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病预防控制:保护人类健康最经济有效的基础之策

2023-03-10李光琳李程跃胡志邴丛萱伊赫亚白忠良严静沈群红徐凌忠蒲川马安宁郝模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新冠国家

李光琳,李程跃,胡志,邴丛萱,伊赫亚,白忠良,严静,沈群红,徐凌忠,蒲川,马安宁,郝模

1.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 100062;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3.安徽省健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2;4.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5.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6.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7.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重庆 401331;8.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人类抵御疾病发生和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及实践都已证明,疾病预防控制是保护人类健康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不同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之策。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和2020年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给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带来沉重灾难,疾病预防控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大的政治问题和全人类高度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六个方面阐述疾病预防控制是人类健康最经济有效的保护策略,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和产生的国际影响。

1 疾病预防控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疾控预防控制对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长期以来,疾病预防控制不力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1.1 传染病旧病复燃,新病频发,威胁人们的健康

虽然天花、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已经基本消灭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黄热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也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比如黄热病既往主要在热带地区流行,由于世界范围人员流动,近年来北方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在过去20年间,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发传染病在世界不同地区流行,如2003年的“非典”、2013年的埃博拉病毒,以及世界范围内大流行的“新冠肺炎”,数月内就导致近40万人死亡,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伤亡[3,4]。

1.2 慢性病“井喷式”增长成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出现“井喷式”增长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5,6]。由于多数疾病无根治方案,且具有病程长、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是导致城乡居民早死、失能的最重要原因[7]。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夺走大约 1 700 万人的生命[8]。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人数是260万人[9],死亡人数位列世界第一。

1.3 疾病的发生发展正严重降低人群期望寿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传染性疾病造成约2 000万人死亡和51%的寿命损失[1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约造成3 500万人死亡,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是多数国家45岁以上男性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是女性仅次于肿瘤的第二位死因,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期望寿命和生存质量[11]。

历史成功经验和未来疾病防控工作重点均表明,疾病预防控制在保障我国人群健康中贡献巨大。一是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新中国成立初期位居全人口死因第一位的寄生虫病基本得到控制[12];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13,14]。近年来,我国在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多传染病,例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在国内均未引起大规模的暴发和流行,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由于我国及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防控效果和经验[15]。二是积极防控慢性病为我国人民带来健康福音。慢性病防控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点,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都为老百姓带来实惠[16]。自2010年我国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以来,加强了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2019年我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四大类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相比2015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降幅达10.8%,提前实现2020年国家规划目标[17]。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为国民期望寿命提高做出重要贡献。以中国江苏为例进行测算,1950—2010年间期望寿命提升了26.59岁,疾病预防控制贡献了77.92% (20.71岁)[18-20];也有研究表明,随着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控制,2012—2017年某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增加3.02岁,为期望寿命的延长创造了条件[21]。

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健康危险因素及重点疾病进行定期、持续的筛查和个性化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降低重大疾病高危人群的患病危险,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晚得病和不得大病”,通过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水平[22]。

2 疾病预防控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若不受重视,其带来的危害会使国家整体经济规模收缩、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倒退。

2.1 疾病防控不力会导致经济规模整体收缩

据世界银行估计,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停摆使世界经济陷入严重收缩,全球整体经济收缩5.2%,人均收入降低3.6%[23]。在新冠疫情中,意大利、瑞士、爱尔兰等欧洲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均因为疫情收缩6%至10%不等[24]。2013年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使得西非多国GDP增长率暴跌,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国的GDP增长率均下跌至不足1%[25]。这些影响也会对健康、人寿保险行业及由于生病期间工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整体业务连续性产生长期且深远的影响[26]。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2020年一季度GDP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6.8%[27]。2003年非典流行对经济的影响总额为2 100亿元[28],非典疫情对重灾区如广东、北京及山西等地的经济影响较为明显,在非典疫情期间,北京的经济增速下降了0.5%,仅4月份一个月就下降了1.7%[29]。同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增加卫生服务费用,扭曲本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区域经济发展[30]。

2.2 疾病防控不力会导致卫生资源消耗增加

近几十年来,因疾病消耗的医疗资源占世界各国GDP的比重基本都呈逐步上升趋势。1993年我国居民因疾病引起的卫生资源消耗,包括诊断、治疗和康复所消耗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998年该比值增至6.4%。疾病预防控制不力不仅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医疗支出增加,且会产生广泛的长期卫生支出。例如寨卡病毒从2015—2017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域造成了71亿~180亿美元的损失[31],这其中除了由于寨卡病毒感染而产生的短期医疗支出、健康负担或死亡率等损失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孕妇及婴儿患病所产生的长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32]。鉴于所有人类传染性病原体中有60%来自动物[33],涉及人畜共患疾病暴发的农业部门通常遭受严重的经济影响,国际动物卫生标准制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的牲畜损失的50%是人畜共患病[34]。若未能对动物卫生基础设施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措施,也会对国家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998年马来西亚暴发Nipah病毒以来,政府税收损失和国际贸易损失增加2.29亿美元[35]。

2.3 疾病防控不力会导致旅游零售行业损失

在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仅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关于这一流行病的警告两个月后,香港的游客人数就下降了68%、新加坡的旅游业规模下降了70%以上[36]。就新冠疫情而言,世界旅游组织称疫情导致全球旅游业在2020年上半年损失4 600亿美元,国际游客人数同比下降了65%,人数减少4.4亿人次,损失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同类损失的5倍左右[37]。在韩国MERS暴发期间,公众的传染性恐惧和政府的过度反应关闭了许多公共活动,并扼杀了日常活动[38]。住宿和食品行业的生产量比上年下降了10%;娱乐和休闲部门的产值同样下降了8.6%。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03年非典疫情造成GDP下降0.8%,这其中主要包括旅游业、酒店业、饭店业和零售业的损失[39]。

疾病预防控制是经济发展的基石。通过积极的疾病预防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国民健康、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改善环境健康,每投资1美元就能得到降低医疗卫生成本5.5美元的回报,同时提高生产力,减少过早死亡[40]。慢性病预防控制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世界卫生组织测算指出,中国在2010—2040年间,心血管死亡率每年降低1%,可产生相当于2010年68% GDP的价值[41]。

3 疾病预防控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领域重大社会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严重损害公众的身心健康,还会使构成社会的各基本要素在社会整体中失去平衡,进而发生社会失调,影响社会秩序。

3.1 疾病暴发流行会引发社会恐慌

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使正常的社会运行遭到破坏,影响了社会的交流,增加了不稳定因素。2003年的非典期间,我国有多个地方出现了抢购醋和板蓝根的情况,引起社会恐慌和不安。若能通过比较准确的评估,弄清事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范围大小, 就可为事件处理者提供决策支撑,也能通过及时发表相关信息,最大程度地消除社会恐慌,乃至消除事件的不良社会反响, 维持社会和谐稳定[42]。

3.2 疾病暴发流行会影响政府公信力

疾病预防控制是增强政府执政能力以及维护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加分项。我国的国情是人口规模巨大、人口流动频繁、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这使得我国社会面临的健康风险更多、疾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更高、形成的危害会更严重、治理的成本会更大,且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其影响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会被国外反华势力作为把柄进行攻击,对政府声誉和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机制在部门间、区域间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类媒体及时宣传新冠疫情及防控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疫情形势及防控知识,对及早控制疫情传播和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多部门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得疫情发现、防控、疑似病患移送、应急处置等工作得到了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检查检测,减少成本,提高通行效率,增强工作成效[43],为稳定疫情下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一切如果没有有效的疾病预防与控制都将会化为泡影。美国在1900—2004年间期望寿命增加了30.2岁,其中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的贡献率为87.8%;我国江苏省在2010—2015年间,疾病预防控制对该省人类发展指数贡献率为60.72%,对期望寿命的提升贡献了0.521岁,据此推算疾病预防控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大约是8.34%[44],彰显了疾病预防控制对人类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4 疾病预防控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在国家安全建设中, 减轻各种自然灾害、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各种生产事故,尤其是生物安全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设施体系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4.1 各种传染性疾病将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随着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活动频繁,涉外的国际贸易和货物运输日趋扩大,发达的交通可以在24小时之内将疾病带到世界的任何人口密集地,各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病毒,每天都可能随着发达的国际贸易、交通工具和染疫旅行者入侵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输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在国内发生,这些或将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很大的潜在威胁[45]。

4.2 各种生物、核化等恐怖活动也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46]

相对于核、化武器,生物安全威胁技术要求低、隐蔽性强,针对性强、施放简便、危害性大、威胁范围广[47],而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生物武器研究发展计划,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处于不稳定的热点地区及我国周边地区[48,49]。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更频繁、来源更多样,有因生物袭击、生物恐怖引发的生物安全事件,有因野生动物或昆虫等引发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还有因生物实验病毒泄露引发的生物安全事件等,不仅仅影响非传统安全,还影响着传统安全,如国家的政治安全、外交安全、人民的生命安全等[50]。

4.3 人员隔离、旅行限制、关闭边界等制度的改变影响全球和国家安全

新冠疫情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社会隔离令、旅行限制、关闭边界、法律制度的改变也影响了当地和全球的医疗保健和国家安全[51]。因新冠疫情有在士兵中扩散的几率,从而降低了武装部队的行动能力,正如美国陆军所示,其大流行迫使武装部队的日常运作组织发生变化,甚至训练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新兵的招募被暂时中止[52],也影响了欧洲士兵演习参与者人数的变化[53]。

随着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涌现,凸显了强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其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仅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54]。只有构建起强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而保障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此次新冠疫情提升了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及军事安全处于同等地位,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世界安全局势的演变,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增多,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攸关国家总体安全,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5 疾病预防控制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一个国家是否有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否能有效地稳定社会和经济正常发展秩序,不仅是对国家安全屏障的考验,也是国家形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5.1 疾病防控不力会有损我国政府的政治形象

比如在2003年“非典”事件中,一些境外媒体认为中国政府有意隐瞒疫情,无视国民的身体健康,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隔离中国”的声音[55]。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西方媒体甚至无端诋毁和妖魔化我国形象,制造政治危机,削弱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政治认同[56]。

5.2 疾病防控不力会有损我国的开放形象

面对新冠疫情,一些国家借机大肆宣传我国疫情流行传播的严重性,妄图阻扰我国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和封堵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以达到遏制和削弱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能力的目的,阻止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比如,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有超过60个国家与地区限制中国公民出入境,其中包括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科技人员;一些在华跨国的外企,如苹果、亚马逊、沃尔玛、星巴克、麦当劳、德国大众等,陆续宣布关闭全部或部分在华办事处及店铺,给我国开放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有力则会对国家形象产生积极作用。一是能够树立人民健康优先的国家形象。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我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形象。二是彰显了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国家形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夺取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三是展现了对海外公民生命安全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政府坚决维护海外公民安全与正当权益,派出十余架次包机,从泰国、马来西亚、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将滞留海外的中国公民接回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赞赏中国在全球疫情的关键时刻克服自身的巨大困难,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为抗击新冠疫情并避免其蔓延付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

6 疾病预防控制产生的国际影响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已导致疾病的全球化,如何应对全球化环境下的重大流行性疾病的传播以及公共卫生危机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57]。

6.1 疾病预防控制不力使任何国家难以独善其身

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到位,疾病暴发或是自然灾害导致的疫情流行可能波及到多个国家或地区,甚至影响全球。如印尼的海啸、日本地震、菲律宾海燕台风和西非埃博拉疫情,可以通过国际援助,以支持受影响国家或地区迅速作出反应和恢复,保护其免受自然灾害或疾病蔓延的影响。再如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除非各国采取相似的严格措施,否则即使少数国家有效控制了疫情,也不能阻止疫情在世界肆虐,甚至无法遏制疫情再次从境外传入本国[58]。

6.2 疾病预防控制不力会造成国际关系和秩序混乱失序

在全球化时代,重大传染病无论暴发于何处,不仅严重制约该地区的发展,还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交流、国际关系和合作产生负面影响。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全球大流行,不仅是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也是一场全球性的国际关系危机,造成国际秩序混乱失序、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大国博弈复杂激烈,这对国际关系演变及国家外交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国际关系格局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正在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合作伙伴,对国际社会公共卫生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发挥了重大作用[59]。一是我国在全球树立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我国走出国门为抗击埃博拉疫情做出重大贡献,先后向重灾的西非三国派遣了4批医疗团队,支援疫区的专家和医务人员超过700人次[60],并对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疫情专项基金投入200万美元[61]。逐步在全球树立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二是我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价值的中国经验和方案。以新冠肺炎为例,我国尊重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科学规律,采取强有力的联防联控措施,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外疫情却愈发严重之际,以捐赠或派遣医护专家、提供急需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核酸检测试剂盒和疫苗等医疗资源,向各国提供或承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与此同时,还与欧洲多国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分享自己抗击疫情的经验,以帮助更多的国家应对疫情危机,我国为国际社会的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中国经验和方案。三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峰会上多次向多国领导人发出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与主张。面对新冠疫情,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向世界传递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而且在实践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62],通过加强国际社会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协作与配合,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了重大贡献。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新冠国家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