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路径
2023-03-16李含悦
李含悦
摘 要: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因经济条件受限,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难以实现高质量就业。在国家倡导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论述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必要性,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明确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路径,即精确识别群体,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建立信息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加强全程指导,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收集反馈信息,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以期有效促进该群体的高质量就业,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就业指导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3-0149-03
一、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必要性
(一)精准帮扶固成果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此背景下,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帮扶对象,针对其进行就业精准帮扶,给予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能够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持续巩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成果[1]。在推进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要基于整体角度统筹布局,不仅让贫困大学生接受层次化的专项教育,同时还要向其提供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服务。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能够将就业帮扶和精准服务有效地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切实促进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二)指导服务促联动
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有助于促进教育工作、就业帮扶工作的协同联动,通过给予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能够增强就业帮扶成效,达到理想的教育援助效果。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不仅指的是给予大学生经济上的帮助,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还涉及到就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技能提升等内容,需要高校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从精准扶贫的层面,构建面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培养大学生树立就业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教育成果的有效转换,适应社会发展[2]。在构建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同时,还要充实和完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享受到差异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继续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综合培养提质量
结合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扶贫政策,围绕贫困大学生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提供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能够促进各部门和单位的有效整合,依托全员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有效实现办学目标。高校在充分掌握贫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实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端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贫困大学生在实践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培育出优质的人才。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秉承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宗旨,制定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优化就业指导服务,有效提高办学质量。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现存的问题分析
在国家的引导下,各高校积极开展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从各方面给予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中仍存在就业保障机制局限性、社会资源差异性、指导服务单一性、信息反馈延迟性等问题。
(一)就业保障机制具有局限性
部分贫困大学生就读偏远地区高校,教学实力相对较弱,擁有的教育资源略有欠缺,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同发达地区高校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贫困大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质量差异较大,无论是在知识面、专业特长,还是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综合能力均弱于知名高校的大学生。很多贫困大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很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求职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恐惧等畏难情绪,不能充分展现自我。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受到影响,无法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加大了就业难度[3]。此外,部分企业在校招过程中,更注重大学生的成绩和就读院校,缺乏对大学生的发展潜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深入考察,且还存在不正规招聘或就业歧视等情况,很少为贫困大学生考虑,加剧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就业社会资源具有差异性
高校大学生就业机会是否公平取决于其所享有的社会资源是否平等,但就贫困大学生而言,因为家庭经济能力较差,无法通过家庭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而家境较好的大学生则拥有优质社会资源,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因此,社会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引发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根源。贫困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要了解就业信息,明确所要应聘的岗位性质。由高校和政府部门联合搭建的就业信息网,主要负责将就业信息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但是就业信息网中的各项信息的精准度欠缺,就业信息繁杂,针对贫困大学生设置专项的就业指导模块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对精准就业信息的获取,不能很好地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就业帮扶。
(三)就业指导服务具有单一性
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没有顺利就业的原因还在于其就业期望过高,急切地希望找到福利待遇好的岗位,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所以不愿从事服务性工作或基层工作。此外,当前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不能很好顾及每名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多对一的现象。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有限,每位教师负责的贫困大学生过多,只能统一地进行就业指导,而且指导侧重点也大多放在就业形势、专业对口岗位等内容介绍上,不能很好地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调整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
(四)就业信息反馈具有延迟性
部分高校为让学生尽早就业,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时,要求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导致就业质量弱化,使很多大学生因为压力而走入社会,不再选择深造,这不仅会让贫困大学生无法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同时还让大学生被限制在并不喜欢的岗位中,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4]。当下部分高校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给予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和指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及时完善就业评估体系,影响了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了解和掌握,在缺少及时反馈的情况下,高校不能很好地调整和优化就业指导方案及策略,降低了就业帮扶工作的效率,不利于实现贫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三、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路径
针对高校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考虑的是从整体角度,统筹分析各方面的要素,明确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路径,以全面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实现精准就业帮扶,推动贫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一)精确识别群体,健全就业保障机制
高校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化的识别,在明确就业帮扶对象的基础上,强化与相关扶贫部门、教育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贫困大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库进行构建,将国家优惠政策、帮扶制度落到实处,切实让贫困大学生从中获益。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高校应按照国家政策来判定贫困大学生,给予大学生相应的经济资助,让大学生不再为基本生活发愁,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第二,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同高校联合,从减免税收、融资和求职补贴等方面入手,面向贫困大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就业扶持和指导,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资源[5];第三,地方政府可以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就业帮扶措施,给予参与基层工作或加入公益岗位的贫困大学生相应的福利待遇,并通过法规制度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有效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避免就业歧视或不公正就业问题的发生,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二)建立信息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指导
为进一步有效落实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构建“网络+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使就业指导服务更具精准性和个性化。首先,高校应同企业、政府联合起来,发挥协同力量,研制和建立就业一体化平台,实现三方就业信息的有效共享。其中,高校应针对贫困大学生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录入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就业意愿。企业应对各岗位需求信息库进行完善,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咨询服务,让其能够快速、及时地了解企业岗位工作需求和内容,实现岗位和贫困大学生的有效匹配。而政府则需要持续完善贫困大学生帮扶政策、就业创业指导文件精神等,将其精准地推送给大学生,并对就业信息平台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控,提高就业信息市场的可靠程度。其次,高校还需要针对贫困大学生研制个性化的就业意见推荐系统,搜集和整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爱好特征以及就业预期等信息,结合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让大学生可以综合了解就业趋势和企业岗位工作状况等各方面信息,针对每名贫困大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案,打造出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三)加强全程指导,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时,应确保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根据大学生年级、层次的差异,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对此,高校一方面要给予贫困大学生正向、积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科学的就业预期,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正确,有效消除贫困大学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避免根据工资待遇来选择就业岗位,尽量减少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定位的偏差,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除了要让贫困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帮扶制度、认知自身就业竞争优势,还要培育贫困大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引导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大学生审视国家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例如大学生村官、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积极参与基层就业项目,扩大就业范围,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高校还要积极构建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就业指导队伍,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使就业指导队伍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高校可以从以往优秀贫困大学生代表、企业导师、专业教师中挑选出高质量人才,优化就业指导队伍结构,真正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一对一式的个性化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开展高质量的就业管理工作,给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意见,让大学生掌握求职知识和技巧,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性。
(四)收集反馈信息,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办学质量与大学生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要想提高办学水平,就应解决好贫困大學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因此,高校可以搭建贫困大学生就业反馈平台,真实了解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参考和听取企业及贫困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高校应对已就业贫困大学生进行后期调查,掌握大学生的工作状况,通过有效的跟踪反馈来查看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以便及时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完善。同时,高校也可以发挥和企业的协同力量,依靠常态化的就业反馈机制,根据就业市场发展状况和需求变动,深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以便对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改进实践教学,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深入企业,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工作情况,掌握企业对于大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评价,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四、结语
在国家持续巩固脱贫工作中,就业脱贫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面向高校贫困大学生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工作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是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而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需要高校立足现状,针对当前就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采取准确识别贫困大学生群体、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建立智慧化就业信息平台、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完善专业化师资队伍、做到就业信息的精准反馈、健全就业指导体系等措施,从而实现校企联合,将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提供给贫困大学生,不断满足新时代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及时、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 周辉,张静.职业生涯视角下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以陕西南部本科高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7):47-53.
[2] 周智愚.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策略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1,(13):50-51.
[3] 张定华.就业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机制的构建[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1,(2):88-92.
[4] 柳俊.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院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策略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1-4,16.
[5] 袁楚文,钟惠军,屈伟平,袁善聪.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策略研究——基于H校贫困生就业意向的调查[J].就业与保障,2020,(20):13-14.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