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保育专业开展“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现状分析
2023-03-12陆继筠沈燕丹
陆继筠 沈燕丹
摘 要: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婴幼儿的保育越来越重视,希望社会可以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保育服务。2021年教育部宣布正式撤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国各地中职学校逐步将原有的学前教育专业改设为保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开始进入转型期,重点培养保育员。保育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婴幼儿生理及心理基本知识、婴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及预防等。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恰恰是重点阐释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研究该课程在中职保育专业的开展现状是迫切且必要的。
关键词:中职教育;保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专业转型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以下简称“卫生保健”)是中职保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专业转型的今天,其实用性更加凸显,教学要求进入了一个更新、更科学的阶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基于教学实践的经验,结合文献的支撑,并通过与承担该课程教师的调查访问,尝试提出几点思考与反思。
一、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长期以来“卫生保健”的课堂教学程序是:温故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布置作业。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为深入了解中职保育专业“卫生保健”课程开展的教学模式,文章借此对多名承担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了访谈,“您一般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模式”问题的访谈情况如下:
Q教师:一般是我来讲、学生听、必要时让学生做笔记,如果让学生讲,学生一般都没有内容讲;W教师:中职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基础也比较薄弱,跟学生主动互动,學生也说不出来什么内容,耽误时间。
通过以上访谈结合实际课堂听课发现: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疲于应对。
(二)教学方法老旧,缺乏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目前,中职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等。通过对20名承担“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00%的教师都采用讲授法,其中还有15%的教师采用了讨论法、10%的教师采用了情境模拟教学法、70%的教师采用了练习法、10%的教师采用了实验法、20%的教师采用了谈话法。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为进一步了解中职保育专业开展“卫生保健”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就问题“请问您一般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了访谈,访谈情况如下:
C教师:一般是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和练习法;W教师:肯定是讲授法,效率高,不过让学生练习也是很重要的;S教师:基本是讲授法为主,也知道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会更好,课堂会更生动,但备课量很大,也不一定有很好效果,就懒得去弄“花里胡哨”的。
通过以上访谈并结合实际课堂听课发现: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认为讲授法更高效并且比较简单,教师认为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
(三)教学内容的讲授缺乏实用性、实践性
转型后的保育专业对学生具备的卫生保健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内容讲授应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通过互动,学生可以获得发展,并可以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例如,“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这一章节主要讲述意外事故预防及常用急救和护理技术。学生会有疑问:幼儿教师岗位与意外事故和急救技术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其中的关系。但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是直接将这块知识以理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学生单纯死记硬背,往往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教师观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讲授教学内容时,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与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而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搬运与传输。
(四)考核方式单一,学生死记硬背
“卫生保健”课程主要采用的考核方式是背诵默写和笔试闭卷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易使得学生只有“纸上谈兵”本领,缺乏实践的操作能力。为更加充分了解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就问题“请问您是如何进行该门学科的考核”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L教师:一般就是期中期末笔答考试,结合平时的知识点背诵;W教师:无非就是闭卷考试和背诵;Y教师:这个学科背诵知识点是挺重要的,但是实践也很重要,不过考虑时间和实践设施设备缺乏等困难,一般也就笔试再结合平时背诵。
通过以上访谈并结合实际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是背诵默写和闭卷考试的方式,也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落实到位,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佳。
(五)缺乏资源整合,教学形式封闭
陈鹤琴先生明确提出“幼稚教育不是家庭一方面能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要多方共同努力,同理,中职教育也应该整合教育资源,与家庭、实践单位(幼儿园)等密切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保育知识运用于幼儿园的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知识,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为了解中职保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情况,就问题“请问您有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或者与幼儿园合作教学吗”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L教师:基本没有跟幼儿园合作,顶多就是学生去见习,见习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罢了;C教师:能把课本的知识掌握下来已经不容易了,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幼儿园实践,请幼儿园老师来更不可能了;S教师:我也知道这门学科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学校没有相应的经费、时间上也不太允许,操作起来有心无力。
通过以上访谈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只停留在书本理论的教学,认为学生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也有教师能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经费、精力和时间等原因,也很少与幼儿园合作教学。
二、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立足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专业转型背景下的保育专业更加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多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其一,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提倡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二是课程学习空间的开放,应提供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在幼儿园中亲身的体验,带进课堂进行分享与讨论。三是教学考核方式的开放,如将考核方式改为该科成绩由期末试卷成绩、实践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
其二,活动化教学模式。落实活动化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幼儿园保教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模拟场景中的保教现象,巩固课堂的理论知识。二是教师提供学生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中提升技能、收获知识。
其三,对话式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如,在学习“常见疾病及传染病预防”中,学生对麻疹、风疹等相似疾病症状等容易混淆,教师可以请有患过该疾病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当时的一些症状及痊愈的过程,倡导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再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对话互动中吸取知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中职学生而言,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案例分析法。通过剖析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常见疾病及传染病预防”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病例,引导学生观察该疾病的症状、起因、如何治疗等,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二,小组合作讨论法。例如,在讲授“营养与膳食卫生”时,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从不吃肉会营养不良吗?早餐喝牛奶好吗?”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同时设置“头脑风暴小组”奖项,支持学生间相互合作和小组间相互竞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其三,任务驱动法。以采用“完成任务为牵引,带动知识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卫生”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食谱”为任务,牵引带动知识的学习,通过配制营养食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各种营养素知识。
其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应用到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如,利用超星学习通,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完成测验等进行预习。采取混合式教学,把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由浅显引向深度学习。如,在学习“幼儿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内容时,学生容易将幼儿生理特点和成人生理特点混淆,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而且不易混淆;还可应用3D技术展现幼儿的身体结构,让学生加强对婴幼儿身体结构、免疫系统的认识;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生成知识图谱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讲授教学内容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意识到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幼儿园实际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适宜有效的课堂实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得到发展。
例如,在“意外事故及其预防”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幼儿流鼻血的情境,组织学生積极讨论并实际练习如何进行止血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既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灵活选用考核方式
新课改提出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课程的最终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课堂发言、课程实践、作业等。期末考试考核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上,侧重考核活动设计题和案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建立多渠道的教学反馈机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利用校外和课外各种资源,开放办学
教学资源不应局限于校内和课内,校外和课外也为“卫生保健”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和方向,运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知识眼界,如可以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竞赛,班级黑板报可定期制作卫生专栏,还可以请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以幼儿园真实案例分享有关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经验,这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又能加强学生的保教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二是提高学生职前技能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避免空洞的知识灌输,结合学生未来就业的领域,针对性地进行实训,使学生在实操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教师还需在未来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使“卫生保健”教学更符合中职保育专业转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丘洪丽. 浅谈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J]. 赤子:上中旬,2016(03):250.
[2]钟志阳. 如何在中职幼师专业开展幼儿卫生保健课程[J]. 现代职业教育,2016(24):118.
[3]蒋继玲. 职业需求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 广西教育,2021(06):151-152.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