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视听语言角度浅析《琅琊榜》中魏晋文人风骨

2023-03-17曹金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梅长苏琅琊榜

一、引言

《琅琊榜》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究其火爆原因,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三位主演还有剧中的每个配角各自都有引人深究的背后故事,从他们身上反映出的魏晋文人风骨感动了许多受众。虽然《琅琊榜》是一部架空权谋剧,但为了更加真实,导演和制作团队还是仔细研究了唐宋以来的文人服饰、道具等。所有服装都是右衽,男子服色按地位越来越深,成年男子皆束发结髻,士子皆佩玉于身体前侧,并依身份场合,材质不同……剧组邀请研究古代礼仪的团队担任礼仪指导,服饰靠近唐朝之前,建筑为唐风,道具卡在宋朝,保证了服饰道具的严谨。

导演孔笙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部戏‘架空历史,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我们仍然追求历史感,还是想把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来。建筑、服装、礼仪、道具等,我们都会做大量的功课。”[1]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制作态度,才使《琅琊榜》取得了各个年龄段受众的认可。《琅琊榜》赢在古风之美,不仅是其水墨意境,更有创作者对传统之美的理解和坚持。“中国古人的传统个性中,尤其是士绅阶级,讲究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说话做事是节制有度的”,剧中的大部分人都明辨是非,不胡搅蛮缠,某些时刻还表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风采。《琅琊榜》中的男人之美是东方的冲淡之美,其力量感来自人格,是“舍身取义”的士之弘毅。有时恍若看到《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古风古韵的重点不是视觉上的东方元素,而是了解中国文化中推崇的到底是什么。本篇文章参考《世说新语》中对魏晋文人形象的刻画,分析《琅琊榜》中的三位重要配角:周玄清、言阙、静妃的可视化人物形象,探究导演运用了何种视听语言,将三位配角隐忍飘逸的文人风骨呈现在荧幕之中。

二、周玄清:傲世独立

(一)声画对位:在野鸿儒

剧中的周玄清是一位在野大儒,不问世事,不见俗人。而梅长苏单凭一枚玉蝉就将这位大儒请到了金殿之上,这是对君子重诺的体现。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2]这是《论语》中孔子对君子重诺,言既出,行必果的要求。周玄清是梅长苏恩师黎崇的好友,为往日旧情,其在寒冬腊月踏进了乌烟瘴气的皇城,虽然违背了周玄清的本意,但重诺的他还是帮梅长苏赢了朝堂辩论。在这场戏中,导演用了一组平行蒙太奇和声画对位的视听语言,不仅表现出梅长苏的运筹帷幄,还有周玄清治学大家的风范。悬疑的背景音乐和三声鸣钟,朝堂辩论在沉重悬疑的气氛中展开了,所有的剧中人都在等待周玄清的到来。

这段声画对位的处理,为受众隐去了不必要的台词。导演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向了最终出现的周玄清身上。金殿之上,画面淡入淡出,依次表现皇帝、誉王、太子、儒生争辩的场面。另一个平行时空中,梅长苏在火盆前静静地等待周玄清进城的消息。他的手里拿着礼部的牌子在火上烤。转入金殿画面中,誉王表情凝重,太子面露喜色,眼看誉王就要输了。这时音乐开始变得激昂,画外音中的马蹄车轮声进入,受众知道,周玄清进皇城了。这时已经是朝堂辩论的白热化阶段,周玄清是前去救场的。穆青单手拉着他,急匆匆往前走,而他不紧不慢地缓步登上金殿红毯,对着武英殿的大门行大礼。表面上看,这一礼是他对皇上行的礼,深层是他的挚友黎崇当年被贬离京,满腔愤懑,誓不回头,而今他却为朝堂中的事再踏金殿,为此番愧疚之情行的道歉礼。

(二)古风对白:高洁品格

在周玄清回灵隐寺的途中,梅长苏长亭送别一段,台词的处理值得深究。周玄清从最开始的试探到欣赏,都藏在两个问题中。这里导演将魏晋文人对言语的重视呈现在荧幕之上。至魏晋时期,玄风盛行,士人们喜谈玄析理,清谈也成为魏晋风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言语”受到空前的重视。士人们追求语言的简约清新、警辟机敏,崇尚只言片语即有绵深之意味。[3]反观梅长苏的回答,他先说了“恩师当年明知违逆龙颜,却不改衷肠,直言不讳”,他以黎崇当年的切身行为引出他下面要讲的道理。这种实例加道理的行文策略很有说服力。深究黎崇当年被贬离京的原因,应该是和赤焰冤案有关,所以梅长苏现在所做的事情不仅是为自己和祁王洗刷污名,更是为自己的恩师洗刷冤屈。

所以他才会有后面的话,“晚辈认为,所谓世事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不作违心之论,不发妄悖之言,又何必执念于立身何处”。 随着梅长苏的回答,周玄清眼中流露出了欣赏欣慰之色。这段话不仅是梅长苏说给周玄清的,也是说给自己的。虽然他在用阴诡之术搅弄风云,但却是为了将恶贯满盈之人推倒。他说的“只要其心至纯,何必执念于立身何处”这一段话,和《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說,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4]这两个回答,都是用不同的视点看待同一个问题,将看起来不好的事情变成好事。

紧接着是第二个问题,“足下可知黎兄佩戴此蝉的寓意?”梅长苏稍一沉思,吟出曹植《蝉赋》中的四句,“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配合着绵长深沉的背景音乐,不仅表现出了黎崇淡泊名利、直言不讳的人物形象,也是梅长苏对自己赤子之心的剖析。这只玉蝉的寓意,黎崇一定没对任何人说过。但周玄清却是明白的,他知道这只玉蝉对黎崇而言代表着什么。所以在没有弄清楚梅长苏是否真的是黎崇传人的情况下,周玄清一直没有将玉蝉再交还到梅长苏手上。通过这两个问题,周玄清从最初略带责怪之意,到最后极大的赞赏,将梅长苏和当年的小殊相提并论。周玄清自身的儒学素养和梅长苏麒麟才子的盛名,都在这段清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言阙:全知隐士

(一)极低机位:韬光养晦

魏晋时期,政局不稳,政权的更迭、权力的转移极为频繁,很多士人为能在纷乱的时局中保全自己,便以嗜酒来表示自己在政治上的超脱。如阮籍终日饮酒不问政事,因此得以寿终……汉末至魏晋……矛盾不断激化……变幻不定。[5]《琅琊榜》中也有一位隐居道观的权贵:言侯。言阙深爱已故宸妃林乐瑶,亲眼目睹挚友林燮一家蒙难,乐瑶饮恨自尽。言阙在无尽的痛苦和无奈中眼看山河落寞,无力回天的绝望折磨着他,他就像魏晋的许多有识之士一样远遁江湖。

在镜头运用方面,其中一个镜头是转向言阙正面与近景时,言阙眼神坚定地看着远方。缓步前行,画面左边使节杖摇晃着。晃动的使节杖也象征着大梁江山的摇摇欲坠。背景音乐古筝单音混合鼓点和打击乐,象征言豫津的震惊。他震惊于那个如蔺相如一样的使臣,竟和现在这个对什么都不闻不问的父亲是同一个人,如此大的反差让言豫津心里产生了无数的疑问。这种巨大反差正是对当时大梁朝局纷乱,矛盾激化的讽刺。连侯爷也需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何况是其他人。

(二)三角构图:拨乱反正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6]剧中言阙和褚季野一样,不发一语,静观朝局纷扰,隐于道观却能洞察世事。设计安排了引爆祭坛,刺杀梁王的大胆行动。言阙的胆大心细和他的谋略可见一斑。第30集,梅长苏来到言府,提出让言侯帮助靖王。这一场构图变成了三角形构图。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象征言阙、言豫津和梅长苏三人铁三角的关系。主题音乐进入,言阙抿了一口茶说道:“朝局混乱,后宫凶险,人心叵测,陛下偏私。在此情形之下,靖王对誉王并没有胜券……誉王是皇后养子,你让我帮着靖王去对付誉王,于情理不合。不合情理又无胜券可握,先生何以提出如此要求?”梅长苏只是目光坚定地看着言阙,“侯爷,您可愿意?”镜头反打言阙单人近景,言阙目光一低,闭上双眼,叹气,后接言豫津和梅长苏的反应镜头。再拍言阙时,他睁开眼睛,坚定地看着梅长苏,或许他并不是在看梅长苏,而是在看那些故去的人。在高昂的背景主题乐中,掷地有声地说出“愿意”。

这一场景表现出言阙虽隐居多年,但心中的一腔热血还未变凉。隐忍多年,看似碌碌无为,实则对朝局洞若观火。在画面构图中,拍摄言阙单人镜头时,背景一半是象征权力的黄铜色的侯王图腾,一半是颜色较深的黑色内屋景象。言阙位于画面中间,将画面分隔成一明一暗的两半。这一画面象征言阙一半热血、一半黑暗的复杂内心。在最后言阙说了“愿意”之后,在和言豫津的谈话中,再反观言阙的单人镜头,整个背景都成了黄铜色的侯王图腾。随着激进昂扬的背景音乐不断递进,说明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少年侯爷又回来了。虽已有丝丝白发,但英姿仍不减当年。

四、静妃:秀外慧中

剧中的静妃是一位奇女子,從她的封号“静”就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琅琊榜》全剧以“赤焰旧案”为引线,其中被迫害的人物都与之相关,但静妃怀念旧人,始终相信他们不会谋反,这种信任、正义之心是一位伟大女性最大的优点……静妃性格里本有一种道家的淡然,不争不抢,加之她本为医女,比之一般女性,她较为理性和从容。[7]在表现静妃内心戏的时候,导演多用近景和特写镜头,与其他人相比较,突出静妃机敏谨慎的人物性格。在第四集中,在知道了有人想用“情丝绕”做坏事的时候,近景镜头中,静妃神色一紧,拉着惠妃急匆匆离开。惠妃神色慌张、连珠炮似的诉说那种酒时,在悬疑的背景音乐下,三个特写镜头表现出了静妃从刚开始的思考到想出应对办法的过程。惠妃慌乱的“动”和静妃机敏的“静”形成鲜明对比。在传信给长公主时,特写了静妃握紧长公主的手,下一个近景镜头,其又很快垂下眼眸,将静妃的睿智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服饰上,静妃在被封为贵妃之前,因地位较低微,其发饰精美而不奢,有时仅以碧玉翡翠装饰头发,衬托出其清雅脱俗。[8]静妃经常穿白色衣服,表面绣精致花纹,与其他宫妃穿金戴银、颜色艳丽的服饰相比,她清丽脱俗的不像久居深宫之人。当她日渐得到皇帝宠爱时,还一直戴着翠玉银边耳环。这对耳环从静妃一出场就一直戴着,或许是哪位故人送给她的也未可知。但从耳环细节可以看出静妃的念旧和对情义的重视。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不受邪侫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9][10][11]这段有关巫蛊诅咒的故事,和《琅琊榜》中静妃表现最出彩的一段非常相似。同样两个聪敏睿智的女子,同样遇到诅咒之事,她们都靠自己的智慧摆脱了困境。

在剧中,导演多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来表现静妃的人物形象,是受电视剧用电视这种小屏幕传播的限制。静妃话不多,大都是一个动作或者眼神的内心戏,所以特写镜头的运用可以将受众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聚焦在静妃的脸部表情变化上,将以静妃为代表的女性配角刻画得入木三分。着实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在这部剧中,魏晋文人的风骨不仅体现在男性身上,还表现在温婉大气、秀外慧中的传统古典女子形象之中。

参考文献:

[1]赵晓兰.《琅琊榜》导演用冒着傻气的态度拍了一部2015年度大戏[N].环球人物,2015-10-24.

[2][春秋]孔子,著.肖卫,译注.论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3][4][5][6][9]朱碧莲,沈海波,译注.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2011:53;75;4;35.

[7]李磊.秀外慧中的女子所折射出的美——《琅琊榜》中静妃形象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6(01):60-61.

[8]樊丽萍.《琅琊榜》的礼仪与服饰之美[J].当代电视,2017(06):9-10.

[10]李木子.《琅琊榜》中的多元矛盾设置[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5):126-127.

[11]刘振义.小说《琅琊榜》主要人物的情与义[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

(04):62-64.

(作者简介:曹金,女,硕士研究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学、美学、艺术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梅长苏琅琊榜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形象分析
你的性格像《琅琊榜》里的谁
剧吐槽之《琅琊榜》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追剧《琅琊榜》看职场生存法则
叮!投喂时间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