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吴昌硕书法篆刻成就看庶民书法

2023-03-22

中华书画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吴昌硕篆刻书法

□ 吴 敬

在战国前,“百姓”是指有姓之人,一般的平民,不知道自己老祖宗的母亲在哪里住(早期都是随母性,而姓的来源几乎都是来自母亲居住的地名),老祖宗无权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庶民”“氓”(特指外来的平民)。现代所谓的“庶民”一般都是平民。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庶民书法家并不引起人们重视。吴昌硕这位庶民的书法,确值得深入探讨。

一、吴昌硕的生活经历

吴昌硕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吴昌硕幼年时求知欲很旺盛,好学不辍。起初跟父亲念书,后来往邻村的一个私塾中就学。每天翻山越岭,来往十多里路,遇风雨从不间断。他父亲见他近于此道,加以指引,遂得门径,乐此不疲。

17岁那年,太平军从安徽直指浙西,清军尾随而来,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人民不堪清兵蹂躏,四处逃亡,流离颠沛,辗转于荒山野谷之中。此时,吴昌硕的弟妹先后死于饥荒。后来他又与家人失散,独自到处流浪,替人家做短工、打杂差过日子,时常以野生植物和树皮草根充饥。他在湖北、安徽等省流亡达五年之久,历尽千辛万苦,到21岁才回到家乡,与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

吴昌硕于耕作之余酷爱读书。但家里藏书不多,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求知欲望,他千方百计找更多的书来读。有时为了借一部书,往往来回数十里路,也不以为苦。他借到书,就废寝忘食,读了又读。阅读中摘了许多笔记,有时甚至把整部整卷的书抄录下来,以便反复研读。遇到疑难,必请教师友,绝不含糊过去。

正由于书籍这样难得,他对之非常珍爱。直到晚年,他看到一些残编断简,必设法加以收集和补订,慎重地保存下来,这个习惯正是在早年的艰苦条件下养成的。

29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寻师访友,刻苦学艺。起初他从俞曲园学辞章和文字训诂之学,为后来的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苏州,他结识知名的书法家杨藐翁,向他请教书法和辞章。藐翁工八分书,尤善写擘窠大字,于汉碑能遗貌取神,著笔欲飞,而古茂之气溢于纸墨。博学多闻,对经学有精湛研究,所作诗文也简练凝重,为人耿介,不谐流俗。吴昌硕敬佩他的为人和治学,曾诚意备函要求列于门下。藐翁复信婉谢,表示愿以换帖弟兄相称。尽管藐翁这样谦辞,吴昌硕仍然以师尊之礼相待。

[清]吴昌硕 致沈石友信札三通 29.5×30cm×3 纸本

正由于他待人以诚,求知若渴,各地艺术界知名人士都很乐意与他交往,其中尤以任伯年、张子祥、胡公寿、蒲作英、陆廉夫、施旭臣、诸贞壮、沈石友等人与他交谊尤笃,相互切磋,几无虚目。同时他又从知名收藏家潘祖荫、吴平斋、吴愙斋等人处看到不少历代彝器文物和名人书画真迹,临摹欣赏,摘录考据,经年累月,孜孜不倦,既扩大了视野,又开拓了胸襟,学术修养有了提高,艺事也随之大进。

他于书法最重临摹《石鼓》文字,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他写《石鼓》常参以草书笔法,凝练遒劲,气度恢宏,每能自出新意,耐人寻味。所作隶、行、草,也多以篆籀笔法,别具一种古茂流利的风格。偶作正楷,挺拔严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尤见功力。30多岁时,他始以作篆籀的笔法绘画,苦无师承,后经友人高邕之介绍,求教于任伯年。伯年要他作一幅画看看。他说:“我还没有学过,怎么能画呢?”伯年道:“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上几笔就是了。”于是他随意画了几笔,伯年看他落笔用墨浑厚挺拔,不同凡响,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将来在绘画上一定会成名。”吴昌硕听了很诧异,还以为跟他开玩笑。伯年却严肃地说:“即使现在看起来,你的笔墨已经胜过我了。”此后两人成了至交,始终保持着师友之间的友谊。

吴昌硕毕生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专心致志,数十年如一日。晚年,他在艺术创造等方面虽都有很高深的造诣,但绝不骄矜,反而比先前更加谦虚。直到七八十岁的高年,还以读书、刻印、写字、绘画和吟诗作为日课,乐之不疲。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被举为安东(今江苏省涟水县)县令,到任一个月便辞官南归。后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年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

1927年11月6日,吴昌硕突患中风,于11月29日病逝沪寓,享年84岁。1933年11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柱上刻有沈淇泉(卫)所撰联语:“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鄣吴村有他的衣冠冢。西泠印社辟有吴昌硕纪念室。1984年,在递铺镇建吴昌硕纪念馆,1987年,修复其在鄣吴村的故居。吴昌硕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有《缶庐集》。

二、吴昌硕书法篆刻成就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鍾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1.吴昌硕篆刻

吴昌硕篆刻初从秦汉,后遍临浙派、邓派诸家。他效法秦汉为其风格奠定了高古的格调和厚重的气息。在40岁时,他精研历代玺印、诏版、封泥、瓦甓、碑碣等金石文字及各家流派印谱,印风苍茫古穆,于宏放厚重中见浑朴古拙,这一时期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练习为其晚年印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在篆刻上的构思虚实变幻莫测,成为一代宗师。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篆刻方面吴昌硕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在不经意中见功力。

其篆刻作品有:《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等。

2.吴昌硕书法

吴昌硕的书法上溯秦汉西周金文,充满金石气,篆隶行草书笔墨雄健,气魄厚重,沉雄朴茂,精神饱满,生气勃勃。他的行楷书和行草书也极有特色,参以篆隶笑意,用笔生辣、结字茂密。他的大幅行草通篇骨气洞达,虽粗头乱服,但豪气中不失精微。

吴昌硕的楷书,学习颜真卿。吴昌硕的行书,学习黄庭坚、王铎风格。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无疑以行草为主,但吴昌硕学习隶书的时间并不短,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35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吴昌硕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从一些线条看,具有篆书的痕迹,可以说这时吴昌硕早已将篆、隶融为一体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

[清]吴昌硕 瓶梅图 137.5×42.9cm 纸本水墨 1915年

吴昌硕的楷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刚柔并济。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他于书法最重临摹《石鼓》文字,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他写《石鼓》常参以草书笔法,凝练遒劲,气度恢宏,每能自出新意,而人寻味。所作隶、行、独草,也多以篆籀笔法出之,别具一种古茂流利的风格。偶作正楷,挺拔严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尤见功力。

吴昌硕毕生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专心致志,数十年如一日。晚年,他在艺术创造等方面虽都有很高深的造诣,但他不仅绝不骄矜,反而比先前更加谦虚。直到七八十岁的高年,还以读书、刻印、写字、绘画和吟诗作为日课,乐之不疲。

[清]吴昌硕 云想衣裳花想容 1927年释文:云想衣裳花想容。录青莲句。丁卯十月,吴昌硕年八十四。钤印:仓硕(白)

三、吴昌硕是位德艺双修的艺术家

1.乐于助人

尽管吴昌硕自奉俭约,待人却一点也不吝啬,乐于助人。如遇亲友有病,他就出钱帮助医疗;对身后萧条人,他就毅然以料理丧葬和抚育遗孤为己任。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1912年是海派书画的重大转折时期。那一年,上海会集了一大批前清高官,其中有帝师太傅、大学士、尚书、总督、巡抚、布政使,如陈宝琛、沈曾植、张謇、陈三立、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元济、郑孝胥等。这些高官名臣、硕学鸿儒在上海完成了从封建末代官吏到近代书画家的华丽转身。他们已不是像任伯年、蒲华、虚谷那样的民间画家,而是名流中的名流,一出山就大大带动了海派书画的市场行情。第二代海派书画代表人物吴昌硕,便是这一年定居上海。10年后,吴昌硕重修润格:堂匾三十两;楹联三尺六两、八尺八两;横直整幅三尺十八两,四尺三十两,山水视花卉例加三倍;刻字每字四两……每两为银圆1圆4角。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每月收入为600银圆,吴昌硕书画收入远远超过北大校长及教授。

他对劳动人民的态度,跟一般士大夫阶级迥然不同。他寓居苏州时,有一次,从友人家里回来,途中遇雨,在一个废园中避雨,遇到一个卖豆浆的人在一起,交谈之下,卖豆浆者知道他是一位画家,就要求他为自己作一幅画,他即慨然允诺。过了几天,卖豆浆者到他寓所里取画,他果然早已认真地为他绘了一幅。

2.鼓励青年

吴昌硕非常珍视青年人习艺的积极性,在仔细观赏过他们带来的作品之后,必先肯定它的优点,予以鼓励,然后再婉转地提出一些中肯的批评,指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即使作品确实十分幼稚,他也决不会全盘抹煞,一定要诚恳地加以诱导。正由于他能恳挚地教人,青年们在受到教益之后,终身不忘,受用无穷。像卓有成就的国画家潘天寿早年曾受过吴昌硕的鼓励和指导吴昌硕对贫苦的青年艺人更乐于掖助。他认识一个青年,在一家药铺里当学徒,他爱好刻印而苦于所见不广、又无人指点。看了他的篆刻作品,吴昌硕觉得很有才华,便授以刻印要诀、并且把他介绍到老友沈石友家住几年,所见既广、艺事也就大进。经过长时期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篆刻家,那就是别号泥道人的赵石农。

3.追求自然率意

庶民的本质少了文人的高雅气质,以及取会风骚之意。反而是有人性最本真的流露,自然、朴素。在这方面,吴昌硕做得可以说充分体现。吴昌硕的大篆之自然、朴素、率意的同时,表达着自身在书艺上对这种古朴的书风的追求。

4.通过书法艺术表述生命中的本质

文人与非文人在艺术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艺术表达一种思想,抑或是抒发、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意境,而后者更多的是趋向于工艺。吴昌硕虽算不上文人,但他从事的艺术绝不是非文人中的没有思想有如民间工艺性质的胡乱涂抹。在他的艺术中看到更多的是文人化的追求,是一种适合自身的追求率性、自然的本意。

吴昌硕出身清寒,但隐忍苦学,广收博采,融会贯通,终成一代艺术巨匠。他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惧清贫和苦难,对书画篆刻艺术的探究始终不渝。二是博采众家之长,敢于变法创新,如以篆隶笔法撇画兰竹、“钝刀硬入”等。三是秉性忠厚善良,乐于奖掖青年,广交人脉,普结善缘。四是具有社会意识、仁爱之心和慈善精神。五是高寿。这种个体的生命成就也从生命学角度促成他艺术生命的厚重。他开宗立派,以大师的创造能量,高超造诣,开放心态,豪放气派,成为书画家的一面旗帜。■

[清]吴昌硕 且饮墨渖一升

[清]吴昌硕 归仁里民(附边款)

[清]吴昌硕 鲜鲜霜中菊(附边款)

[清]吴昌硕 千寻竹斋

[清]吴昌硕 安吉吴俊章

[清]吴昌硕 俊卿之印

[清]吴昌硕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附边款)

猜你喜欢

吴昌硕篆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篆刻
书法欣赏
瑩波篆刻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