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3-03-11祝江斌

关键词:高校教育留学生影响因素

祝江斌

摘 要: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外交战略不断地深入推进,对既了解中国又了解世界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本研究基于对中国高校留学生抽样调查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 Model回归模型分析了在华留学生就业意愿与高校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寻留学生在华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得到留学生在华就业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就读学校排名、主修专业、实习经历、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以及专业与就业相关性会对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造成较大影响。高校可进一步加强留学生专业选择引导,引导留学生在华获得更高的学历,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并进行就业引导,不仅可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而且可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关键词: 留学生; 就业意愿; 高校教育; 影响因素; 就业意愿预测

中图分类号: G648.9; F2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6.020

一、 问题的提出与已有研究概况

理论与实践均已证明,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加強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和利用,促进国际人才投身中国的发展与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至关重要[1]。

目前,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情况整体比较乐观,但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使留学生人才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根据全国范围的留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约有63.32%的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11.84%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其余的则是就业意愿暂未确定的学生[2],就目前调查数据来看,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现象。但外国留学生在华工作区域有很强的城市聚集化特征,大多数留学生选择在华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一线城市,而愿意在国内相对欠发达地区工作的留学生比例则较低;此外,选择在华就业的留学生大都来自发展中国家,而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工作往往是他们首要选择,导致一部分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留学生资源流失[3],这些问题使得在华留学生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4]。因此,如何提高留学生在华就业的意愿,如何吸引更多来自先进发达国家的优秀留学生在华工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5]。

现有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研究成果大多从留学生法律政策和留学生个人视角来探究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留学生法律政策的完善程度,不完善的配套法律、繁琐的相关手续、分散的行政管理权限、不完善的签证制度、高门槛的永久居住权申请条件等,都将造成留学生在华就业难度提高从而导致其在华就业意愿降低[6]。第二类是留学生自身及家庭情况,是否有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被认为是留学生是否倾向于在华就业的影响因素之一[7],原生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也会影响留学生就业意愿。第三类是国人对留学生在华就业的认可程度,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缺乏专业对口的工作[8]不仅导致国人普遍对留学生在华就业的认可度较低,而且导致留学生在华就业遇到的困难相较于国人难度更大。此外,缺少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使得留学生在华就业难上加难[9]。

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在华就业,实现更多外国留学生在华发展,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优化策略。如完善留学生法律政策和优化外交政策,一个相对完善、开放包容、灵活调整的法律能给与留学生在华就业最基本的权益保障和对未来的信心,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留学生在华就业的意愿;通过外交政策的支持,帮助来华留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并能减少毕业后到工作期间的迷惘阶段,让在华就业更加容易[10]。这些正确和灵活的法律和外交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外人才交流。有研究者认为,应为优秀的在华留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以减少和避免因自身和家庭经济原因对其在华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华工作往往意味着与国外家庭的联系会减少,如何让原生家庭生活存在困难的留学生能够对其家庭的维持不需要付出过多的心思,使其能够较长时间在华工作,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10],因此,为经济条件较差的优秀留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解决其后顾之忧,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优秀留学生在华的就业意愿。还有研究者认为,为提高国人对留学生在华就业的认可程度,可以通过媒体让国人了解给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留学生事迹,以提高留学生在华身份地位认同感,减少因身份而造成的偏见,从而降低留学生在华就业的难度[11]。此外,对于阻碍留学生在华就业的因素,如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缺乏专业对口的工作[8],高校可以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开展更多的校企合作,为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使得留学生更好地满足中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并不断地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并融入中国社会,从而增强其在华就业的意愿[12-13]。

综上可知,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学生个人特征以及外部宏观因素两个方面,鲜有从高校教育视角来探讨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系统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留学生个体特征、高校教育过程和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均会作用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作为教育研究者,则更需要关注留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教育对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作用成效。故本文以高校教育为切入点,探讨留学生来华留学背景、在华学习情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因素如何影响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以期不断提升留学生在华就业的意愿和水平,满足国家增强人才储备和优化人才结构的需要。

二、 研究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源于2022年湖北省七所高校留学生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涵盖来华留学生个体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来华留学动机、在华学习状况与在华就业意愿等主题,数据收集截至日期为2023年6月9日,累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58份,其中有效问卷142份,回收率为79%,有效率为89.9%。此次调查面向全球来华留学生,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跨文化差异影响,在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前通过开展探索性的访谈,采用英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以保证调查对象对题项的一致认知。有效样本中亚洲占57.7%、非洲占32.4%、欧美占9.9%。从性别看,男性占57.7%、女性占42.3%。从在华就业意愿来看,选择毕业后在华就业的占66.2%,尚在考虑就业的占7.8%,毕业后回国就业的占26%。

(二) 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为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以毕业后在华就业选择为标准划分为三类变量,即来华留学毕业后选择在华就业、就业地仍在考虑与选择回国就业三种类型。

解释变量中的来华留学动机,根据来华留学生对题项“你选择来中国留学原因”的回答,将“有政府合作计划支持”或者“‘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归为政府支持,将“国内教育机会有限,希望接受中国更高质量的教育”和“不满于原有的生活环境,希望通过出国远离原有生活空间”归为不满国內现状,将“中国发展前景好,希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薪资收入”和“向往国外文化环境,希望能够增加见识、开拓眼界”归为向往国外生活和其他动机四类,属于无序分类变量。其他解释变量包括:(1)来华留学年限,依据“你来华留学的年数”,划分为2年以下、2~4年和4年以上三个年数段,属于有序分类变量,以大于4年为参照组;(2)性别,属于无序分类变量,以男性为参照组;(3)国籍所在洲,操作化为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属于无序分类变量,以欧洲和美洲为参照组;(4)就读学校排名,主要包括1~100名、101~200名、大于200名三类,属于有序分类变量,以大于200名為参照组;(5)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操作化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他五类,属于有序分类变量,以其他为参照组;(6)主修专业,主要包括经济金融以及商业管理相关专业、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社会科学以及文学相关专业、机械工程及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医疗护理相关专业、其他专业六类,属于无序分类变量,以其他专业为参照组;(7)专业与就业相关程度,操作化为无关和有关,属于无序分类变量,以有关为参照组;(8)学分绩点,主要包括2.5以下、2.5~3.5、3.5以上,属于有序分类变量,以3.5以上为参照组;(9)不及格科目数,操作化为从未有过、1~2门、3~5门、5门以上,属于有序分类变量,以5门以上为参照组;(10)实习经历,操作化为无和有,属于无序分类变量,以有为参照组。各变量详细说明及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1。

(三) 模型与研究方法

由于因变量就业意愿是三分变量,即毕业后将在华就业、毕业后就业地仍在考虑中与毕业后将回国就业,采用Multinomial Logit Model回归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出影响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原因,并挑选出对意愿影响较大的因素[14],故本文采用该模型探讨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Multinomial Logit Model回归模型的一般表述是,对于有j=1,2…,J类无序分类被解释变量,如果把第J类选项作为参照组,其它J-1类发生的概率比可以通过公式(1)中Logit形式表达为:

lnPy=j|xPy=J|x=αj+∑ki=1βjiXi,i=1,2,…,k;j=1,2,…,J-1(1)

结合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公式(1)可以理解为:j代表毕业后将在华就业、毕业后就业地仍在考虑和毕业后回国就业;参照项J代表毕业后回国就业;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1≤k≤11;Xi为解释变量,i=1,2,…,11。这样,以毕业后回国就业为参照组,研究模型将被解释变量分成两个类别Logit模式,第一类为影响在华就业与回国就业概率比的Logit回归模型,见公式(2),第二类为影响尚在考虑就业地与回国就业概率比的Logit回归模型,见公式(3),用毕业后回国就业这一变量搭建起三分类变量之间的联系。

lnp在华就业p回国就业=α在华就业+∑ki=1β在华就业Xi(2)

lnp就业地仍在考虑p回国就业=α就业地仍在考虑+∑ki=1β就业地仍在考虑Xi(3)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 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现状

总体而言,53.52%的来华留学生表示愿意在华就业。表2比较了不同来华年限的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现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存在显著(χ2=13.669,p=0.01)的年限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来华年限少于两年的留学生有41%选择在华就业,来华年限在两年以上且四年以下的留学生有60%选择在华就业,而来华年限大于四年的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非常强烈,有80%选择在华就业。这说明在华学习、生活时间越长,在华就业的意愿就越强烈。

总体而言,66.20%的来华留学生表示愿意在华就业。表3比较了不同国籍所在洲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现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存在显著(χ2=12.588,p=0.01)的区域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亚洲与非洲的来华留学生,国籍归属于欧洲和美洲的来华留学生只有不到30%表示愿意在华就业。

(二) 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在建立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过程中,考虑到来华留学动机、来华年限、就读学校排名等解释变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导致解释变量不能很好地反映被解释变量的真实情况,本文选择方差膨胀因子法(VIF)来诊断和解决该问题。方差膨胀因子法(VIF)不仅能清楚地筛选出存在共线性的解释变量,而且可以快速地找出引起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并剔除,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挑选出较为独立的解释变量。通常情况下,VIF值大于5说明解释变量存在共线性问题,本文将表4所示的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中VIF值大于5的解释变量,即来华留学动机、来华留学年限、学分绩点、不及格科目数、性别、国籍所在的洲剔除后,重新建立了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的χ2=80.609,显著水平p=0.000(小于1%),考克斯-斯奈尔、内戈尔科和麦克法登三个伪R2系数分别为0.782、1.000、1.000,这些信息说明重新建立的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从新建模型的解释变量的似然比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如表5所示,该模型所选择的五个解释变量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说明这些解释变量对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就读学校排名、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主修专业、专业与就业相关性、实习经历对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本研究将上述五个解释变量纳入影响在华就业与回国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与回国就业概率比的Logit回归模型中,分别针对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回国就业作为参考类别,其系数均为0。“其他主修专业”“有实习经历”“其他学历”“就读学校排名在200名以后”“专业与就业相关”分别作为其相应解释变量中的参照类别,其系数也为0。表6中B值的正负和绝对值大小分别反映了对应变量的变化对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概率比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根据表6从主修专业、实习经历、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就读学校排名、专业与就业相关性五个方面说明对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1.主修专业。就经济金融以及商业管理相关专业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0.261,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154,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2和0.008,说明该专业对选择在华就业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负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该专业更倾向于在华就业,参照组其他专业更倾向于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金融以及商业管理相关专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其他专业的1.3倍、0.86倍。就社会科学以及文学相关专业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1.201,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167,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9和0.004,说明该专业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负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该专业更倾向于回国就业,参照组专业更倾向于尚在考虑就业地和在华就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科学以及文学相关专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其他专业的0.3倍、0.85倍。就医疗护理相关专业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0.052,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012,其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说明该专业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无显著影响。就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1.667,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5,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6和0.02,说明该专业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该专业更倾向于在华就业或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专业的5.3倍、1.7倍。就机械工程及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0.4,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25,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12和0.008,说明该专业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该专业更倾向于在华就业或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机械工程及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专业的1.5倍、1.3倍。

2.实习经历。就实习经历来说,选择在华就业的B值为-0.09,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35,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和0.001,说明实习经历对选择在华就业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有实习经历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在华就业,无实习经历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实习经历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有实习经历的0.91倍、1.42倍。

3.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就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专科来說,在华就业的B值为-0.82,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201,其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说明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专科的来华留学生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无显著的影响。

就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本科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0.425,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248,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12和0.008,说明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本科对选择在华就业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负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本科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在华就业,参照组其他学历更倾向于回国就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本科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其他学历的1.5倍、1.3倍。

就硕士研究生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1.682,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325,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1和0.007,说明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硕士研究生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硕士研究生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硕士研究生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其他学历的1.7倍、1.4倍。

就博士研究生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0.597,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189,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和0.02,说明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博士研究生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博士研究生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为博士研究生选择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其他学历的1.8倍、1.2倍。

4.就读学校排名。就就读学校排名为前100名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0.965,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371,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1和0.004,说明就读学校排名为前100名的来华留学生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就读学校排名为前100名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在华就业或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就读学校排名为大于200名的2.6倍、1.5倍。就就读学校排名为101至200名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0.53,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382,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21和0.035,说明就读学校排名为101至200名的来华留学生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就读学校排名为101至200名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在华就业或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发生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就读学校排名为大于200名的1.6倍、1.5倍。

5.专业与就业相关性。就所学专业与就业相关性来说,在华就业的B值为2.541,尚在考虑就业地的B值为0.256,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和0.001,说明专业与就业存在相关性对选择在华就业和尚在考虑就业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于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而言,所学专业与就业存在相关性的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在华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发生概率分别是参照组所学专业与就业无相关性的12.7倍、1.3倍。

综上所述,经济金融以及商业管理、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机械工程及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来华留学生更倾向于在华就业;来华留学生拥有实习经历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在华就业可能性;就读学校排名越靠前的来华留学生越倾向于选择在华就业;来华攻读学历越高的留学生越倾向于选择在华就业。

(三) 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预测

为了动态、准确预测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集,结合实证研究所得出的对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影响较大的因素和参数估计结果,设计出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预测模型,并验证了其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预测模型设计首先以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为参照组,用G3表示,并将其解释变量权重设置为0,即G3=0。然后,用G1表示毕业后回国就业与在华就业对比组中的解释变量权重,如公式(4)所示;用G2表示毕业后就业地仍在考虑与在华就业对比组中的解释变量权重,如公式(5)所示。式中A代表主修专业,即经济金融以及商业管理、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机械工程及建筑工程、机械工程及建筑工程、医疗护理、其他相关专业,分别用A1至A6表示;B代表实习经历,包括无实习经历、有实习经历,分别用B1、B2表示;C代表攻读的最高学历学位,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他等五种情况,分别用C1至C5表示;D代表就读学校排名,分1至100、101至200、大于200名三种情况,分别用D1至D3表示;E代表专业与就业相关性,分无关、有关两种情况,分别用E1、E2表示,这些变量均为0~1变量,0表示不选,1表示选中。

G1=ln(P1/P3)=25.848-36.226A1-33.801A2-28.479A3-37.113A4+52.494A5+

57.737B1-10.174C1-17.931C2-4.834C3-17.164C4-1.962D1-1.672D2-3.669D3-

26.497D4-86.019D5+48.217E1+57.188E2(4)

G2=ln(P2/P3)=35.014-62.152A1-31.411A2-42.770A3-39.790A4+84.914A5+

9.423B1-19.259C1-43.821C2-34.543C3-70.679C4+19.232D1+30.542D2+

23.540D3+2.348D4-59.593D5+44.616E1+72.878E2(5)

根据所设计的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预测模型,首先可以计算出受访者G1、G2、G3的值,然后代入公式(6)(7)(8)中,最终可得到在华留学生就业意愿的预测概率,其中P1为回国就业的概率,P2为有可能在华就业的概率,P3是一定在华就业的概率。

P1=exp(G1)/[exp(G1)+exp(G2)+exp(G3)](6)

P2=exp(G2)/[exp(G1)+exp(G2)+exp(G3)](7)

P3=exp(G3)/[exp(G1)+exp(G2)+exp(G3)](8)

計算结果中,若P1最大,则可认为该留学生毕业后大概率选择回国就业;若P2最大,则表示该留学生毕业后大概率尚在考虑就业地;若P3最大,则意味该留学生毕业后大概率选择在华就业。

本文采用预测值与实际值比对方法验证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预测模型的准确度。首先将真实数据输入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预测模型中获得预测值,然后再与实际值进行比对,其结果如表7所示。该表中第一列的1、2、3分别表示实际数据中毕业后回国就业、尚在考虑就业地、在华就业,第二、三、四列则是相应的预测值。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0.6%,预测结果良好;预测毕业后回国就业的准确率达到92.7%,预测在华就业的准确率达到62.5%。

此外,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预测模型的ROC曲线如图1所示,从ROC曲线上也可以直观地看出:曲线靠近左上角,说明所设计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

四、 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提升策略

为了培养更多认同中国发展理念、有志于投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优秀来华留学生,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如下策略以提升优秀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引导更多优秀留学生在华工作[15]。

其一,提高留学生来华就读高校排名等准入门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加之国家和高校对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求学。2017年,我国来华留学生总数达到489,200名,与2000年的52,150名相比,不到2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十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16]。

在来华留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有些高校对来华留学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外形象的窗口,是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的政治属性层面,忽略了来华留学生的人才资源属性,导致一味追求国际学生比例,降低招生门槛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17],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地扩大规模”。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并完善招收高水平留学生的鼓励政策,如提高留学生来华就读高校排名等准入门槛,并激励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际教育和研究环境,从而更多吸引高素质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深造,获得更多的优质国际人才资源。另外,提高允许招收留学生高校排名的门槛,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多招收留学生,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低生源质量的留学生来华就读的现象,避免来华学习欲望或在华就业意愿不强烈的留学生占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促进高校重视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属性,严把录取关,实现高校国际教育提质增效,从而维护国家教育的声誉和教育权利的平等。

其二,积极引导留学生主修专业选择。

主修专业的选择是影响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可以通过不同载体让来华留学生在入校前了解主修专业的培养计划、学习内容与进度、教师队伍、未来就业前景与方向等,从而稳定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情绪、激发其钻研专业的热情和巩固其专业思想。高校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主修专业的就业宣传和引导工作,就业宣传不能仅停留在对来华留学生“留在中国就业”的口号宣传层面,而是引导来华留学生清晰地了解中国目前有哪些领域对哪些专业国际人才的具体需求。如设立主修专业就业资讯平台,内容不仅包括就业需求最新信息,而且包括国家和地方就业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还包括就业岗位申请的流程与方式等。主修专业就业资讯平台可以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开设网络主页、官方微信公众号,并以线下讲座、宣讲会、招聘会的形式予以辅助[18]。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修专业就业资讯平台,提供主修专业选择与学习建议,并向来华留学生普及不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帮助其选择到好就业、就业好的专业,减少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就业的难度,不断提高他们在华就业的认知,激发他们在华就业的热情,增强他们在华就业的意愿和信心。

其三,增加来华留学生的实习经历。

研究结果表明,有实习经历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的可能性是没有实习经验的来华留学生的1.1倍,即拥有丰富的在华实习经历将极大程度地提高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的可能性。为了增加来华留学生实习经历,高校可向留学生提供专业“必须的”与来华留学生“自行选择的”两类实习,“专业必须的实习”立足于满足未来就业单位所需的知识应用与技能拓展,让来华留学生在留学阶段有机会体验与熟悉本专业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与岗位;而“自行选择的实习”则立足于提高来华留学生自身素质的机会。高校的专业院系可以开发专业必须的实习课程辅导体系,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来华留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帮助其熟悉毕业后想要从事的行业、工作岗位内容、工作流程与技能要求等。高校还可以通过健全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将来华留学的留学生道德素养、身心素质教育和个体就业发展等落到“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才培养的实处[19]。另外,高校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对接与来华留学生主修专业相关性较强的企事业单位、定期召开宣讲会、招聘会等交流活动,以提供更多的两类实习机会帮助有实习需求的留学生进行统一申請,并建立实习鼓励计划,从而有效推动来华留学生实习的行动[20]。

其四,提升来华留学生攻读的最高学历。

研究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攻读的最高学历分别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选择在华就业的概率分别是参照组其他学历的1.5倍、1.7倍、1.8倍,即学历越高的来华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华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而言,高校排名越靠前,其拥有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就越多,因而这些高校也越被来华留学生认为是好的学校。因此,选择就读更好的学校、追求更高学历,会使得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的意愿更强。高校应鼓励优秀留学生努力获得更高学历,进入更好的学校,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将留学生培养成高质量人才,让其能在更需要的领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21]。为此,高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优秀来华留学生事迹宣讲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来激励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继续深造,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升学规划。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课程体系,高校不仅要牢牢把稳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方向,而且要持续加强来华留学生专业课程的建设,还要积极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培养,帮助来华留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读懂中国,成为中国所需要的高质量国际人才。

其五,增强来华留学生专业与就业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所学专业与就业存在相关性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在华就业的可能性是所学专业与就业无相关性的来华留学生的12.7倍。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强来华留学生专业与就业相关性,如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态势,科学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活动,充分体现出其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智慧性,并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引导与帮助来华留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招聘需求高度匹配。再如,将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与国内大学生就业工作整合,这样可以鼓励留学生关注所学专业与工作的相关度,选择与专业相关度更大的工作,帮助留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充分规划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从而进行针对性学习与实习[22],避免毕业后工作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另外,可根据留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进行不同的支持,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方便留学生了解工作,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降低来华留学生找工作的难度[23-24]。高校增强来华留学生专业与就业相关性,不仅能推动对来华留学生的生涯规划问题进行思考,还能促进工作内容的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

高校教育质量是影响来华留学生就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高校可以通过提高留学生来华就读高校排名等准入门槛、积极引导留学生主修专业选择、增加来华留学生实习经历、提升来华留学生攻读的最高学历与增强来华留学生专业与就业的关联等措施提升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帮助国家提高对优秀留学生人才资源的利用程度,使得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获得强有力的支撑[25-26]。

[参考文献]

[1]  刘扬.王慧.孔繁盛.外国学生缘何留学中国[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38-40

[2] 苗绿.曲梅.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20-49

[3] 徐瑞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6):96-99.

[4] 杜桂英,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67-70.

[5] 程怡青.汤晶晶.刘金金.中医药留学生就业意愿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13):52-54.

[6] 徐艷文.在美留学生就业遇四大难题[J].职业,2014(7):34-35.

[7] 杨佳乐.组织学术职业支持是否影响博士生就业意愿[J].中国高教研究,2020(4):44-45.

[8] 李静超.关于英美留学生专业对口就业与职业满意度的研究[J].山西青年,2021(3):72-73.

[9] 杨雪,李丽.留学生就业的双重困局[J].神州学人,2014(4):14-16.

[10]谭洁.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就业意向调查[J].世界教育信息,2019(21):55-60.

[11]徐楠楠.关于留学生就业的现状调查:探求留学人员的社会身份定位[J].新作文教研,2018(10):274-275.

[12]李怡.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神州学人,2021(11):40-44.

[13]伯顿.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徐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3.

[14]包水梅.作为方法论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12(5):1-7.

[15]刘雨嘉.在华外国留学生就业管理制度浅析[J].长春师范大学报,2022(3):143-147.

[16]陈宝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EB/OL].(2017-10-22)[2023-04-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11/17zt11_yw/201710/t20171024_317275.html.

[17]许涛.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17(8):4-6.

[18]吉琳玄.来华留学生留学动机及就业意向研究:以天津大学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23:1-7.

[19]程伟华,张海滨,董维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64-71.

[20]陆媛,吴丹.新时期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20,33(12):28-34.

[21]MARINO R.C.,The Influence of Specialization-Specific Supervision on School Counselors Perceptions of Preparedness,Professional Identity,and Perceived Supervisor Effectiveness[D].New Orleans: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2011:164-168.

[22]任耕田.为来华留学生做好学业与就业规划[J].神州学人,2020(02):30-31.

[23]吴丹.高校构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探究[J].大学教育,2018(2):37-39.

[24]董雯宁.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0(23):46-47.

[25]李冰.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02):86-89.

[26]夏子烨.李越.影响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结构性因素与政策建议[J].商业观察,2020(02):189-192.

(责任编辑 文 格)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Outstanding Overseas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in China

ZHU Jiang-bin

(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diplomatic strategies proposed by China,such as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have been advancing in depth,increasing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who understand both China and the world.Based on the sample survey data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study takes college education as the entry point,and use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ollege education,so 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verseas students employment in China,and the employment forecasting mode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is also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Universities ranking,major,internship experience,the highest degre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jor and employment will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work in Chin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further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jor selection,guid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obtain higher degrees in China,provide more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and provide employment guidance,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but also serve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overseas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higher edu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employment intention forecast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留学生影响因素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