻立德树人教学方针,完成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有机融合. 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思政的融入涉及函数、圆锥曲线、概率与统计、数列等专题,其他专题和章节的思政元素还需要深度发掘.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等因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切勿让课程思政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 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3] 陈宝生.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8(05):7-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 郑学晶,徐慎刚,郑晓莉,等. 《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高分子通报,2020(08):80-85.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04-10-15.

[7] 吕春宇.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21.

[8] 赵欣. “抽象与具体”辩证思维法在高中思政课的应用——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1(25):47-4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gxyq201904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9jyxm0287),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2022zyxwjxalk133)

作者简介:田莉(1998—),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立体几何课程思政高中数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实践研究
浅析“向量法”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