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应用与实践
2023-03-12贾洪翔
贾洪翔
摘 要: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延伸,其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以及前沿性等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深入挖掘教学实践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了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为思政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探索批判精神、合作创新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化学选修课;高中教学
一、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次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推进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之,课程思政成为各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课程思政”更加强调发挥价值引领的功能,即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作为进行思政教育的载体,在知识传授中进行思政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达到思政教育的全面覆盖,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的必要性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象、规律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科学思维、逻辑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要在教学中着重体现化学学科本质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独特的育人价值,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思政”是以化学学科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思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起到增强育人功能的作用。目前在高中化学选修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程度还不是很频繁,且实施的方法较单一。在化学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化学实验、实际应用以及前沿科普等方面涉及不足,目前简单的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达不到足够的育人效果,而且未能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应该深入挖掘在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的途径,采用多种且有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以实现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效果。鉴于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课堂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的方法
通过搜索与整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尹庆丰认为可以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来挖掘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被动+主动”的全方位全时空多角度的混合式教学实现课程思政。李培宇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课程思政。在实验教学方面可以分为教师为主体的演示实验和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实验;在概念课和规律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具有思政意蕴的情境;在借鉴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的研究中,有以下思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最佳的方式体现在使习题思政化,在习题中实现文化的渗透。常汉森认为,通过课外活动来进行课程思政也是一种实现育人的途径。如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中很少涉及选修课的课程思政。
因此,本研究尝试探索在“高中化学选修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途径,希望对在高中选修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分析
(一)高中化学选修课的育人目标
高中化学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深化,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考虑基础性和均衡性教育的基础上,其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科技的发展,涵盖丰富的化学知识,蕴藏各类化学前沿,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舞台,因此在选修课中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教学,适当地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前沿的渗透,从而达到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综合发展的培养,以期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高中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高中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未来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即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成长、成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品格;感受高中选修课学习及实践过程的喜悦,从而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1. 探索精神。探索精神是科学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化学上所揭示的大多数规律与现象都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中发现的,人类文明也正是因为不断探索而发展。围绕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可以讨论其中的化学基本知识及化学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在《高中生综合实践系列教材:化學与社会》课程中,空气监测和预警、能量的转化等很多章节中,都可以看到探索精神在其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 批判精神。批判精神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所熟知的定律其实也是日新月异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现象的不断发现,都可能需要对原来的认知进行修改和调整,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例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及关于“燃素说理论的提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访谈等形式,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并有效提升学生批判思维,剖析化学史教育内容,客观呈现化学史实;合理运用科学争议,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增加试题答案的多元化。
3. 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保证科学研究高效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伟大的发现都离不开团结合作。我国科学家从1958年开始,经过6年多的曲折努力,终于在1965年9月成功地获得了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晶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它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而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项重大的科研项目中,我国科学家所体现的敢做难题、勇攀高峰、顾全大局、团队协作、艰苦奋斗、不计名利、严格认真、严谨求实的精神是值得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的。
4. 爱国主义精神。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孕育了很多育人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选修课本中包含屠呦呦提取分离青蒿素、吴蕴初研制味精、我国科学家联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我国科学家在核酸研究中获得瞩目成就等极具现实意义的爱国主义的教育范例,因此应该在教学中有意渗透和宣扬这些中国智慧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再如对温度的判断,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考工记》中就曾提到过通过火色来判断温度,利用火焰的颜色与元素有关的性质,元素不同,发出的光也会存在差异,当炉温达到1200度左右,铜的青色火焰占据主要地位,即所谓的“炉火纯青”,类似的实例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科技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三、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融入思政的实践途径
(一)通过讲授化学史进行思政渗透
化學史是人类探索和认识自然世界的真实过程记录,揭示了化学现象、物质结构、化学规律的发现历程,其中蕴含着大量科学家不断探索、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的伟大事迹,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讲授化学史,一方面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枯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化学史中进行思政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1. 介绍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经历。比如,通过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现往往不是偶然的,通常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也可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发现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就做到的,应该具有不怕失败、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 介绍科学家发现化学规律所用到的方法。比如假说法,即大量规律的发现都是从科学家的猜想和假设开始的。微观世界中分子学说的提出,也是这一方法应用的典范。比较法,在元素周期律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有优化工艺实验类的控制变量法、从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维的演绎法等,都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3. 介绍科学发现过程中的争议。比如在对原子的结构模型进行研究时,首先是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小球,之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否定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提出了“枣糕模型”,再后来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改进中进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畏权威、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实验教学进行思政渗透
化学的学科特点即是以实验为基础,这决定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在实验中进行思政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演示实验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环节,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实验演示中,可以将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在具体的化学现象中抽象出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化学图像,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其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比如,教师演示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晶体的结晶过程和现象,学生会被这种神奇的科学现象吸引,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让学生课下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展现结晶现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等。比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启发点拨,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好实验数据,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阐释化学前沿进行思政引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前沿,是跟上科技发展脚步的重要桥梁,是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关键步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前沿知识中进行思政教育可以从下面这两个途径入手:
1. 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介绍化学前沿知识时,要注重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比如在讲解化学有机物时,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绿色化学所蕴含的化学知识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即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通过化学技术最终实现有关化学生产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可以结合“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等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应用,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所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运用科技服务社会的意识。
2. 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向学生介绍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科技的发展方向,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比如,在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催化剂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催化剂成为产业节能低碳发展的关键推手。也可以引出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介绍三位化学家在发展链接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史、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思想、阐述化学知识前沿等手段,践行思政元素的融入,以此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思政素质。
参考文献:
[1] 苗永涛. 课程思政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探索与实践[J]. 河南农业,2021(24):50-51.
[2] 颜燕.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 新课程导学,2022(05):20-21.
[3] 尹庆丰.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J]. 物理教师,2020,41(06):69-72.
[4] 李培宇.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21.
[5] 常汉森. 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研究[D]. 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1.
[6] 汤卡罗. 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精神代代相传:纪念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0周年[J]. 大学化学,2015,30(02):1-5.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