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理学”课程思政有效模式实践探究

2023-03-14巢素珍董娜胡龙媛

华章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药理学课程思政

巢素珍 董娜 胡龙媛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有效举措,是遵循教育部“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药理学”是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大健康”背景下,实施“药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本文就目前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探索“药理学”课程思政模式,旨在提高药理学课程育人实践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药理学;实践探究

一、概述

(一)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即除了发挥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育人,也要发挥好其他各类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公共通识课程等)的潜在育人作用。课程是思政教育的载体,要将思政教育寓于各类课程之中,相对于思政课程的显性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好各类课程的隐性育人潜

能[1]。“课程思政”是寓价值观教育于知识教育中,打破学科边界,将思政教育的“德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智育”中,从育才、育心、育志、育德的多重目标维度,全面推进受教育者“求知”和“立德”的协同发展[2],贯彻“大思政课”模式。因此,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要求。

(二)实施课程思政意义

1.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是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要途径。从早先的“德育”到现在的“课程思政”,课程育人的思想从古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产生,古今中外的很多教育家们都意识到了“课程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强调“德育为先”;西方苏格拉底指出“道德的获得可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我国近代教学学家陶行知指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关注受教育者的德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国之栋梁,要求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2.课程思政是实现正确价值引领的需求。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防止不正确的价值观误入。我国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远远不够,更需要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课程中。“课程思政”指明了价值观育人的方向。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拓展和延伸,是育人与育才高度统一的教学理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培养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教书育人”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为一体。

3.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学生的全面成才成长,需要拥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学识、良好的道德素养及强大的执行能力。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一方面,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厚植家国情怀,使学生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智育与德育双轮驱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协同进步。

4.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需求。“知识—价值—能力—行为”四个层级目标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知识目标是基础、价值目标是灵魂、能力目标是内化、行为目标是“立德树人”的最终转化。实践中通过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实践提升、社会服务等多元化途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因此,高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巨大的推动力[4]。

(三)“药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药理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醫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药理学”是连接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具体包括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新药研发创新提供新思路。

根据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标准,“药理学”课程培养目标分为: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基本理论知识;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2.能力目标:掌握临床用药咨询、指导药品说明书阅读等药学服务能力;具有药品分类与管理的能力;能进行药品调剂与处方审核。3.素养目标:具备岗位对应职业道德,如救死扶伤、严谨认真、健康促进等;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因此,“药理学”课程目标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学识的药学专业人才,更重要的任务是还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与高校的育人目标“立德树人”相呼应。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依赖于在“药理学”课程实践中,利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合理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二、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各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果,如学校设立专门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研究中心、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进行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等,积极进行课程思政统筹谋划、整体设计和全面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没有做到“全面推进”

“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不应该局限于对部分优秀课程或部分优秀教师的认定,而应该真正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因此每个学校、每个学院、每门课程,都应该形成“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和常态化。“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改革,也不局限于某些积极申报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动员起来进行“课程思政”。因此有必要将课程思政加入到教师的基本考核中,以促进全面“课程思政”。

(二)“课程思政”没有呈现出“体系化”

“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和落实,让广大教师开始投入到这种新的教学实践中,但是课程思政有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是每个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呢?比如“药理学”课程中讲抗疟疾药物时引入屠呦呦的课程思政案例,“药物分析”课程中也利用屠呦呦的案例,那不同课程在进行同一个案例的利用时,是否应该进行集体备课?以最终确定该思政目标。各教师之间如果缺乏沟通和联动,会使课程思政呈现“散点式”发展,而课程思政效果的实现,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根据课程本身特点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彰显不同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又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因此,学校层面要进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使得各门课程形成思政体系与脉络,更好地发挥育人效果[5]。

(三)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足,实施能力欠佳

部分教师对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表示不理解,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的工作职责,而专业课教师就是教好专业知识。未能全面理解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无从下手,没有去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课堂实践中生搬硬套、硬性植入思政教育,不仅让学生反感,也没有起到课程育人的作用,因此应该对专业教师多进行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存在偏差,对人情、国情、世情定位不准,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时不能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先要做好自身思政,学校应多强调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引领工作。

(四)课程思政的评价尚无标准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专业课程的评价多以平时成绩(上课练习、课后作业、实验操作等)结合期末考核,都是可以进行“量化”的指标。但是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不仅可以从学生的期末成绩中反映出来,也可以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价值观、道德品质等方面表现,但这些很难“量化”,这使得课程思政的评价较为困难。目前较多的评价方式是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师互评等方式,还需要积极探索更有效、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式。

三、“药理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

“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急需探索出适合课程特点、思政效果显著、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模式。

(一)“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

依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理学”课程标准等要求,确定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为三个维度:信念维度,坚持四个“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文化维度,掌握药学专业技术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药物制备、调剂、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能力;素养维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奉献精神、诚实创新、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培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马克思主义职业观的药学专业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

(二)打造“药理学”课程思政载体

“药理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唯物辩证、爱国情怀、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法治观念、生命至上、爱岗敬业等,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从药学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药理学”学科发展史、临床案例、时事热点、榜样人物、历史事件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建立“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资源库中应包含课程ppt、课程思政教案、课程思政微课视频、思政元素相关图片、视频或案例等,以利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三)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为了防止课程思政中的硬植入,促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达到“融盐于水”的思政效果,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自然融入的教学效果。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有BOPPPS(目标导向)教学法、PBL(问题导向)教学法、TBL(团队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实践运用中,可以根据思政元素的具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思政效果。

(四)创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运用四个路径有机融入“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好线上教学平台如“学习通”。线上平台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线下平台即课堂实践,直接发挥育人作用。2.理论与实践结合。“药理学”是一门理论加实验的课程,理论课堂发挥教学主阵地作用,药理学实训课堂也可以有机渗入劳动教育、课程思政等。3.课堂内外配合。课堂内可实施“翻转课堂”,从教师单向的“教”,变成学生主动的“学”;课堂外发挥志愿者、“三下乡”等第二课堂的作用,让课程思政的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岗课赛证融通。课证融通、赛教融合,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专业相关竞赛,积極考取药师、执业药师等资格证书,激励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五)形成有效课程评价

为了防止传统评价的片面性,探索有效的课程评价模式。一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通过期中、期末等考试形式进行。定性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设定不同等级。二是增值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通过引入增值评价进行过程性、个体化、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和教师的努力程度,进行教育全过程评价。

结束语

通过“药理学”课程思政模式的实践探究,教师本人在药理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同时对“药理学”课程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多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药理学课程思政资源中案例、视频、资料等的融入,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对药理学学习的兴趣。学生“药理学”课程成绩普遍提高,对药学专业岗位职责更加清楚,也更加坚定以后的工作方向,这些均说明课程思政效果初见成效。当然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育人过程,“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和改进,并加强与其他相似学科课程思政的沟通交流,以期达到更显著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孙文敬.论课程德育的内涵及实施要求,2023,25(4):103-113.

[2]张波,培养完整的人:课程思政导向的价值观育人[J].教学研究,2023(5):92-102.

[3]陈冰,赵敏.基于教学素材视角的高校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06(40):441-445.

[4]陈燕,袁璟瑾,曹将栋.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12(24):102-107.

[5]梁平.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层级目标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4):151-156.

作者简介:巢素珍(1986— ),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南昌医学院,讲师,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药理学。

董娜(1985— ),女,汉族,江苏常熟人,南昌医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生物化学。

胡龙媛(1991— ),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南昌医学院,助理实验师,本科。

研究方向:药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1+5+4课程思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XJG-21-80-4)。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药理学课程思政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艺术药理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