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情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有效路径
——三下《清明》教学

2023-03-27吴静静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断魂古诗情境

文|吴静静

【教学目标】

1.认识“魂、酒、牧”3 个生字,正确书写“欲、混、借”等6 个生字,理解“雨纷纷、欲断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清明》。

利用本文所提出的PPF算法和概率最优功率调度策略,对某地区的179个光伏发电机和170个常规发电机的配电网传输系统进行测试,所测试的配电网系统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意蕴。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感知清明内涵

纳入标准:(1)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龄<22岁;(3)所有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稳定性好;(4)不伴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5)经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无效。

有效的注视点要求视网膜中央凹对准注视目标超过200ms,考虑到视觉任务的处理耗时,操作者的视觉注意处于用户界面局部区域并进行任务加工时,注意转移速度慢,注视点停留时间可能会更长,因此本研究认为注视点停留时间大于某一阈值也可以反映操作者正在关注注视点所在位置区域.

1.揭示单元主题情境:寻传统文化美,做有根中国娃。

在作物苗期,壮苗指数被广泛应用于衡量幼苗生长状况,用来反映幼苗质量的高低,壮苗指数越大,苗越健壮[8],地下部鲜重是衡量根系生物量累积的重要指标[9]。由表3可见,昼温30℃时,随夜温的降低地下部鲜重增加,夜温25、20℃处理的甜瓜幼苗地下部鲜重较夜温30℃处理分别提高5.0%和70%。夜温为15℃时,25/15℃温度处理的甜瓜幼苗地下部鲜重最大,为0.54 g,比其他2个处理分别高出35%、64%。壮苗指数呈相同的趋势,25/15℃温度处理下壮苗指数最大,为0.88。

3.补充介绍:清明不仅是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阳历4 月5 日前后。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吐故纳新。《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4.齐读课题,读出“万物更新、气清景明”之感。

5.探究藏在古诗里的清明习俗。诵读这些古诗,你知道藏在诗里的清明习俗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祭扫)

2.创设谈话情境:说说你对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认识。你知道“清明”两个字的意思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鸾。(放风筝)

6.知人论世。

(1)杜牧生平知多少:课前搜集杜牧的相关资料,课上以“人物资料卡”等形式分享自己对杜牧的了解。

(2)通过微课了解诗的创作背景,边看边思考:你从中感受到杜牧怎样的心情?

由于江浙地区的货代企业数量较多,竞争激烈。同时,由于杭州大力进行环境整治,不少企业被关停、拆迁,货代行业受到了不少的冲击。近年来,HM国际货代公司货运代理业务量逐年减少,无法与港口、船运公司以及其他服务公司签订长期有效的合同。例如,HM国际货代公司往往需要委托人下订单后,再向船运公司预定运输舱位。但如果客户要求的运输时间较急,可能会面临货船已经满仓的问题。为能按时发货,HM公司不能不提高价格,预定能按时出发的货船。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HM公司会提高对客户的服务价格,临时性地抬价常常导致新老客户的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HM国际货代公司对货运运输各个环节缺乏掌控能力。

在已有2个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的基础上,此方法可对比监测出基础设施、行政区划、地貌等信息的变化,可广泛应用到满足条件的工作中去,例如:林地变更调查、青山保护、国土监测等,是一种通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三下第三单元是首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的单元,作为首篇课文,《古诗三首》高度契合“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一单元主题。教者在“寻传统文化美,做有根中国娃”单元主题情境的统领下,创设“我和古人一起聊清明”的任务情境,首先借轻松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解词来解题,水到渠成了解清明兼备传统节日和节气的双重文化内涵;其次把清明的节日习俗巧妙地融入相关诗句中,相机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描写清明习俗的诗句,联结古诗学习情境;最后从抽象的文字到具象的影音资料,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进诗人内心,实现初步的情感共振。单元大情境下嵌套小情境小任务,有利于学生身心都处于“清明”状态。】

学习任务二:多维诵读,感受清明韵律

任务情境:我和古人一起诵清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通过多形式诵读,感受诗人笔下的清明吧。

1.初读,读通读顺。要求:借助生字表,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读顺。

2.再读,读出节奏。要求:古诗诵读,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注意读好停顿,《清明》这首七言绝句要读好四三停顿,请同学们划分节奏,再读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指名学生朗读。

债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都开始正视营销业务开展的问题,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热点问题这一新兴的金融活动营运而生,并且迅速在我国中国债券市场落地生根。然而由于债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我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认识有限,对于其广阔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未能进行有效的调研。因此,在目前我国的中国债券市场业务中,涉及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热点问题这一板块的业务还非常少,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和长期债券市场的发展计划限制了中国债券市场营销在中国中国债券市场的普及。导致现有的中国债券市场营销业务拓展不足,业务拓展模式单一。

4.师生配合朗读。

5.全班配乐齐读。

6.诵读——格律平仄吟诵,古时候诗人就用吟诵的方式创作、诵读古诗。出示视频,跟着诵读。

【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诗意、体验情感的必经路径,在“我和古人一起诵清明”的任务情境中,教者设计了多层的朗读活动,在反复诵读的语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从读通读顺到读出节奏最后读出格律,从自由读到配合读、配乐齐读,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把格律知识讲解得太过深奥与晦涩,而是在学生可接受的层面上,适当补充古诗平仄音韵知识,让学生通过多形式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学习任务三:类文阅读,感悟清明情愫

任务情境:我和古人一起过清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我们通过《清明》这首诗,和古人一起过过清明这个传统节日。

(一)抓住“诗眼”,理解关键词语

1.回顾学法: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来学习《清明》这首古诗呢?(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

(1)创设对比情境:往日清明和今日清明.杜牧作为路上的行人之一,此时此刻,孤身一人在雨中行走,不由得想起在家乡和亲人一起过清明的情景。借助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往日清明,“我”和家人在一起________;今日清明,“我”孤身一人走在这纷纷扬扬的雨中________。

3.全班交流: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

4.全诗哪个词最能体现行人心情?(“欲断魂”)

7.再读课题,读出感伤、悲愁之感。

5.理解“欲断魂”。

(1)出示“魂”字源。

(2)学生练写“魂”字。

(3)字典中“欲”有四种解释,选哪一个?

A.欲望;B.想要、希望;C.需要;D.将要、快要。

(4)理解“欲断魂”的意思。

(二)读懂读透,了解清明传统

1.诗中有情,诗中亦有画,让我们带着“欲断魂”的心情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些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张博士从湖南民间竹器的形态特征、装饰特征、色彩特征阐述其艺术特征。艺术特征是民间竹器的主要魅力所在,是其设计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张博士根据田野考察的资料和现代设计构成的理论体系,从点形态、线形态、面形态、体形态等方面对湖南民间竹器的形态构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湖南民间竹器形态具有他为性、他主性、他控性的特点。同时,从雕刻、烙花、留青、染色、编织、镶嵌等方面,对民间竹器的装饰性特征和装饰性形式进行了分析。湖南民间竹器的色彩类型不多,基本上以原色为主,介绍了竹黄色、竹青色、竹褐色等竹材固有色彩的特征,以及从竹材化学着色、竹材涂饰着色、竹材漂白等方面,对民间竹器的着色方法进行了介绍。

3.再次诵读《清明》这首古诗。

2.小组合作:你通过什么方法理解字词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

(2)品读“雨纷纷”:是啊,往日清明,杜牧能与家人团聚,多么温馨。可如今,客居异乡,孤身一人赶路,思念逝去的先人。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那么多景物,杜牧为什么选择“雨”这个景物来写呢?

(3)渗透意象:古人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我们把这些寄予诗人情感的事物,称为“意象”。“雨纷纷”这样的意象,出现在下面的诗句中,就用来表达绵绵不绝的乡思。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虞集《听雨》

n——与隧道半径和土质条件有关的影响系数(对于黏性土,n取0.35~0.85;对于砂土,n取0.85~1.00);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有一个合理、正确、有效的企业财务财务预算方案,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不过仅有一个好的财务预算方案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要去落实这个方案。从实际出发,认真的落实方案才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帮助。企业只有具备好的财务预算管理,才能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秦观《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

一是水利地位更加凸显。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将其摆在突出位置。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就农村饮水安全、山坪塘整治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长黄奇帆亲自召开专题会研究水利工作,落实“十二五”水利配套资金。重庆市委、市政府将解决饮水最困难地区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完成7.4万口山坪塘整治,纳入全市22件民生实事范围,加快推进。水利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多方式配置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迎来了重庆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春天。

这雨是催人泪下的雨,是思念家乡的雨,是让人断魂的雨,一句诗就是一幅生动可感的画面,请同学们继续分享你读出的画面。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和IMM-CKF算法都可以对目标运动进行有效跟踪。经过分析表明,IMM-RDCKF与常规IMM-EKF、IMM-CKF算法相比较,优点在于以下几点:

第二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任务情境:我和古人一起聊清明——今天就让我们搭乘时光机,和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聊聊清明那些事儿吧!

(1)创设表演情境:请同桌一人扮演牧童,一人扮演诗人,其他同学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牧童为什么指了指杏花村?行人为什么要找杏花村酒家?)

(2)讨论问题:喝酒解闷、住宿、歇歇脚、驱驱寒等。

渗透酒文化:清明节古人要喝酒,代表中华民族重友亲善,缅怀亲人,慢慢就有了酒文化。诗人喝酒,激发灵感,喷发想象,也会佳作倍出。

例如,第三性、无性生殖、代孕、人工授精、器官移植等,使慈孝的血缘基础变得相对模糊了;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使社会交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对孝廉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孝廉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

(三)欣赏作品,升华情感体验

1.拿出学习单,圈画关键词,赏析名家散文片段:读了林潇的《忆清明》,你想带着什么情感再来诵读《清明》这首古诗?(预设:庄重肃穆)

爷爷扛着一把锄头,找到坟地后,先和父亲动手扯坟包上的杂草,然后松一松坟头的土,奶奶和母亲这时已将篮子里的物什呈一字摆放好了,毕恭毕敬地站立一旁。爷爷点燃纸钱,嘴里念念有词,年少的我虽不懂爷爷在说什么,但从全家人的庄重神色里,我知道这一定是十分神圣的仪式,容不得半点马虎。爷爷把米酒一杯杯洒在坟头,再将各种精美的纸花圈插上坟包,父亲便点燃了鞭炮。劈啪作响的鞭炮声传向远处,祭祀仪式这才宣告完毕。

——选自林潇《忆清明》

渗透礼文化:在中国文化里面倡导孝道,《论语·为政》当中讲到一句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千百年来,对于礼的重视,形成了清明独特的祭扫文化。

2.师小结: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我们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这份情意和祭奠。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怀念先父的一篇祭文中有一段话: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我们应该祭奠和怀念逝去的先人,更应该做的是让在世的亲人过得更幸福。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设计意图:“我和古人一起过清明”以“欲断魂”这一直抒胸臆的诗眼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读诗句、想画面,对比往昔和今日的清明光景,扮演诗人和牧童的角色,让学生真切感受诗人借古诗所抒发的悲愁。在读懂读透的基础上,教师辅以类文阅读,渗透中国礼文化,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语境中,丰富学生对《清明》古诗内涵的认知。】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丰富清明内涵

任务情境:我们一起走进不一样的清明——经过一千多年,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是否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读读名家作品。

1.出示名家笔下的清明: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对清明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选自丰子恺《清明》

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

2.引进《清明上河图》视频资料,展示繁华、多种多样的民俗生活。盛世出清明,末世无清明。庆幸我们生逢盛世,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3.学古代《清明》手势舞。

4.我是“龙的传人”系列作业,任选两个完成:

(1)搜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制作传统节日宣传卡。

(2)搜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习俗,分享“我家过的中国节”。

(3)小组合作表演《清明》手势舞。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任务由杜牧诗中的清明拓展到丰子恺、周作人等名家文学作品中的清明,以及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不断拓宽、丰富对清明的认知边界,明白清明作为传统节日不仅仅只有悲伤这种感情基调,也可以是快乐,人们对于清明的情愫是丰富多元的,进而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有坚定的信心,使学生自然而然生发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做“有根中国娃”,回扣单元主题情境。】

猜你喜欢

断魂古诗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刘 宁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拟古诗”之我见
蝴蝶(1)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