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赛融合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究

2023-03-15刘莉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产教赛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在产教赛融合的背景下,探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旨在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产教赛融合;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35—03

一、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与实际需求脱节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理念往往以理论教学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为主,却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现代音乐产业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甚至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音乐专业需要审视并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音乐产业的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二)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资源不足

一些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教学资源不足也是制约高校音乐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缺乏先进的音乐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音乐专业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网络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同时,应加大投入力度,更新设备,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一些高校的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指导,导致实践能力不足。同时,一些高校与音乐产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音乐专业可以加强与音乐产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资源。同时,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但一些高校的音乐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一些教师缺乏对现代音乐产业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音乐专业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师数量和提高教师素质。可以通过培训、交流、访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应鼓励教师关注现代音乐产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指导和支持。

(五)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音乐专业学生往往注重音乐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但综合素质不高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学生缺乏对文化、历史、哲学等跨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导致视野狭窄、思维局限,难以在音乐领域有更高的创新和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音乐专业可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拓宽视野和思路。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校音乐专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产教赛融合的内涵

产教赛融合是一种基于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教育模式,旨在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教育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教赛融合强调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在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能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其次,产教赛融合强调学校和企业双向互动和融合。这种互动和融合具有高集成度和稳定性。具体来说,学校需要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时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共同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再者,产教赛融合的实现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需要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坚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教结合、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而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产教赛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教育和合作教育,通过实践和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还需要在系统培养技术技能的基础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产教赛融合是一种基于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教育模式,其内涵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双向互动和融合、实现产教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及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产教赛融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产教赛融合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产教赛融合的合作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和趋势,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合作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促进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产教赛融合的合作模式能够推动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通过与行业合作,高校可以引入更先进的音乐技术和教学方法,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能够模拟各种音乐表演和创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同时,合作还能够促进国内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现力。这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产教赛融合的合作模式能够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项目需求和挑战,让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提高音乐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产教赛融合的合作模式能够提高音乐专业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高校音乐专业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专业特色,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资源。同时,合作还能够提高音乐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增强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有助于推动音乐专业的发展和壮大,为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产教赛融合下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赛教融合

赛教融合是指将比赛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赛教融合。

(1)举办校内音乐比赛: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内音乐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排练,这可以促进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演技巧的提升。同时,通过参加比赛,学生可以与其他选手互相切磋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表演水平。

(2)以比赛促进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比赛元素,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实践练习。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练习效果和表演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表演,通过竞争和比较,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演技巧的提高。

(3)邀请行业专家指导:高校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如知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等,对学生的比赛和表演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同时,行业专家的经验和故事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和追求卓越。

(二)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产业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技能,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1)与音乐产业合作:高校可以与音乐产业内的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音乐作品的创作、制作、演出等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与音乐制作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流行歌曲的创作和制作;或者与演出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音乐剧的排练和演出。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项目需求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产业导师:高校可以邀请音乐产业内的專业人士担任产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授课。产业导师可以带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最新技术趋势,让学生接触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产业导师可以分享音乐产业的最新趋势和动态,让学生了解到音乐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或者分享自己在音乐创作、制作、演出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提升。

(3)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可以与音乐产业内的企业和机构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基地可以包括录音室、音乐制作室、演出场地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产赛教协同创新

产赛教协同创新是指将产业、比赛和教育相结合,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双赢。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产赛教协同创新。

(1)联合举办音乐比赛:高校可以与音乐产业内的企业和机构联合举办音乐比赛,共同选拔优秀人才。这样可以让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共同研发音乐产品:高校可以与音乐产业内的企业和机构共同研发音乐产品,如音乐软件、音乐设备等。通过共同研发,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项目需求和技术挑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可以与音乐产业内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平台可以包括音乐制作室、演出场地、录音室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也可以提供创业孵化器等支持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和创新尝试。

通过赛教融合、产教融合和产赛教协同创新,高校音乐专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在产教赛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践和创新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

在产教赛融合背景下,构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产业的深度合作,高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优化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模式的建设,高校能够更好地为音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文化贡献。因此,各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永红.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2]高澄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

[3]赵兴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J].戏剧之家,2020(12).

[4]蒋玲娟.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探讨[J].戏剧之家,2020(8).

[5]郑雪飞.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实习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产教赛融合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3—93)。

作者简介:刘莉莉(1986—),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器乐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军队采购中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模式探析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