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3-03-17王琼张于凤刘玲朱小健林红张黎
王琼 张于凤 刘玲 朱小健 林红 张黎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5月- 2022年3月接受治疗的80例脑性瘫痪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性别、年龄、瘫痪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SA评分)、精细运动能力评定量表(F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GMFM、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运动功能发育情况(翻身、爬行、独自站立、独走、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max)和平均血流速度(Vdmin)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及大脑功能,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补肾健脑针法。
【关键词】 补肾健脑针法;运动疗法;脑瘫;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7--04
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孕期至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大脑非进行损伤,出现以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可伴有智力障碍等。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内收、内旋、两腿交叉呈剪刀样、踝背屈肌无力、使得足尖着地;上肢肘关节屈曲、内收、紧贴胸前;手腕和手指各关节屈曲、肌张力亢进、深反射亢进、出现踝阵挛;肌张力低下、坐立不安等症状[1]。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是痉挛性脑性瘫痪,由于肌张力增高等因素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增加了家属的心理、经济压力[2]。中医认为本病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精气不足所致[3]。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尚且不足,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及方案可以改善患儿功能。本研究采用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观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5月- 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在2~6岁;③能够耐受针刺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多系统功能障碍;②严重的智力低下患儿;③遗传基因有严重缺陷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性别、年龄、瘫痪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6岁,平均3.37±1.18岁;其中痉挛性瘫痪24例,弛缓性瘫痪16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7岁,平均4.31±2.94岁;其中痉挛性瘫痪21例,偏瘫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并且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运动疗法治疗。针对不随意运动型患儿:①仰卧位拉起训练,患儿肩胛带紧张,治疗师控制患儿双肩缓慢拉起,引导患儿做向上抬头动作,加强对头部控制;②俯卧位头控训练,辅助患儿完成俯卧位下头部的上下左右回旋运动;③上肢支撑训练,可使用工具对患儿胸部予以支撑,减轻上肢负荷,提高头控能力;④体轴回旋训练,治疗师一手固定患儿一侧腰部,另一手固定患儿同侧肩部,向对侧旋转躯干。针对痉挛性四肢瘫患儿:①手支撑训练,辅助患儿肘关节、鼓励患儿抬头挺胸;②脊柱负重感训练,固定患儿腰部,让患儿坐位Bobath球上,做上下运动;③躯干回旋能力训练,将患儿置于治疗师大腿上,治疗师双腿交替运动改变患儿坐位重心,同时辅助患儿回旋躯干;④翻身训练,将患儿侧卧于Bobath球上,让患儿体验侧卧位下的重心转换过程;⑤坐位平衡训练,让患儿坐于平衡板上,固定双下肢,利用平衡板的左右倾斜,转换患儿重心,提升坐位平衡感觉。1次/天,5天/周,连续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选穴以督脉穴位为主,选用命门、大椎、身柱等穴位。重视头针的使用,选取“靳三针”中治疗脑病的四组穴位,分别为智三针、颞三针、四神针、脑三针。四神针可有效改善大脑皮质感觉及运动功能;智三针可有效改善患儿智力低下、情感状态;脑三针可治疗平衡功能及共济失调等;颞三针可调节患者的学习及记忆功能。选用華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体针入针时使用平补平泻法,入针角度较小,较快频率捻转,行针6s;“靳三针”均使用平刺法,四神针需向外平刺0.8~1寸;脑三针及颞三针需向下平刺1寸;智三针向后平刺0.5~0.8寸,进针角度15°~30°,入针后以200次/min的频率捻转3min。留针30min,1次/天,5天/周,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使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SA评分)评估患儿肢体痉挛程度,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肢体痉挛程度越高;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评价患儿粗大神经恢复程度,全部内容区分为5项,总分264分,得分越高表示恢复程度越好;采用精细运动能力评定量表(FMFM评分)评价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得分越高表示恢复程度越好。
(2)运动功能发育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儿翻身、爬行、独自站立、独走、坐等指标。
(3)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两组患儿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max)和平均血流速度(Vdmin)。
1.4 數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MAS、F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GMFM、F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明观察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运动功能发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翻身、爬行、独自站立、独走、坐功能的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指标ACA、MCA、PCA的Vsmax、Vdm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CA、MCA、PCA的Vsmax、Vdmin水平均明显增加,但观察组增加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明观察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脑性瘫痪在小儿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在该病中又以痉挛性脑瘫最为常见[5]。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运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6],有助于患儿改善运动能力。在中医学,该病归为“五迟”“五软”范畴,主要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不充,导致本病发生。治疗方案以运用补脾经、补肾精、揉中脘、揉足三里以达到健脾和胃、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培补元气的作用。
补肾健脑针法运用了中医学理论,主要功能是补肾、健脑,因此体针选穴时以督脉为首选,督脉可调节全身阳气,使气运通畅,具有安神戒燥的作用。膀胱经上取穴主要选取肾俞,人体脏腑之气主要由肾俞传于腰背,再流于全身,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不可分;肾又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相关,肾气不足时大脑发育严重受损,易导致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等,肢体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选择肾俞穴可补充肾气,改善大脑各系统发育,调节五脏六腑。有相关研究表明[7],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治疗下肢痿痹、神志病等;三阴交穴为三条阴经交汇之处,可健脾益血、调理肝脏、补充肾气、安神助眠,最重要的是其还可调节脑部血液循环[8],增加脑部供血。“靳三针”四组选穴,有改善大脑智力情况、缓解肢体肌张力过高、保证大脑血液供应、改善共济失调情况、提高患儿配合度等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脑瘫患儿采用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认为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粗大、精细运动功能情况。精细运动功能与大脑的认知功能发育关系密切,尤其是手功能的高阶运动形式,提高此项功能有助于患儿智力的发展。相关研究表明,补肾健脑针法对患儿大脑皮质发育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此项功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9]。联合治疗也对患儿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的改善有较好效果,与补肾健脑针法促进机体代谢、细胞功能恢复作用有关。对照组未结合补肾健脑针法,相关功能恢复情况效果不佳,可认为补肾健脑针法有助于运动训练,两者缺一不可。鉴于本研究患儿年龄均较小,配合度不高,因此需要与家长实时沟通,以提高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及大脑功能,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补肾健脑针法。
4 参考文献
[1] 陈剑波,彭升,余卫.头皮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综合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4):489-491.
[2] 李敏,许建文,张莉,等.任务导向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当代医学,2022,28(10):1-5.
[3] 徐艳.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肌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型28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6):80-82.
[4]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 29(19):1520.
[5] Kuo HC, Friel KM, Gordon AM.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functional impact of mirror movements in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spastic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ol,2018,60(2):155-161.
[6] 叶正飞,郭荣爱.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中医,2019,37(2):190-192.
[7] 但艳苹,李珍.补肾健脑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综合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3):2580-2583.
[8] 徐成娥,武光丽,邓欣云.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在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6):1269-1271.
[9] 刘红星,牛国辉,崔博,等.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精细运动功能及血清NGF、BDNF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11):1358-1362.
[2022-09-1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