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导师制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023-03-14杨欢高帅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新工科

杨欢 高帅

[摘 要]新工科建设给本科生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评价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对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导师制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改革导师制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新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导师制改革

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以应对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新工科建设也是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基于此,本科教育以培育具有较强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改革目标。其中,毕业论文课程是锻炼工科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的关键环节,可以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一)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学生自身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正相关。毕业论文开展的时间通常是第四学年下学期,任务书下达后,一部分学生会依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实施论文撰写工作。然而,部分学生在开学后需要全力准备考研复试或者急于找到心仪的工作,投入论文环节的时间有限,且进入实验室时间较晚;还有的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粗浅地认为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与未来的工作关系不大,只需走走过场应付一下,导致毕业论文工作量不足,论文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甚至有学生在仓促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编造数据和抄袭文献的情况。此外,因大部分高等院校既没有针对性的科研训练,也未设置专门的毕业论文写作培训课程,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对自己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了解不够,论文的选题新颖性不足,与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结合不紧密,创新意识淡薄,实践能力偏弱;在论文格式,行文逻辑性、用词规范性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论文的整体质量欠佳[1]。

(二)毕业论文的教学方式需要完善

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激增,师生比例严重不匹配,专业系通常会采取设置班级学业导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老师无法兼顾太多学生,且部分指导教师因自身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对学生也疏于管理,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局限性。其次,毕业论文实施环节一般包含选题、任务书下达、开题、任务完成、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评审环节涉及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互评、答辩等流程,其间需要老师和学生填写大量的表格并准备较多的文件,作为重要考核环节的论文答辩也已沦为表面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和发展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这一教学模式在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下诞生。18世纪,卢梭等人主张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性,借助自由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注重个性化培养,以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其中,导师制就是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典型实践案例,导师制提倡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旨在通过个别指导和自由教育来培养学生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2]。导师制的实施为英国造就了一大批极具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在扩招的背景下,各高校参照西方一流大学施行学分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得到极大的释放,为了强化过程管理,开始实行导师制度。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导师制在实践中变得多样化,衍生出了学业导师、生活导师、社会导师、企业导师等不同类别,为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义可归纳为:导师制是指通过选拔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平台、资源、方法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品德养成、心理调节和科研训练等帮助,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3]。

三、导师制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作用

(一)提前开展科研训练,积累研究基础

导师制一般要求本科生大学一年级结束后通过师生互选来确定自己的学业导师,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从公共基础课程转到专业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可以经常与导师沟通,找到合适的专业课学习方法。导师也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在这期间,导师可以在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实验平台基础上,带领学生提前开始科研训练,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拓展实验技能、获取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可以为后期毕业论文的完成积累研究基础,不至于在大学四年级时因找工作或考研冲突而手忙脚乱,能顺利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

(二)提前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科研水平

本科毕业论文是评价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水平的最终环节,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仅通过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课程训练显然无法达到培养目标。配备学业导师后,学生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前有充足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经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览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资料,参与各种学术讲座,设计实验方案、积极思考以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导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个人特质组织学生参与不同的学科竞赛,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在后期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设计研究内容,以便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

(三)强化科技论文写作,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有特定的格式规范、写作方式、语言特点,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学术语言和科技论文逻辑性表述,对于未接触过科技论文写作的本科生极具挑战性,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导师通过与学生提前结对指导,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安排完成各种科研写作训练,比如在学生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指导其撰写文献综述,根据完成的实验数据撰写科技论文,并在反复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术写作习惯。经过这些科研训练,既有助于提升科研能力,也能有效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改革导师制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新工科背景下导师制面临的挑战

从教师层面上分析,首先,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教学改革要求,部分任课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特别是刚入职的博士教师因在校期间以基础研究工作为主,对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工艺相关的工程学问题缺少足够的认知,导致学生的研究内容应用性不足,无法满足新工科的发展要求。其次,给学生分配的导师通常是硕士或博士生导师,一名教师对应多个学生,很难做到细致全面指导。同时,部分教师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已经习惯于指导研究生,在本科生的指导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其与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性,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出现设置的课题难度较大、培养方向单一等问题,导致本科生培养效果与导师制的初衷不符。

从学生层面上分析,因学生与导师大多在第一学年就进行配对,此时,本科生刚从中学过渡到大学,仍然习惯于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自主学习能力仍然偏弱,对于导师指导下的自主思考和学习难以适应,且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固定时间场合,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部分学生因缺乏主动沟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4]。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方面,部分导师指导的效果与期望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选择导师时还没有开始学习专业课,对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不够,在后期可能会出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与导师布置的课题相冲突的情况,削弱了学习主动性,间接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

质量。

(二)关于导师制改革的措施

1.扩大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优质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比例不均衡问题可以通过扩大导师队伍、实施多样化导师制来解决。其一,导师的来源不应局限于在职教师,可以选拔优秀的硕士和博士、返聘优质退休教师、吸纳企业高级工程师、行业技术专家、优秀校友等组建专业化的导师团队,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锻炼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打下扎实的基

础[5]。其二,导师制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此,应该定期选派专业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了解当前行业中最新的设备、工艺、技术需求,同时邀请合作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定期开展专业讲座,全面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其三,应当明确导师的职责,查阅不同高校的导师制相关文件,发现内容大多包括做好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指导内容不够具体,学校在制定文件时,应当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工作条例,保障导师制顺利实施。

2.借助产教融合,发挥平台作用。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特征是跨界和融合,因而结合学校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工程实践优势,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培养方式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产教融合建立认识实习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导师制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产学研平台搭建后,其一,应该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借助实践平台积极深入企业,了解并学习当前行业中最新的设备及工艺、技术需求,以“科技副总”等形式积极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和工程管理工作中,同时邀请合作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定期开办专业讲座,通过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其二,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在比赛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敢于直面困难的精神品质。其三,通过聘任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与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充分发挥“双师双能”的协同作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后,校企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选题、执行、论文撰写和修改等工作,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3.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确、管理和监督缺失的情况,严重干扰了导师制对于学位论文质量的增益效果,因而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可以成立由教学副院长、学工处、教务办等成员组成的导师制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沟通、日常管理、考核和监督等工作。除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导师制中的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一方面是对导师的评估和激励,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学院考核,全面评估导师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学科竞赛、工程实践、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指导精力投入程度和指导效果,考核结果用作导师评奖评优、绩效分配、职称评审等环节的参考意见。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估和激励,对学生主要考察其在导师指导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能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和科研等任务,能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科研成果,能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各种创新和技能比赛。考核结果优异的,可以在奖学金评定、个人荣誉评选、最终论文成绩认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4.提前选题工作,优化导师模式

各高校通常的毕业论文时间仅有不到一个学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充分且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延长论文的实施周期。首先,提前开始选题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提前进入导师所在的实验室,跟随研究生充分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掌握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为后续的课题工作打好基础。其次,提前开始选题后,导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各种相关的科研训练,包括文献阅读和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和修改、实验数据获取和处理、论文撰写和修改等科研能力,在此过程中培育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论文写作规范,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实施质量。同时,导师制也可以灵活地调整,例如学生提前开始选题后,若发现自己对现有的课题缺乏科研兴趣,可以和导师沟通后及时更换其他导师进行指导,完善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模式,辅助企业导师等实现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的高效实施。

结束语

通过导师制的改革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的过程涉及师资水平、平台建设、制度保障等条件,需要社会各阶层力量的参与和投入,通过多方面的导师制改革措施,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也是在为国家培养更出色的创新性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郁冬梅.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初探: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3):51-52.

[2]郅庭瑾,尚伟伟.个性化教育实践概况与未来发展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6):53-57.

[3]胡诗红.本科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18-119.

[4]周鳳敏,翟明戈,郑慧敏.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毕业设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207-208.

[5]范泊洋.基于学业发展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21.

作者简介:杨欢(1993— ),女,汉族,江苏阜宁人,盐城工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氧电催化材料及其应用。

高帅(1992— ),男,汉族,云南宣威人,盐城工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氧电催化材料及其应用。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jr2023022,xjr2023021);盐城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3-02)。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论文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院级管理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探析
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方法的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