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为何把“不喜欢上幼儿园”挂嘴边

2023-03-17汪京莉

教育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矛盾幼儿园家长

汪京莉

老师:

您好!

女儿今年上大班了,总说不喜欢上幼儿园,令我们非常困扰。一到寒暑假开学前,甚至周末休假后,“不想上幼儿园”就会挂在嘴边。但日常里,她每天去幼儿园和放学回来时都很开心。问她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原因,她不能很明确地表述,问她是不是因为有人管束你,她就会表示肯定。作为家长,我们也不确定这是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老师一定会有老师的管理办法,我们也认为孩子要在集体中学会遵守规则。女儿在幼儿园时的总体表现应该还算不错,遵守纪律,老师也很喜欢她,幼儿园的活动中时常给予她上台表演展示的机会。因此我们也觉得,女儿在幼儿园是能够增强自信的。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儿还是常说不喜欢上幼儿园,让作为家长的我们摸不到头脑。不知是否和此前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有关系:中班下学期基本就去了20多天幼儿园,大班刚刚上了一个月就又停课了,其他全是居家时间,而且居家期间基本也没有与老师互动,可以说是假期加长版。

我想请教的是:孩子这样的情况正常吗?她说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原因是什么呢?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我们也担心将来她会总说不喜欢上学,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她对幼儿园和学校产生向往之情呢?

一位有些焦虑的家长

亲爱的家长:

感谢您提出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从您的来信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高期待并且观察细致的家长,迫切希望从长远的角度帮助孩子融入学校和社会,使其成长为人格健全、充满朝气的社会一员。

其实,您的这种焦虑、困惑以及期望,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在其他家长中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此,我想針对孩子一方面总说不喜欢上幼儿园,而另一方面每天从幼儿园回家时却又显得很开心这一矛盾表现,和您以及存在同样困惑的家长分享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希望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出现的上述矛盾表现,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是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呈现出的正常表现。从家庭到幼儿园,活动环境变化了,活动规则变化了,活动内容、形式和同伴都变化了。对于孩子们来说,面对这种变化,他们必然要经历一个认识的过程、适应的过程和角色转换的过程。所有孩子,概莫能外。区别仅仅在于,有的孩子可能呈现得比较强烈一些,有的孩子则可能呈现得相对平缓一些,并且有时间长短的差异。实际上,不要说孩子,就是我们成年人从熟悉的环境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也同样要经历一个认识、适应的过程。既然这是一个面对变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上述表现时,家长们需要表现出的态度和采取的做法,就是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困惑甚至紧张,而是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地尽快完成这一转换过程。

其次,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把孩子出现的上述矛盾表现,误认为是孩子厌学。两者至少有三方面重要区别。第一,如前所述,孩子的上述矛盾表现完全是在认识、适应所面临的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时呈现出的正常心理反应和行为,而所谓“厌学”则是指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负面情绪反应,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旷课、逃学行为。厌学是由于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而表现出的异样心理反应和行为,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第二,所有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上述矛盾表现,但是,厌学却仅存在于极少部分学生中。第三,出现上述矛盾表现的孩子,对家和父母是非常依恋的,但是到了幼儿园后也会玩得很开心。这就说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孩子的情绪反应都可以呈现出积极的、愉悦的状态。厌学这种负面情绪反应并不是只出现于家中,实际上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厌学的学生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种负面情绪反应弥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此我们看到,孩子的上述矛盾表现和厌学有着本质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

再次,孩子出现的上述矛盾表现,从现象上看是一个是否愿意离家去幼儿园的问题,在更深层次上看则是涉及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问题。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幼儿园开展社会领域教育,必须抓住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培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另一个重点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据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加深理解。第一,孩子从家到幼儿园,意味着他将暂时离开自己非常熟悉的亲人,而要去学会如何和一群自己还不熟悉的人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从实质上看,孩子此时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未来一生中常常都会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孩子为此而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实际是在为学习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最初尝试。第二,孩子从家到幼儿园,同时意味着他将从一个自己习惯了的环境、氛围,进入一个自己过去从未经历过的环境、范围。此时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未来一生中时时都需要妥善解决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孩子在为学习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最初的尝试。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科学地引导孩子妥善处理上述矛盾表现,其意义不仅仅是解决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的问题。应该看到,帮助孩子在最初的尝试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对于孩子们未来能否和谐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有活力的一员,具有重要意义。家长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最后,希望家长们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成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效解决上述矛盾的引导者、促进者。当孩子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而产生了上述矛盾表现后,这个矛盾表现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孩子自己的主观努力。但是,家长的引导和促进也是不可缺少的。为此,家长必须加强学习,按照科学规律去寻找恰当的引导方法。明白了这一前提,我想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用“海沃塔”聊天法,构建有质量的亲子谈话时光。

如果像来信中家长谈到的,孩子在离家时虽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情愿,但在幼儿园里还是玩得很开心的,那么家长就需要尽量淡化已经形成的所谓“晨间入园不愉快规律”。此时,家长就不要继续纠结着早上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这件事,总是询问“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等,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回忆,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

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或是班级发布的幼儿园生活动态中的信息,或是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然后运用“海沃塔”聊天法和孩子一起聊一聊:“今天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事情?玩了什么玩具?看了什么图书?最喜欢哪本书?这本书里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对于这本书里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看法?在幼儿园认识了几位好朋友?”还可以问一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新发现和秘密想要分享给爸爸妈妈”等,尽可能多地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强化孩子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愉悦感。

“海沃塔”聊天法有三个要点: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当家长和孩子一起通过聊天构建有质量的亲子谈话内容时,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她的关心和尊重,又能让孩子感受到她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是家庭中一个有趣和重要的话题。慢慢地,孩子情绪的注意力就会发生转变,期待和父母交流在园的生活,自然就会期待去幼儿园了。

制定共同的约定,由家、师、幼三方一起努力实现。

如果由于孩子在家庭中获得过度的关爱,造成了生活和心理上对家长严重的依赖,害怕到幼儿园后需要自己去面对很多事情,因而產生了不太想去幼儿园的负面心理,那么此时,家长首先需要学会控制住自己“大包大揽”的冲动,给孩子更多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机会和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特别是有些事情孩子已经会做了,家长还是控制不住要去帮他甚至代替他,这种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

同时,家长可以和班级老师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是生活自理能力问题、与同伴交往问题还是参与集体活动问题等,针对孩子的困境,三方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约定。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孩子和老师、家长有一个入园共同约定,如果约定的事情完成了,老师、孩子和家长一起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绘画、语音等多种形式)记录下孩子成长的变化和各自的感受;也可以共同约定,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先自己想办法,如果确实需要,可以主动寻求老师的协助等。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不断地激励孩子悦纳自己。孩子害怕挑战、害怕困难是不自信的表现。只有不断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发现独特的自己,孩子才能越来越自信。一方面家长可以和孩子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帮助孩子在故事中找到共鸣,懂得道理;另一方面家长、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看到孩子的成长,及时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悦纳自己。

和孩子一起摸索新的亲子相处方式。

如果是由于家长对亲子关系特别关注,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孩子暂时离开自己的不舍情绪,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孩子也就容易呈现出上述矛盾表现,那么此时更多需要改变的则是家长了。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

家长需要做一个明白人,孩子总是要成长的,总是要去经风雨见世面的,该放手时适当放手才是明智的选择。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不可能将孩子锁在身边一辈子。无论牵绊是距离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应理性对待——孩子并非不爱我们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我们。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情绪孩子是觉察不出来的,其实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爱你,他会敏感地发现你的情绪变化并因此受到影响,认为家长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独立和成长。因此,如果家长处理不当,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阻碍。建议在面对改变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摸索一种新的亲子相处方式,慢慢适应后就不会有焦虑心理了。孩子也不必为了迎合家长而做出难舍难分的表现,潜意识里担心家长的忧虑也会消失,真正感受到成长的愉快。

202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十七条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方式方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需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和掌握科学的育儿策略。尊重悦纳和认真解读孩子,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一位爱孩子的幼儿园园长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矛盾幼儿园家长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我爱幼儿园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