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韧:在创意写作课中“看见”学生和自己

2023-03-23李香玉

教育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看见写作者内心

李香玉

“能够藉写作教学和一颗颗心灵产生撞击,这种撞击有的在瞬间火花四溅,有的甚至对双方都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幸福,让人觉得生命值得。成为教师后,内向而在边缘游走的我,产生了和一群人、很多人命运共进退的联结感。与此同时,我也旁观着、参与着学生的生命,看到他们经由写作,与真实的自己和广大的世界产生这种联结,刷出青春的存在感。真实的写作,是表达。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尊严感,知道自己是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里,这是我能给予学生的最大帮助。教学也好,写作也罢,永远不会有完美之时,但那些时刻的联结是真实的,让人安心、有力量。”

——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教师李韧

“黑羊”归来,从零创建写作课

小时候,李韧始终朦胧地觉得自己是喜欢写作的,上学期间一直担任语文课代表,作文经常被老师画满波浪线,当成范文读给同学听。可当人生走到了二三十岁,真正想把自己的阅历写下来时,她却发现怎么也写不出来。就这样,李韧在“我有才能当一名作家”“我没有才能,当不成作家”的信与不信中徘徊、横跳。她坦言,青年时期自己被写作折磨了许多年。

因为在意,所以痛苦、纠结,在这种纠结中,李韧断断续续做着这样那样的工作,成了一名非主流斜杠青年——由会计专业转而学电影,由中直机关编辑转而参加团中央援助非洲志愿服务……她说自己是北大附中毕业的一只“黑羊”,曾经一直找寻,直到2015年,她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回到母校开设写作课。

从零创建写作课,李韧虽然预见了其中的艰辛,但冷酷的现实还是让火热的情怀跌至冰点。“最初的挑战就是不会教,没有任何指导教程或者教学方案可供参考。我首先尝试从写作技巧教起,因为希望学生不要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然而仅仅教了两个月,我就败下阵来。至今我还记得自己讲叙事结构时,讲台下偶尔抬起的面孔上那冷漠的表情。如果说这属于技法层面的困难,那么更大的困难则来自内心层面。一名新教师,能否被学生接纳是最大的挑战,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觉得自己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而写作对于师生的共情水平要求极高,如果没有驾驭这种平衡的能力,根本谈不上教学生什么。学生在写作里不肯跟你说他真实的想法,作为教师是没有任何乐趣和尊严的。”李韧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甚至想过离开学校。但她是一只“黑羊”呀,天生抗挫力强,李韧“一怒之下”剃光了头发,决心从头再来。

许多事情都没有前车之鉴,需要一点一滴地摸索。李韧尝试采用“几次经典阅读+一次创意写作”的模式。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读到从美国引进的“创意写作书系”,感觉与自己朦朦胧胧的理念是相契合的,于是利用教学间隙认真学习研读,并努力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的反应证实了她的教学尝试是有效的。就这样,李韧的创意写作课终于找到了支撑,她也成了一位“以启发兴趣见长”的写作教师。然而当同事反馈“学生大多觉得在你的课上最大收获是重新有了写作的兴趣”时,她并不开心,于是有一段时间她着力去“教”技巧,直到从上百个学生的习作中一再得到确认:一个人不想写作时,是没法真正学会写作技巧的。技巧于他是外在的,沒法融入他的创作。这时李韧才明白,写作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启动全程跟进的、持续的写作兴趣。于是,技巧背后一些更根本的事情,渐渐浮现出来,李韧称之为“写作思维”。基于这种理解,她不断设计写作任务,引领学生慢慢建立写作思维,在写作中寻找快乐、提升自我,当走出短短两个月的课堂后,更有可能相信写作跟自己不再“从此是路人”。从写作兴趣到写作技巧再到写作思维,创意写作课逐渐呈现出李韧所期待的模样。

不是为了托起少数人,而是为了大多数

创意写作课是混龄教学、走班制,采取工坊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和对话。李韧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能够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地交流,而不是你评判我、我评判你。她也从不将学生的作文分成三六九等,以一个分数来评判高下。

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怵头写作,更鲜少体会过写作带来的快乐。李韧坦言,自己也多有遇到过“不合作”的学生,有宁可挂科也从头到尾不肯动笔的,有大量阅读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也有虽然肯写但对周围人并不信任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李韧认为,首先,心态要适度放松。写作课上,她会极力避免给予学生某种高低的暗示,设计的写作任务总是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比如“描述一件你生活中关于扣子的经历”“讲一讲你家小区里的植物”“你上次看云是什么时候”等。其次,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她不表扬那些看上去写得好的,也不批评任何一个看上去写得短甚至写不出来的,而是将分数评价转化为一种交互和对话。无论学生写什么、写了多少字,她都会带着写作班的小伙伴们与其真诚交流、分享,在人与人之间的求同存异中无形地消解分数评价的权威性。

在李韧看来,写作是一种探索,既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也探索着内心折射的世界。“其实,没有孩子对写作一点都不在意,抵触也是一种在乎的表现。教师尽量不要用分数、字数这些条件去打扰他们,而要做一个真实的读者,让他们知道你在倾听。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只有进入写作的世界,才会发现‘早上看到窗外有喜鹊唰地划过来‘好朋友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好温暖……这些生活点滴会让你的写作灵感源源不断。写作也是一种反刍,当你写下自己的眼泪、今天喝的奶茶,就会渐渐感到每天要记录的事有很多。当写作的主体与生活的主人合二为一,写作便进入了一种良性状态。”

2020年,李韧的新书《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付梓出版。她强调,这本书的宗旨,不是为了托起少数人成为某种“家”,而是为了大多数“未来社会的公民”。“我教写作,是希望很多人和我一样,一直怀有表达的渴望;是希望很多人不要和我一样,不要因为技巧或者来自外界的某种评判,就放下表达的权利。我的绝大部分学生,哪怕是其中写得非常好的,他们将来也没打算成为‘作家。我相信大部分学生离开这门课后,轰鸣运转着的生活也让他们只有零星时光才会想起来握笔。但是,我希望他们某天举起一颗橙子时,不是急着剥皮,而是凝视那上面缩小无数倍的环形山和月壤;希望他们某天走过草地时,止住说话、暂停单曲循环,任凭脚底麻酥酥的感觉传递到神经末梢。”

李韧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写作者”——爱写、能写,并且因为从中受益而与写作结为伙伴。谈及创意写作课的现实作用,她诙谐地打了个比喻:“创意写作就像是在海洋里学游泳,把这个过程做扎实,再去应付游泳池里的考试还会觉得难吗?”她希望孩子们不要惧怕考场上的作文,而是用学到的叙事技能和打开灵感的方法,正面应对这场“闯关游戏”。

通过文字看见学生的心灵版图

对于美国高校创设于20世纪30年代的创意写作学科,李韧表达了深刻的认同。“略去百年内它在美国社会对培养作家、公众表达、社会创新方面的影响不谈,我认为这一学科的科学性来自‘写作,基于对人的理解,它把写作还原为最有人味的事情。”当听着教室里四季无歇的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看着来自一群16~18岁的青少年带着泪水和汗味的文字,李韧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了写作对于人的意义,作为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行之有效的帮助。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宝石,只有深入自己心灵的深处,我们才能挖掘到它。而写作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孩子的内心。写作者只要是真实地表达自我,就没有办法掩盖和矫饰自己的内心。因此,通过习作,我们可以看见孩子的心灵版图,并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健全其人格,甚至治愈一部分孩子的心灵创伤。”李韧说。

现在的我16岁,161cm,74kg,变成了同学、家人眼中名副其实的胖子。

只有我最清楚自己的身体其实不该负担这样的重量,我讨厌在更衣室换衣服,喜欢在淋浴的时候闭上双眼。我的身体因快速膨胀而出现了许多裂纹,我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愈合,或者变成暗暗的纹路,或者继续膨胀扩大。

我知道自己在一点一点膨胀起来,也想过控制,可我一旦面对食物,这一切都会变得无解。我完全无法控制住自己对食物的欲望,如果在迫切想要进食的时候无法得到食物,我就会变得狂躁无比,整个人都十分焦虑,甚至变得很有攻击性。我想是谁都无法忍受这样的感觉吧,于是我越来越放纵自己,毕竟“最重要的是开心嘛”,放任自己去享受吃到东西时大脑里一片空白的喜悦。

我想这一切都是从父母认为我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那天开始的吧。

这段文字来自李韧的学生南枝(笔名)写下的回忆录《一个暴食症患者的自述》。在这篇经历了无数次拖延才交上来的作品里,李韧听到了写作者细小、清晰、崩裂的声音。是怎样的勇气,让她终于敢回头凝视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伤疤?又是用了多少努力,她才能够把那一切完整清楚地讲述出来?写作是一个“树洞”,直面即治愈。“为别人做一件事时,你自己也在成长。通过教写作,其实我也在不断治愈自己。回想2022年,对我来说最珍贵的,就是写下的那些碎片化的文字。因为那些文字不是为任何人而写,就是内心感受的一种自然流淌。我不会再去纠结和在意那些文字是为什么而写、写给谁看甚至比学生写得好还是差。”

作为写作者,在教创意写作课的过程中,李韧越发感受到来自写作的快乐。“这种快乐,很多时候是学生给的,是他们让我一次次勇敢地尝试写作,并在写作与教学的循环里,获得快乐、传递快乐。通过写作,跟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建立起精神上的联结,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們在彼此的文字里读懂了对方的心意。”

作为教师,这份工作让李韧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力量,也让她渐渐找到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是学生让我知道,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摆在课前面、摆在写作前面、摆在任务前面,把学生当人,才是把自己当人。当教师不以分数去要求学生,才能发现他们最珍贵的闪光点,看到所有孩子都在努力地成长。”

李韧说:“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我写作与教学的动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生活,通过写作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猜你喜欢

看见写作者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
“看见”的力量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重新“看见”你
一款可以帮助盲人“看见”的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