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我国智能养老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3-03-28常玲娟

理论观察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困境互联网+

常玲娟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过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应对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而智能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养老困境。我国智能养老服务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使用成本较高、“适老化”性能较差、综合型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统一行业规范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从国家、企业、需求、人才和行业规范层面对我国智能化养老服务进行路径探索。国家层面,应建立与老年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改善经济水平,缩小区域差距;企业层面,注重智能技术与需求之间的有效融合,建立专项产业基金,降低产品出售价格;需求层面,引入社会工作者作为需求评估者,客观评价参与主体之间的需求和利益;人才层面,培育多学科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增強社会大众对养老工作者的认可度;行业规范层面,加快建立智能养老行业各种规范,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养老;困境;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11 — 0092 — 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进入了智能化社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也是我国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019年中国华龄大会表示,智能养老在未来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的新型行业,借助现代技术对传统产业不断创新、融合与优化,发展前景广阔。此外,“十四五”规划鼓励构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网络,并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完善,形成融合性的新型养老模式。

在2021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在提案中指出,我国当前养老人力不足,表现在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大约为1300万,但实际上从业者不足30万人,再者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呈现出“9073”的特点,而老人的需求却并未充分满足。但智能养老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弥补护理人员不足带来的养老缺陷,突破养老空间限制,满足老人的服务需求。因此,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养老服务的问题表征及深层原因,对于优化养老服务质量尤为重要。

二、我国智能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多重困境

据工信部有关数据显示,老年人总体上对已有的智能设备和服务体验印象比较良好,在养老服务的健康管理设备中,急救呼叫、室内安全监护、生命体征监测等功能确实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过有效的供给水平还需完善。一是产品设计和老人的多样化需求匹配不佳。即智能养老产品的适老化和个性化设计较欠缺、高质量和智能化的为老服务及供给体系尚未建立;二是缺乏标准化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和

规范。即我国智能养老尚处于发展阶段,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各类智能养老产品和系统采用的接口标准不同,缺乏统一的规范,使得数据处理和共享较为困难;三是智能健康养老科技产品脱离老人的实际需求,功能繁多操作复杂,老人使用不方便,无法贴近老年人的刚需;四是机器的冰冷、养老群体的需求多样性致使情感慰藉满足的难度加大,智能设备仍需和人文情怀相融合,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其发展困境具体表现为:

(一)智能养老的区域发展差距悬殊

依据民政部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布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来看,我国的智能养老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浙江、广东、山东和四川等省份,而西部地区的智能养老项目数量相比东部地区要少很多。①比如笔者在兰州实习期间,就智能养老话题,咨询了江子为民养老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了解到目前只是对智能养老服务平台APP进行了构思,关于APP的使用还需很长一段时间。而东部的一些发达城市,诸如上海于2020年就公开首批12大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涵盖安全防护类(6个)、防护照顾类(2个)、健康服务类(2个)、情感关怀类(2个)四大类别。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养老服务水平,具体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由东向西下降”的趋势,再结合智慧健康养老试点公布的名单来看,我国的智能养老水平也是东部优于中部、西部最低。

(二)“适老性”功能较差

鉴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式,老年人的需求涉及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层次,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智能养老设施普遍存在适用性不强、操作不便等弊端,影响老年人对该设备的认可度。

根据民政部连续三年公布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名单来看,我国开始智能养老服务的地区大都集中在北京、天津、浙江、陕西等省市,而且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例如郑州市金水区安泰新龙小区的老人在使用语音智能终端的时候由于语音识别障碍,就觉得智能产品自己用不上,还占地方。工信部统计,在智能手机的老年用户中,用来上网的老人高达1.34亿,但近年来,“功能集成”似乎成了智能手机或智能养老产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健康码、移动支付、网上挂号等应用给老人带来了诸多不便,且程序复杂,这对于老人来说,就会产生“数字鸿沟”,陷入“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的困境。

(三)高水平的养老人才匮乏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不止2.5亿人,4000多万人是失能失智的老人,按照国际标准1:3,即3位失能老人需要配备1名护理者的原则,我国养老护理人员需求量大约为1333万多。“十四五”末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转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我国目前的养老护理员才50万左右,不足于满足骤增的老年群体需求。这一点可以从许多养老机构负责人或各个省政协的调研结果看出来,例如陕西省政协委员明涛就指出:“养老护理员年龄在40-50岁之间居多,年轻护理员很少稳定地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且价值观停留在传统的喂水喂饭等事务上。”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王立剑表示,由于高等教育中养老护理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都不太理想,养老服务从业者社会认同度低,导致养老护理员数量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由于智能养老服务涉及多个产业的集群,集合了信息、硬件、医疗、服务、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但全面了解各项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故更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正如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所说的,智能养老产业链需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信息技术负责人员、社会工作者、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各类专业人才,还需要懂得产品推广和市场开拓的管理人才和企业家等。

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需要掌握老年学知识的专业型人才来担任,比如拥有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毕业生等相关人员。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中,大多工作人员都是医疗机构或社区的行政人员来负责这方面的服务,但是了解互联网方面知识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需要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智能化养老服务工作。

(四)智能养老服务使用成本较高

智能养老的价格普遍偏高,服务对象大多集中于高收入人群,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可能无法参与其中。同时,智能养老产品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即拥有语音通话、一键呼救、数据监测等基础功能的产品制造门槛低,竞争激烈;而能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题的高端产品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属于蓝海领域,与此相对应的是,老人需要承担的费用也较高;因此,智能养老产品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是否用得起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我国智能养老的数据库包括老人基础信息库、智慧健康库、养老机构信息库、服务人才库、补贴资金库、养老资金库、业务专题库(涉及城市老龄发展监控、养老产业等专题数据库)七个部分,而每一部分的运作均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智能技术,由于服务内容、定价、配套设施、管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老人承受的价格也不同。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老人(60岁及以上)超过1.06亿,其中,家庭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老人达1600万,预计到2022年,我国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老人大概有1.51亿,超过1万元的老人大约有2200万人,具体如表3所示。从阿里巴巴网站搜索智能设备可得知基本的社区智慧养老自助体检设备一体机的价格大约在3499-127800元之间,而我国大部分老人的收入都处于中等水平,如果要享用完整的一套智能居家养老设备,就会使许多老人收入不足以抵扣智能养老的费用。

(五)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

我国的智能养老服务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中各类智能养老产品和系统采用的接口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智能养老发展规范,特别是应用共享及数据处理困难,不同的设备产品与智能养老系统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关于服务规范、质量监控、风险管理、纠纷处理以及绩效评估,虽然各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关智能养老的发展政策,但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产品与服务的明确标准化文件,使智能养老服务在各个领域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三、“互联网+”智能养老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国家层面:缩小东、西部智能养老的差距

首先,我国的智能养老发展起步较晚,再加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距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智能养老出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国家除了给予发达城市在智能养老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市场支持和技术支持以外,也要多出台一些发展二三线城市经济的政策,只有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使得开展智能养老试点项目成为可能。

其次,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智能养老首先需具备的条件就是以智能技术为载体,所以,需要大力推广互联网的普及政策,对于家庭困难的群体,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使得大多数地区联网。

最后,可以在各个省市选取某一个城市开展智能养老试点项目,同时,定期开展交流分享会,使各个智能养老城市互相学习经验,这样就能让全国各地同步开始智能养老服务的探索之路,避免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于东部发达城市。

(二)企业层面:优化智能养老平台,降低出售价格

首先,智能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因此,智能养老产品需要重视技术应用与需求满足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供需错位。

其次,创建专项产业基金。国家通过税收优惠制度,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做信用背书,通过设立老龄产业发展基金,为制造商提供财务支持,并引导和集聚第三运营商与风险投资机构联盟,保障养老企业顺利持续发展,进而降低智能设备的出售价格,使得大多数老人有能力支付智能设备的费。

(三)需求层面:注重智能设备的适老化研究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智能养老的产品和设备不是很齐全,所以,要对现有的智能化产品和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对于提高老人智能化养老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智能产品设计的时候,企业需要考虑到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需求,为此,在需求评估方面,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可以担任需求的评估者,因为社工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育背景,在评估老人以及养老机构的需求时,会采用专业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等从老人的身体状况、收入状况、心理需求、家庭关系、社交情况来考虑,在评估需求的时候,秉持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始终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如实评价老人、养老机构、企业之间的需求。

在需求设计、研发方面,科技类企业应该坚持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中心,结合需求调研的结果,合理开发实用、便捷的适老化智能养老产品,避免简单的技术堆砌及忽略用户需求的问题,并实时优化养老用户的体验,让智能技术协助老年人实现真正的需求,并加强对智能养老的宣传与推广,让用户近距离感受智能养老产品的便捷性,改变以往对智能产品使用的认知,对老龄人群进行专项培训,消除对新科技应用的惧怕之心。

(四)人才方面:加强对智能养老人才的培养

目前,从事养老事业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是行政人员或管理型人员。因此,我国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加强对这方面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训练,提高他们的从业资质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奖助政策,吸引更多的相关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从事养老工作,例如老年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并鼓励院校、企业、医院、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探索多种培养方案,培育能够熟练使用高科技产品,且具有医疗护理等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优化激励考核机制,提高从业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加入智能养老的行业中。

(五)行业规范方面:建立健全智能养老产业规范

智能养老作为新型的养老模式,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以更加智能高效的形式开展养老服务,满足社会中的养老需求,已成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为避免各类智能养老平台的功能重复堆积,国家应积极建立全国智能养老动态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中央处理系统,调控各数据库信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养老供给目标。链接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多元养老服务联合体,提供多元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可由国家民政局牵头、提出详细的规划与意见,让相关的科研院所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案、搭建平台、联合实践。借助大数据平台,促进养老数据的共享、互联互通,实现高效率的养老服务系统运作。

智能养老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供给主体多元化,当前全国还未形成关于智能养老服务的统一标准。尽管作出全国性部署,各地陆续行动,但缺乏全国甚至全省统一规划及清晰的实现路径。①据此,若政府或国家层面能建立统一的智能养老行业管理规范、各地区按照此标准开展养老服务逐渐实现由全国到省、市、县的有序链接,促进智能养老产业的正常发展。

制定智能养老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障机制、服务评估机制、服务监督机制,确保智能养老服务行业规范、标准的落实与完善,促使智能养老产业在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下弹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公示、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公示、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公示[EB/OL].https://so.mca.gov.cn/searchweb/,2022-7-25.

[2]幸福9号,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年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EB/OL].https://mp.weixin.qq.com/s/M48daxZSMv_OGqpGHCyLyQ,2022-7-20.

[3]雎党臣,曹献雨.“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模式的选择与优化-基于动/静态博弈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74-82.

[4]赵佳寅.新媒体智能化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困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21):5362-5364.

[5]吕红平.智能化养老:未来养老发展的新趋势[J].人口与健康,2020(10):21-24.

[6]宋宛聪.鹤岗市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出版社,2019:5-7.

[7]王睿.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286.

[8]吴玉玺.“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养老服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2):217-218.

[9]武笑笑.石家庄市智能化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河北经贸大学,2017.

[10]王庆德.我国“智慧养老”模式研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3):155-157.

[11]李大伟.“互联网+养老”创新服务模式探究——以普天“智慧养老”为例[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0.

[12]宋昕.智能技术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建设科技,2020(11):17-20.

[13]赵宁,张健.国外智慧养老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社会科学动态,2020(08):67-71.

[14]朱勇.智能养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0-111.

[15]王梅欣.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0-96.

[16]宋瀾,王超.从覆盖到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三步走战略[J].求实,2016(09):62-69.

[17]张锐昕,张昊.“互联网+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的条件限度和优化逻辑[J].理论探讨,2021(02):147-154.

[18]庹欣泳,刘杰,任传成.智慧养老的产业化及其模式分析—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探讨之一[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09).

[19]武萍,张毅.十九大报告对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启示[J].沈阳干部学刊,2018(20):1-2.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困境互联网+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