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观察及对炎性因子、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3-03-13马永平
王 培,周 彪,马永平
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颌面部骨折,近年钛板广泛应用于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由于钛板具有良好稳固性,可为骨折内固定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弥补了传统手术治疗的弊端[1-2]。特别是微型钛板内固定与颌间牵引钉外固定联合能明显提高固定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3]。但微型钛板内固定后,钛板作为异物留存于患者体内,可引起钝痛、异物感甚至炎症等问题[4]。聚左旋丙交酯板是一种可吸收材料,可作为接骨板应用于骨折内固定,但其在颌骨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机械强度存在争议,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其的临床应用[5-6]。研究显示,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虽然生物可吸收板的强度比钛板低,但是其刚度和内部强度能满足骨折愈合要求[7]。基于此,本研究拟探究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113例颌骨骨折,将其中57例采用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者作为研究组,56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颌骨骨折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或CT检查诊断为颌骨骨折;②年龄≥18岁;③首次发生颌面部骨折;④无其他部位骨折;⑤骨折前无其他口腔疾病;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8]Ⅰ或Ⅱ级;⑦已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临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血液系统疾病;②患恶性肿瘤或严重脏器功能不全;③患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患神经系统疾病;⑤患感染性疾病、骨关节炎等;⑥患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疾病。
1.3治疗方法 2组术前均完善X线或CT检查,确定骨折情况。患者取仰卧位,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①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先行颌间牵引钉外固定,CT引导下于牙槽嵴处选择合适牵引钉置入点,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组织,分别于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根中间距牙龈缘约4 mm处植入颌间牵引钉,按顺时针方向拧入,确保上下对称,共植入8枚,采用弹性橡皮圈固定牵引颌间。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采用原创口或口内前庭沟入路,充分显露骨折端,将肉芽组织、游离碎骨清除后冲洗干净,行手法复位,选择合适大小微型钛板内固定,塑形固定骨折端,清洗手术创口后缝合。②研究组采用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先行颌间牵引钉外固定,后行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外固定、内固定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固定采用聚左旋丙交酯板,放置2~3块4孔或6孔可吸收接骨板。
1.4观察指标
1.4.1治疗效果:术后6个月评估治疗效果。优:伤口达Ⅰ期愈合,颌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无颜面畸形;良:伤口愈合良好,颌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基本恢复,有或无牙周轻微感染;差:牙周明显缺损或感染,颌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未恢复正常,颜面畸形[9]。
1.4.2口腔功能:采用文献[10]标准评价2组术前、术后6个月口腔功能,包括固定情况、咀嚼功能、舒适度、口腔美观4个项目,每项目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口腔功能恢复越好。
1.4.3血清炎性因子:术前、术后3个月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4骨折愈合指标: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3个月骨痂评分。骨痂评分根据X线检查结果评估,骨折线边缘模糊,未形成骨痂,计1分;骨折边缘消失,骨折处有一侧骨痂形成,计2分;骨折边缘消失,骨折端骨痂形成,计3分。
1.4.5预后指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颞颌关节评分。生活质量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11]评估,总分0~5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颞颌关节评分:张闭口时颞颌关节均疼痛或有弹响,计3分;仅闭口或张口时有弹响或疼痛,计2分;张闭口时均无疼痛或有弹响,计1分[12]。
1.4.6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骨折位移、口腔感染、牙龈损伤、排异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颌骨骨折治疗效果比较[例(%)]
2.2口腔功能比较 2组术后6个月固定情况、咀嚼功能、舒适度、口腔美观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P<0.01)。见表3。
表3 2组颌骨骨折手术前后口腔功能评分比较分)
2.3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组术后3个月血清CRP、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P<0.01)。见表4。
表4 2组颌骨骨折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骨折愈合指标比较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1、2、3个月骨痂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见表5。
表5 2组颌骨骨折骨折愈合时间、骨痂评分比较
2.5预后指标比较 2组术后3、6个月OHIP-14评分、颞颌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OHIP-14评分、颞颌关节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P<0.01)。见表6。
表6 2组颌骨骨折手术前后生活质量、颞颌关节评分比较分)
2.6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2组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颌骨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意外跌倒、钝器击打等引起,可导致面部畸形、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及生活质量[13-14]。颌骨骨折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方法。既往多采用颌间夹板或钢丝单颌结扎固定术治疗,但难以获得可靠固定效果,且术后易发生骨折位移,导致疗效不佳。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治疗优良率高达91.07%,术后6个月患者口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方面能获得满意效果。分析原因在于,钛板具备坚固、抗压抗弯性能强等优势,且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内固定后可与骨折面紧密贴合,获得可靠稳固效果;而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提供较强颌间牵引力,有利于增强内固定的固定力,改善患者口腔功能[15]。国内李永华[9]、王伟新[16]研究结果均证实微型钛板内固定与颌间牵引钉外固定联合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功能。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以可吸收材料聚左旋丙交酯板为代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逐渐应用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但其强度能否满足内固定手术要求仍存在争议[17-18]。王继华等[19]研究显示,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存在机械强度不足的缺点,其固位仅能达到部分承重的作用,但通过颌间牵引钉外固定辅助能有效弥补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强度方面的缺陷,获得满意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达96.49%,术后6个月患者口腔功能与对照组相近。进一步说明该联合方案同样能提供可靠的稳固效果,可作为治疗颌骨骨折的可靠方法。相关研究指出,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在人体内3个月后机械强度开始逐渐减弱[4]。本研究结果显示,颌骨骨折患者术后2个月左右已有明显骨痂形成,术后3个月骨折端骨痂形成,骨折基本愈合。由此可见,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符合颌骨骨折的骨组织愈合要求,且通过颌间牵引钉外固定辅助能进一步增强固位效果,从而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本研究还发现,2种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特别是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在改善患者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原因可能在于其可降解并被吸收,从而减轻异物感[20]。
此外,内固定材料在人体内属于异物,可能会引起排异反应。本研究发现,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能明显下调颌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同时能降低排异反应、口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分析可能原因为聚左旋丙交酯板硬度、韧性、性能接近人体骨,具有优良的骨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基本不会引起排异反应,且能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刺激[21-22],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下调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还发现,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和颞颌关节功能,这可能与聚左旋丙交酯板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关。但2种方法对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和颞颌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接近,说明最终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能获得与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相近的治疗效果,且能下调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促进术后颞颌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