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信托机制的数字信用运营模型研究
2023-03-11赵家驰郭树行
赵家驰 郭树行
摘要:我国产业互联网逐渐走向产融一体的新发展阶段,如何构建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可信供应链金融成为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建设提出一种面向信托机制的数字信用运营管理框架。首先,将企业在产业互联网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数据资信;其次,仿照传统的信托模式,在中小微企业产生借贷需要而缺少信用担保时,由信托方对企业的数据资信进行评估管理,形成信用资产;最后,企业以数据资信形成的信用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借贷融资。通过对当前产业互联网的典型发展进行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框架总体吻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具备研究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信托;供应链金融;数据资信;信用资产
引言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日趋加快。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难题,由于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缺乏完善的信用记录,使得企业的融资贷款变得困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导致,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使得依靠企业信用数据刻画企业信用画像成为可能[1]。随着产业互联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众多高科技互联网公司不断向企业提供低门槛的数字化转型工具和平台。在2021年的调查中显示,中小微企业的GDP贡献超过60%,就业吸纳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79%,企业数量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9%[2]。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下的必然趋势。为了减少所承担的风险,很多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选择同时扩展其他业务,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参与并形成了多条产业链。数据作为数字经济中的核心生产要素,伴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生态中的基本单元,数字生态的模式补充了中小微企业多元化发展中创新能力的不足。
1. 信用信托发展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个产业链逐渐积累了基于所在平台的资信评估数据和信用数据,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云支付、云计算、区块链等工具,使企业的融资交易等都可以通过线上完成[3],这也为供应链中的信用评估积累了可靠的数据。过去,评定信用主体主要考察产业政策与监管措施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基本的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发展战略、财务实力等企业内部因素,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很难获得银行授信,无法解决自身资金短缺问题[4],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把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合二为一,扩大了银行的评价范围,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评估质量下降。
传统的信贷与商品交易大都依托于“银行信用”,主要以银行为中介,而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当中,互联网金融机构取代了银行,成为服务的提供方,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市场对信用主体的评级要求。供应链当中的下游企业往往涉及多个产业,参与构建了多个产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各产业互联网在互联网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信。为促进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有必要完善信贷的服务模式,降低贷款难度和成本,同时控制风险,这就需要对企业运营所产生的分布式多元化的资信数据进行整合利用。由于银行并不受理企业线上数据资信,中小微企业在各个产业互联网所积累的数据资信的有效利用,需要寻找第三方进行合理的整合存储,引入信托方依托数字经济和风险评估模型为整个供应链设计新的信用评估模式和信用资产评级标准,借助第三方信托方对数据资信进行存储和使用。
2. 基于信托的供应链金融IMTFR模型
2.1 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评估模型
从中小微企业参与的产业互联网获取数据资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线上经营数据:企业网络经营数据、企业销售额等在产业互联网经营中的历史数据,并与行业整体的数据水平进行比较。这一项主要衡量企业的经营与获利状况、市场占有份额等,从而综合评价企业的业务能力。
社会信用数据:企业运营商的社会信用数据、企业线上运营中的社会信用数据、用户评价等市场评价、企业的历史履约状况等,该项主要衡量借贷与融资的风险,以更大范围的数据衡量企业的信用等级。
企业当前财务状况:依据财务报表与银行数据获得企业当前的各项财务状况,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以及企业当前的订单量、存货状况、供货能力等,参照企业财务报表、历史经营数据等得到。
2.2 供应链运营模型
基于信用信托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由五方面构成:产业互联网、中小微企业、信托方(信托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管理机构,如图1所示。
2.2.1 原始数据资信的积累与评估
以中小微企业在多个产业互联网上的历史交易与经营数据、社会信用数据、现阶段财务状况,作为信用资产评估的原始积累,各产业互联网向信托方提供中小微企业的历史经营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由企业向信托方提供现阶段财务数据。由信托方对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与信用数据、财务状况进行整合,借助区块链等技术认证按照确定的规则形成企业的信用资产。
2.2.2 信用资产的使用
中小微企業融资借贷时进行申请,若企业缺少银行认可的担保或抵押措施,可申请信托方将自身信用资产作为借贷担保。金融机构从信托方获得该企业的信用资产后审核评估,达标后向企业提供借贷或融资金额。企业申请的额度大小取决于自身信用资产评估数额。
金融风险管理机构结合社会行业市场状况对信用资产和融资借贷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结合线上线下产业互联网运营状况变化,社会影响因素,对企业的借贷融资进行风险评估,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决策,降低风险损失。
2.2.3 信用资产的反馈
在完成借贷或融资后,银行将本次的借贷交易数据反馈给信托方,由信托方对企业信用资产进行再次评估。
基于区块链数据难以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的特点,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整合信用数据,财务状况可靠性强、真实性高。通过信托方对各企业的信用资产进行定期评估,不仅可以作为企业申请借贷以及融资的条件之一,也可以作为企业价值的一项认证。整个信托模式的运行由产业互联网、中小微企业、信托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五部分组成,形成IMTFR供应链金融模型。
3. 基于信用信托服务模式的发展
使用信用信托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企业的信用资产进行评估,从而划分不同的信用等级,根据信用资产在实际借贷融资当中的使用状况,确定信用资产在借贷融资中的担保抵押比率。
在新的信用信托模式下,由信用资产转化为实际借贷资金的比例和额度,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和行业状况进行确认。信用资产如何高效快速地量化,一方面依靠各方面数据的真实准确,另一方面需要依靠信托方的标准化评级,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借贷融资难度,使得各方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长期来看,以聚合资信为基础的信用信托模式需要经历数个发展过程。
3.1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产生聚合资信的基础,它以模式协同创新为核心,通过数字化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最终实现产业升级,以生产者为用户,将产业间的各个企业联系在一起,改造了生产和融资模式,实现提升效率和协同发展[5]。在发展中,将由产品生产网络、生产支持平台和消费服务网络等构成。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产业间边界将模糊化,供应链和生产服务将逐步向网络化升级。
3.2 中小微企业上云
根据2021腾讯云中小企业数字化增长峰会上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报告》,约有70%的中小企業有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接近80%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处于探索期和简单操作初期[6]。中小微企业需要选择适合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依托互联网科技公司实现营销转化。
3.3 构建聚合资信
聚合资信的建立依托于产业互联网中的云上数据,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下的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资源整合利用能力,有效整合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资金供需方等的数据资源,从而形成聚合资信。
3.4 发展信托体系
信托体系基于传统的信托机构,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信托服务模式的发展依赖于健全的信托体系。在新的服务模式下,信托机构将成为评估并产生信用资产的一方,对委托方企业进行信用的评估,将聚合资信整合评估量化为信用资产,从而成为企业申请融资贷款的依据和担保。
3.5 信用营销
信托体系的建立,将会对企业所积累的数据资信正式资产化,在另一方面将企业的诚信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信用资产量化将企业诚信这一无形资产量化,成为衡量企业的一个标准,企业的信用将会体现在信用资产当中。信用资产的评估也将促进企业信用营销的有效发展,使得整体的大环境信用可视化,降低行业信用营销的风险。
3.6 供应链的开发
供应链的形成基于围绕核心企业的一系列产业流程,在信托模式下,产业互联网整体将作为核心发挥供应链当中核心企业的作用,提供聚合资信。而信托方将作为制造商,依照聚合资信和其他数据生成信用资产,信用资产的最终用户是产生聚合资信的企业与接受信用资产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托服务体系下,这一供应链将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3.7 供应链产品的应用
信托服务模式下的供应链产品即为信用资产,信用资产将主要是作为缺少申请融资借贷抵押物的企业申请融资借贷的依据,在信托服务模式健全后,信用资产将与实际资产具有同等效力,信用资产的损失会对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造成损失。
3.8 风险跟踪与监控
传统借贷融资中小微企业很难得到银行授信的主要原因是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较低,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更关注中小企业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7]。对于信托服务模式下的风险跟踪与监控,依赖于建立新的风险评价模型。与传统风险评价模型不同的是,信托服务模式的数据资信部分依赖于企业的线上运营,线上运营的数据变化需要考虑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依靠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并与线下数据相结合,衡量整个行业的运营状况。在风险管理上,通过可追溯机制和共识机制降低风控后台人工监管的操作误差,对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进行确权来审核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产业互联网中的征信成本。
4. 模型例证
随着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和工具的发展成熟,信用评估的模型已经逐渐发展成熟[8],如基于传统技术的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判别分析模型[9][10],以及k最邻近、聚类、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型在实践当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11]。本文参考已有的信用评估模型提出一种运营机制假设,提出新型信托机制,为信用市场的运营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满足了当下信用评估的需要,符合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结语
通过引入第三方信托方,解决当下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初入行业的融资与借贷需求困难,由信托方从公立角度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维护,从多条产业链获取企业的数据资信。这需要依靠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确保数据的可信性。基于此,对于信用信托模式的实现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产业链与金融机构需要完善数字化工具的赋能以及应用。借助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去信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12],通过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将各方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并加强监管,构建适于区块链技术的法治化体系,以加强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信托模式的健全有赖于中小微企业对信用资产的合理使用。需要明确信用资产的评估与使用标准,使企业的信用可视化,明确信用资产的增加和损失会长期影响企业的发展。信托模式下的中小微企业应当明确对信用资产的认识,以确保自身合理使用并健康发展。
第三,完善监管,充分发挥信托方的作用。信托方将在新的服务模式中承担新的作用,对企业的信用资产进行管理。信用信托服务模式当中,中小微企业作为委托方,将自身的信用资产委托给信托方进行管理,实际的借贷受益方成为中小企业和银行。而信用资产不同于传统的财产,信用资产的增损将影响委托方各方面的权益,信托方应设立明确的监管与评级标准,对信用资产的评定公开标准和流程,受到所有受众企业的监管,从而确保信用资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肖荣辉,冯星宇.信用大数据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J].北方金融,2022, (2):48-54.
[2]钟琳.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8,(19):15.
[3]王振.互联网时代的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金融,2016,(4):88-89.
[4]熊熊,马佳,赵文杰,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4):92-98,106.
[5]杨垚立.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0,(7):56-64.
[6]70%中小微企业期待数字化转型[J].数字经济,2021,(12):69-71.
[7]冯珊珊,李永梅.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征信,2022,40(2):59-65.
[8]张润驰,张谊浩,赵辉,丁宗红.银行信用评估模型效果的量化比较[J].金融监管研究,2021,(1):66-85.
[9]郭珉,石洪波,程鑫.基于贝叶斯网稀疏结构学习的信用影响因素结构发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1):64-72.
[10]方匡南,陈子岚.基于半监督广义可加Logistic回归的信用评分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40(2):392-402.
[11]饶姗姗,冷小鹏.基于组合特征选择的随机森林信用评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22,31(3):345-350.
[12]王荣.区块链赋能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41(5):1-3.
作者简介:赵家驰,本科,研究方向: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