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

2023-03-14张玉娇

华章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劳动精神根植于劳动实践中,是中国农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具有重要作用。思政教育是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正确“三观”培育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的方向趋同。思想政治教学的组织管理不仅需要体现科学内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在贯彻“五育并举”的发展方针时,也需要依靠劳动教育,继而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而且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大中小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作为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基于此,在日常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正确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把握育人导向、遵循育人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育人实效、知行合一,推动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对人、对事正确的观念态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服务一线、管理一线,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育人目标,高职院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把这两者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才能培养出一批素质好、技能高、能力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一、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层面——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帮助受教育者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使其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当下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政治动态,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最终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思想自信。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这门学科不仅会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强化智力,还可以让学生迅速适应时代特征,为时代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1]。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中华民族未来发展为目标,两者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有各自的价值,两者实现融合后,不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将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方面的效果和质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生的个体特征更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国家建设的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其融入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建设作用,作为一种目的,其融入思政教育又有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意味。

(二)高校层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生劳动实践平台的提供、劳动价值观的培育、热爱劳动情感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劳动教育,这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一方面,积极进行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从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理解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推动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实现了学生对于劳動价值的追求,拓宽了培育学生的路径,架起了劳育与德育之间的桥梁,成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纽带,使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劳动的意义,以加深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总而言之,将这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帮助高等职业院校落实育人的根本任务,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个人层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且是新时期的中心问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劳动教育是一个重要途径[2]。就学生这一主体而言,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培育都离不开劳动实践的锻炼。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继而促进个体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想要学会本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总结规律,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和社会调查的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外部事物认知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在短时间内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就会得以显现,同时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发挥良好的价值和功能,继而形成较为系统的育人体系。

二、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的现实困难

(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实现有效融合

目前,在日常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一些劳动教育的资源相对单一,将这两者融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现实困境,不仅不利于推进和发展素质教育,而且不利于日常教学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与此同时,对劳动教育资源的高效挖掘较少,这也是在思政教育教材中不能做到有效整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当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劳动教育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但仍不能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学任务始终。此外,对于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辐射面和实践教学的范围都比较有限。一方面,学生参与的相关实践活动通常是由学院自行组织或在校内自行组织的社团活动,在校内很难接触到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劳动中不能深刻理解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想给学生输送相关理论知识,而学生只想相对简单地完成实践任务、认知任务,因此导致劳动教育往往浮于表面。

(二)劳动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配合不够高效

尽管当下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已经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得到重视,并且也开始将其与思政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但相关实践研究显示,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缺乏高效配合,以致这种教学模式面临实用性不强的困境。鉴于此,不仅劳动教育的育人意义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将其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真正教育价值也难以得到切实体现。此外,由于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专业课的整体设计和构建上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造成劳动教育所依赖的课程载体有效性不强,最终呈现出来的教育效果差强人意,而这对于思想政治专业课的顺利实施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在上述局面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所融入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样缺乏针对性,内容相对零散,最终使二者的融入效果大打折扣。

(三)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传统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讲究数量与分数,不仅在考核评价标准上存在严重的单一性,而且考试模式也停留在某单一阶段。现阶段,虽然劳动教育正在被逐步重视,但劳动教育也存在着类似评价标准不清晰这样的困境。例如:有些职业院校往往采取大班教学模式,这样虽然能够节约一定的教学资源,但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师生之間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进行反馈,教师也很难针对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最终的结果是令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和劳动能力及劳动知识学习质量做出有效判断。另外,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缺乏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学校、家庭与社会无法有效参与其中并进行反馈及监督,使其过度依赖教师主观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自身价值品质得不到凸显。劳动教育在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时,一些教师只将侧重点放在活动的“有趣”“好玩”中,其设计形式十分随意和散漫。虽然在课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但在课程结束后,难以形成规范化、统一化的评价机制,学生在相对片段化的劳动实践课程中难以总结收获并加以反思。学校在此过程中难以通过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实现对其学习内容的把控、引导与激励。因此,缺乏有效评价机制令相关学习活动流于表面。

三、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拓宽融合途径,实现有效融入

把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来说,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一是明确两者的融合路径。就大学生而言,对其进行劳动教育有三方面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分别为技能、实践、劳动思想。就技能而言,最主要作用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就实践而言,主要是让大学生将自身所学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就劳动思想而言,重点是培养大学生对于实践劳动的正确态度[3]。只有从上述三个方面的教育出发,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之中,继而来建立一个更加全面有效的课程育人体系,才能真正收获两者相结合的育人实效。基于上述考虑,教师在日常的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侧重学生对于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情感的深化和培养。二是对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培育寓于日常学生事务管理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效,而且要注重学生日常劳动习惯的养成,而辅导员在这一过程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学生事务管理当中,辅导员不仅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同等重要。为了起到很好的教育成效,辅导员要不断挖掘劳动教育的培育方式,并且针对不同情形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例如:就学生宿舍卫生管理而言,为了激发学生整理内务、保持楼道、宿舍干净的“好胜心”,可以对表现较好的宿舍进行奖励,让学生逐步意识到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及相应的奖励都是靠自己双手维持和奋斗出来的,继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三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又潜移默化地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具有助推作用,以此来铸造学生灵魂、提升学生素质。同时,要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的相关内容与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开展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的多元化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和塑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

(二)做好课程设计,做到融会贯通

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点武装头脑。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依托,挖掘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共同点,充分利用思政教育这一重要载体,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确劳动教育永不过时,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即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有各种高科技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勤奋劳动依然重要。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这两者互补优势,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思政课程之中,对于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深入挖掘,不仅能够促进两者的协同高效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完善教育考核体系,实现有效融合

评价考核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考核体系的作用,高校应该将两者融合的教育效果纳入教师考核当中,并在过程中着重强调育人过程和育人效果的评价。当然,这两者的融合,不仅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而且要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成长发展相吻合。基于此,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育人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体现,这一举措可以有效地规避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表面相融合,内里不融合的困境。单一的考核体系,不仅劳动教育、思政合一的效果难以体现,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当中,必须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寓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看到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接受程度,继而不断增强两者的粘合度和紧密性。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高等职业院校不但要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本校教师的评价体系,而且要努力将多元主体纳入到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评价体系之中。通过不同主体的参与,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准确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受教育效果,而且能够为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结束语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当前人才培养体系最完整、最科学的深刻表述。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影响着新时代青年人才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加快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进程,已然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丰富实践活动,构建思政劳育体系,进而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劳动素养、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优化劳动意识,强化劳动技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喜宁.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0(6):55-62.

[2]卢岚.思政教育创新:空间解释的“度”与“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

[3]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2):7.

作者简介:张玉娇(1993— ),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