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旱杂粮产业做强做优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2023-03-26余清陈勇勇艾子崴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业湖南省

余清 陈勇勇 艾子崴

摘要:旱杂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做大做强旱杂粮产业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征,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湖南做强做优旱杂粮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湖南做强做优旱杂粮产业的因素,提出了做强做优湖南旱杂粮产业的路径。良好的历史机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是做大做强湖南旱杂粮产业的底气所在。人才供给不足、规模效应不显、政策支撑不够,是制约旱杂粮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制约因素。新时代,做大做强旱杂粮产业,必须做到顶层设计,强化产业引领;必须推进产业协同,提升产业规模;必须完善产业政策,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关键词:旱杂粮;产业;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獻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608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alternative paths on strengthening and optimizing the dry coarse cereals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Yu Qing, Chen Yongyong, Ai Ziwei

(Hunan Provincial Grain and Material Reserve Bureau,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Dry and miscellaneous grains are important food crops. Expan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dry coarse cereal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grain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y coarse cereals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dry-grain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A good historical opportunity, resource endowment, and industrial foundation are the foundation for expan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dry coarse cereals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 Insufficient talent supply, lack of scale effect, and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are the main constraints on the expansion and strength of the dry coarse cereals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we must achieve top-level design and strengthen industry leadership, promote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and increase industrial scale and improve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build a policy support system.

Key words: dry coarse cereals, industry, Hunan Province

抓实抓牢旱杂粮生产,做强做优旱杂粮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有的政治自觉和实践担当,也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湖南是农业大省,得益于地理气候条件、种植传统,形成了以玉米、红薯、大豆等品种为主的旱杂粮种植与生产格局。2021年全省旱杂粮种植面积78.62万hm2、产量391.3万t,占全省粮食作物产量的12.7%[1],产值过百亿元,做强做优旱杂粮产业,具有较好基础。

1 湖南做强做优旱杂粮产业有利条件

1.1 历史机遇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反复强调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放松”,要求“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提“大农业、大食物”观。继而,201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把“树立大食物观”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要内容。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定位旱杂粮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结构性变化中的地位作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助力,也使旱杂粮产业发展迎来最佳的历史机遇。

1.2 资源禀赋强

湖南旱杂粮,具有产品品类多、产品质量好的特点,是湖南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有益补充[3]。据《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湖南省共有耕地362.89万hm2,其中,旱地60.24万hm2,占比16.60%;水浇地0.13万hm2,占比0.04%。此外,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7.91万hm2土地中,旱地3.31万hm2,占比41.86%。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旱杂粮种植面积、产量和全年粮食产量占比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旱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73.33万hm2/年,旱杂粮年均产量近400万t。由此可见,湖南扩大旱杂粮种植规模,发展旱杂粮加工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

1.3 产业基础好

从龙头企业培育看,全省共有以旱杂粮为主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市级龙头企业71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带动全省3 100多家专业合作社(含企业),10.72万农户从事旱杂粮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4]。

从产业组织程度看,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省、市级龙头企业50余家及6家科研院所、4家银行参与的“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已于2021年初顺利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旱杂粮企业联合体初步形成。

从产业品牌知名度看,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好粮油”“湖南好粮油”旱杂粮特色产品数分别为3、7个,旱杂粮地理标志产品13家26个,绿色食品认证旱杂粮企业15家43个产品,“神州杂粮”“岩泊渡”“五月豆香”“荞韵凤凰”“长寿铺子”“攸县香干”等旱杂粮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1.4 市场需求旺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至2021年的35 128元[5],居民食物消费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吃得上”“吃得饱”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粮食消费日趋注重粗细搭配,旱杂粮产品备受青睐。但因杂粮优势产区种植规模小、单产低,国内“旱杂粮需求缺口从2017年的1 687.9万t扩大到2020年的4 368.0万t”。综合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我国大豆、玉米、高粱、荞麦等旱杂粮品种的进口量呈现上升态势,尤其是大豆,2020年进口量为10 032.7万t,2021年进口量为9 652.0万t,2022年进口量为9 108.1万t。大豆进口量始终处于高位。此外,我国玉米进口量由2017年283万t增长至2022年2 062万t;高粱进口量由505.68万t增至2022年1 014万t。由此可见,我国部分旱杂粮作物供给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但也从侧面说明,扩大旱杂粮种植面积,发展旱杂粮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湖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粮食生产大省,2022年粮食总产量高达301.8亿kg,“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4.5%的粮食”,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贡献了湖湘力量。但是,从粮食生产结构看,2022年水稻产量(含早、中、晚稻)共计264.0亿kg,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87.48%,而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等品在内的其他粮食产量共计37.8亿kg,仅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2.52%。自给不足,外购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路径。虽然近年来,省内各市州坚决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部署要求,狠抓粮食生产,不断挖掘旱杂粮生产潜力,自我供给能力有所提升,玉米和豆类等旱杂粮外购数量有所减少,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对外购杂粮的依赖格局。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外购高粱11.8万t、小麦114.5万t(按折合计)、玉米392.0万t(按折合计)、豆类162.5万t,旱杂粮需求旺盛与产能供给不足矛盾十分突出。

2 制约湖南做强做优旱杂粮产业的因素

2.1 人才短板

从人才总量看,旱杂粮产业呈现“三缺”并存格局:一是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队伍缺,以专职从事旱作物研究的省作物研究所为例,该所有油菜、玉米、大豆、甘薯、综合研究(杂粮杂豆)5个科研团队,但该所仅有研究员9人。二是县乡农技人员缺,张家界市慈利县于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湖南省唯一一个县级旱杂粮科研机构,而今空无一人。受缺编制、经费和人员转岗借调的影响,基层农机农技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与流失问题非常严重。三是旱杂粮企业缺专业技能人才,在旱杂粮产品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指导、产品精深加工及营销宣传方面,对人才非常渴求,但囿于地域、收入与人才就业意愿等因素,旱杂粮企业呈现“觅人难”和“人难留”并存困境。

从人才结构看,旱杂粮企业对域外人才依赖度高,尤其是在旱杂粮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指导和产品研发等环节,只能“攀高枝”,寻求域外涉农涉粮科研院所合作,企业自主培养人才意识不高;人才层次不高,旱杂粮产业中的人才,主要集聚于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企业用工多为从事旱杂粮种植和产品包装一线的工人,技术含量低。

2.2 规模短板

从官方网站发布的2022年湖南省、山西省、贵州省统计年鉴看,在种植规模方面,2021年全省主要旱杂粮品种玉米、小麦、豆类和薯类的播种面积共计77.7万hm2,而旱杂粮产业大省山西的播种面积为275.213万hm2,贵州的播种面积为184.807万hm2,湖南的玉米、小麦、豆类和薯类播种面积只有山西的28.23%,贵州的42.04%;在玉米、小麦、豆类和薯类总产量上,湖南共计384.2万t,山西共计1 308.0万t,贵州共计616.1万t,湖南只有山西的29.4%,贵州的62.3%。

从产业集聚看,湖南不乏有“中国杂粮第一股”的浏阳河集团这一旱杂粮产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但为该企业提供原材料供给、产品研发、产品包装等服务的企业还不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集聚效应不明显。少数县市区,虽建有现代农业园区,但园区内不同企业间异质性高,无法有效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其次,就全产业链条而言,湖南省旱杂粮产业仍处于原料初级加工阶段,产品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趋同度高,产业链深度开发能力弱。

从品牌规模看,湖南杂粮品牌建设及其规模,相比山西这一旱杂粮产业大省,仍有差距。在杂粮产地知名度方面,山西有“一都六乡”(即忻州被誉为“中国杂粮之都”,岢岚被誉为“中国红芸豆之乡”,静乐被誉为“中国藜麦之乡”,神池被誉为“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五寨被誉为“中国甜糯玉米之乡”,忻府区被誉为“中国甘甜红薯之乡”,宁武被誉为“中国高原莜麦之乡”);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面,山西正着力推进“山西小米”“山西高粱”“山西马铃薯”“山西荞麦”等7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市级区域公用品牌10个、县级区域公用品牌80个[7]。而湖南虽有旱杂粮品种20余个,但因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在杂粮产地命名上至今未能有大突破;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只有1个,“平江酱干”“锦衣世家”“皇许粮”“犟哥牌”“薯夫妻”等多为企业自主品牌,品牌知名度窄、影响力小,对产品销售带动能力弱。

从营收规模看,囿于旱杂粮种植面积、原料供给、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品牌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省旱杂粮企业营收能力偏弱。据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盟主企业浏阳河集团发布的《2022年年报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而山西,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杂粮产业化联合体则有1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杂粮加工企业将发展到50家,超5亿元的企业将达10家以上。

2.3 政策短板

顶层设计上,权威性、指导性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发展规划缺位。政策方向直接关系种植农户与加工企业的积极性[8],目前,湖南对旱杂粮种植、收储、加工、研发、销售等领域的支持政策,散见于2018年以来的省委“一号文件”,2020年省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通知》,2021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湖南省粮油产业“十四五”规划》等综合性文件中,而对全省旱杂粮产业发展壮大所处形势、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缺少系统性规划,对市、县发展旱杂粮产业责任落实、目标考核及奖惩激励缺少制度性安排,没有形成推动旱杂粮产业发展的巨大合力。

金融支持上,湖南旱杂粮产业处于起步期,企业规模小、销路窄、效益低,流动性不足、融资需求大,但因自身贷款资质低,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致使旱杂粮企业对省粮油千亿产业工程专项资金和市州政府奖励扶持资金依赖度高。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省级和市州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保民生压力大,对旱杂粮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难以给予积极回应,且在中央屡次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对杂粮产业种植、收储、加工、研发、营销环节的资金需求,同样难以积极回应。

人才供给上,全省涉农本科及以上人才,流向非农就业领域较为突出;职业中专层次的人才供给总量不足,无法满足粮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较为系统的人才培育供给政策支撑。具体表现为,政府对涉农涉粮专业大学生就业,旱杂粮企业自主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涉农涉粮科研院所同企业开展科研合作、中专层次的涉粮院校升格、专业扩招、师资引进,基层农机农技人员再教育等各方面缺乏系统的扶持政策。

产业培育上,未设立旱杂粮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未把发展旱杂粮产业作为市州粮安考核的重要指标,单列出来;对旱杂粮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不足,对旱杂粮种植大县激励机制,对旱杂粮企业深化“企校”“企所”合作,引进先进工艺和生产设备及企业间信息、技术、品牌、销售渠道等资源共享,整合抱团,打造大型旱杂粮生产加工企业缺少引导政策。

3 做强做优湖南旱杂粮产业的路径选择

3.1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产业引领

一是制定《旱杂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树立大食物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维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的政治高度,遵循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演变的历史规律和产业发展一般规律的视角,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明确若干年內,湖南旱杂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区域布局、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二是制定《旱杂粮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要在制定《旱杂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山西等旱杂粮产业发展大省强省经验,制定《杂粮良种繁育规划》,发挥岳麓山实验室技术平台优势,围绕玉米、小麦等旱杂粮主要品种,荞麦等基础好且有望重点突破的旱杂粮品种,做好品种筛选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繁育工作;制定《旱杂粮农业机械研发专项规划》,实施“机械助农强粮”工程,针对山地、丘陵及不同旱作物的高度等,通过改进或研制新农机方式,提高旱杂粮作物从播种、除草、收割、烘干等不同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提高旱杂粮示范种植基地机械化水平;制定《湖南省旱杂粮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登记,县、市、省等不同层次区域杂粮品牌认定、宣传推广及授权使用等问题,分类谋划、逐项推进。

3.2 推进产业协同,提升产业规模

一是抓好“一市一特”或“一片一特”杂粮产业定位。旱杂粮品种多、产量低。做强做优旱杂粮产业,无法“全面开花”,只能“重点突破”,打造区域化种植与生产基地。全省各市州,除湘潭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零星农户种植少量绿豆、小豆、蚕豆、黑豆外,其余13个市州都有一定规模的杂粮品种种植。应在统筹考虑各市(州)资源禀赋、种植传统、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前提下,将13个市州划分为若干杂粮主产区。如,张家界慈利县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位,张家界杂粮产业则以玉米种植和深加工为主,各县(区)旱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湘西州凤凰县荞麦产业基础好,则湘西州各县(市)旱作物以种植荞麦为主;“攸县香干”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响、市场广,则长株潭各县、市、区旱作物以种植豆类为主,进而扩大特色杂粮种植规模,改变原料供给不足、企业产能释放不足、产业规模效益低的窘境,为产量规模、品牌效益迈上新台阶创造条件。

二是抓好链条薄弱处,促进全产业链协同。旱杂粮产业全产业链关涉种植、收储、研发、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相比山西等旱杂粮产业大省,湖南在旱杂粮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链条上,短板明显,尤其是种植环节。为此,要抓好旱杂粮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引导旱地、山地、林地等资源在自愿有偿前提下实现有序流转,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发挥旱杂粮产业龙头企业引领示范效应,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提升农户杂粮种植积极性。建立旱杂粮产业联盟内企业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加大杂粮有机旱作技术和杂粮精深加工等领域科研攻关力度,加快杂粮多样化系列产品开发,力争在主食加工产品、酿造食品、杂粮饮料、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而不断延伸旱杂粮产业链条,挖掘提升旱杂粮产品附加值。

三是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集聚。要进一步整合杂粮品牌资源,在继续发挥“神州杂粮”“凤凰苦荞”和“攸县香干”等企业自有品牌效益的同时,借助“粮洽会”“食博会”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国内重大平台,提升“湖湘杂粮”这一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县内与县外、市内与市外、省内与省外资源,促进域内外企业在品种选育、杂粮代种、原料调运、产品代加工等层面深入开展合作;引导鼓励不同市场主体在自愿合规前提下,加快企业整合步伐,组建区域性旱杂粮龙头企业,打造旱杂粮产业航母,发挥母鸡带小鸡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推动涉农本科高校、科研院所同中职学校,省级农科院同县乡两级农技推广站,政府有关部门同杂粮生产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3.3 完善产业政策,构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旱杂粮生产经营企业融资政策。要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维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建设农业大省强省的政治站位和工作目标出发,设立旱杂粮产业发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旱杂粮产业培育、旱杂粮规模型或潜力型企业的扶持壮大;摸清旱杂粮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和种植户的资金需求,为“银企”“银社”“银农”深度合作搭建平台,帮助旱杂粮企业尤其是市场前景好的潜力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协调金融部门在严控金融风险的同时,对旱杂粮生产企业的绿色仓储建设、原料收购、技术研发层面给以低息贷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旱杂粮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勇闯资本市场。

二是提高税费政策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高新科技、宣传渠道,并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提升[9]。当前,湖南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税率是25%,对精深加工农产品增值税征收税率是17%,而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免征、减征所得税的支持政策。因此,湖南应借鉴山东等地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免征或减征所得税,对精深加工农产品比照初加工农产品,进一步降低增值税征收率。

三是完善旱杂粮产业人才培养政策。培养高层次人才是落实“人才兴粮”政策制度的基础环节,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10],要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组团下沉至旱杂粮生产企业,强化校企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步伐;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同县乡农技站開展“结对帮扶”,为基层农机农技人员业务提升给予常态性指导[11]。支持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提质扩面,围绕人才兴粮兴储目标任务,着力办好“粮食工程”“食品加工与检验”两个专业,提升向杂粮生产加工企业人才供给质量和数量。借鉴免费师范生政策,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有情怀爱三农的学生定向委托培养,增强农村农机农技人员队伍整体活力。

四是完善各项激励政策。完善对旱杂粮产业大县考核奖励政策。要用好考核指挥棒,作为市、县党委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用好用活粮油千亿产业工程专项资金,加大对旱杂粮产业大县的激励力度。加大对农户、旱杂粮种植大户、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引导激励政策。通过赠送旱杂粮种子方式,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屋前屋后空地及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渗漏田等资源发展旱杂粮生产;加大对旱杂粮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子、化肥和农机具购置上的补贴力度;对玉米、小麦等旱杂粮主要品种,试行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协同农户、种植大户、专业种植合作社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发展旱杂粮生产的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湖南将重点支持旱杂粮产业特色县建设[EB/OL].(2023-05-23)[2023-08-23].http://lshwzcbj.hunan.gov.cn/xxgk/gzdt/mtsy/202305/ t20230523_29356222.html.

[2]王竹君,张为付.粮食安全战略下粮食学科建设的意义和路径[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2):65-69.

[3]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湖南旱杂粮产业发展座谈会[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3.

[4]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湖南将重点支持旱杂粮产业特色县建设[EB/OL].(2023-05-23)[2023-08-23].http://lshwzcbj.hunan.gov.cn/xxgk/gzdt/mtsy/202305/ t20230523_29356222.html.

[5]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2-28)[2023-08-23].http://www.stats.gov. 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

[6] 崔吕萍. 杂粮也是粮,需要保产量![N].人民政协报,2022-03-01(5).

[7] 中国杂粮第一股在湖南诞生 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成功挂牌“新三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0(4):2.

[8] 山西人民政府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杂粮全产业链开发的实施意见[EB/OL].(2022-05-13)[2023-08-23]. http://www.shanxi.gov.cn/zfxxgk/zfxxgkzl/fdzdgknr/lzyj/szfbgtwj/202205/t20220513_5978378.shtml.

[9] 吴国侠,张红艳,吴梦春.永州市旱杂粮产业发展的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1):17-20.

[10] 刘玉莉,杨兴龙,娄雨航.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2):32-35.

[11] 朱振华,吕沅静.“人才兴粮”战略背景下粮食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4):73-75.

猜你喜欢

产业湖南省
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湖南省永顺县老年大学校歌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