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策略分析
2023-03-11布英塔
摘要:本文以智慧校园为切入点,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必然性及现状,重点剖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策略,可围绕五个方面实施,分别为顶层设计、搭建智慧校园建设体系架构、统筹管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有序落实、明晰板块,同时丰富智慧校园建设多元内容、强化保障、构建开放性网络及专业队伍、融合发展,保障数据安全,倡导合作共赢。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策略
引言
高校校园建设作为教育领域体制改革的基础内容,应紧跟互联网发展潮流,实现校园建设模式的积极转变及更新。在党和国家推动以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背景下,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如火如荼。传统高校中的独立内部管理部门、应用体系及网络设备都逐渐被智能化、集成化的智慧校园所替代。本研究深入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校园构建,有利于突破智慧校园建设瓶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1. 智慧校园概述
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中明确了智慧校园的定义,指以传感器网络及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校园基础设施,以及部署在数据中心内云端服务器上的智慧化软件系统所共同组成的内容。智慧校园以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云端技术作为基础,并以信息化平台、移动终端等为重要载体来开展校园管理活动,有效地为高校现代化管理探寻出新的发展思路[1]。追溯其发展历程,智慧校园概念于2010年形成并逐渐成为完善的科技术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升级。智慧校园具备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个性化服务。指能基于师生不同角色定位制定相應校园服务;第二,管理性。指信息网络和校园管理结合,并提升管理效率;第三,综合性。智慧校园的建设能依托互联网系统强化高校和外界间的联系,构建联动综合性的教育机制。近年来,关于推动教育数字化相关规范指导文件,如《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等,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及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方向。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必然性
首先,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道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建设智慧校园是必然趋势。2016年,教育部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强调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要朝着信息化的方法发展。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高校要加快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构建泛在的网络学习空间。高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智慧校园的后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其次,智慧校园有现代互联网技术提供支撑。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也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例如国内许多高校构建了以云端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体系,充分证明智慧校园建设必要性。互联网技术很大程度提升了高校处理及整合各种数据的能力,可实现对高校学生行为习惯、认知的数据管理,由此需要建立智慧校园的相关教育机制。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智慧校园建设系统单一。部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仍然存在单一性、独立性及按需建设问题,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管理工作智慧化。建设系统单一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未能整体推进,最终造成高校智慧校园存在信息孤岛、日常运营管理难度大、数据采集困难等后果。第二,智慧校园建设方向模糊。智慧校园建设属于复杂、长期的工程,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考验。高校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要制定相应智慧方案(如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办公、智慧学习),并发挥方案的引导作用。但部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较模糊,存在一定盲目性,会制约智慧校园建设效率提升[3]。第三,智慧校园建设专业性弱。智慧校园建设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提供支持保障。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即便是人员数量充足,但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融合认知度不高,缺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能力,导致未能从专业性角度来积极引领智慧校园建设。
4.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策略
4.1 顶层设计,搭建智慧校园建设体系架构
互联网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明确建设思路并搭建建设体系架构。一方面,智慧校园建设思路要紧扣四点,分别是建立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并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及实现业务协同、搭建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体系架构。进一步细分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4.1.1 感知层
该层主要提供智能手机、电脑及平板等不同类型端口接入,确保智慧终端泛在可连续,及时采集高校内的人员、社会、环境、活动等信息。
4.1.2 展示层
该层负责展示高校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联结,实现互联互通[4]。
4.1.3 服务提供层
该层属于智慧校园的“业务中心”,涵盖诸如教学、科研、办公、财务、后勤、网络、学工等不同层面的服务工作,且不同业务间深度融合开放共享,形成优良的智慧校园服务环境。
4.1.4 基础支撑层
该层中主要包含身份认证系统、即时通信、消息中心、报表中心内容,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确保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稳定可靠。
4.1.5 数据层
该层负责对智慧校园相关数据集中化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数据的写入、挖掘、分析、发布、存储,搜集并整合高校内环境、活动、业务所囊括的数据信息,为智慧校园的教学工作及服务工作提供权威数据支持。
4.2 统筹管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有序落实
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循序渐进地实施,提前制定方案确保全方位推进。
第一,要明确智慧校园建设的运营管理目标。智慧校园建设要将管理重点放在校园安全、教务管理、师生健康、教学辅助上,并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来开展建设工作。只有确保目标明确化、设定合理化,方可更好地引导智慧校园建设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行。
第二,强化高效能技术应用。互联网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创新高效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高校也要加强对相应物联网设备的引进及使用。设备性能完善且具备专业性、独立性,不仅能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率,还能实现对高校环境安全的有效监管和预警。
第三,统筹部署。针对上文提出的部分高校智慧校园存在的信息孤岛、运营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需要由高校建设统一的管理部门来牵头,并以该部门作为“总负责”部门,强有力地引导高校各下级管理部门工作规划落实。通过牵头部门引导,能明确重点、强化目標,防止智慧校园实际规划及推进建设中存在问题。高校要予以牵头的总负责部门相应权限,并确保该部门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中能得到多维度支持,提升整体建设管理水平。
以西安邮电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牢牢把握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工作试点的三个关键,不仅积极打造出智慧校园建设“样板工程”并逐步改进,还强化高校内部沟通协调,实现统筹兼顾、步调一致、有序推进的局面[5]。
4.3 明晰板块,丰富智慧校园建设多元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结合智慧校园的不同板块来制定相应建设计划,逐渐丰富智慧校园内容,大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4.3.1 智慧校园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构建智慧校园的核心要素,掌握着智慧校园整体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及水平。高校通常会将该数据中心直接架构在市场中发展成熟的云平台上,并结合校园实际设置登录系统、安全认证、服务入口等。
4.3.2 智慧校园手机APP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用移动终端作为载体,以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利用共享平台来实现师生互动,并用App端口跟踪智慧校园建设动态,便于提升相应软件系统维护管理的成效。以杭州师范大学智慧校园APP为例,其中包括协同办公、教学科研、学生事务、图书信息、校园文化等内容。
4.3.3 智慧校园管理
该板块涵盖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数个管理系统,和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紧密联系。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强大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能实现对校园内管理信息的及时反馈,并将人员出入管控、住宿管理及家校互通等系统进行集成,有效减少校园管理盲点,为师生营造更健康安全的智慧校园环境。
4.3.4 智慧校园教学
智慧教学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展现出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利用互联网能实现师生在线沟通,并用线上教学、线上选课、线上提交作业、线上答疑等方式提升教学效率。智慧教学资源利用可围绕MOOC、SPOC、课程直播,为学生打造出智慧教室,全过程跟踪学生学习行为,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推送对应教学资源。
4.4 强化保障,构建开放性网络及专业队伍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具备坚实保障,以下从网络系统、技术、人才队伍来分析。
其一,要构建开放性的网络系统。高校要创建以云端为基础的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来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发挥助推力及载体作用。高校要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利用校园App、微信公众号、微博互动社区等平台,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中实现互动。教师也可将教学资源及时上传到该系统中,便于学生下载学习,发挥教育功能。利用开放性网络为学生打造宽松舒适的校园学习交流氛围,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校园服务管理水平及效率。
其二,要建设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高校要强化技术及人才的引进,并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部分高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并无太大优势,就需要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及培训。不仅要引进高素质的IT人才来提供服务,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结构,还要加强对高校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培训考核,巩固并稳定智慧校园建设基层管理,促使人员朝专职化方向发展,逐渐成为骨干力量。实际培训中可利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分享会等方式来提升人才队伍技能,从而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的专业性。此外高校可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一盘棋”建设模式,促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积极顺畅变革。
4.5 融合发展,保障数据安全,倡导合作共赢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是把“双刃剑”,虽然能切实地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带来便利,但也需考虑到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智慧校园建设缺乏数据安全保障如同“刀刃向内”,很可能造成公共信息丢失、师生信息泄漏、重要资料被损坏、专利知识被偷窃的严重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须立足于安全二字,可采取的策略如下:(1)落实网络安全领导及具体职责;(2)落实网络数据管理制度,对智慧校园的网络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数据分级分类管理;(3)开展日常数据资产梳理;(4)安全风险排查整改的常态化发展;(5)排查智慧校园建设网络、系统、设备存在的漏洞隐患,优化安全防护策略,如使用堡垒机登录、日志审计等设备的访问限制等。在常规运用防火墙、WAF、IPS等安全防护基础上,再联合其他新型有效的安全项目,如反向代理等来提供安全保障[6]。
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还要敢于融合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智慧校园建设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网络兴趣,抢占网络新高地。高校可尝试和其他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实现账号共享、软件互助、功能互通。例如“Aruba与神州数码携手共建智慧校园”“九思软件携手合永道助力高校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均能推动智慧校园的深入普及与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实现创新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强化高校的集中式管理,更便捷、迅速地处理高校管理中不同形式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和5G技术发展,智慧校园逐渐在各大高校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经本次研究总结,当前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存在系统单一、方向模糊、专业性弱等问题;立足于互联网大背景,各大高校要围绕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明晰板块、强化保障、融合发展等五方面采取策略,以校园建设智能化、创新化、现代化、安全化为准绳,精心打造完善的智慧型校园。
参考文献:
[1]殷新.一卡通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评《教育大数据视域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31.
[2]邢伟寅,钟乐海,查玲,等.浅析大数据处理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评《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现代雷达,2021,43(7):106.
[3]邓伟.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41(17):249.
[4]乔沛昕,李红波,魏冬雨.互联网+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新形态[J].教育探索,2019,(5):63-68.
[5]李有增,曾浩.基于学生行为分析模型的高校智慧校园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7):33-38.
[6]陈光海,汪应,黄华.“互联网+智慧校园教学资源基础支撑平台”的立体架构及应用[J].教育探索,2018,(2):57-61.
作者简介:布英塔,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