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2023-03-23燕红岳瑾琢段小艺

贵州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易损杨氏模量颈动脉

燕红 岳瑾琢 段小艺

(1.西安大兴医院超声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61)

超声造影(CEUS)是一种价格低廉、简便的方法,可无创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其可以使用血池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完成对比增强的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1]。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能应用于机体弥漫性病变分级和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2-3]。本文主要探讨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西安大兴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诊断的脑梗死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5.92±8.29)岁;病程(3.02±0.14)个月;体重指数(23.58±1.27)kg/m2;收缩压(124.29±12.00)mmHg;舒张压(76.82±10.73)mmHg;心率(78.29±8.17)次/min。纳入患者均经超声检测确认存在颈动脉斑块;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40~80岁;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已排除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检查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临床资料缺乏者;认知功能不全或精神障碍患者。

1.2方法 患者均给予超声多模态成像检查,采用法国Supersonic Imagine公司推出的AixPlorer型ShearWaveTM实时SWE诊断仪配有SL15-4与SL10-2、Thyroid-Carotid Plaque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暴露颈部,横切及纵切扫查患者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外动脉,观察斑块位置、大小、形态与回声特点。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中,选取杨氏模量量程为0~180 kPa,将直径15 mm的感兴趣区(病灶区)放置于不同模量值区域,记录系统自动计算的杨氏模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采用GE Logiq E2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ML6-15型探头(频率6~15MHz)在超声造影中,启用实时超声造影模式,焦点设置于颈动脉后方,超声闪烁帧数12帧,深度2~3 mm,机械指数0.07,增益95%。将造影剂混悬液(声诺维)以团注法经肘部浅静脉注射,将声诺维与5.0 mL 0.9%的生理盐水振荡后混合,自肘部浅静脉处注射2.0 mL,保持探头固定连续观察1.5 min左右。观察双侧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情况。

1.3观察指标 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易损斑块、稳定斑块。采用超声造影,分为0~Ⅲ级。记录不同斑块性质的超声造影参数,感兴趣区域(ROI)为整个病灶,记录达峰时间[TP(ms)]、峰值强度[PI(%)]。

2 结 果

2.1超声多模态成像的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判断为易损斑块25例,稳定斑块23例;超声造影判断为易损斑块27例,稳定斑块21例,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敏感性为85.7%(24/28)、96.4%(27/28),特异性为95.0%(19/20)和100.0%(20/20)。

2.2超声造影参数对比 在48例患者中,易损斑块患者的达峰时间为(8.05±0.38)s,少于稳定斑块患者的(10.09±1.11)s(t=9.822,P<0.05),易损斑块患者的最大峰值强度为(78.17±5.32)%,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的(60.28±6.18)%(t=18.311,P<0.05)。

2.3超声杨氏模量参数对比 易损斑块患者的平均杨氏模量、最大杨氏模量、最小杨氏模量都高于稳定斑块患者(t=29.583、30.184、45.833,P均<0.05)。见表1。

表1 超声杨氏模量参数对比

2.4预测价值 ROC曲线显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95%CI(0.601~0.864)和0.813,95%CI(0.742~0.964)。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敏感性为85.7%和96.4%,特异性为95.0%和100.0%。从机制上分析,颈动脉斑块包括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两种类型,其中易损斑块为脑梗死发生的最主要始动环节及,易损斑块有破裂倾向、易形成血栓等特点[4]。超声检查具有可重复性、无创、简便易行等特点,但是诊断的敏感性有待提高。超声造影可清晰反映动脉内膜增厚与斑块大小形态,有效获得斑块内血流灌注特征,动态观察斑块性质与斑块内血流丰富程度,从而可较好评估斑块性质[5]。

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易损斑块表面溃疡形成、破裂与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因而了解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是评估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重要措施[6]。本研究显示在48例患者中,易损斑块患者的达峰时间少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最大峰值强度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易损斑块患者的平均杨氏模量、最大杨氏模量、最小杨氏模量都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从机制上分析,超声造影可将血管内部斑块进行成像,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可量化其分布密度,对分析斑块与判断斑块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7]。

及早判断斑块的性质有助于预防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较低但存在有新生血管斑块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8]。而对于斑块易损性的评价,不仅包括传统的形态学特征,更需对斑块内代谢活动进行功能学检测。本研究ROC曲线显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和0.813。从机制上分析,从机制上分析,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能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量化,可借助血液中微泡的声场中非线性效应而产生强烈散射,从而有利于指导在临床上对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估。

猜你喜欢

易损杨氏模量颈动脉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
近距二次反射式杨氏模量测量仪简介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疗效
更正声明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CALPHAD方法的多元合金杨氏模量的计算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中的横梁形变对实验的影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