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孔子学院“中文+中医药”发展模式研究

2023-03-14田诗园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文发展模式中医药

[摘 要]中医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为此,文章以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中文+中医药”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孔子学院的管理模式、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文化活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研究,分析其“中文+中医药”的融合发展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文+中医药”如何深入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即: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制度;进行师资培训,优化师资结构;积极开发教材,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线上教学形式,积极进行中医药推广;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多样化传播途径;畅通留学渠道,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孔子学院;“中文+中医药”;发展模式

中医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推广传播中医药文化为宗旨的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医热”的全球升温,学习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1]。普通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活动是孔子学院的一般功能项目,中医孔子学院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包括中医特色汉语教学在内的中医文化传播[2]。从2008年开始,我国已在全球建立了18所中医孔子学院(课堂)。这些孔子学院在对接当地需求、展示医疗实效、开拓中药市场、帮助第三世界国家、拓展中西合作等方面各有侧重,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是在孔子学院总部(现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支持下,由戈亚斯联邦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外国语大学三方合作开设的以传播中医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是巴西也是整个拉美地区唯一一所中医孔子学院。“汉语+”这个概念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孙春兰2018年在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致辞中首次提出的,原文表述是:要“实施‘汉语+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中医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是全社会积极响应并践行“汉语+”这一理念的结果。“中文”和“中医药”是中医孔子学院对外传播的两个基本元素,如何把这两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中医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中文+中医药”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孔子学院的管理模式、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文化活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研究,分析其“中文+中医药”的融合发展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中文+中医药”如何深入融合发展提出相关

建议。

一、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成立以来至2019年12月,即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即探索階段;第三阶段是2022年9月至今,即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于2019年10月25日签约成立。首任中方院长于10月底到任,此外,河北中医药大学还派出了一位中医教师赴当地进行教学。11月初,孔子学院就开设了2个汉语班2个针灸推拿班,其中中医学员的人数大概占一半。2019年,孔子学院在戈亚斯联邦大学的文学院进行汉语教学,还在护理学院进行针灸相关的医疗实践教学,开设了两个推拿班级,主要教授推拿的手法及简单的诊疗方法,学生均为护理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此外,孔子学院的教师还为戈亚斯联邦大学的教职工每周开展一次诊疗,以借机向当地民众普及传统中医药知识,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推拿、针灸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二)探索阶段

2020年以来,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及教师无法赴当地工作,教学活动和文化活动改为线上进行。孔子学院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12月,已累计开设7个中医班、18个汉语班,招收了400余名学员。孔子学院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于2021年3月举办“汉语桥·探秘中医”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项目吸引了来自巴西、阿根廷、埃及、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越南7个国家的100余名师生和中医药爱好者。此外,孔子学院还策划举行了端午节、中秋节、中文歌曲演唱比赛、汉字书写比赛等线上文化活动。

(三)发展阶段

2022年下半年,河北中医药大学派遣了1位中方院长及1位中方教师赴巴西工作,同时还招募了2位本土教师及3位线上课教师。2023年初,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精心谋划,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了招生宣传规模,提升影响力,在商场投放招生视频广告,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培训。孔子学院开始采用线上“云聚会”与线下“面对面”相结合,“汉语+中医药”相配套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共开设线下汉语班1个、中医及太极拳班3个;线上汉语班5个、中医基础班1个,共计招收学员122名,各级别的班次能够确保学员以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学习。此外,孔子学院还为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孔子课堂圣马利亚联邦大学教学点开设了中医课程,课程内容包括阴阳、中医哲学思想、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功法、中医故事等,由河北中医药大学师生组成的教学团队开展远程线上教学。文化活动方面,孔子学院举办多场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及中医、传统文化讲座。2023年,除了之前的“走进中医”系列讲座以外,又开设了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璀璨中国”系列讲座。

二、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中文+中医药”发展模式

本研究结合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对其在“中文+中医药”发展模式下的管理模式、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文化活动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方面,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每周举行一次线下教学例会,对教学进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针对线上教学的教师每月举行一次教学例会。此外,孔子学院还要求教师定期上交教案,对每次课的情况做书面小结。每学期末,孔子学院会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进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还会定期举行新任教学人员岗前培训活动,由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从授课概况、线上课程软件使用、教学案例分享、授课体会、经验交流等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教学例会、教学经验交流会及岗前培训活动对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师资结构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近四年来,随着学生汉语及中医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大,教师规模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1位教师发展到现在的6位教师,其中3人为线上课教师,3人为线下课教师。教师团队中有1人为来自河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课专任教师,1人为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在读研究生,2人为通过网络面向社会招聘的教学人员,1人为巴西本土教师,还有1人为居住在巴西的中国教师。所有教师都有一定的葡萄牙语基础,能够用葡语进行教学。

(三)课程体系

孔子学院的课程分为汉语和中医两类。其中汉语课自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使用《HSK标准教材》作为教材,目前已经开设了5个级别共6个班级的课程。其中一级班开设2个班级,其他4个级别分别开设1个班级。中医课经过近四年的发展,目前共开设了中医基础、针灸和太极拳三门课程,其中针灸课程有2个班级,中医基础和太极拳课程均为1个班级。

(四)教学形式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课程目前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6个汉语班中,1级和2级的三个班级为线下课,3级到5级的三个班级为线上课。所有的中医课程均为线下授课。

(五)文化活动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分别以汉语、中医、中国文化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汉语类文化活动包括汉字书写比赛、中文歌曲演唱比赛、讲座“当今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等。中医类文化活动主要是2022年开始开设的“走进中医”系列讲座,内容涵盖慢性疼痛控制与中医干预、中医基础理论介绍、中医小故事、针灸及中药材简介、针灸案例分享、中医疗法简介、砭石疗法简介、中医疼痛控制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拔罐疗法的应用、中医推拿之术等,目前共举办了八场讲座。中国文化类活动主要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另外还有2023年开始开设的“璀璨中国”系列讲座,目前共举办了两场。

2023年起,随着中方教师的赴任,孔子学院的大部分文化活动由线上逐渐转至线下。2023年的“国际中文日”主题系列庆祝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这种灵活的模式既能让学员们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又照顾了一些非当地学员参与活动的需求,吸引了100余人参加。

(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和相关中国文化活动来实现。迄今为止,孔子学院大多举办过多次涉及食疗、推拿、太极拳等中医药文化“体验-感悟”类活动,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为中医药文化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但是此种模式对中医药人才的培養不够深入,难以培养出专业的中医药人才。

三、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中文+中医药”教学效果评估调查

为了客观地评估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中文+中医药”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对孔子学院汉语和中医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等。同时通过对中医班的典型学员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分析学员在孔子学院的学习对其职业发展的作用。

(一)问卷调查

本研究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孔子学院的学员开展了问卷调查,收回了80余份有效问卷。问卷显示,孔子学院的学员年龄跨度较广,从19岁到61岁。学习动机方面,汉语班学员的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另一类是希望汉语学习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而中医班学员年龄普遍偏大,从事的职业也多与中医药、健康等行业相关,学习中医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对其职业发展有所帮助,更加偏向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质量方面,学员对孔子学院的课程质量普遍较为认可,其中学员对汉语课程质量的评分平均分为9.40分,对中医课程质量的评分平均分为9.77分;在学习满意度方面,学生总体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其中汉语课程的满意度平均分为9.67分,中医课程的满意度平均分为9.32分(满分均为

10分)。

(二)案例实证研究

本研究对3名典型的中医班学员进行了案例实证研究,深入调查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中医课程对其职业发展的作用、对中医课程的建议等。3位受访者分别来自中医基础班、针灸班和太极拳班。调查发现,3位受访者分别从事针灸师、药剂师和护士工作,均为健康行业相关工作。学习动机方面,受访者主要是希望通过学习,对其职业发展有所帮助。也有个别受访者希望通过学习改善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在接触孔子学院的中医课程之前,受访者都通过别的途径对中医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实践经历,或者受到家人的影响从而对中医产生兴趣。受访者表示,通过孔子学院的中医课程,他们掌握的中医原理及实践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病人、家人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通过学习中医建立的健康理念帮助他们改善了饮食质量和作息习惯。关于对中医课程的建议,1名受访者希望能够有机会去河北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交流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有1名受访者希望在戈亚斯联邦大学开设中医诊所,让中医班的学员能够有机会去诊所进行实践。

四、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汉语+中医药”发展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和案例实证研究的结果,本研究针对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汉语+中医药”的发展模式下在管理模式、师资结果、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文化活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具体来说,孔子学院可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更好地发挥“汉语+中医药”的文化传播作用。

(一)管理模式

1.存在问题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在学生、教师管理及中巴方工作人员的工作分工方面有相关规定,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学生管理方面,对于学生考勤管理、考核方式、成绩构成等缺乏明确的规定。教师管理方面,对于教师的考勤管理和课堂教学也缺乏一定的监督和指导,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得不到保障。此外,对于中方和巴方工作人员的责任分工不明确,一些日常的工作内容,如学生成绩公布方式、调课程序等没有明确的规定。

由于教师构成较为复杂,专职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教师团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年度计划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团队的凝聚力仍有待加强。此外,孔子学院目前还没有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对于教学工作缺乏监督和

指导。

2.建议: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以上问题,孔子学院需要结合当地社会需求确定总体发展战略,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将每年的重点工作如教学工作、文化活动等提前做出计划并在孔子学院师生中进行宣传,让孔子学院教师团队对办学思路有清晰的认识,并增强团队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等制度,使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化,运行更加规范化。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可在每学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在学期开始前将教学大纲面对学员进行发布,既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又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此外,孔子学院还可以建立学生教学质量评议制度,广泛听取当地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议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孔子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

(二)师资结构

1.存在问题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教师团队构成情况较为复杂,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参差不齐,其中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经验较为缺乏的新手教师。3位线上课教师均为兼职教学人员,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一个相对稳定且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且仅有少数教师具有中医知识背景。

2.建议:进行师资培训,优化师资结构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关系到中医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孔子学院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扎实、全面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3]。目前孔子学院的师资培训除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织的教师行前培训以外,主要以河北中医药大学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为主,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法、远程教学软件使用等。因此,若孔子学院能够将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和简单易行的中国传统保健技术和养生方法,如太极拳、推拿、气功、简单的针灸知识等纳入培训内容,增强教师的中医知识和素养,教师就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作用。

在教师的学科背景方面,由于中医孔子学院面临着汉语教学、中医文化推广等工作,同时有中医诊疗和葡语翻译等要求,可形成以汉语国际教育、中医专业为主,葡萄牙语、汉语言文学等其他专业为辅的教师专业结构。

(三)课程设置

1.存在问题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目前的中医课程缺乏葡萄牙语教材,教学内容以教师制作的课件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课程缺乏系统性,学生对学习目标也缺乏清晰的认识。

2.建议:积极开发教材,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这一问题,孔子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编写出一套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本土化中医教材,并根据不同学员的兴趣,分别编写针灸、推拿、中草药知识、四季养生、太极拳等课程内容。在教材编写中,可融入中国古代的名医故事和中医历史典故等,让学生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方式、价值取向。同时,可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合作院校——天津外国语大学的语言优势,在中医术语翻译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支持。除了纸质版教材,孔子学院也可积极利用目前的线上课程,制作一批中医视频教材,并进行相应的葡萄牙语翻译,发布在孔子学院网站、Facebook、YouTube等网站,吸引更多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人。此外,教师可以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汉语教学,通过“语言—文化”模式将中医汉字、中医经典故事、中医相关成语、节气养生等内容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通过生动的方式了解中医药文化。以汉语为媒介,学员通过对医用汉字、中医术语、表达方式及语篇模式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中医学的历史背景、认知模式及思维方式等,从而更为深入地领悟中医药学。

(四)教学形式

1.存在问题

疫情催生的线上教学形式在近两年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根据对孔子学院学员的问卷调查,虽然疫情的影响已过去,仍有部分学生因为通勤时间成本、居住地等因素,愿意选择通过线上形式进行学习。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孔子学院可继续保留线上教学这一教学形式,探索利用网络进行中医药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更多可能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为灵活、精准和深入的传播。目前,孔子学院的中医课程都在线下进行,这一方式能够较为直观地向学员展示中医的诊疗方法,缺点是缺乏具体真实的诊疗情境。

2.建议:丰富线上教学形式,积极进行中医药推广

针对以上问题,孔子学院可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将在中国医院和诊所进行接診和治疗的过程对学员进行直播,使学员在真实的情境下了解中医治疗的理念、方法和应用。但是这一方式需要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学员进行讲解,对教师的应变能力、语言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中药材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孔子学院可深入中药材生产基地进行网络直播,详细介绍中药材的性状、生产工序、功效等,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中医药推广,建立与巴西医院、诊所的合作,建立一条完整的中医药海外销售渠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五)文化活动

1.存在问题

虽然孔子学院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寻求创新,但是由于受众面相对较窄,参与者以学院的学员为主,大多数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未超过50人,限制了活动的影响力。

2.建议: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多样化传播途径

针对这一问题,孔子学院可拓宽思路,积极利用巴西媒体和网络软件来扩大自身影响力,将活动受众扩大到巴西其他孔子学院的学员,并在戈亚斯联邦大学的护理学院等医学相关学院中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南美针灸学会、巴西华人协会等当地组织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线上活动的时空开放性、参与的广泛性和交流的平等性等优势,扩大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在活动形式上,可以增加学员展示和互动交流的环节,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如在端午节的文化活动中,可以增加学员介绍巴西民间防疫方法的环节,既能增强两国文化间的交流,也能提高学员的参与热情。在活动内容上,可以开展中医故事会、中医经典诵读、中药灯谜竞猜等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六)人才培养模式

1.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只有几所特色中医孔子学院开设了“专业-职业”中医、针灸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或是短期职业课程培训[4],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未在此列。在实际操作中,孔子学院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多数情况下是以讲座形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难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师生双向互动不强,很难达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2.建议:畅通留学渠道,培养专业人才

对于计划将中医作为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通过孔子学院获得进行深入专业学习的机会。2023年2月,河北中医药大学正式获批成为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院校,自2023年起可根据年度《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申请办法》规定接收研修类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孔子学院可充分利用合作院校的资源,建立起“理论+实践+应用”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中医主题夏令营起步,继而开展短期来华留学项目,进一步开设中医专业学位课程,逐步培养出能够在当地从事中医药文化推广的专业人才。孔子学院还可在当地设立中医诊所、养生馆等,不仅能为当地居民提供诊疗服务,让民众亲身体会到中医的效果,进而激发民众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热情,还能为孔子学院的学员提供实践基地,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此外,可逐步将中医课程纳入戈亚斯联邦大学医学相关学院的学分课程,让中医课程进入巴西的高等教育体系。

五、中医孔子学院“汉语+中医药”发展模式的前景展望

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医药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医孔子学院承担着让世界认识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功能。中医药疗法在中国抗疫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优势让世界人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医的价值,在后疫情时期将有更多人对中医诊疗技术感兴趣,他们将成为孔子学院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潜在受众。中医药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明确的文化属性,汉语与中医药在文化属性和价值理念上同根同源,二者在传播中具有天然且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因此“汉语+中医药”深度融合的传播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目前良好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我国政府、相关高校、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以及国内外学者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通力合作,通过扩展学院将向全世界传播和推

广中华文明和中医药文化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5]。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走向巴西迎来了新的机遇,推进中医在巴西落地开花,进一步推广我国中西医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必将成为中巴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6]。

结束语

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建立时间不长,但是在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的开展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汉语+中医药”的发展模式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尝试,为满足巴西民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未来,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应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与所在国加强在中医药政策、资源、民心和贸易上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者”,完善“自我”,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一种“和而不同”的中医药文化,同時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凝聚中国古代智慧、健康养生理念、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的特色优势,积极依托戈亚斯联邦大学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满足当地民众的健康需求、学习需求、职业需求,了解当地民众的反馈,从更加实际的角度给当地民众提供一个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同时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的传统价值及应用价值,在与外来医学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延伸其内涵,以“中医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文+中医药”融合深度发展,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播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洪雷,张宗明.中医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8-180.

[2]周延松.中医孔子学院的语言文化传播及其模式构建[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1241-1260.

[3]邹爽,林飞,杨迪.中医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2):1975-1977.

[4]胡以仁,何清湖,朱民,等,基于“中医+”思维探讨孔子学院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中医杂志,2017,58(15):1336-1338.

[5]杨必安,穆岑岑,黄作阵,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1):1611-1619.

[6]王若曈.中国—巴西医疗卫生合作历史、现状及前景[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29):142-145.

作者简介:田诗园(1986— ),女,土家族,湖北宣恩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基金项目: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青年项目资助,课题名称: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 “中文+中医药”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2YH47D)。

猜你喜欢

中文发展模式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浅析华文教材《中文》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近年日语外来词对中文的作用及影响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