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戏曲表演新技法

2023-03-22陈亚萍

戏剧之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花轿唱段剧目

陈亚萍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戏曲面临内容陈旧、人才断层、观众老化、市场萎缩的问题。[1]“戏曲作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传承发展就必须创新”。要推动戏曲剧种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能创新,从而激发戏曲表演的内在创造激情和艺术热情,延长艺术生命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戏曲表演历史悠久,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因而反映了人民的审美要求,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且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体系。但是,这份文化遗产并不是没有局限的。例如:传统戏曲舞台创造了大量具有不朽艺术价值的人物形象。如关羽之所以受到人们崇敬,固然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传奇英雄的敬仰和歌颂,但也掺杂着神秘主义的色彩。这些是受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消极因素正在不断得到纠正。戏曲表演面临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反映新的生活,创造新的人物,要在掌握戏曲表演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既能发扬戏曲表演的固有特色,又能反映新的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表演艺术形式。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流行文化时刻占据着现代人的内心,传统戏曲逐渐失去年轻观众。为了吸引青年观众,要不断地对传统剧目进行改造,才能使传统剧目重获新生,重现传统戏曲艺术魅力。继承传统是每个戏曲演员的责任,但创新和发展更是戏曲从业者的重要使命。很多演员大胆探索创新剧目表演使得传统戏曲更加丰富多彩。如豫剧传统剧目《抬花轿》里面有两折分别是《梳妆》和《坐轿》,两折剧目的表演和程式动作运用既符合剧情需要又不脱离传统,将人物与剧情和技术技巧融入其中,在不脱离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恰到好处的表演至今都被观众所喜爱,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效果。对经典唱段进行探索式创新也是一种大胆尝试,像大家所熟知的豫剧常派代表作《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和豫剧现代戏《朝阳沟》选段等,在不改变原有的戏曲声腔韵味及演唱特色的基础上,将经典唱段拆分为翻唱、重唱、合唱几个部分,加上现代音乐元素伴奏以及节奏变化等,让观众耳目一新,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一、传统剧目的创新技法

豫剧《抬花轿》是一出花旦的看家戏,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剧目。《抬花轿·梳妆》一折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区别于其他传统剧目,走在传统的前沿,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既保留了传统的美又嫁接了时代的新。

剧中周凤莲是一个心直口快,助人为乐,活泼开朗的大家闺秀,由于表演时运用了很多新的表演手段,使得剧目新颖,出其不意但又合乎情理,被誉为经典。其中,《抬花轿·梳妆》一折就是最经典的片段。周凤莲扮相俊美俏丽,性格活泼开朗,动作干净利落。在王清芬老师的塑造下,人物显得灵动可人,她不仅扮相美,而且具有创新意识。王清芬老师对《梳妆》一折进行再创作再编排,不仅将周凤莲演“活”了,还演“火”了,这一折成为大多数青年女演员参赛演出的保留剧目。[2]

笔者有幸跟王清芬老师学习这出经典剧目,她教会笔者如何运用戏曲的程式塑造人物,分析人物每一个动作的出处,让笔者在塑造人物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王清芬老师讲她如何创作《抬花轿》,讲周凤莲的人物性格,她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来源,设计动作时借鉴的姊妹艺术的表演手段,让笔者受益匪浅。

《梳妆》这一折戏中运用了甩大辫的动作技巧,以摇花、盘花、咬穗等一系列动作,展现人物兴奋喜悦羞涩的内心活动;运用了东北二人转的手绢功,手绢抛到空中又折回到演员手里的技巧绝活,既彰显演员功力又符合剧情发展;还有照镜子的处理,是以“实”对“虚”的表演手法,运用空心镜对照梳妆,做出各种动作,突出演员的表演;剧中还运用了平转卧鱼的动作,彰显演员功力深厚;在背对观众照镜子时,用抖肩展现人物激动喜悦的心情,抖肩借鉴了蒙古舞的动作元素;设计了在舞台上穿新嫁衣的技巧动作和穿反后脱新嫁衣的技巧动作,动作流畅自如。一般传统戏曲中都是丫鬟直接给女主角穿好衣服,但在本剧中,周凤莲自己穿衣,展现人物听到花轿到来时的激动心情,一时慌张手忙脚乱的状态。运用戏曲大翻身、点翻身、平转的穿衣动作来塑造人物,展现人物心情的同时提高了表演难度也将剧情推向高潮;盖头的运用也是别出心裁的,传统戏中由丫鬟将盖头盖在新人头上,而且中途不能掀开,可周凤莲将盖头从丫鬟手中夺过,并将盖头布抛向空中加以旋转再稳稳落在头上,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既增加了剧情色彩又展现了技巧难度;剧中人物的小碎步也非常出彩,搓步和水袖花的运用再次将剧目渲染,最终达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周凤莲的动作整体舞蹈化,它比传统的动作更舒展、更优美、更夸张,表演时能收放自如,既有含蓄美又彰显个性。

《抬花轿》的《坐轿》一折集中展现周凤莲在坐轿时与轿夫们互动的表演状态。戏曲表演在表现“坐轿”时是没有真轿子的,舞台上只有四个轿夫和新娘子(周凤莲)。演员用各种戏曲步伐表现坐轿时花轿忽上忽下的动作,花轿行驶中五人必须统一成一条线,不然就失去了舞台的真实感,“坐轿”和“抬轿”都用虚拟的表演呈现在舞台上。轿夫们口中还不停地喊着“上坡”“下坡”“拐弯”“换肩”“颠轿”等口号。坐轿人随着口号和“轿”的起伏,做出各种表演动作以展现人物的喜、忧、惊、羞之情。轿夫们随着口号运用了“行进步”“十字步”“矮子步”“跪搓步”“前飞燕”“后飞燕”等各种步伐展现路途崎岖难走,轿夫们夸张又狼狈的表演非常有趣。轿夫们途中故意闹性子停轿逗新人的表演,既符合剧情又贴近生活,还增加了舞台效果。《抬花轿》中《梳妆》《坐轿》这两折剧目都是在戏曲程式化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既不脱离程式又有创新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深受观众喜爱。

二、探索创新戏曲表演“乐舞化”

戏曲表演中的种种程式,是在复杂的综合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和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如何将传统戏曲唱段创新成音乐“乐舞化”,恰到好处又能被观众认可呢?这是笔者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首先,要将一段传统戏曲唱段音乐合理化、将程式动作舞蹈化、再将唱腔剧情动作高度统一化,既不脱离传统戏曲韵味,又合理运用间奏音乐使其变得丰富,使原本单一的表演唱变得饱满,更具活力和朝气,符合时代审美需求,有舞台感染力。[3]“戏曲舞台表演艺术,虽属于精神创作的范畴,但由于程式的存在,它的手法、技巧、技术等就成为能被感知和把握的物质外壳。”戏曲演员经过刻苦锻炼和思索,掌握了程式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就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豫剧常派《花木兰》家喻户晓,其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亢进有力,唱出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的英勇精神,唱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此段节奏鲜明,曲调简朴,语言生动,旋律舒缓平稳,演唱时声音奔放浑厚,明亮高昂,吐字清晰,韵腔饱满,突出了常派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力,深受当时的观众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也需要创新与发展,尤其是戏曲表演。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既不失传统又很新颖。本着实践探索的想法将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片段进行改造,在不改变传统唱段韵味的同时,运用戏曲音乐节奏变化,充分利用间奏音乐,并加以轮唱、合唱、翻唱,同时运用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原本只有2 分多钟的唱段增加到4 分48 秒。戏曲身段表演与舞蹈相结合,从单人表演改为多人表演,打破原有一板一眼的唱法和一人站在台上演唱的表演形式,让舞台看上去更加丰富饱满。同时,展现演员唱、做、舞的表演功底,4 分多钟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演员要具备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力及演唱能力和戏曲程式动作的运用能力,要具备简单的舞蹈表演基础能力。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演唱、音乐节奏、服饰都发生了变化,那么演员形体动作必然要随之而变,既不是一板一眼也不用一招一式,而是要随着唱腔的音乐整体变化,才能使整段表演相统一。在创作编排《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中增添了一些技巧,让原本单一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丰富,4 分48 秒的表演中融合了其他姊妹艺术,如融入了武术、舞蹈形体动作,使节目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剧中花木兰的扮演者身披斗篷手持单剑长穗出场,在表演中时而阳刚时而阴柔。改编后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与传统《花木兰》唱段不同,表演、扮相、动作编排、服饰都有所改变,服装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更简约,动作设计上也增加了武术、舞蹈元素,让整个唱段更富有时代感,更新颖、更有市场。增加了时尚元素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更贴近生活,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在探索戏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住戏曲传统的精髓,如果一味地追求舞台效果可能会失去戏曲原本的艺术魅力,戏曲人物感会不自觉地削弱,所以在创新的路上不能把“戏”创没了,还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创造新的表现形式,使之为戏曲所用。

三、扎根群众扩大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慢慢被大众所喜爱,如豫剧、黄梅戏、越剧等,音乐唱腔朗朗上口,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演出市场发展前景相当广阔,群众基础扎实,艺术土壤深厚,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继承传统的同时更需要创新与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很多戏曲剧目被拍成戏曲电视连续剧,不仅扩大了戏曲的影响力和受众面,还开辟了戏曲发展的新型道路。

戏曲要根据观众的审美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排,与时俱进,扎根群众,吸收民间文化元素,保持剧种特色,把握剧种风格,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剧目,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如今大学生戏曲迷群体和戏曲爱好者及一般观众逐渐增多。根据市场需求创作出老、中、青三代观众爱看的剧目,以“演人民之所需,演人民之所想”为宗旨,创作人们喜爱的作品。戏曲演出活动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新创造。在创新的过程中与其他姊妹艺术可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丰富主体艺术,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戏曲舞台表演剧目,增强戏曲剧种的演出特色,在演出中创新戏曲表演形式,在表演中融入时代流行元素,扩大戏曲剧种的影响力。

新时代戏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坚持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要“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戏曲,创新发展是新一代戏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

猜你喜欢

花轿唱段剧目
舞台剧目
抬“花轿”,一下下
绵绵古道连天上
大红花轿承吉祥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一弯新月挂半天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火呀火呀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