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系统在英语歧义句中的辨义功能分析
2023-03-24李仙仙
李仙仙
一、引言
由于语言的传播功能和语音系统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超音位在言语交流中的作用。同时,大量研究发现,超音节的特征及其组成成分对语篇的清晰度和可读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语段歧义相比,由超音位歧义所引起的交流障碍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而语音类的教科书,目前也主要集中在语调的引导与训练上[1]。在对话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语义模糊的语句,这些语句在交流中往往会造成误会,而在某些情况下又能被有效地加以利用,这就是歧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歧义一旦被触发就会立即消失,或者在被发现之后立刻被使用。歧义的产生有两种类型:书写型和口头型,前者主要是没有音韵学的特点;而后者,主要是因为发音不清[2]。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在一定的语境下,读错导致的语义误读是可以被克服的。结果表明,与音位歧义相比,超音位歧义会产生更多的交流障碍,而在交际过程中,超音位的使用也要优于音位歧义语。这说明,语言中的超音位特征不仅是引起言语歧义的一个重要的音系要素,而且也是一种消除文字歧义的语音途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首先要认识到其超音位的特点,并利用其特点来降低其对外语学习的负面作用。
二、语调系统
按照Halliday 提出的英语语调三重系统理论,语调系统分为调群的切分、调核的确定、核心调型的选择[3]。从超音段音位学的角度来看,三者分别与停顿、重音、句调是一致的[4]。本文将从超音段音位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中几类常见的语调歧义现象。
(一)调群的切分(tonality)——停顿歧义
调群是指话语中有区别性意义的音调轮廓[5]。通常情况下,一个语调群对应一个小句或者一个从句,但是也可以对应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单词[3][6]。停顿是语言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语法停顿的基本单位,在语音方面称为“调群”,在语义上属于“意群”,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音、语法和语义单位。调群切分有利于说话者在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下来,有助于说话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助于听者及时捕捉到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
(a)The movie he was watching | quickly bored him.(他正在观看的电影|很快使他感到厌烦)
(b)The movie he was watching quickly | bored him.(他正在快速观看的电影|让他感到厌烦)
句(a)与句(b)分别在reading 和 quickly 后面停顿,不同的停顿位置影响到了副词的归属,从而影响到了句义,产生了歧义句。句(a)quickly 修饰 bored, 意为很快就厌烦了。句(b)quickly 修饰 was watching,意为快速观看。调群切分使得原本带有歧义的句子变得句义清晰。英语语句中的停顿位置往往会对副词在句中的归属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副词所隶属的意群则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
(c) He talks | with me naturally.(他和我很自然地交谈)
(d) He talks with me | naturally.(自然,他和我交谈)
在句(c)中含有一个意群,副词naturally 用来修饰动词talks, 意为 “他和我很自然地交谈 ”; 然而在句(d)中包含两个意群,这两个意群作为一个独立的意群,naturally 是对全句的评议,意为 “自然,他和我交谈”。
另外,在一句话中,词组的长度往往决定着词组的质量,而词组的长度则决定着它和它的邻近语法成分之间的联系。句子的歧义性通常是由于将一个词组分割成多个不同的可能性所引起的。通过对该词组进行恰当的表达,可以更好地传递语法结构的信息。例如:
(e)He washed and cooked for his daughter.(他给女儿洗衣做饭。)
(f) He washed |and|cooked for his daughter.(他洗好了衣服,给他女儿做饭。)
在句(e)中, 动词washed 和 cooked 同时作用于宾语his daughter , 意为“他给女儿洗衣做饭”。而句(f)中只有cooked 作用于his daughter,washed 则作用于she,意为“他洗好了衣服,给他女儿做饭”。
(二)调核的确定(tonicity)——重音歧义
调核是信息链中的核心和焦点,一旦调核的位置发生改变,信息焦点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调核的作用至关重要[7]。日常交际过程中,有标记调核比较普遍。一般情况下,有些歧义句调核位置改变时,其句义会发生变化,但句法不变;有些歧义句调核位置的改变会引起句法和句义的改变,导致交际障碍。英语句子里,重音的位置直接影响到了语义结构和信息分布。例如(加粗黑体为调核):
(a)I thought it is my pen. (我还以为那是我的笔呢)(原来不是我的笔)
(b) I thought it is my pen. (我就是说是我的笔嘛)(果然不出所料)
从句(a)到句(b),句子的重音分别是“my”和“thought”,句子中的信息焦点分别是“my”和“thought”。由于重读位置的变化,同一句话在两个句子中有很大的差别。句子的重音和句子意义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语篇的前半部分决定了后半部分的意义,而后半部分则由后半部分的意义所决定;相反,随着句子重读的发生,句子的语义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语音、语境、语义之间的关系。例如:
(c) A: What about these problems?
(问题怎样啦?)
B: I have worked them|out.
(我已经|算|完了。)
(d) A: Why haven’t you solved the problems?
(你为什么不把问题解决完?)
B: I|have worked them out.
(我|已|经算完了。)
(c)中调核为out,表明out 是这一句话的信息焦点,尽管其他成分也有一些信息分配,但是“算完了”是(c)句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d)句中调核位于助动词 have之后,与A 的提问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已经算完”,而不是 A 所说的“已经完成”。正常情况have 的调核位置并不取决于 have 等功能词,而 have 的调核位置则取决于语句的前半句。这一例证在汉语翻译中也反映了句子中调核位置的变化将导致句子的重读及句子意义发生变化。
(三)核心调型(tone)的选择——句调歧义
从认知角度来看,降调和升调的使用也可能与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使用降调往往暗示着一种线性、顺序性的思维方式,适合表达完整和肯定的信息。而使用升调则可能暗示着一种跳跃性、非线性的思维方式,适合表达不完整和疑问的信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降调和升调的使用可能与人类的情感状态有关。当人们表达肯定、自信或完整的观点时,通常会使用降调,因为这种语气传达出一种稳定和自信的情感。相反,当人们表达不完整、疑问或不确定的观点时,更倾向于使用升调,因为这种语气传达出一种不安或疑惑的情感。此外,社交行为也可能影响语言中降调和升调的使用。在某些文化中,使用降调可能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示,因为它传达了一种肯定和完整的态度。使用升调可能被视为更加得体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升调传达了一种谦虚和不确定的态度。当一个人使用升调说话时,他们可能在表达一种尊重和谨慎的态度,避免给人留下过于自信或傲慢的印象。例如,在某些亚洲文化中,使用升调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谦虚。另外,调高也具有一定的态度意义。高调可以传达出兴奋、紧急、惊奇等情感。例如,当一个人惊讶地喊出“哇!”时,他们可能会使用高调来表达他们的惊喜和兴奋。同样地,低调可以传达出沉重、冷漠、怜惜等情感。例如,当一个人低声说“我很伤心”时,他们可能会使用低调来表达他们的悲伤和痛苦。中调通常用于平铺直叙,不带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它是一种中性的语调,用于陈述事实或描述事物。在新闻报道或学术论文中,我们经常听到中调的使用,因为这些文本需要客观、准确地传达信息[8]。在英语句子中,陈述句、命令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一般为降调;从句、一般疑问句、列举式句子等一般为升调。因此,语调具有不同的态度意义加上其语法、话语等功能,在歧义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辨义作用[9]。作为语调语言,英语调型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调核上,而调高则取决于调头。例如:
(a)He can swim.(降调)
(b)He can swim.(升调)
(c)He can swim.(升降调)
(d)He can swim.(降升调)
句(a)为一般陈述句式,用降调,肯定地表达一个客观事实:“他会游泳”;句(b)书面陈述句用了升调,表达出了疑问的语气,“他会游泳吗”,对他是否会游泳产生疑问;句(c)使用升降调,表达热情赞美,“他会游泳(真厉害),语气中显露出说话者的惊讶和赞叹”。句(d)使用降升调,表示疑虑,含有言下之意,意为“他还是会游泳的(只是游得不好)”。
英语里同样的语境,同样的句子,只是说话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调,表达的效果就完全不同:
(e)A: Their son is very smart.
B: Isn’t he?(降调)
(f) A: Their son is very smart.
B:Isn’t he?(升调)
对话(e)和(f)都在谈论“他们的儿子很聪明”?(e)中B 用降调说“可不是嘛(当然是了)”,表示同意A的看法,(f)中B用升调回答“不会吧(我才不相信)”,对A 的看法表示怀疑。由此引出的反义疑问句就有两种不同的语调,用降调,表示说者对自己的看法很有把握,希望得到听者的肯定;用升调,表示说者对自己的看法不确定,不管听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在意料之中。
三、结语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同一句话中,由于声调的高低和升降的不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第二,语音的轻重和强度会引起句子内在结构的改变,进而引起语义上的改变。第三,语调的停顿往往对整个段落的语法结构及意义特征有很大的影响。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典型的语调语言和声调语言,因此在语调系统的超音段音位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调系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正确划分调群是至关重要的。调群是指句子中承载重要信息或强调信息的部分,通常需要在语调上有所突出。在英语中,调群的划分主要依赖于语调的起伏和音量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学会正确地划分调群,确定应该在句子的哪个部分进行停顿,以避免口语歧义或消除缺乏清晰的语音特征的书面语歧义。
其次,选择适当的调核或句重音也很重要。调核是句子中最重要的信息或强调信息的部分,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语调进行强调。在英语中,调核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且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来强调某个信息或新信息。学习者应该仔细选择句子的调核,明晰要强调的信息或新信息,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最后,正确把握句子的调型也是非常重要的。调型是指句子所采用的特定语调,可以表达相应的情感和态度。在英语中,不同的调型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如疑问、惊讶、肯定、否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