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困境与破解思路研究

2023-03-28马利强王晓慧

理论观察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困境机制

马利强 王晓慧

摘 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在网络空间视域下引导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精神品质的全新形式的教育文化。我们需要深刻理解高校网络文化在培育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剖析网络文化在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实质。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触到多元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网络文化育人的有效机制和具体路径,以提升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困境;机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11 — 0137 — 05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7年末,教育部将“网络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为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关于提升和优化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是国务院颁发的重要指示性文件,文件中要求全国各高校强化“两微一端”建设。尽管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但也要直面挑战,积极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与策略,运用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提高育人质量和效果。

当下,网络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特别是对高校师生而言,网络已成为学习、交流和娱乐的关键场所。因此,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必须重视网络平台,适应网络环境带来的变化,把握新机遇。高校需改革人才培养方法,拓宽教育内涵,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有助于提升高校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增强网络文化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同时,高校应打造具有内容优勢的网络传播平台,有效传播教育理念、分享资源,促进师生交流。这些措施将增强网络育人效果,为培养时代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概述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含义

关于高校网络文化的含义,虽然我国的学者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没有统一的定义。关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含义,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林胜华认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是指在高校教育环境中,通过网络这一载体,以文化为内容,以育人为目的,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塑造①。丁义浩认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价值观念,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肖邓华研究后指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是一种教育策略,通过网络文化的传播和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①。

综上所述,笔者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分析,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视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主要参与者为高校师生,在网络空间中融合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这一现象以校园文化的传播、互动和共享为核心,涉及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等方面,展现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高校师生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和价值取向。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目标是通过对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引导和教育,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本质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本质上具有主导性、主体素质和学术性。首先,高校网络文化的主导性体现在积极倡导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求;其次,高校师生作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文化知识、精神追求,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保证了高校网络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在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高校网络文化的学术性体现在教师的高学术素养和网络交流平台中的资源共享、互动沟通。这为高校网络文化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本质在于其主导性、主体素质和学术性。这种文化育人模式丰富了高校师生的精神世界,对社会文化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特点

1.开放网络空间

网络文化育人空间是现实教育的网络延伸,具备显著的跨界性。首先,它摆脱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允许教育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提供了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这种灵活性不仅拓宽了学习场所,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升了学习的效率③。网络文化育人超越国界,具有跨界和跨疆域特性,实现广泛深远的教化影响力,不受时空限制④。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资讯。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种网络文化创作也能够通过网络这一载体,传播到超越国界的广阔天地,成为世界各地的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所获取的文化资源。网络文化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他们能够共享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跨越国界、无视疆域的特性,使得网络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每一个网民都有机会成为全球文化的参与者与传承者。

2.共享文化资源

互联网的共享性是其核心特性之一,它为在线共享育人资源提供了技术基础。这种资源共享方式允许用户通过网络平台,以快捷、便利的方式获取丰富的育人资源,并实现线上互动与操作。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共享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资源的操作性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共享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还能实现实时互动与操作,例如一些在线协作工具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编辑和共享文档,这样的功能极大地提升了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二,网络共享资源成本低。通常情况下,高校提供的网络资源是免费的,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资源也多以低收费或免费的方式存在。这种获取资源的便利性和低成本,使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网民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共享方式。网络文化在线资源的低成本、高效益特点,使其在公众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育人资源获取途径之一。其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共享文化资源还具有互动性。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机制,使得网络资源不断优化和更新,保持了其活力和时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共享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操作性强、成本低和互动性好等特点,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表现形式多元

高校的网络文化展现方式并非固定不变,其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包含的内容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无所不包,具体体现在媒介、内涵,以及表现手法三个层面的多元化。

在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方面,高校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论坛等多元网络平台推广网络文化,拓宽传播渠道,增强社会影响力。在涉及内容的丰富性方面,网络文化不仅包括与学术有关的各种资源,如涵盖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资料和学习视频,而且涉及生活中的各种知识,从而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增色添彩。在展现形式的多样性方面,高校网络文化融合多种媒介,如图文、音频和视频,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师生体验,丰富文化生活①。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

(一)规范行为

在新时代下,打造和优化高校的网络文化环境,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更优质地服务学生群体,塑造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以及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实现教育的根本宗旨。学生们不仅能够在线上世界中拓展视野、缓解压力、增添生活乐趣,还能够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触到多元的信息和思想。制定合理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监管,有效消除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侵蚀,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卓越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规范学生言行举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激励创新

高校网络文化能够激发创新的火花。在高校网络文化的积极参与下,大学生成为这一领域的关键推动者。网络文化的易接触性和内容的多元化不仅显著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而且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浩瀚的网络空间和庞大的资源库为大学生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新世界。高校网络文化以其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为校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并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升自己的内在潜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高校网络文化,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了他们的学习途径,而且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创新才能的宽广平台。

(三)价值导向

高校网络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构建网络文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主动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面信息,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如在线讲座、主题论坛等,使学生自然接受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高校网络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最后,高校网络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网络文化建设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优秀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队伍不完善

在本次调查关于“您所在的高校有完善的网络育人平台和队伍吗”一题中,有49.12%的人认为“有”,而36.84%和14.04%的人表示“没有”或者“不了解”。在某些高等教育机构中,网络文化教育的实施主要由辅导员牵头,辅以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学生骨干组成团队。这些团队成员多数是以兼职身份参与,因此,难以将足够的时间投入到网络文化教育工作中。他们在网络文化管理与运营方面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这往往使得网络文化教育工作的执行不够顺畅、深入和专业。另外,一些高校对于网络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关注,并且在人力、财力投入上显得较为吝嗇。这些高校往往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也没有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导致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影响了网络文化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教育成效偏低

在问卷“您的学校网络平台发布的消息对您的影响程度”一题中,有62.28%的学生表示有一点影响,只有26.32%的人表示有较大的影响。这表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成效亟待提升。

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网络文化的传播教育需要校园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方的协同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其中任何一方存在不足,都会对网络文化的传播教育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往往倾向于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缺乏互动性,导致传播者无法及时获取接收者的反馈,从而难以评估宣传的实际效果。此外,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拓展知识领域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这些因素都削弱了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教育的成效。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平台建设不全面

在本次调查数据中,有42.4%的学生表示对本校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比较满意,29.2%表示非常满意,有28.4%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由此可见,高校对于网络平台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平台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构建网络育人的平台,可以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力度与广度;组织开展网络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准确的实时把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有效地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信息缺乏吸引力

在本次调查数据中,关于学校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有22.4%的学生表示不关注,有23%的学生表示内容没有使用价值,34%的学生表示内容与自己关系不大,30.3%的学生表示内容形式单一;在学校网络平台发布的消息是否对学生有影响的调查中,有63.7%的学生表示只有一点影响。由此可见,目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内容信息缺乏吸引力。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内容若缺乏吸引力,许多平台发布的内容过于强调说教,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做法往往将刻板的管理规则、乏味的生活哲理、未经加工的文件精神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导致教育内容教条主义色彩浓厚、形式单一,缺乏文字的精心提炼,使得网络育人变成了传统说教方式的网络版;另外,一些高校的网络平台界面设计陈旧,与当前大学生的审美偏好不符,这也使得网络文化育人的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四、推进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思路研究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网络文化育人新格局

网络文化育人是教育载体的有效延伸,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网络特征的育人队伍,建立完善的网络文化育人机制是保证良好育人效果的关键。

首先,要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引领作用。选拔院内优秀的师生骨干,组建一个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负责创作网络作品和推送工作。定期举行例会、选题会和交流分享会,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选拔时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网络理论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鼓励师生发挥自主性,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其次,要以训促干,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媒体人才提供专业培训,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网络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最后,建立“1+N”模式的网络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度,对校园网络和校内媒体的管理和内容审核,加强对现有网络资源的管控和监察,确保信息发布规范化。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和响应机制,以快速反应和处理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网络事件,确保网络文化阵地的有序管理和有效育人。

(二)坚持内容创新,优化网络文化育人新供给

由于网络文化中存在着优劣之分,以及大学生们的价值观还在逐步成型的过程中,高校的网络文化活动不仅需要被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引导,同时,也需要融入当前的时事热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增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力,从而帮助广大师生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要规避传统说教,内容供给要深耕主题立意,创造与时代相融、与青年相投、与网络相合的优质作品。基于网络平台载体,以时事热点、校园生活为切入口,利用漫画、视频微党课等载体,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趣闻性、亲和力。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刷新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看法,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工作。结合时事热点和实际案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而生动,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做到“接地气”“冒热气”,只有被学生所接受,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三)强化平台建设,打造网络文化育人新阵地

高校正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升新媒体平台质量。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旨在构建一个丰富、多元、高效的信息传播体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提升传播效率,全面服务学生,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新媒体的融入使高校网站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实现了内容创新和互动交流。这种变革让网站更贴近师生,建立民主开放的沟通环境,推动校园文化多元和谐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信息服务,也增强了高校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高校坚持重大选题联动策划、聚合传播,坚持每日向新媒体共建成员单位发布选题指引与好文推荐,择优推荐优秀作品至校级平台全媒体展示,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推、声音共发、形象共树、价值共创,构建良性网络育人生态圈。高校在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融媒体网络平台时,需促进不同部门和学院间的互动,以及学校与地区间的协调,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平台智能便捷性,丰富服务内容,增强用户体验,满足师生和社会需求,推进网络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智慧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建设,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本硕思政课程全覆盖,推动虚拟仿真教学向纵深发展,推动虚拟仿真技术真正走入育人体系,不断提升网络育人的亲和力、针对性,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

(四)贴近学生实际,丰富网络文化育人新内涵

网络文化育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当代大学生是“史上最大的网络原住民群体”,高校要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网络思政工作做到时时处处事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能够触及学生灵魂,引领学生成长,培养时代新人。因此,高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网络文化育人的内容和方式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既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青年成长成材所需。在高校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但是,由于双方地位不对等,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接收和反馈,并且由于双方缺少良好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生对网络文化育人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开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要密切关注青年学生思想实际,遵循青年学生成长成材规律,紧扣学生思想实际,切实保护好学生切身利益,在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设立学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栏目,做到有的放矢,让网络育人工作有溫度、有内涵。将线上互动作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重点开展方式,在各类各层级新媒体平台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和渠道,以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此为前提,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互动和宣教两者并不矛盾,运用新媒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在互动中宣教,在宣教中互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多管齐下,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五、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既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为教育和育人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它既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网络文化的研究尚在发展阶段,其育人功能还未被完全揭示,这要求在进行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时必须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要想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高校网络文化,就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内在机制和运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高校才能构建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既是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补充,有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林胜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路径探索——评《高校网络文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2(Z1):140.

[2]冯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与实现[J].文化产业,2022(03):1-3.

[3]钟敏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4]肖邓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文化产业,2022(03):13-15.

[5]张万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6]张元,刘秉鑫.智能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困境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

(07):7-10.

[7]李丹.高校“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J].科技视界,2021(33).

[8]汪纪奥,汪岩,赵宇萌,高雯雯,郝悦.高校“3+4+5”网络育人平台构建路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2021,42(06).

[9]魏强,周亚松,孟祥海,张睿,李瑞丽.以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推进高校育人模式改革[J].石油组织人事,2020(05).

[10]黄涛.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模式探究——以某高校微信公众号为例[J].科技风,2020(27):89-90.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困境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困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