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索

2023-03-11任吉莲高艳萍薛翠娥郝小夏王建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检验

任吉莲 高艳萍 薛翠娥 郝小夏 王建荣

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是21世纪“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对教育提出的重大要求,要求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把思政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始终[1-3]。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在教学中要坚持教书与育人协同,科学与德育同行,将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渗透,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融[5-7]。为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达到更好的效果,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在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对思政教育在检验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改变,逐步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着手,挖掘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探索,把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政大观,使学生能将自己的专业与思政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在执业行为中的良好习惯和工作作风,提高职业修养。

1 对检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认识

自2013 年以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定位为技术类的四年制理学专业,虽然仍在医学院校中开设,但属于理学学士,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侧重于技术检测,只需要熟练掌握检测技能和业务知识即可,对检验技术专业的思政教育认识和理解存在不足,人文与德育教育明显不足。并且思政教育只在大学早期即大一、大二开设,专业课程教学却在后期进行,二者不能有效结合,缺乏对接,不能体现思政教育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学生的思政意识得不到激发[8],学生对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视度明显低于专业课程。“只对此标本负责”已经成为检验报告单上的习惯用语,但此结果是否引发进一步检测建议或反映患者真实情况,有何潜在的隐藏的可能性,对于一名检验者其实也需要深思,并需要与临床及时沟通,甚至需要对临床提出建议和指导,这就取决于检验技术人员的德与能的结合,要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服务为宗旨,处处为患者着想,而并非“事不关己”。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特殊的传染性病毒的检测中,更显示出对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在传染性较强的病毒的侵袭下,各位医生和护士不顾个人安危,顶风而上,敢于冲锋陷阵,为患者做出一系列诊疗措施,让人们深记心中,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之举。但是对于检验专业人员来说,患者的确诊和治疗离不开检验,他们需要的是在背后默默无闻地做出自己的行动,尤其是具有确诊价值的核酸检测和抗体筛查、基因谱的分析,同样需要具有很大的勇气直接面对,并且对标本的危险性是全然未知,风险无法预估,面对每一份标本需要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操作和分析,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对病毒传染和扩散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大爱观、家国情怀、职业操守,那将会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监测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德育教育更凸显重要。单纯的思政课教学只能给予学生笼统的模糊的思政意识,不能与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共鸣和认同,而只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点加强思政教育,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德育深有体会和认识[9-10]。

2 检验技术专业人员面临的思政挑战

医学检验技术是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和判断的主要辅助手段和措施,在临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要面对临床医生、护士,又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属,在检测标本时需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而且需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检测结果经常还会受到临床医师的质疑或患者及家属的咨询,故还需要善于沟通、学会交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敢于担当、认真负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临床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所以检验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规范性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此外,在临床还可能会有人利用工作之便发生篡改数据、伪造结果、标本差错、泄露隐私等不良行为,对社会更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11-12]。这就需要一批严谨治学、品质高尚、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检验人士去纠正和抵御。因此检验的科学性教育与德育教育必须紧密相连,只有精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故而除了专业技术的训练外,人文与思政教育同样重要[13]。

3 检验专业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和实施

3.1 改变教学策略,培养敢于担当和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

本校检验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融入案例式教学和角色体验式教育,给学生引入适当的案例,通过案例从反面教育学生在工作中如责任不明确、没有担当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比如一例血小板减少带来的灾难;再通过正面教育案例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比如在检验业界中涌现的为追究发病真凶而不辞劳苦、千回百转,最终在粪便标本中找到的寄生虫卵、在体液中找到恶性细胞的各位检验元老,从而为临床提出合理建议,这些看似很小的一件事件却起着很了不起的作用,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价值非常重要,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轻易不言放弃的精神都可以给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是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参与感的重要教学素材[14]。

3.2 引用名人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创新思维

在绪论教学中介绍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时穿插结合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率领团队成员经过多年奋战研制出抗虐药物——青蒿素并进行不断革新[15];糖丸爷爷——顾方舟不辞劳苦,苦心研究,吸取优势,弥补不足,根据国情研究适合我国的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糖丸,并从自己和亲生儿子开始试验,终于使我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事业上取得胜利,走在世界之前列;癌症诱导分化之父——王振义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付出和坚持等事迹,用这些老前辈的爱国情怀、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思想来鼓舞学生一定要有大国情怀,家国并重,勇于开拓和创新。

3.3 利用时事形势,树立职业认同感和甘于奉献精神

本校积极开展线上教育,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传染病毒的疯狂肆虐,将习近平总书记及钟南山院士、各位为病毒研究和控制做出奉献的白衣战士事迹为主题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和头脑风暴,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自主发言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并且可以结合大家的深切体会和所见所闻来提高对祖国的认识,对我国之强大和人才之优秀、科技之创新、领导之英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真正体会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之荣耀与职责和担当,通过医学界一位位奋战在一线的英勇者和无私奉献者的实际行动和感人事迹,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光荣的使命感[16-17],感觉到作为一名医学检验工作人员要对每一个生命珍惜和爱护,并且有责任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帮助临床尽早诊断患者,尽早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尽早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针对病毒的快速筛查和确诊需要研究监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盒,如核酸检测的探针、抗体检测试剂盒、抗原筛查的胶体金技术,降低病毒感染率需要研究减毒疫苗进行接种产生主动免疫,接种抗血清被动免疫等这些事实情况来说明在医学检验专业科研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临床诊疗决策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下定决心、努力深造,潜心科研、不怕吃苦,培养敢于开拓创新、敢于冒险奋进的精神。

3.4 结合传染性病毒的检测流程,加强生物安全意识

生物安全防护是医学检验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检验技术人员需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标本,这些标本存在着很大的危险隐患,检验者如果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会造成很大风险,既可以影响自己又可影响环境甚至他人的健康,甚至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病毒泄露,污染物处理不当污染环境,气溶胶产生等均可以对周围环境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学生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安全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才能保证自己、别人、环境甚至整个社会的安宁。通过观看传染病毒的操作流程的影像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操作过程中的慎重和防护的必要性,并学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在面对各种标本操作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将污染区、污染物要与清洁区、生活区分开,保证在污染区不做一些违反生物安全制度的行为和举动[12]。

4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

专业课中渗透融入思政教育,这是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的结合,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汇,考核评价不能硬性客观地去按成绩评定,而是需要多种评价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教学成效[18]。本校尝试通过在笔试成绩中加入一些思政类讨论题型考核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变化,在实践考核中结合学生的态度、认识和行为来评价学生通过课堂思政的教育对自己行为意识和规范的改变,在日常行为中依据学生对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参与和认识上进行评价团队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设置问卷调查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综合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以便进一步做出整改。但这些评价只是从短期效果来设置的,长期效果需要结合社会评价及用人单位评价,这是一个比较久远的长期考察与评价。

5 效果评价

经过连续3 届本科和1 届专升本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施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改革,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吃苦精神、学习态度积极进取、行为意识规范、团队协作意识、参与团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与教师辅导员等的沟通、公众场合的自我表现与心理状态等。根据教师观察、学生自己表述、班主任和辅导员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教学改革尝试,课程思政的实行,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明显提高较之前几届学生,有86%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很高的认识和评价,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80%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端正,积极进取,乐观向上;65%的学生具有吃苦精神,不怕脏累,不怕辛苦,愿意为班级集体付出;行为意识规范明显提高,在校园和其他公共场所行为规范,举止优雅得体;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和配合团体活动,团队意识明显提高,互帮互助;有30%的学生愿意主动跟教师进行交流探讨,60%需要教师引导,但尚有10%仍然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人交流;在参加一些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克服紧张心理,表现出自信,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清晰表达出来。总体要比往届学生在自信、团队协作、敬业爱业等方面明显有所提高,为进一步走向工作岗位,敢于担当、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检验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思想认识、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通过列举实例、小组讨论、情境感化等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政与专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在专业学习中对思政的认识更加深刻。总之,思政教育是一门大课,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一个小事件,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全过程、全方位、全体人员参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长期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德育意识和能力,以期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品质高尚、技术过硬、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医学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检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