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3-03-17何义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对策

何义莲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对策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挖掘教材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打造“行走”的思想政治课,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6-0048-03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同时也为高中生后期的学习以及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师若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很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课,便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一、政治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指出,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社会个体对特定政治行为主体产生的社会心理反映,是广大社会成员立足具体的政治生活、政治实践而对某种政治体系自觉萌生的依附和归属的心理或情感,是人类政治社会的重要现象和执政党凝魂聚力的重要工程,其理论内含政治价值认同、政治制度认同、政治利益认同三重维度,对凝聚政治共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2]。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学生提升政治认同素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关乎其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学理性是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关乎其課程质量和育人效能。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丰厚的理论素养。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提升理论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厚植家国情怀,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汲取新闻中能提高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内容,从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和领悟课程标准、政治教材及教师用书,加强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二)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同感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1.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为学生营造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浓厚氛围

思想政治课承担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关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受教师授课方式、考试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一门只要记和背的课程,甚至一些学校将思想政治学科列为“副科”。特别是采用新高考模式之后,没有选择思想政治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更容易忽视对该学科的学习,再加上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部分高中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意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开好开足思想政治课,为学生营造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浓厚氛围。

2.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化、具体化的情境中讲清讲实讲活,让思想政治课充满温情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课第一框“坚持党的领导”时,以大单元教学理念为统领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一主线,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呈现有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资料。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挖掘体现时代性的时政材料,通过昨日今朝的纵向对比让学生感悟“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和民族观;将中美在防控新冠疫情中的不同政策及成效进行横向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体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三)挖掘教材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契合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明方向、遵法纪、知荣辱;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度契合。可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课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全面梳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之中,主要呈现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科学内涵、历史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等,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之中。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所民族高中,我校师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深刻的感悟。因此,笔者在教学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总议题开展议题式教学,并设置三个子议题。子议题一:我国的民族概况是怎样的?通过与学生分享民族英雄尤其是广西的民族英雄的事迹,使学生感悟我国是一个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子议题二: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何优越性?让学生通过广西法定传统公众假日“壮族三月三”了解什么是民族自治权,体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子议题三:如何巩固广西在民族团结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果?启发学生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思考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打造“行走”的思想政治课,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让思想政治课“行走”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課教师应以天地为课堂,万物为教材,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加强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的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行走”的思想政治课,推动思想政治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社会大课堂,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拥护者、践行者、促进者创建平台。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从学校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尝试与当地的古镇村落合作,让学生去实地感受、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提升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进一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研学活动,促进学生由“意识”向“实践”转化。例如,1894年出生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2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之一。思想政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探韦拔群革命事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以“‘行走”的思想政治课”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综上,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推动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肩负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维平,陈雅.中国共产党以政治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启迪[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8-3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袁 妮)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民族地区高中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研究”(B类)(立项编号:2021B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