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14黄照河庞庆泉周柳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科妇产科医学

李 悦,黄照河 *,庞庆泉 ,周柳芳

(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新医科建设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医学教育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应重视学科基础性、强化学科交叉性、增强科技融合性、加强医学人文性等。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本文从新医科建设的角度出发,立足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为抓手,培养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的新医科人才。妇产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课程,本文以妇产科学为例,探讨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医学人才。

1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课程的时代内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医科建设全面推进的新形势,对临床医学课程提出了新挑战,高校课程思政要紧密结合国家新医科建设。2019年4月29日天津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明确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医科是传统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机器等技术的融合,提出从治疗为主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开设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新医科提出了3个新的要求:一是理念新,医学教育从治疗为主,向预防、康养延伸,突出“大健康”理念;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三是专业新,医理工文通融,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新医科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培养创新人才,同时注重医文融合,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医者仁心的理念[1]。《纲要》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等。新医科建设及《纲要》均要求注重学生的医德医风、综合素质、沟通能力、人文修养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健康服务、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的建设重点

为了顺利推进新医科建设,迫切需要更新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等。笔者认为临床医学课程思政与新医科有交叉的内容,如健康意识、学科融合、医者仁心等(见图 1)。

图1 课程思政与新医科交叉融合内容分析Figure 1 Analysis of the cross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and new medical science

2.1 转变思维,培养大健康意识

新医科旨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2]。这就要求学生提高站位意识,着眼于全民健康,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然而,临床医学课程是学生的专业课程,其课程占学生总课程比重较大,临床医学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较重要,需要引导学生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意识。只有学生心中有预防为主的理念、明确提升人民健康应负的责任,才能配合党和政府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2.2 创新教学,多学科融合

新医科建设要求医学与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交融,以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临床医学课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授课内容,在学生掌握一定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其他学科知识,如疾病与心理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内容;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结合课程前沿知识,讲述尚未攻破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3];引入国内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解决临床医学问题的典型案例。

2.3 重视人文,育医者仁心

新医科建设不仅需要“大医精诚”,更需要“医者仁心”。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医者的基础,共情是医者的前提[4]。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医疗技术,也要有更高的道德责任和精神追求。2020年10月教育部吴岩司长在医学教育大讲堂对《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解读,提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要求掌握“道术、仁术、学术、技术、艺术”,而五术之首是救死扶伤的“道术”和心中有爱的“仁术”。此外,《纲要》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这些都离不开人文教育。临床医学课程教师多数是一线临床医生,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历,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医德高尚、关爱患者、敬畏生命的职业操守。与此同时,作为一线临床医生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师更清楚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更懂得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所以,临床医学课程教师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医德修养,使课程思政效果事半功倍。

3 新医科背景下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课程中的一门专科课程,是临床、预防、影像等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合格的执业医师为基本目标、培养妇产科专科医师作为拓展目标,致力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一门典型课程,分析妇产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对其他临床医学课程同样有借鉴意义。妇产科学课程思政设计可以分为课前“设计”、课中“执行”、课后“巩固”3 个阶段,见图 2。

图2 妇产科学“课前、课中、课后”课程思政育人机制Figure 2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before class,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3.1 课前设计:集思广益,导入思政

(1)教师课前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妇产科学课程一般是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每一位教师负责讲授一部分课程内容。由于妇产科学课程内容知识点关联性较大,导致课程思政融入点有可能重复。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容易造成课程思政重复融入。此外,课程思政应该结合新医科建设,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2)学生预习课程内容,导入思政目标。将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思政内容通过视频或案例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讨论。不仅能够引入课程内容,而且可以增强课程思政效果。比如讲述“第一章绪论”之前,把收集好的妇产科学重要性的视频以及师生参与防疫的视频在课前发给学生观看,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2 课中执行:多维融入,注重效果

课中是课程思政最重要的实施时机,也是师生感情上产生共鸣共情的最佳时机。课中与课前、课后相比,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较为丰富,可以利用讨论式、启发式、提问式、情景式等,扎实落实课程思政育人要求。笔者认为妇产科学结合新医科建设,可以在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主要有“健康中国”、人文素养、学科融合、医德医风等(见表1)。围绕“健康中国”、人文素养、学科融合、医德医风4个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具体说明。一是体现“健康中国”的案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讲述妇产科学“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章节的“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知识点,可以引入如何预防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二是体现“人文素养”的案例。学习“妊娠晚期出血”知识模块中“Ⅲ度胎盘早剥”的知识点,强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三是体现“学科融合”的案例。“胎位异常、自然流产”小节中“自然流产”患者的心理疏导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四是体现“医德医风”的案例。讲授“子宫肿瘤”章节的“子宫内膜癌”的形式和愈后知识点,激发学生对相关疾病知识点学习的兴趣。

表1 妇产科学课中课程思政设计Table 1 Ideological&Political design of courses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妇产科学知识点各不相同,但是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授课和掌握思政案例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嵌入点,教师领悟后再传授给学生[5],方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3.3 课后巩固:深入拓展,实践加强

课中需完成妇产科学相关的医学知识,如新医科建设要求的学科交融内容,课中只能够讲述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如何交融,尚无时间让学生开展实践“如何交融”。课后课程思政巩固的几点做法:一是反思课中内容,感悟思政内容。教师可结合课中授课内容,强化课程思政,或者发布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发表观后感。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思政效果。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临床科室,通过查房,介绍患者的病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三是利用教学平台,实施课程思政。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泛雅、国家虚拟仿真教学(临床医学项目)和妇产科学相关网站、公众号等网络资源[6],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为推进新医科建设打好自身学科基础。四是引导学生早科研,激发创新精神。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课题,不仅参与强化医学基础性研究,也参与医学学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交叉融合的应用性研究。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满足人民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

4 结语

在新医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双重推动下,可以将“健康中国”、人文素养、学科融合、医德医风等思政元素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融入,进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医科妇产科医学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医学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