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培养策略探究

2023-03-14孙重阳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创新发展

[摘 要]随着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持续的“汉语热”,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由此应运而生,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经陆续为世界各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志愿者,为海外汉语教学补充了优秀的师资力量。本文探讨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培养策略,旨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培养策略;创新;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是为支持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多渠道满足海外中文学习需求、帮助世界各国解决汉语师资短缺的问题而由中国专门设立的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是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已向世界各国派出大量优秀的志愿者。志愿者教师承担着汉语的国际传播责任,也为赴任国的汉语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工作包括招募、选拔、培训、派出、管理五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中方院校组织实施的所承办的孔子学院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派出及管理的工作,基于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志愿者品质和才艺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提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培养策略,旨在创新志愿者项目工作模式,推动志愿者项目工作发展。

一、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工作流程

目前,志愿者的具体招募与选拔工作由中方院校负责组织施行。首先,中方院校须在规定日期前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服务平台上提交两个表,即《资助外派志愿者岗位申请表》和《年度申请资助志愿者岗位汇总表》。之后,语合中心完成岗位需求审核并反馈给中方院校。中方院校自行组织完成招募选拔工作,并提前向语合中心报备,语合中心根据情况开展督导。中方院校将申请资助名单审核后推荐至语合中心。语合中心确定资助名单后反馈给中方院校。语合中心组织志愿者岗前培训。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获得资助资格,在派出前与中方院校签署任教协议。中方院校与所承办的孔子学院负责志愿者外派手续办理和在外日常管理。

二、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招募与选拔

(一)招募

以中方院校承办的孔子学院为例,孔子学院将志愿者岗位需求提供给中方院校,再由中方院校上报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服务平台。语合中心完成岗位需求审核并反馈给中方院校后,中方院校开始组织进行志愿者招募工作。

志愿者招募工作可以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发布招募通知,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招募信息,制作招募手册并分发给学生们,以及项目负责人现场宣讲等方式进行。

志愿者须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应往届毕业生;掌握汉语、中华文化、当代中国国情和教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海外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经历者优先;年龄一般在22至40周岁。确属工作必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含)以上水平;熟练掌握赴任国语言或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以上。

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与奉献精神是一名志愿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一名志愿者能否顺利完成其任期的重要保证。

志愿者是否掌握中华才艺也是招募工作比较重视的部分。中华才艺的内容不限,如太极扇、太极拳、乐器演奏、剪纸、面塑、水墨画等。因为在孔子学院,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文化活动开展,中华才艺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志愿者通过向孔子学院的学生展示中华才艺,不仅可以带动课堂与活动氛围,也可以让学生生动地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知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1]。

志愿者起初在孔子学院工作,由于身处他乡,人生地不熟,难免会觉得十分孤独,对周围的事物十分陌生。此外,在起初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难免会与当地学生产生文化冲突。因此,志愿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与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2]。

(二)选拔

志愿者选拔考试工作根据不同国内院校的要求,可以由面试、笔试、心理测试三部分組成,也可以由面试和心理测试两部分组成。选拔考试内容可分为综合能力、外语能力、心理测试三个部分。综合能力主要考查志愿者的汉语基础知识、汉语教学技能、跨文化能力、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中华才艺等。外语能力主要考查志愿者对赴任国语言或英语的掌握程度,外语表达是否准确流利,对外语背后的语言文化是否足够理解等。通过对志愿者的心理测试,可以对志愿者的性格特点、社交能力等做出一定的判断。同时,心理测试也会通过列举一些具体事例考查志愿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突发状况时如何应对;在与领导和同事相处时,出现问题应如何解决;等等。志愿者心理测试是志愿者选拔考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十分重视。因为志愿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与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自身在海外正常的工作与

生活[3]。

三、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培训与派出

中方院校确定录取的志愿者并上报语合中心,经语合中心反馈后,语合中心与中方院校对相关志愿者开展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合格的志愿者方可获得最终的派出资格。志愿者岗前培训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介绍、海外教学要求、跨文化交际、汉语教学经验等内容。志愿者通过岗前培训能够间接获得一些海外教学经验,对海外风土人情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拟派出的志愿者来说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一)培训

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分别由语合中心和中方院校组织实施。语合中心的岗前培

训内容涉及志愿者中文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能力、赴外安全知识、心理与健康培训等。培训时间为1个月左右。中方院校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项目介绍、政策解读、岗位情况和赴任国须知等。培训时间为3~4天,也可以适当延长。拟派出的志愿者通过岗前培训后方可正式获得语合中心最终的资助资格,正式可以被派往相关赴任国担任志愿者。

(二)派出

志愿者在赴任前须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体检,并办理《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按要求在国家指定医疗机构接种与服用相关疫苗并办理《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另外,志愿者在派出前须与中方院校签署任教协议。志愿者在赴任途中应时刻与学校负责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告知赴任途中情况。到达赴任国家之后,第一时间告知学校。

四、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管理

中方院校与所承办的孔子学院应分别设专职人员对海外的志愿者进行管理和教学指导,包括但不限于短期实地走访,了解志愿者的实际工作与生活情况;长期线上指导,组织教学相关活动;开展工作生活座谈会,及时帮助志愿者解决实际困难;关注志愿者身心健康等。

中方院校须参照语合中心有关规定制定本校外派志愿者管理制度,规范外派志愿者的赴离任、租房、延期、留任、请销假、年度考核、结算等事项的管理工作。

志愿者任教后一个月内须在平台上填写在岗信息并提交。中方院校须定期向语合中心报备志愿者在岗情况。

五、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培养策略

(一)专业素养培养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志愿者项目正式实施,从国内招募志愿者到国外从事

汉语教学。2006年又试行了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项目,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在当地从事汉语教学。短短数年,志愿者教师的数量增幅明显。仅2019年,派出的志愿者教师达6400多人。志愿者教师在全球近乎“遍地开花”,承担着汉语的国际传播的责任,也为赴任国的汉语教学事业做出贡献。志愿者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4]。

首先,汉语教学能力培养。学校与孔子学院面试既考核专业基础知识,又考核教学环节、教学组织方法等基础教学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书写,重点考查对汉语拼音轻声、儿化等的拼写准确性;汉字书写重点考查对汉字笔画、笔顺、部件等书写的准确性;词汇辨析重点考查是否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辨析准确并举出合适的例子。因此,志愿者候选人应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认真掌握、勤于练习。

学校通过让学生在校内进行教学实践,教师指导监督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国际中文教学水平。让学生了解课前、课堂、课后;教学、考核、反思等系统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独立开展海外教学活动。同时,学校与孔子学院每年通过选拔孔子学院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在海外授课的平台,使学生等到充分锻炼,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其次,外语能力培养。在志愿者选拔考试中,对志愿者外语能力的考查是选拔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外语能力主要考查志愿者对赴任国语言的掌握程度,表达是否准确流利,对语言背后的文化是否理解、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口音等。为此,学生在平时要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设法为自己营造地道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通过对志愿者的面试考核可以发现,部分志愿者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于考官的问题未能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作答,解答思路不清晰;对于课堂突发状况处理欠妥当;课堂用语烦琐;教学流于形式而忽视学生共性问题等,这些都是志愿者候选人日常应该注重改进和实践提升的方面,只有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辅以反复实践,反思总结才能有不断的提高和改善,这需要专业建设团队、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二)文化素养培养

本文提到的培养志愿者的文化素养指的是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根据海姆斯的观点,交际能力不仅包括掌握语言形式规则,还要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因此,志愿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播者,只有先学好中华文化,才能传播中华文化。

在认知层面,志愿者应该多了解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文化风俗和当地人们的思维模式。同时,要学好赴任国语言,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情感层面,志愿者要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善于分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对不同的跨文化案例多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与观察从情感上接受文化融合[5]。

(三)志愿者品质培养

志愿者身处海外,身处陌生的环境,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这就需要志愿者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面对当地人不同的生活风俗与思维观念,志愿者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志愿者要热爱自己本国的文化,在不失去本国文化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当中,多与当地人沟通交流,多参与当地同事组织的文化活动,了解文化异同,避免文化冲突。

(四)才艺能力培养

志愿者是否能够熟练地向海外学生展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才艺也是志愿者选拔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考查的中华才艺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太极拳、剪纸、武术、传统乐器演奏、绘画、书法、茶艺等。志愿者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需要掌握一些中华才艺,同时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也要十分了解,例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佩香囊,等等。志愿者在日常的文化活动中可以向海外学生充分介绍与展示中华才艺。通过对才艺技能的讲授、示范、体验和成果展示等实践环节,能够让学生们切身体会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

通过面试考核可以发现,一些学生有多年学习中华才艺的经历并熟练掌握一些中华才艺,面试表现优异,給考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短期在学校学习了如剪纸等简单的技能操作,缺少专业性和特长。因此,中华才艺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多举办一些中华才艺比赛,适当增加一些中华才艺体验课程等,不断为提高学生的中华才艺技能创造有利条件。

志愿者项目是我国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多年来,广大志

愿者教师为我国海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推广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志愿者的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院校必须加以重视。

六、未来工作思路

以语合中心及省教育厅开展志愿者工作改革项目为契机,不断完善放管服工作机制体制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加强放管服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放管服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建立专业的放管服工作团队,提高放管服工作团队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高水平放管服工作平台。

结束语

目前,我国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规模和水平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作为孔子学院外派的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需要具备多项专业技能,包括汉语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志愿者要拥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是“当代中国”一张亮丽的青春名片。他们用温暖的内心,传递有温度的汉语。他们也将是国际中文教育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郭广伟,杨英法,卢玲玲.新时代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增[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4):33-38.

[2]郭广伟,谢丽丽,赵家丽.国际汉语教学跨文化适应之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5):73-76.

[3]薛慧媛.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的分析与建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6):129-133.

[4]程兰.汉语教师志愿者能力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278.

[5]李宝贵,李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海外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17(3):72-83.

作者简介:孙重阳(1992— ),男,汉族,辽宁葫芦岛人,渤海大学,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