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思考

2023-03-11杨影王成家孙莉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7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职业

文/杨影 王成家 孙莉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重点,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等同化现象普遍存在,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育体系缺乏整体联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未形成体系化设计。因此,无法给予学生在自我探索、职业认知、未来规划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主动成长与发展的意识,具体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分析如下。

学校层面。教育意识薄弱。近年来,各地区各高校采取不同措施推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按照教育部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的整个教学计划。但是实际在政策、资金、人员的投入上较少,更多高校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关注最后的就业率问题,认为只要最后学生的就业率高就完成了人才培养任务,而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未来发展缺少关注,对于学生的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重视不够,以至于学生对自身定位不清晰,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足。目前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教师是以就业工作一线工作人员、学院副书记、辅导员为主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即使有些高校成立专职的部门,但是人员配备仍然不足。而辅导员往往身兼多职,不光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还要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从教学的投入性、专业性上存在不足。虽然他们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但是缺少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很难在教学质量方面达到理想、满意的效果。教育教学未形成本土化。随着社会对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多数高校工作的重心也转移到学生应用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教育上,而在职业生涯教育教学上缺少与本校具体情况的结合。所开设的课程过于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传授,没有区分专业性的不同,使学生对本专业与社会职能认知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对学生日后职业的发展缺少积极作用。这种理论化、形式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缺少对自身和社会职能的认知,以致在就业中缺少判断是否为适合自己的工作。

学生层面。职业规划缺乏主动性。大学生主动发展、主动成长的意识直接决定学生的行为,是影响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我国目前缺少初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很多大学生将考入大学作为人生目标。在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应用上尚缺乏主动规划的意识。部分学生根据课程的学习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具有不明确性或者在实行过程中没有坚持目标。这样,由于主观认识不够、客观上教育效果有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对较弱。生涯规划与行动路径脱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根据自身情况,初步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但在实践中往往走捷径或者流于形式,例如社会实践环节的职业体验,许多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能够利用实践机会更好地去了解相关工作。学校在后期教育的引导过程中,没有注重规划本身和行动路径的统一,没有对学生进行实施路径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行动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考核和调整。

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但是由于上述主客观原因的存在,职业生涯教育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学校在分析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客观现状的基础上,对于构建“全过程—分阶段—系统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实践进行了尝试。

全程化教育,实现就业育人全覆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但是在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有侧重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用好“第一课堂”,实现就业育人的全覆盖。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做到分阶段、有重点、阶梯上升,使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始终贯穿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分段式教育,满足学生各阶段成长需要。大一阶段,适应期教育。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自我探索”主题教育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月活动,指导学生及时转变角色,积极适应大学生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探索期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探索就业方向,逐步提升职业素养,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大三阶段,尝试期教育。侧重就业能力指导和对社会需求状况的认知,修正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决策,重点解决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鼓励学生通过选修、参加培训等方式和途径,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四阶段,过渡期教育。根据毕业生就业意愿,整合校内外资源,对毕业生进行分类、精准就业指导。

实践路径系统化,保障育人效果。加强系统化课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核心是课程建设,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各高校可以探索和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形成针对本校专业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职业生涯课程体系上建立分年级指导框架:低年级学生中侧重讲授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自我认知、就业取向分析等内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侧重讲授职业道德、求职的思想与心理准备、求职的基本程序、就业政策与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等内容。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比较强,对从事该工作的教师要求也比较高。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拔具有丰富的就业工作经验、职业生涯教育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师,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通过培训、工作沙龙,邀请校内外督导,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寻找思路。也可以组织举办课程教学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设立生涯教育研究专项,充分调动师资队伍的积极性,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打造精准化咨询服务体系。每个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依赖的具体条件都各有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个性化。系统化的授课,可以普及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大学生在面对择业问题上的定位和具体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例如职业决策困难、职业价值观不清晰等问题也会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所以高校可以在相关部门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以生涯教育中心教师为主,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职业咨询团队,通过“一对一”咨询方式为对特定的学生个体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增强他们的职业认知和情感体验。咨询师从简历修改、面试技巧、职业决策等方面对学生开展一对一专业化辅导,帮助学生强化实战技巧。也可以依托咨询室开展相关的行业资讯、岗位胜任、职场适应等主题的团体辅导咨询。开发多元化实践载体。各二级学院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实习、实训、企业调研等训练,检验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邀请用人单位专家、优秀校友等分专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系列讲座,提高学生职业定位能力。对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公务员考试、留学、职业能力提升等培训讲座,精准分类指导。开展系列竞赛活动,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嘉年华活动、简历制作大赛、职场礼仪大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走入社会,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重需求。高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遵循个体性、差异性,运用全程系统化的理念,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