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信行模式下抗疫精神融入隔离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3-14周香凤余裕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抗疫思政精神

陈 瑶,周香凤,石 楠,余裕宇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无数的中国医者视死如归、逆行而上、英勇无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基本隔离操作技术是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学中要求重点掌握的护理技术之一,在疫情防控时期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知信行模式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model,KAP)是用来解释个人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行为改变的常用干预模式,该理论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1],在认知形成与建立信念的基础上,个人会产生向积极行为的改变。本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将抗疫精神融入隔离技术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我校正在开设基础护理学课程的2021级7个三年制大专护理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再用抽签法随机抽取一个班为试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128人,其中女生108人,男生20人;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54±1.72)岁。对照组123人,其中女生106人,男生 17人;年龄 17~21岁,平均年龄(19.06±1.98)岁。研究对象前期均已完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护理礼仪、护理学导论等课程的学习。两组性别、年龄及前期课程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 以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开展的隔离技术为研究项目,具体内容包括手卫生、帽子与口罩使用法、穿脱隔离衣与防护服。两组教材统一选用程玉莲、赵国琴主编的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第2版)[2],使用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3版)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1.2.2 思政素材的选择 思政素材是思政育人的载体。课题组利用多种网络平台,积极查阅和收集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闻热点与人物典范,结合我校抗疫工作实际,根据设定的德育目标选择以下素材融入教学中:(1)中国抗疫纪录片与公益短片。如《一级响应》《致敬最美逆行者》等,感受中国力量,传承职业信仰,激发家国情怀与敬业精神。(2)抗疫英雄人物故事与榜样力量。如“大爱无疆”钟南山、“最美压痕”李兰娟、“新冠疫苗守护者”赵振东等。(3)一线抗疫护士经验分享。邀请我校附院援鄂护士代表及参加一线抗疫的优秀校友线上分享抗疫经验与事迹。(4)自制视频合集再现2021年我校学生铅山县下乡抗疫情景,分享学生的抗疫日记。2021年11月,上饶市铅山县疫情防控期间,我校近400名学生志愿者不畏艰险、逆风而行、火速支援,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1.2.3 教学设计与实施 学法:两组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即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建学习小组,每组4~5个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师通过统一讲解示教授课,学生按学号顺序分组练习,小组内相互指导练习,必要时教师答疑、纠错。试验组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依据知信行理论模式融合抗疫精神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具体如下:(1)课前“知”。教师在学习通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包括教学课件、操作标准视频等,进行课前小测验。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明确教学重、难点。课前线上推送抗疫新闻、纪录片、抗疫英雄等思政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自查的抗疫事迹,每组以“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为名撰写一篇感想,组间评选出“最佳美文”,推送至护理学院新媒体公众号。让学生领会伟大抗疫精神,树立敬佑生命的观念,提升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2)课中“信”。导课环节:线上分享我校附院援鄂护士代表及参加一线抗疫的优秀校友抗疫经验与事迹,对接临床,使学生树立严谨的职业防护观念。介绍临床真实案例“在某院隔离病房收治了一位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较前好转,医生开具医嘱: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果你是该患者的责任护士,操作前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引发学生思考,提出职业要求,明确学习意义。教学示教:选择参加过铅山抗疫志愿服务的学生示范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教师从旁讲解要点与易错点,利用多媒体播放2021年我校学生铅山抗疫视频合集,再现真实抗疫情景,烘托气氛,激发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让学生真切领悟到抗疫精神。分组练习:以小组为团队合作练习操作,必要时教师答疑,再次示范标准操作。小组成员操作时进行组内点评,相互讨论,实时纠错,总结要点与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强调养成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体现爱岗敬业精神。操作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学生录制操作视频,上传至学习通,组间点评、在线纠错并记录错点,针对操作细节与易错点发布线上主题讨论。(3)课后“行”。课后要求学生每人至少1次参与抗疫志愿活动,包括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新冠疫苗接种志愿服务、学校疫情防控守卫值班等,用行动传承抗疫精神,并分享抗疫志愿工作图片至超星学习通和朋友圈,传播抗疫精神。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评价比较两组学生隔离技术考核成绩 统一使用本校自编的《护理实训手册》为评分标准进行小组操作打分,并进行相关理论提问。总评成绩=操作成绩(80%)+理论答题(20%)。

1.3.2 评价比较两组学生护理专业认同水平 使用胡忠华[3]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评估学生试验前后护理专业态度的变化,包括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和专业期望共6个维度,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6,计分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专业认同度越高,总得分25~50分为不认同,51~100分为认同度一般,101~125分为高度认同。

1.3.3 评价比较两组学生职业素养评分 采用由广州大学谢新莹[4]编制的高职护生职业素养问卷对学生试验前后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该问卷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3个维度共18个条目构成,问卷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满分为90分,分值越高表示职业素养越高。试验前后通过问卷星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统一指导语,要求学生以匿名方式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251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定性资料采用人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定量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录入数据,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学生防疫志愿活动参与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组学生防疫志愿活动参与情况[n(%)]Table 1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epidemic prevention volunteer activiti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n(%)]

2.2 两组学生隔离技术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隔离技术成绩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isolation techniqu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s,score)

表2 两组学生隔离技术成绩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isolation techniqu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s,score)

组别总评分n 操作评分对照组试验组理论答题123 128 tP 84.22±4.15 88.04±5.73-2.700 0.010 80.00±5.73 82.60±6.47-1.405 0.167 83.38±4.38 86.95±5.09-2.661 0.011

试验组学生隔离技术操作评分与考核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学生护理专业认同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护理专业认同度比较(±s,分)Table 3 Two groups of students nurs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mparison(±s,score)

表3 两组学生护理专业认同度比较(±s,分)Table 3 Two groups of students nurs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mparison(±s,score)

维度 对照组(n=123) 试验组(n=128)t P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总体认同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15.10±1.85 15.20±1.93 15.40±2.01 15.60±1.43 21.30±1.77 21.30±1.57 3.20±0.42 3.30±0.48 21.50±2.22 21.50±1.65 13.70±0.67 13.80±0.63 90.00±5.96 90.70±4.95 16.00±1.89 17.50±2.01 14.80±1.47 17.70±1.42 20.80±2.25 23.10±1.45 3.10±0.56 3.80±0.42 20.30±1.64 22.80±0.92 13.10±1.29 13.50±1.08 88.10±6.21 98.40±3.98-1.077-2.606 0.761-3.298 0.553-2.667 0.447-2.466 1.374-2.177 1.306 0.758 0.698-3.837 0.296 0.018 0.457 0.004 0.587 0.016 0.660 0.024 0.186 0.043 0.208 0.458 0.494 0.001

两组比较发现,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及专业认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学生职业素养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职业素养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s,score)

职业道德 职业技能 职业意识 总分组别n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试验组123 128 tP 23.50±3.41 23.40±4.48 0.056 0.956 24.00±3.23 27.10±2.30-2.224 0.039 22.70±4.03 23.60±4.09-0.496 0.626 23.30±4.16 27.40±2.50-2.668 0.016 23.10±4.01 23.80±4.34-0.374 0.712 23.60±3.92 28.00±2.11-3.125 0.006 69.30±10.12 70.80±12.61-0.293 0.773 70.90±9.77 82.50±7.23-3.018 0.007

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融入抗疫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实训学习效果

高职护理实训教学是衔接课堂与临床的重要环节,旨在训练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未来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以往的多项研究[5-6]表明,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训学习效果。本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将抗疫精神融入隔离技术教学后,试验组学生隔离技术的操作成绩与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课前通过抗疫纪录片、英雄事迹的线上学习与分享,学生被伟大的抗疫精神所震撼,这为隔离技术实践操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很多试验组学生在“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感悟中表达了“想要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朝一日能像这些英雄前辈一样在国家与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学生,我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勤学多练,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拥有履行医者使命的能力”等。可见在隔离技术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了学习隔离技术的重要意义与实际作用,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课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抗疫志愿活动,在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时将隔离技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效果。试验组相关理论成绩虽然也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我校常规教学中有章节达标习题训练,强化了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关。

3.2 融入抗疫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是护理专业学习、学科发展和职业稳定的基础[7]。本研究中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这与国内报道高职护生护理专业认同度普遍不高相吻合[8-9]。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医务人员舍生忘死,用平凡的血肉之躯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生命至上的大爱精神。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也受抗疫精神激励而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变化[10],但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一线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也面临着巨大威胁,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此降低对专业的认可度,动摇职业信仰[11]。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认同主要与后天的学习与教育有关[12]。因此,我们应当因时制宜,趁热打铁,以疫情为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抗疫精神,对学生进行正向价值观的引领与塑造。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与专业认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利用校附属医院第一批援鄂护士及参加一线抗疫的优秀校友代表线上分享抗疫经验,课中请参加过铅山抗疫志愿服务的学生示范操作,以身边的人为榜样,拉近了临床与教学的距离,有效发挥了榜样引导的作用。榜样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感知护理职业精神品质,加深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激发职业荣誉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13]。很多学生在亲身参与了校园抗疫志愿服务后,切身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辛苦,激发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虽然试验组在隔离技术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后,学生的专业认同有所提高,但是却仍然处于一般水平(98.40±3.98)分,可能是因为专业认同是学生个体与护理专业两方面连续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3],具有动态性与持续性,仅靠一次课堂改革无法收到一蹴而就的效果。这也提示我们要提升学生护理专业认同感,需要系统构思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与方案,建立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

3.3 融入抗疫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护士职业素养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培育的,且在护士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及完善的护理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与涵养,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4],缺乏职业素养是现阶段护士能力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14]。2022年新修订的《中国职业教育法》中也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知信行模式将抗疫精神融入隔离技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均较对照组高(P<0.05)。“知识—态度—行为”模式符合学生“识记—领会—运用”的学习发展规律,通过知识传授,吸收内化成信念、调整态度,最终触发积极行为。在思政“知”与“信”的环节,我们引入抗疫英雄事迹与抗疫校友先进事迹作为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了精神传承与价值引领[11]。史瑞芬[15]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嵌入职业情感元素,赋予教学真情实感。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再现学生参与过的真实抗疫情景,增强了课堂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悟,真切领悟抗疫精神。教学效果反馈时,大部分学生表示抗疫情景的真实融入,鼓舞了与新冠肺炎抗争的斗志,激发了社会责任感。研究最终在思政“行”的环节,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志愿者活动的隐性教育中,在实践历练中让学生践行抗疫精神,体会吃苦耐劳,学会担当责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增强了课内外思政教育的整体育人效果。

4 结语

基于知信行理论构建课程思政新模式,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将抗疫精神融入隔离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正向的信念与态度,内化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于积极行为中,从而增强德育效果。但是本研究只探究了在某个教学项目中融合抗疫精神的育人效果,日后课题组将深入挖掘抗疫精神与护理专业教育的融合点,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并扩大教学实践范围,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以期为祖国医疗事业培育出更多高分、高能、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抗疫思政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