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童话教学现状、教学指向及路径探寻
2023-03-13吴娇阳
吴娇阳
[摘 要]针对时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阅读儿童缺位、文体不明、机械讲解等现象,教师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基于儿童视角,从融入语境、无痕渗透、具身体验、以文化人等方面展开教学,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遵循了童话教学的规律,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童话教学;教学指向;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1-0075-03
统编小学语文12册教科书中选编的童话故事有39篇,占课文总数的13.5%,充分凸显了编者对童话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把童话教学与普通的阅读教学等同的现象,没有凸显出童话的教学价值。下面,笔者就童话教学现状、童话教学指向以及童话教学路径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统编语文教材童话教学现状分析
童话阅读的主体是儿童,这就意味着童话教学应从儿童视角出发。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考虑童话阅读主体以及童话的体裁特征,把童话教学与普通的阅读教学等同,致使学生的童话阅读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童话阅读质量的提升。
(一)忽视阅读主体,儿童缺位
儿童是童话阅读的主体,童话教学应从儿童出发。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关注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情况,没有给学生留足感受童话趣味的空间,使原本应该有意思的童话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巨人的花园》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有些教师教学时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味按照语文要素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二)阅读文体不明,千篇一律
童话作为儿童喜欢与欣赏的一种文学样式,具有特定的叙事结构。童话教学要基于儿童视角,引领学生进行读、讲、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意蕴情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文体意识不强,把童话当作普通的课文来教。如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时,有些教师忽视了文体特点,仍从识字、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缺乏童话教学应有的趣味。
(三)教师机械讲解,审美缺失
阅读优秀的童话可以带给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唯有让学生真正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采用机械讲解的教学方式,使童话阅读变成了道德的训诫和成人的规约,很难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审美的体验。如教学《海的女儿》一文时,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讲解,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童话中蕴含的美,导致学生的审美体验缺失,很难从童话中获得精神的滋养、心灵的陶冶,不能通过阅读获得心灵的满足,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统编语文教材童话教学指向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童话凝聚着编者的意图,有着独特的教学指向。因此,把握童话的教学指向,可以凸显童话文本的教学价值。
(一)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凸显童趣
童话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很难使学生的童话阅读质量得到提升。童话教学要指向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变长;《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宝葫芦拥有无所不能的超能力,能满足人们的一切愿望与需求;《巨人的花园》一课中,巨人的花园里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现象——春天里仍然是冬天的景象……这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情节等本身就非常吸引学生,如果加上教师新颖有趣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因此,教学这些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敢于突破原有固化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从学科逻辑走向儿童邏辑,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及素养提升方面进行教学设计,让童话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凸显情境
童话教学有童话的要义,不能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有趣的情节与人物形象的感知上,要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出发,创设拟真的情境,以驱动性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与文本情境、生活情境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奇妙与美好。如何引领学生融入童话情境,与童话中的人物产生共情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有感情朗读,真正与童话中的人物产生共情。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师无须向学生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的可怜、她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只需要让学生真正沉入文本,代入人物角色,就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小女孩的形象以及作者想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收到 “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童话价值意蕴,凸显意义
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传递出的情感是真实的,能够给儿童以精神的慰藉与愉悦。教学童话故事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成为童话的主人,徜徉在文本中去体验、感受、分享,让学生在童话的世界里与自己相遇。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青头用自己的智慧挽救了红头的性命,体现了友谊的可贵。又如《海的女儿》一文,勇敢追求幸福的小美人鱼,她的坚强毅力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学习这些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关注童话的语言、情节,还要关注童话蕴含的情感、丰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属性,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真善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
三、统编语文教材童话教学路径探寻
童话教学有自己的路径,教师不能把童话教学与普通的记叙文教学等同,而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规律以及童话的价值展开教学。
(一)关注字词,随文阅读,融入语境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童话故事多集中在低中年级,而在低中年级,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随文识字,注重识字与阅读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学习文本。基于此,教师要精准筛选出学生识字学习的薄弱之处,在语境中落实字词教学,达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童话,符合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真正实现了识字与阅读互促的教学目标。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文,以纸船和风筝为线索,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小熊和松鼠之间的珍贵友情。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怎样才能把识字学词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乐坏了、飘、漂、难过”等词展开教学。教师先抓住“乐坏了”一词,让学生联系文本语境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再启发学生想象小熊乐坏了的样子。学生的交流如下:小熊乐得手舞足蹈;小熊乐得一蹦三尺高;小熊乐得拍手叫好;等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辨别“飘”“漂”二字,在课文中圈出跟这两个词有关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并分别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难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为什么写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用自己的话先把事情的起因、经过说一说,再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和好的。教师借助关键词语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使词语成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助推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还感受到了小熊与松鼠之间的友情。又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教师让学生重点品读青头与红头对话部分的内容,并结合“拼命、急忙”等提示语,以及表示青头动作、神态的词语“大吃一惊、一骨碌”等,引领学生感受青头在红头遇到危险时着急担心的样子和它尽力想办法解救红头的决心,表现了青头与红头之间的珍贵友谊。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把词语教学融入文本语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阅读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关注要素,无痕渗透,自然落地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贴标签或者下定义的形式,而要注重“双线”组元在课堂中的作用,以使语文要素目标自然落地。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果为了落实预测策略而引领学生进行机械系统的操练,会导致童话阅读失去诸多趣味。教师可结合童话特点与语文要素对课堂教学进行统筹设计,把童话阅读与落实预测阅读策略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边阅读边预测,使语文要素目标在课堂中自然落地。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童话阅读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如果教师直接抛出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就会脱离文本语境,导致学生很难感受到童话的趣味。教学中,教师可着眼单元整体,对语文要素进行分解,先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再引领学生感受文本中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注意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无形渗透。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宝葫芦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让你感到最奇妙的是什么,再说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最后想象创编谁又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给他带来了哪些好运,等等。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先引领学生对故事结构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文本脉络有清晰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言感受童话的奇妙,最后在想象创编中把单元的语文要素目标落到实处。
(三)角色代入,具身体验,深刻感受
童话阅读需要儿童快速置身于童话文本情境中,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童话中人物的视角,真正体会人物的心理,走进文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1. 分角色朗读,深化学生的具身体验
分角色朗读能把学生快速带入文本情境之中,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小马过河》一文,教师读老马的话,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的角色,感受童话蕴含的道理。有趣的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把故事演一演、讲一讲。这样通过读进去、演出来、讲出来,引导学生学习童话,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人物角色,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想象力,深化学生具身体验
儿童天生喜欢想象。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融入故事情境,把自己变成故事中的角色,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可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大象的耳朵》一文,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大象,听到小伙伴们都说自己的耳朵不好看,自己会做何感想?”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走进大象的内心,与大象同喜同悲,与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情,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四)话题引领,激发思辨,以文化人
要想凸显童话教学的意蕴与价值,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话题引领,以思辨性阅读来促进学生的精神生长。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儿童视角,通过角色表演、故事创编及课堂小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童话阅读增添思辨色彩。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一块奶酪》一文,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蚂蚁队长该不该把那块奶酪吃掉呢?为什么?你觉得蚂蚁队长的做法好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蚂蚁队长,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思辨性阅读,使学生对蚂蚁队长战胜自己、以身作则、保护幼小的精神感受更加深刻。又如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教师可以提出思辨性话题:“你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吗?如果你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你会做些什么?为什么?”学习《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思辨性话题:“你喜欢这个巨人吗?理由是什么?”学习《海的女儿》时,教师提出思辨性话题:“如果你是美人鱼,你会做出和美人鱼同样的决定吗?理由是什么?”在童话教学中,思辨性话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多元解答,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童话阅读对儿童的心理及生命成长、感受真善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站在科学育人的角度,从儿童的视角,采取适宜儿童理解、接受的阅读方法,聚焦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童话的乐趣,凸显童话文本的教学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红翼.统编教材小学童话教学的新价值及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20(12):43-44.
[2] 杨修寶.把握文体特征 教出童话味道: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文体解析与教学建议[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4):17-20.
[3] 史晓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文体的解读与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6):21-24.
[4] 顾颍.借力童话教学,促进思维生长: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2):41-42.
[5] 揭金花.微课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应用:以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J].广西教育,2022(13):77-79.
(责编 韦於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