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共富式”课后服务的策略构建与变革实践
2023-03-23林会国卿雪花
林会国 卿雪花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以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域教育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各种乱象基本消除,学科类培训热度逐步降温;校内,全县迅速以“5+2”模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基本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学习回归了校园。
当我们大踏步进入后“双减”时代,发现三大现象日益凸显:学校托管时段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服务的师资缺乏,而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资源大量闲置;学生课余时间大量增加,而社会素质教育资源整合空间尚未完全形成;城乡学校课后服务时长均等,而城乡课后服务质量差距拉大。如何找到以上问题的解锁密码成为学校课后服务新的研究命题。
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海盐锚定校内校外两大空间、教育系统与社会力量两大主体、城市与乡镇两大场域之间的资源协同,依托数字化改革打造一站式课后服务体系,通过“课后优服”系统架构立体化课后服务模式,优化课后素质教育服务供给与实施,全面提升课后服务的广度、深度、满意度,建立起“共富式”课后服务优质均衡新样态。
建立“多元自主”供给模式,促进课后优学
“双减”政策实施后,海盐县中小学全面开启了课后托管服务。这给学校带来了较大压力,能提供什么样的托管服务成了群众的关切,但满足学生晚托个性化需求的师资又十分缺乏,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急剧增加,以学校为主体的封闭式课后服务模式受到冲击。
服务力量扩容。海盐将校内提供课后服务的生力军从教师扩展到社会力量,包括政府部门、校外培训机构、群团组织、产业尖端、行业翘楚、个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海盐“课后优服”系统的“资源汇”应用在线自主申请,机构资质、教师资质、课程等相关内容经多部门审批后进入课后服务白名单,全力破解校内课后服务师资短缺的难题。
服务课程拓面。校內服务课程实行“县+校”两级供给,依托“课后优服”系统打造两级课程库:一个县级课程库,县域学校共享;一个校级课程库,彰显学校特色。我们将县域内社会力量提供的教师和课程资源汇集成县级课程库,供城乡中小学校依据自身校情及学生需求自主选择。目前县级课程库已涵盖科技、艺术、法治等多类427门县级课程。同时校级课程进系统,一键定制课程包。校内课后服务内容不再单一,孩子们喜欢的卡丁车、击剑、古筝等特色课程真正进校落地。
服务形式升级。课后托管服务按照“遵循自愿、应收尽收”原则,实现全域覆盖。课后托管服务坚持“1+X”模式,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数字赋能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学校通过“课后优服”系统一屏勾选县、校两级课程,实现一键排班、在线巡课。教师通过手机端点名、实时播报课堂实况、展示课堂成果,课后服务工作调度实现一掌通办。家长通过手机App浏览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课程并快捷完成选课,还可对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自主评价。
创新“动态闭环”监管机制,实现资源优选
校内课后服务的课程、人员资源爆发式增长后,特别是社会力量走进校园,课程质量和服务安全如何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海盐首创准入准出的“动态闭环”监管机制,确保校内课后服务资源安全、有序。
部门协同审核。社会力量进入学校,需严把准入关,多部门协同审核。我们联合县公安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及科技局等部门组建联审小组,根据机构资质、课程规划、课程内容等制定19条准入指标,确保入校课程导向健康、契合学生发展。依据《海盐县教职员工入职查询暂行办法》和《关于建立海盐县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对标在职教师入校标准,对入校课后服务教师进行准入审核,确保入校师资师德规范且资格完备。
算法智能研判。海盐县中小学通过部门间各系统数据对接,借助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平台(IRS),课后服务资源审核实现智能化,归集信访、公安、综合执法等多部门数据,形成12张清单触发规则。经AI研判,当入校机构和入校教师存在安全隐患、课程综合评价低于阈值,系统将实时预警,并动态形成“三个一批”课程,即一批优质课程、一批整改课程、一批下架课程。其中,整改课程须经过彻底整改后重新进入审核通道。
服务过程规范。海盐县联合多个部门在全省率先发布《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经费保障到部门职责、社会力量入校服务步骤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实行课后服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通过主管部门与专业督导随机抽查、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团现场巡课、师生家长满意度评价等途径进行全维度评价,将抽查整改不彻底、师生家长满意率低于80%的课程以及开展商业宣传的机构作为红线指标,施行动态退出管理。
打造“城乡均衡”服务样态,推动教育优享
针对城乡间在课后服务资源、学生家长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优质资源,努力打造“共富式”课后服务优质均衡样态。
课后问学三个全覆盖。“没了校外培训,学生回家作业不会做怎么办?”许多家长对此心存焦虑。我们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问学通”提供问学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一,问学服务覆盖县域所有名师,县域内各级名师每月须完成两个小时的线上服务。城乡学生可跨校提前预约名师,在预定时间内与名师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交流学业困惑。其二,问学服务实现课后时段全覆盖,名师每月初根据工作安排设置好服务时间,方便学生通过教师姓名或服务时间等关键词进行线上查询和预约。其三,组织开发作业微课覆盖全学科。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教材配套作业本开发3~5分钟的作业讲解视频,形成体系化的作业微课程库,供学生随时学习。
名师讲学城乡无差别直达。一是打造“名师在线”互联网学校,通过直播与点播实现各学校同时享受名师资源,互通优质课后服务。基于智慧学习空间将城区学校的优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融延伸到乡村学校,将乡村学校的劳动教育等特色拓展课程共享至城区学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二是开展名师进社区团辅。县教育局与社区、镇街联合,分批次每周末下乡开展团辅,形成特殊群体个性兜底方案,让乡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
五育资源社会集成供给。后“双减”时代,学生周末、寒暑假等闲暇时间增多,海盐纵向打通县、镇、社区等各层级,横向协同教育、卫健、科技、文旅等多部门,提供一站式发布服务,将原本散落在各部门和各协会微信公众号、网站、App的校外素质教育活动,利用“课后优服”系统,组织中枢实现“一屏达、一掌约”,使反馈数据实现线上贯通,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服务。
“双减”工作落实到位,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是重要一环。我们需厘清城乡课后服务的平衡法则,亮出课后服务的优质均衡清单,大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推动课后服务育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