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2023-03-14张银锋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育人路径思政教育思想政治

[摘 要]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树立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抓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对社会多元化发展和新媒体技术普及带来的严峻挑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路径的创新与实践为研究方向,旨在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育人路径;思政教育

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场所,其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育德,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路径,并付诸实践,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路径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

(一)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

如今,人们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迫切需求。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深刻指示,不仅是一种关怀,更是一种决策,将教育事业视为赢得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在新时代,教育必然成为奠定基石的基础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自然而然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和指导。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因应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1]。

(二)新时代学生的新需求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多样化的媒体形态,其中新媒体逐渐彰显其优势。其快速、实时、便捷、开放以及互动的特点,使得传统的教育手段显得单一而僵化,课堂模式也显得滞后,难以让学生高效地吸收知识。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的学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当代年轻人深受互联网影响,更倾向于开展讨论,思维方式多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地灌输思想,已无法迎合当下学生的期待。教学方法的枯燥和内容的晦涩难懂,容易招致学生的抗拒,甚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学生呼唤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则须朝更互动、有趣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2]。

(三)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的普及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这也使得一些学生更容易受到虚假、利己主义和享乐思想等不良网络影响的误导。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足

(一)学校层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相关负责部门未深入理解该工作的核心意义,往往只是口号和文件,而未能真正付诸实践。这种做法无法体现出实际效果,将思政教育实践置于次要地位,缺乏深入细致的规划和推动。

二是统筹联动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需要跨部门、跨环节的紧密协作,但当前的情况显示不足。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动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选择受限,难以获得实际经验。此外,校内各部门间也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

三是活动安排不当。一些集体性实践活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活动安排不合理。学生外出参观缺乏充足的讲解和深度解析,导致学习效果有限。有些高校只打着口号安排爱国主题的实践活动,但往往缺乏实质性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真实兴趣和思考。这种情况下,实践活动就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四是实践育人机制不健全。高校在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专业、系统的领导管理机构,师资队伍质量不高、经费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实践育人的发展。评价机制中,师生的激励机制不足,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限。此外,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过于主观,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监督机制方面也亟待完善,以确保实践育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3]。

(二)教师层面

首先,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常常偏向重视理论,而对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认识相对较浅。这种理论倾向使得实践育人未能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仍然被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而非教育的核心。当前,部分思政教师对于高校实践育人的研究仍相对不足,很多论述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构建。其次,部分高校教学方法的单一和陈旧也影响了实践育人的有效实施。我国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師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依然偏向传统的讲授方式,很少注重创新和互动。实践教学课时的匮乏以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内容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难以真正学到知识。这使得实践育人效果不如预期。最后,缺乏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一大难题。一些高校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他们难以兼顾实践指导。而社会实践指导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风险防范意识,但目前专业的指导教师稀缺。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指导的专业素养,这种要求并不容易满足。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影响了实践育人的质量,也限制了学生在实践中的成长[4]。

(三)学生层面

一方面,高校实践育人中存在学生参与广度不足的问题。尽管部分高校举办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实际参与的学生往往是少数“精英群体”。这些学生通常是在平日表现优异、老师喜爱的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而大多数学生则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参与,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受挫。活动报名人数众多,但最终实际参与的人数有限,这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无法在整体上得到有效加强。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待加强。高校确实有些学生因无法加入“精英群体”而感到遗憾,但也存在许多学生对实践活动缺乏主动性的情况。一些学生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实践的受益者和主体,从而对实践活动抱有消极态度。他们或因功利性过强,只参与能获益或评奖的活动,或因对活动意义认知不足,持消极态度。在实践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应付差事的心态,严重的形式主义使得实践育人的效果

受限[5]。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向。高校应当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作用,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为师生提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条件。在大思想政治的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生态涵盖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构建起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育生态系统。高校需要着力改善校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条件,确保教育要素相互协调、融合发展。通过提供更合理、稳定的教育环境,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从而增强教育的可行性和实际价值。同时,高校也须注重校园环境的打造,营造符合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积极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思想政治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大学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让教育理念与发展趋势相匹配。在大思想政治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教师应增强思想意识,运用先进的思维理论和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内容,需要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应当注重研究和运用大思想政治理念,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从而培养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的人才。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技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有力工具,能够有效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引入更多元的内容和观点,使思政教育更具深度和广度。在此背景下,高校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与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相关的思政教育文章、讲座视频、互动话题等,吸引学生的关注。举例来说,高校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有趣的思政教育微视频,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新媒体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形式。高校可以开设网络直播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进行在线互动,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深入探讨社会热点与价值观。另外,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主题讨论、辩论赛等活动,通过互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参与。此外,新媒体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模拟社会实践项目,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提升。

(三)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学校以外实施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校内活动和校外延伸服务两部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基于此,高校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场地、项目资源等。例如,合作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同时,校内部门如社团、科研机构也可以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开展学术研究、文化创意等多元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教学活动要多样化,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让他们通过走访、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培养调查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创业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力。

(四)建立思政评价机制,打造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中,建立健全实践育人考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这一机制不仅应涵盖教育部门对高校的考评激励,还应在高校内部建立二级学院的考评激励体系,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在制定细则时,应注重量化指标的设定,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绩效要求,以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一方面,针对教师,要保障他们的合理权益。教师的基本工资应按时发放,避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应确保教师工作负荷的公平性,避免个别教师承担过重的任务,影响实践育人工作的质量。为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实践育人,可以设立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和荣誉上的激励,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学生参与实践育人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選择和参与的空间。学生的兴趣和背景各异,应根据不同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实践路径,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评价标准应灵活多样,兼顾定性和定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举例来说,可以设置基于实践报告、项目成果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此外,在考评激励机制中,要注重物质和精神激励的结合,以及个人和集体的奖励。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提供奖学金、荣誉称号等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实践信心和动力。对于团队合作,在评价机制中应有相应的集体奖励,强调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推动学生在团队中协作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路径创新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才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育人路径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政育人模式,以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楚航,许克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23(2):99-105.

[2]葛顺,陈桂玲,王涛,等.大学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同向育人创新路径实践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3):3.

[3]范海梅,李文卿,刘瑞前.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创新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1):123-124.

[4]陈正强,刘超.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路径创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9(3):108-111.

[5]周景报.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教师,2021(15):3-5.

作者简介:张银锋(1995— ),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路径的创新与实践,课题:2021SZ007。

猜你喜欢

育人路径思政教育思想政治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之路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及其机制问题
立德树人宗旨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