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3-03-14赵金莹

华章 2023年9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事业单位中,除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外,其他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仍显不足,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进展缓慢,档案管理水平略显滞后。鉴于此,本文基于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简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策略,为今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供部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档案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记录前期工作情况并全面展现单位的历史发展,对经营管理和决策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深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正确认识单位实际情况,并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档案工作对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服务成效定位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影响力。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最关键的是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具备专业高效的管理人才,才能全面高质高效地完成档案管理

工作。

一、档案管理的时代需求

(一)档案管理的时代背景

自结绳记事开始,到刻契铸鼎,再到甲骨文和缣帛纸墨,人们记录生活客观事实的主要方式就是档案。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记录,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而出现。它具有原始性、客观性、真实性、信息性和知识存储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档案管理中,应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技术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多媒體技术。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技术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载体和形式多样,因此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2020年,全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正式颁布并施行,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档案管理的发展要求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机密性、政策性和专业性强的工作。党的二十大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划定了蓝图,为中国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做好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坚决践行“党管档案”原则,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要求,有效落实档案法,有序推进“十四五”档案发展规划。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断提高档案治理能力,健全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二是丰富多样化档案记录,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三是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加强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四是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完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五是推进档案日常管理的现代化,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六是广泛推进档案科技创新,合理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七是稳固档案智力支撑,高效培养档案人才;八是加强档案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档案合作成果的专业影响力。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提供现代化人才支持。其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建设至关重要,必须使他们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提高档案管理专业水平

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收集和保管文本材料,对于档案的收集、鉴定、保管和编研各个环节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变得尤为重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全面高效地实现档案由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的转变,并科学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根据档案的价值标准和实际价值,精准筛选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并及时处理无价值或保管期已到的档案。在纸质档案的日常维护方面,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充分地进行防潮、防火和防霉的准备工作。在电子档案保护方面,他们能够防范风险,确保信息安全,定期提升数据安全环境,避免档案信息外泄的风险。

(二)促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功能的转型迈进,正处于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可以加速实现档案工作的转型升级。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改变过去落后的管理思维,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显著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档案数据中的价值。在档案保护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应对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短缺且素质不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对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作用意识。与单位的主要业务相比,档案工作往往处于边缘位置,未纳入单位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范畴。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将其视为附属工作,对档案的收集、鉴定、保管、编研等环节监督不到位。档案管理人员常被随机分配,档案工作只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对个人年终考核的影响较小,难以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年龄较大或新入职的职工承担该任务较多,常机械地完成档案保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系统管理思维,难以实现科学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制度意识。作为被边缘化的工作,事业单位常忽略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常应急处理档案工作,对档案的收、管、取缺乏明确规定,缺乏科学计划和长期管理规划。即使在一些规章制度中提及档案工作,也只简要说明,扼要概括。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常根据个人工作习惯处理档案工作,缺乏标准性和条理性,被动完成工作,对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把控不够严格,导致档案工作难以取得成绩。

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当前,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仍存在管理形式单一的特点,工作人员主要以纸质模式管理档案,未形成同步、完整的电子档案。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性、保密性认识不足,缺乏探索科学、高效管理档案的主动性。缺乏借助信息化手段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认识不到位,缺乏危机感,难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转型升级。

(二)人岗不符,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

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由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常被忽视,缺乏长期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存在频繁更换管理人员的现象。同时,也存在随意安排非专业、无经验档案管理人员的情况。这导致档案工作频繁交接,难以保证档案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也难以做到档案的及时收集、归档和甄别。特别是非专业管理人员,往往需要从基础工作开始,错过了档案收集的最佳时机。频繁更换档案管理人员也破坏了档案存储的连续性,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基础作用和管理质量[1]。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档案工作的入职门槛较低,通常不限制专业背景,因此低学历或非档案专业的管理人員较多。这导致档案工作处于原始、基础的保管状态,工作中存在敷衍应付的心理。缺少标准化的建档、存档流程,甚至在基础保管工作中也难以做到专业化存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往往会造成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受阻,难以为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也滞后于数字档案转型升级的进程。

档案管理工作兼职人员较多。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由行政工作人员兼职完成,这些人员的专业性相对不足。由于工作任务较重,档案工作难以作为核心任务得到充分完成。常常因为各种原因疏于管理,难以达到档案工作的一般要求。对档案的重要性和保密性要求有所松懈。特别是在业务部门,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未能划分清晰,常常忙于完成工作目标而忽视档案管理工作。这导致部分业务档案缺失,档案存储形式也相对单一,不够丰富,无疑会为单位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

(三)发展不够,欠缺完善的激励机制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在非档案管理事业单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上岗前未接受正规的、专业的、系统的档案管理培训,在职过程中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日常工作中档案业务学习十分被动、片面,存在一定的应急性,对档案管理的技能、标准和要求掌握得不够,未能及时把握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专业理论知识存在零散性、滞后性,专业技能手段传统、单一,管理程序冗杂、无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需求。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发展机会。在职称晋升方面,专业性质不占优势,研究成果不够明显,对口研究方向较少,行业内部刊物较少,致使论文发表有阻力,职称晋升时期较长;在职务晋升方面,工作内容单一,业务竞争力同比较小,优势不明显,职务晋升存在一定困难;在跨行业发展方面,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与其他业务工作关联性不强,难以达到专业业务水平,跨行业转行时常常要从基础做起,从头开始。狭窄的发展空间难以吸引高能力的档案管理人才,年纪较大、临近退休的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较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形成难进入、难晋升、难发展的恶性循环。

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政策模糊。档案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但档案管理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尚不明确,全方位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仍然欠缺,考核指标过于笼统,无法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细节。虽然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重点,但同比其他业务成果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绩效略显单薄,不足以形成突出的工作优势,对个人年终考核影响程度较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探索、追求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满足于无功无过的现状,追求安逸、平稳的工作状态。

四、做好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档案人才培养,提升档案智力支撑能力。只有全面强化档案人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质量,才能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发展需求,助力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科学管理意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我们需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意识,并提升科学管理意识。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档案工作纳入单位发展规划中。我们要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落实,充分发挥领导的引领作用,关注并督办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为了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制订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这些制度包括接收制度、建档制度、归档制度、查阅制度、移交制度、销毁制度以及人员管理制度和责任分配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仅便利了档案管理工作,还使管理程序规范化、完整化,避免了材料缺失和重复存档的问题。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离不开各项制度的建立。在紧跟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脚步的基础上,各项制度要及时更新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制订人才管理方案,建立复合人才队伍

事业单位应重视档案工作人才管理,并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案。从选人、用人到发展人,形成一份完整、系统、进步的人才方案。在选聘档案管理人员时,应摒弃随意摊派的方式,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来挑选人才。我们需要拓宽选聘渠道,从学历层次、专业性质、工作经历等多个方面考查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择优录用为原则[2]。根据业务能力、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确定岗位和责任,不断优化队伍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设一支思想正派、业务精湛、技术强劲的新时期档案管理队伍。同时,我们要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开拓晋升空间,及时进行聘任或提拔,对于承担档案工作重点任务、取得优异成绩的管理人员要及时表扬和表彰,以激发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的干劲和活力。档案工作人员应注重提升专业知识,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学习、善于总结,在日常工作中科学、规范、全面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三)做好岗前职后培训,提升专业管理素质

为了建设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应该有效地推进相关业务培训工作。在职前,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3]。特别是对于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我们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档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和重要环节,以促进各部门做好档案工作。在入职后,要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及时更新档案工作的业务知识和政策要求,整合各方资源,分层次进行培训。要精心策划学习内容和形式,既要扎实理论,又要突出重点,注重学以致用,适当频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并邀请业界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在线学习课堂,不断更新广泛覆盖、灵活性强、技术先进的专业知识,鼓励档案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先进思想,勇于开拓创新,为档案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利用技术手段简化工作流程,将工作集中在重点任务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进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秋艳,兼职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黑龙江档案,2020(3):106.

[2]郑夕云,高素质专业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层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1):58-60.

[3]姜卫杰,事业单位兼职档案人员培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2020(24):24-26.

作者简介:赵金莹(1988— ),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级经济师,硕士。

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